2023届一轮专题练习(13)氮及其化合物_第1页
2023届一轮专题练习(13)氮及其化合物_第2页
2023届一轮专题练习(13)氮及其化合物_第3页
2023届一轮专题练习(13)氮及其化合物_第4页
2023届一轮专题练习(13)氮及其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届一轮专题(十三)氮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最新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常温下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在放电的条件下N2与O2化合生成NO。答案:C2.下列各组反应中,硝酸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酸性的是()A.C+HNO3B.NH3+HNO3C.Fe(OH)3+HNO3D.Cu+HNO3解析:碳和硝酸反应,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硝酸表现氧化性,没有表现酸性,A错误;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表现酸性,没有表现氧化性,B错误;氢氧化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没有化合价变化,硝酸只表现酸性,C错误;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氮的氧化物和水,硝酸表现酸性和氧化性,D正确。答案:D3.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如图所示装置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解析:因是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排除A、C,又经过系列装置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最后通入水中无气体剩余,证明甲气体中无N2,排除D,应存在NH3、NO、CO2,故B正确。答案:B4.利用N2→NH3→NO→NO2→HNO3这一过程制备HNO3,有关上述各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转化过程中某些气体会发生颜色变化B.可利用Cu与硝酸的反应,将氮元素转化为NO或NO2C.为使上述各步骤依次发生,必须向每个步骤中提供氧化剂D.实验室中可以利用Ca(OH)2固体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解析:上述转化过程中,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气体颜色从无色变为红棕色,A正确;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铜反应,稀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浓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B正确;N2→NH3需要加入还原剂(氢气),NO2→HNO3即NO2遇水生成硝酸,反应过程中二氧化氮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实验室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D正确。答案:C5.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体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体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体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体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解析:左边实验体现了NH3易溶于水,右边体现氨气的挥发性和水溶液呈碱性,A错误;左边实验体现了NH3易溶于水,而不是挥发性,B错误;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发烟实验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烟),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两个实验均体现了NH3是碱性气体,C正确;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无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体现,D错误。答案:C6.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结构相似。已知NH4H与水反应有氢气产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H的电子式是:B.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C.NH4H中的H-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D.NH4H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酸性解析:NH4H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电子式为,A正确;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发生水解反应,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氢负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故有两种气体产生,B正确;H-与锂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H-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C正确;NH4H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氢负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气,一水合氨电离,溶液呈碱性,D错误。答案:D7.工业上常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中NH3表现了强氧化性C.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D.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解析:反应中Cl和N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NH3中N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3为还原剂表现了还原性,B错误;N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生成1molN2时有6mol电子转移,C正确;反应生成HCl,NH3可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D正确。答案:B8.下列有关氨气及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生成B.在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和碱性C.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D.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所得的氨水很稳定解析:硝酸铵分解不生成氨气,NH4NO3N2O↑+2H2O,A错误;8NH3+3Cl2=N2+6NH4Cl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反应中8mol氨气中只有2mol被氧化,另外6mol氨气转化为盐,则反应中NH3体现了还原性和碱性,B正确;大多数铵盐都易溶于水,但由于铵盐中氮元素不都是以铵根离子形式存在,如NH4NO3中的既有NHeq\o\al(+,4)中-3价的N元素,也有NOeq\o\al(-,3)中+5价的N元素,所以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C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但氨水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水,D错误。答案:B9.“绿水青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eq\o\al(+,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eq\o\al(+,4)废水时,发生的反应为:NHeq\o\al(+,4)+5NOeq\o\al(-,2)+4H+=6NO↑+4H2O解析:固体还包括过量的Ca(OH)2,A错误;通入空气不能过量,不然会生成NOeq\o\al(-,3),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气体2为一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氮气无污染,所以捕获气体为一氧化碳,C正确;铵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方程式为NHeq\o\al(+,4)+NOeq\o\al(-,2)=N2↑+2H2O,D错误。答案:C10.将Li3N固体溶于水中,产生了大量的氨气,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氨气的过程无能量变化B.Li3N中只含有离子键C.Li3N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D.产生氨气的过程有电子转移解析: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产生氨气的过程中有能量的变化,A错误;Li3N是由Li+和N3-结合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B正确,C错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产生氨气的过程无电子转移,D错误。答案:B11.将2.56g铜粉加入100mL0.4mol·L-1的稀HNO3溶液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100mL0.2mol·L-1的H2SO4溶液,继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A.0.15mol·L-1B.0.2mol·L-1C.0.075mol·L-1D.0.45mol·L-1解析:2.56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eq\f(2.56g,64g/mol)=0.04mol,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1L×0.4mol·L-1=0.04mol,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4mol·L-1×0.1L+0.2mol·L-1×2×0.1L=0.08mol,3Cu+8H++2NOeq\o\al(-,3)=3Cu2++2NO↑+4H2O3820.04mol0.08mol0.04mol显然Cu过量,0.08mol氢离子完全反应消耗0.03mol铜,生成0.03mol铜离子,则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eq\f(0.03mol,0.2L)=0.15mol·L-1。答案:A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原混合酸中NOeq\o\al(-,3)物质的量为0.1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2.5mol·L-1解析: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从题图中看出(注意只是第二份100mL)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反应为Fe+2H+=Fe2++H2↑,可知NOeq\o\al(-,3)反应完全,第二份中n(NOeq\o\al(-,3))=eq\f(5.6g,56g·mol-1)×3÷3=0.1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即0.25mol,故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eq\f(0.25mol,0.1L)=2.5mol·L-1,NOeq\o\al(-,3)物质的量为0.2mol。答案:A二、非选择题13.较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产物复杂。如一定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可同时得到NO、NO2、N2三种气体。某同学欲用下列仪器组装装置来直接验证有NO、NO2生成并制取氮化镁。(假设实验中每步转化均是完全的)已知:①NO2沸点是21.1℃、熔点是-11℃;NO的沸点是-151℃、熔点是-164℃;②氮化镁遇水会发生水解:Mg3N2+6H2O=3Mg(OH)2+2NH3↑。回答下列问题:(1)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所选用的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a.A→D→C→F→B→F→Eb.A→C→D→F→B→F→Ec.A→F→C→D→F→B→Ed.A→F→D→C→F→B→E(2)确定还原产物中有N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两次使用装置F,第二次使用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前需先打开开关K,向装置内通CO2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通入CO2。(4)实验过程中,发现在D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C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试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A中反应开始时,某同学马上点燃B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发现B处的产品纯度不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6)验证B处有氮化镁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若有NO2生成,则气体呈红棕色,根据NO2、NO的熔、沸点可知,在装置D中可将NO2冷凝为液态,可观察到装置D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利用NO具有还原性,用装置C中KMnO4酸性溶液检验NO;已知Mg3N2遇水会发生水解,则与Mg反应的N2必须是干燥的,气体在进入装置B之前必须用浓硫酸干燥,且要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B,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C→F→B→F→E。(2)确定还原产物中有NO2的现象是装置D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Mg3N2遇水会发生水解,实验中两次使用装置F,第一次使用装置F的作用是干燥N2,第二次使用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B中,使Mg3N2不纯。(3)由于NO能与O2反应生成NO2,会影响对NO2、NO的验证,所以实验前先打开开关K,向装置内通CO2气体,以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实验;当观察到装置E中B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时,表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尽,停止通入CO2。(4)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装置C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说明KMnO4酸性溶液将NO氧化成NOeq\o\al(-,3),同时MnOeq\o\al(-,4)被还原成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Oeq\o\al(-,4)+4H+=5NOeq\o\al(-,3)+3Mn2++2H2O。(5)在A中反应开始时,马上点燃B处的酒精灯,Mg会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和C,导致实验结束后B处制得的Mg3N2纯度不高,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eq\o(=,\s\up7(点燃))2MgO+C。(6)Mg3N2遇水发生水解生成Mg(OH)2和NH3,检验B处有Mg3N2生成的方法是:取B中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B中有氮化镁生成。答案:(1)a(2)D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B中,造成产物不纯(3)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实验E中产生白色沉淀(4)5NO+3MnOeq\o\al(-,4)+4H+=5NOeq\o\al(-,3)+3Mn2++2H2O(5)CO2+2Mgeq\o(=,\s\up7(点燃))2MgO+C(6)取B中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B中有氮化镁生成1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1,若化合物X为NH4HCO3,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产物和Na2O2反应得到O2,使NH3和O2混合催化氧化,装置4中可以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中应装入__________。若取消装置3,在装置4中会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解析:(1)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4NH3+5O2eq\o(=,\s\up11(催化剂),\s\do4(△))4NO+6H2O。(2)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放热。(3)若化合物X为NH4HCO3,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NH4HCO3NH3↑+CO2↑+H2O,后续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4NH3+5O2eq\o(=,\s\up11(催化剂),\s\do4(△))4NO+6H2O,2NO+O2=2NO2。(4)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中应装入去除氨气的物质,所以应使用浓H2SO4,若取消装置3,在装置4中会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则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白烟)。答案:(1)4NH3+5O2eq\o(=,\s\up11(催化剂),\s\do4(△))4NO+6H2O(2)放热(3)NH4HCO3NH3↑+CO2↑+H2O2NO+O2=2NO2(4)浓H2SO4NH4NO315.某实验小组收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①指出装置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改进后,为了使生成的气体充满烧瓶,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_____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③当气体充满烧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使反应停止。(2)当烧瓶中充满红棕色的气体时停止实验,取下烧瓶,塞好橡皮塞。①把烧瓶倒扣在装水的水槽中并打开烧瓶的橡皮塞,烧瓶中水面上升,根据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计算烧瓶中溶液的浓度是______mol/L(假设溶质未扩散到水槽,且当时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5L/mol)。②把烧瓶倒扣在装水的水槽中并打开烧瓶的橡皮塞,实验时发现烧瓶中液面上升几乎充满了整个烧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收集的NO2中含有________。A.NOB.N2O4C.O2D.空气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NO2溶于水时能生成硝酸和亚硝酸:NO2+H2O=HNO3+HNO2,为了证明这是造成剩余气体少的主要原因,小组同学向烧瓶中的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NO2是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弱酸:Ⅰ.2HNO2=NO↑+NO2↑+H2O,Ⅱ.3HNO2=HNO3+2NO↑+H2O。为了探究不同温度、浓度下亚硝酸的分解产物,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配制1mol/LNaNO2溶液100mL(标为溶液A)。第二步:取溶液A分别加水稀释为0.5mol/L、0.2mol/L、0.1mol/L的溶液,依次标为溶液B、C、D。第三步:分别取两滴管A~D溶液于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水中加热5min,再加入一滴管10mol/LH2SO4溶液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生成气体的颜色。水浴温度/℃ABCD沸水浴红棕色红棕色红棕色红棕色80~70红棕色红棕色红棕色无色50~40红棕色仅液面上为红棕色无色无色20~10仅液面上为红棕色无色无色无色①第一步实验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和________。②用NaNO2溶液加硫酸而不直接用HNO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按反应Ⅰ发生分解。解析:(1)①相同条件下,NO2的密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