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_第1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_第2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_第3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_第4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5.1概述5.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是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生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的意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也包括改、扩建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主要是对照环境控制质量标准进行分析,但应注意总量控制问题。搞清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带来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5.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1)自然净化能力比较大,可以采用高烟囱排放或尽可能将污染源设置在远离人口密集或环境敏感区。2)为调查或探测大气的运动规律,必将增加评价工作的难度和周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5.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三制”准备、正式工作和编制报告书三个阶段,正式工作依次包含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部分;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1)准备阶段: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2)正式工作阶段: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3)报告书编制阶段:给出结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5.2评价等级的划分5.2.1评价等级的划分目的:为了区别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在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经费和时间。区别的原则主要是1)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小2)评价工作的难易程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规定: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5)6)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9)10)11)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5.6大气环境调查大气环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环境概况、项目和区域大气污染源以及评价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等方面的调查。5.6.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1)收集地理地形图2)自然环境调查重点是调查当地长期的气候特点: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蒸发量、风速、风向等。3)社会环境概况调查城镇、村落分布,工业、农、牧、林业结构,风景区及名胜古迹分布,城市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5.3.2.2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污染源一般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固定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和民用污染源,目前导则只要求掌握此类污染源。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如建设项目将替代区域污染源时,则对替代污染源要做详细的调查。如评价区域内有在建、拟建项目,则需对其污染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5.6.35.6.3.15.6.3.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5.6.3.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5.7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5.7.1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收集评价区及界外区个例行大气监测点的近三年监测资料。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数据统计规定,分别统计分析各个监测点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均值,如年均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等,按照区域相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长期浓度、短期浓度(日均浓度或小时平均浓度)达标情况(或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和变化趋势。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5.7.2大气质量现状监测作用:1)为预测和评价提供背景数据;2)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证或调试某些预测模型。3)为该地区理想监测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5.4.2.1监测项目选择筛选出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c.布点方法 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 配对布点法 功能分区布点法 敏感点布点法d.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执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5.7.2.4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常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监测的具体情况,要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各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超标率和最大超标倍数,评价达标情况。统计分析监测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情况同时。分析评价主要污染物和重点控制污染物。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逐日变化规律一级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的关系。评估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监测数据资料计算统计时,要主要监测时间满足评价标准对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监测数据的统计:计算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指标,包括浓度范围、日均浓度、一次及日均值的超标率、最大污染时日等。平均值:算术平均、几何平均监测数据的分析: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性变化;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5.8.1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用原则根据气象台(站)距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距离以及二者在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条件方面的差异确定该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的使用价值。1)对于一二级和复杂地形地区的三级评价项目,如果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基本一致,则其大气稳定度和可能有的探空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气象台(站)不符合上述条件,则应该进行现场气象观测。2)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直接使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的气象台(站)的资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5.8.2调查期间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获取最近三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对于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获取最近一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气温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风玫瑰图:根据某一地区气象台观测的风气象资料,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分为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两种,一般多用风向玫瑰图。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和风向的频率。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次数的百分比。根据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长度,按风向中心吹,描在用8个或16个方位所表示的图上,然后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绘成一个形式宛如玫瑰的闭合折线,就是风玫瑰图。图中线段最长者即为当地主导风向。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混和层高度的调查可把高考探空资料中各层的气温和高度,在直角坐标上表示出来(标准层可直接使用探空数据,特性层应利用气压、气温和绝对温度等参数换算出高度和气温的关系),再与干绝热递减率为斜率的直线进行比较,当探空曲线斜率时,大气为稳定状态,大气处于不稳定,相等时处于中性状态。混和层高度即从地面算起至层稳定层底的高度。任一时间的地面温度按斜率绘制的直线与北京时间07时探空曲线的交点(或切点)可作为该时间的混和层高度。日最高地面温度按绘制的直线与北京时间07时探空曲线的交点(或切点)即日混和层最大高度。计算时可取=0.0098℃/m。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5.8.6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测:设置一个临时性的气象中心站和若干气象观测点,观测周期为一年。5.8.7湍流扩散试验平原地区的扩散参数已比较成熟,一般不需要再做扩散试验。因此,湍流扩散试验主要用于少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一、二级评价项目。测量周期:一般只做一期,有效天数约20天。测量方法: 示踪剂法(如SF6) 平移球法(等容球和平衡球) 放烟照相法(平面或立体照相) 固定点测量法(脉动风速仪或风温仪) 遥感方法(如激光测烟雷达) 室内模拟试验(环境风洞)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5.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9.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评价指数

式中,Ci──某种污染因子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预测值;C0i──环境质量标准。 Ii≥1,超标。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3)预测目的: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 A了解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B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C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担率) D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实行总量控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5)预测方法 A经验法 B数学法:统计理论,梯度理论,相似理论等。最常见的是正态模式(Gauss模式),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6)预测内容A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B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频率C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7)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一级评价项目可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进行叠加;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对于评价区的其他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的高大点源,应尽可能叠加其地面浓度,如果难以获得上述污染源的调查资料或其浓度监测值远小于大气质量标准时,也可将其监测数据作为背景值进行叠加(对于改扩建项目,背景值可用从评价区现状监测浓度中减去该项目现状计算浓度的方法估计)。二三级评价项目可主要执行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进行叠加;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对于评价区的其他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区的高大点源,可按监测数据为背景值对浓度进行叠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5.9.2大气扩散模式大气扩散模式:对大气污染物散布过程的模式。按污染源几何特征:点源、线源、面源按污染源排放特征:正常排放模式、非正常排放模式按假设条件:烟流扩散模式、烟团扩散模式导则中推荐的高斯扩散模式是适合模拟平原地区定场情况下的连续排放的污染源的浓度分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2.点源烟羽扩散模式(1)基本模式

应用条件:Q=常值,u=常值,v=w=0,烟羽轴线与x轴一直保持重合,m/s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式中,u──平均风速,,p为风速高度指数,为10m高度的年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和分别为烟囱的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解:直接由高斯扩散模式得浓度将参数带入公式得所求浓度为4.643×10-5mg/s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解:Q=10.8kg/h=10.8×106/3600=3000mg/s烟囱排放有效源高为He=30+15=45m此处风速由于在中性情况下,在中性情况下,下风向500处:则下风向500m处SO2轴线地面浓度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式中:h——混和层厚度,mHe——排气筒有效高度,m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可根据s由数学手册查得,分别是横向和铅直向扩散参数的回归系数(),T为扩散时间(s),的定值见标准中的本导则附录B。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6.烟气抬升公式(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5.9.3大气边界层(或混合层)高度大气边界层:指对流层内贴近地面约1~1.5km厚的一层。混合层:中性和不稳定时,由于动力或热力湍流的作用,边界层内上下层之间产生强烈的动量或热量交换,就称为混合层。混合层顶上下两侧的污染物浓度可相差5~10倍,混合层厚度越小,这一差值就越大。(1)不稳定或中性时(2)稳定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5.9.4大气稳定度分类及扩散参数1.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帕斯奎尔(Pasquill)分类法:根据地面风速()、日照量、云量将大气稳定度分为6类,即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较稳定E、稳定F。2.扩散参数经验公式P-G法,查表可得。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3)与正态扩散模式配套的pasquill扩散参数和大气稳定度的不连续分类法,比较粗糙,同时也明显不适用于上述两类问题。4)复杂地形和建筑需要精确化新一代法规大气扩散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基本解决了上述有关问题,并以软件形式提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2页!5.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评价原则1)评价区内各环境功能区是否满足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有容量。2)建设项目的现有、在建、拟建污染源是否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3)项目完成后,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能满足环境功能区的要求4)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5)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论证项目选址的可行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3页!3.评价要点建设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和污染削减方案提出清洁生产工艺备选方案论证排气烟囱设计高度的合理性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4页!2.气态污染物防治措施主要是物理化学方法:吸收法:物理吸收、化学吸收(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吸附法: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焦炭、沸石、硅胶、分子筛等冷凝法:根据饱和蒸汽压的不同催化转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还原法生物净化法:生物吸收法、生物过滤法燃烧法:直接燃烧法、焚烧法、催化燃烧法膜分离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5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6页!5.2.2术语和定义1)2)3)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7页!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8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9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0页!5.5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其中规定了10类污染物:SO2,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NOX,NO2,CO,O3,Pb,B[a]P(苯并[a]芘),F。标准分三级,核心是对人的影响程度:一级:不影响二级:不伤害三级:不中毒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三类: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评价因子Pi较大的污染物评价区内严重的污染物。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1页!5.3.2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统计5.3.2.1污染因子的筛选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超过5个。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的做法是:先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即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然后再进行因子筛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2页!5.3.2.3调查的基本方法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或设计资料确定,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业污染源可以以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基础。一般的方法有现场实测法(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测量)、物料衡算法、经验估计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3页!5.6.3.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4页!5.6.4.15.6.45.6.4.35.6.4.25.6.4.45.6.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5页!统计分析一定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小时)的超标率情况。分析不同季节(取暖期和非取暖区、或春夏秋冬季节)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变化情况。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应对其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性能、监测频次等数据的有效性予以说明,评估数据质量;当项目同时开展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应对历史资料与现状监测结果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说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6页!5.7.2.2监测布点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原则布点。a.点数 一级,≥10个 二级,≥6个 三级,1~3个b.布点原则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反映大气污染水平和规律。 监测点周围开阔,没有局地污染源,离建筑物高度2.5倍距离。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7页!5.7.2.3监测制度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作二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d有效数据,对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d,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要求。监测应与气象现场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要气象观测的三级评价项目应收集其附近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风速资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8页!F.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85-85) 1h平均浓度 日均浓度 年日平均浓度数据表达:算术平均值±95%置信区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剔除异常值,未检出值按检出限的一半代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9页!5.8污染气象调查污染气象要素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气象要素。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机制。所需的污染气象资料:风向,风速,风向和风速的垂直分布,风向和风速的脉动,气流轨迹,气温,温度梯度,云,太阳照射,日照,降水,湿度,稳定性,湍流扩散参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0页!对于不能直接使用的气象台(站)资料,必须在与现场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方可考虑其使用价值。相关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分量回归法,即将两地的同一时间风矢量投影在X(可取E-W向)和Y(可取N-S向)轴上,然后分别计算其X、Y方向速度分量的相关。所用资料的样本数不得少于观测周期所获取的数量。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资料,可根据求得线性回归系数a、b值,对气象台(站)的长期资料进行订正。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r不宜小于0.45,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0.3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1页!5.8.3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包括以下各项:年、季(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量;年、季(期)风玫瑰图;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曲线图)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率。年、季(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频率及年、季(期)的各级大气稳定度的出现频率;风速段可分为5挡;段数可适当增减;稳定度可按标准中附录B或其他符合该建设项目实际的方法划分。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进行2)、4)两项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2页!5.8.4高空气象调查内容如果符合可直接使用气象台(站)的高空探测资料。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酌情调查下述距该气象台(站)地面1500m高度以下的风和气象资料:1)规定时间的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2)年、季(期)的规定时间的逆温层(包括从地面算起层和其他逆温层)及其出现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3)规定时间各级稳定度的混和层高度。4)日混和层最大高度及对应的大气稳定度。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3页!5.8.5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资料收集和统计现有的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试验资料的使用价值,应视其进行观测和试验的区域和待评价项目的评价区域在地理条件方面的差异而定。其使用价值可按下述原则判断:1)对于二三级评价项目,地理条件基本一致时,可直接使用。2)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地理条件基本一致且现有资料的试验中心站距待评价项目的主要排气筒距离LB不大于50km时可直接使用,当LB大于50km时,可作为该项目的参考资料,以便尽量减少现场观测和试验的工作量。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4页!(5)特殊气象场观测特殊气象场:指复杂地形条件下引起的局地环流和某些其他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场。如: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背风涡和下洗、熏烟、海岸线熏烟、海陆风环流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5页!(2)污染分担率

式中,Ci──i类污染因子在某接收点上所产生的地面浓度;Cij──i类污染因子的第j类(或个)源在同一接收点上所产生的地面浓度。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6页!(4)预测程序 A选择恰当的扩散模式 B确定预测因子 C确定预测范围 D确定源参数和模式参数 E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最大地面浓度及位置、地面轴线浓度、熏烟浓度、小风和静风浓度 F模式验证 G预测结果整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7页!法规大气扩散模式法规大气扩散模式是指由政府部门颁布实施、在工程上普遍应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大气扩散模式是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分析手段;他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制订大气排放标准以及日常对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在时间、空间上,还是在分辨个别污染源对环境质量的贡献上,空气质量监测都具有其局限性。唯有采用空气质量模式预测才能比较完善的解决下述问题:A预测未来建设项目建成后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B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空气质量的影响。C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接受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担率);D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E制定合理的大气排放标准以及实施总量控制和日常的环境质量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空气质量模式预测,将愈来愈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8页!不利气象条件: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和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条件)。熏烟状态可按一次取样计算,其他典型气象条件可酌情按一次取样或按日均值计算。熏烟型气象条件出现日出后,夜间产生的贴地逆温自下而上的消失,新的混和层开始增长,在前一天晚上烟羽的高度时,聚集的污染物通过混和层夹卷和湍流被完全混和至地面。在目前评价中选择不利气象条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从全年每小时和每日计算出的小时和日平均地面浓度中筛选出的最大落地浓度所对应的气象条件。对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条件下只需要模拟1h的最大地面落地浓度和位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9页!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的做法是:对于新建项目应预测该项目的环境空气质量,并叠加环境现状背景值,预测项目完成后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对于改扩建项目应预测本期工程的环境空气质量和改扩建后全厂的环境空气质量,并用后者叠加现状背景值减去改造后的削减量,预测项目完成后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除此之外,还应考虑项目建设前后,评价区域背景浓度的变化,即其他在建、拟建项目和区域内将要淘汰的项目引起的环境背景浓度的变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0页!1.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

式中,──预测点的空间坐标和预测时的时间;──烟团初始空间坐标和初始时间;──烟团中心在期间的迁移距离,,,;u,v,w──烟团中心在x,y,z方向的速度分量;

C──预测点的烟团瞬时浓度;

Q──烟团的瞬时排放量;──x,y,z方向标准差(扩散参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1页!(2)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假定:烟羽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遵循高斯分布。取烟囱脚为坐标原点,下风向为x轴,z轴垂直向上,并考虑地面全反射,在气象条件恒定(指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不随时间变化)时,则下风向任一点的污染物浓度C(x,y,z)由下式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2页!A.下风向地面处(z=0)浓度B.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3页!

例: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SO2源强为90mg/s,有效源高为60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5m/s,当时气象条件下,正下风向500处,计算x=500m,y=50m处的SO2浓度。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4页!

例:某一锅炉厂的SO2排放量为10.8kg/h,其烟囱的几何高度为30m,已知在中性稳定度的情况下,烟羽的抬升高度为15m。计算中性稳定度、地面风速2m/s情况下,距源下风向500m处SO2轴线地面浓度(不考虑混和层反射)。提示:在中性情况下,下风向500处:,风廓线指数P=0.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共87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5页!3、有风时点源扩散模式有风: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