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_第1页
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_第2页
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_第3页
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_第4页
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摘要]学术权力作为对应行政权力的一种特定权力,与高校组织的学术性密切相关。学术权力通过个体表达和组织表达两种方式来共同实现,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张力关系。目前,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呈现出多样化、依附性的特征,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虚化、分散化、交叉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学术权力组织表达强度较弱,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目标的模糊性、组织结构的松散性也影响到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明晰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结构,明确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范畴,保持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张力和合力,增进基层学术权力组织表达强度就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关键词]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特点;强度;限度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和回归,高校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办学自主权。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仅影响到院校权力的正常运行和发挥,而且影响到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就高校内部的办学自主权而言,办学自主权是多种权力的集合,其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无疑是办学自主权中两种极为重要的权力。从权力执行主体来看,行政权力对应的学术权力实际上指的是学术权力中的组织权力,反映的是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虽然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普遍认为发挥学术权力是十分重要,学术界也有许多研究,但是现实的问题是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范畴是什么?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如何?学术权力如何有效发挥和表达?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张力如何体现?等等,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分析。因此,明确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的形式、类型、强度和限度,保持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张力和合力,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功能就成为了大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一、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形式1、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的涵义从权力本身的涵义理解,学术权力是指教师基于其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影响和干预学术活动和学术事务的力量,是高校学术人员及其学术组织对学术事务所拥有的发言权或控制权。[1]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所讨论的学术权力是“谁统治高等教育”,关键点在于“由谁来安排议程和由谁来告诉其它人做什么——决策”或“以某些方式支配他人”,而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就被看成是“作出决定的地方”。[2]所以,伯顿•克拉克对于在每个“作出决定的”层次上能够影响决策的能力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也就是具有怎样的决策权。或者可以理解为,学术权力就是决策、控制和统治的能力。伯顿•克拉克的学术权力观反映了学术权力的表达方式,其核心就是对学术事务决策、控制和统治的能力。学术事务在大学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教师个体独立从事的学术事务和在组织中从事的学术事务。因此,从大学运行的学术逻辑来界定学术权力的表达,我们可以把学术权力分为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术权力的个体表达和组织表达。学术权力的个体表达,即教师在从事个体学术活动中的权力,如自主决定教学内容、教授方式、自由选择科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以及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自主决策的权力等。[3]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是教师在从事学术管理过程中的权力,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对学术事务进行集体决策的权力。伯顿•克拉克认为:学术权力的表达类似于代议制政府。由各‘州’选出的代表来到联邦中心制订规划,然后由管理机构或学者委员会来执行。”[4]这说明,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学术权力本质上是教师群体参与学校决策的学术权力表达组织所具有的权力。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具有松散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大学作为一个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是一个特殊的学术组织,是一个学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大学的事务应由教师们共同决定。这种由教师群体或者代表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是他们拥有和控制知识的逻辑结果和自然体现,只有他们最了解自己需要去做什么,怎么做。实际上,这里所提及的教师群体或者代表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就是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权力。2、三种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形式从政治学的角度理解,权力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几种形式: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首长制,又称独任制、一长制。首长制是指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个人行使并负责的组织体制。组织内其他参与决策的管理者处在行政首长之下,只起咨询建议的作用,没有最终决定权力与责任。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指行政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或协调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混合制是指行政组织中,一部分行政管理工作由委员会决策、另一部行政管理工作由首长本人决策的领导体制。对于学术权力而言,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形式主要是委员会制。作为委员会制的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形式有以下三种形式,具体来说:第一种是集权式学术权力组织表达形式。即设置学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全校的学术事务。这种结构简单明了。这种组织形式在行使学术权力过程中,权力集中于学术委员会手中,领导和控制学术活动,并对学术事务进行决策。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评议评审等有关学术事项的一切决策权都掌握在学术委员会手中。不进行垂直分权和水平分权,不单设分委员会机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形式简单、命令统一,权责分明,信息沟通方便。然而缺点却十分明显,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必须通晓学校的一切工作,是处理各方面学术事务的能手。第二种是分权式学术权力组织表达形式。依托行政组织设置校、院、系三级学术组织形式,共同分享学术权力。[5]学术权力在校一级主要集中在校学术委员会,而处在亚科层的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机构既具有行政管理性质,又具有学术管理性质,通过相关的学术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院系层次也设有相应的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小组和教研室等。[6]校级学术组织对院系学术组织进行指导,并对重大学术事务进行决策。院、系学术组织分工负责各学科的学术事务,并对学术事务进行决策。校级学术委员会不干涉院系分委会的决定,主要以对院系分委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为主。第三种是混合式学术权力组织表达形式。依据学术活动类型设置学术组织形式,混合行使学术权力。这些学术组织一般可分为审议机构和咨询机构,审议机构一般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咨询机构如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图书工作委员会等。审议机构和咨询机构混合在一起,根据工作需要独立或者混合一起行使学术权力。这些依据学术活动类型而设置的学术组织形式,其内部存在着一定的权力等级,但是,这些学术组织的职务之分和层次之别并没有像行政权力的体系那样有着严格的上下等级关系和制度化权力。二、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管理学上“效力”是组织达到其预定目标的程度与等级;在法律上,则指行使某项权利的效果和作用力。强度类似于效力。学术权力表达的强度就是指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在行使其权力的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的权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权力表达的等级。权力强度主要受权力主体作用和权力的使用范围两种主要因素制约。归纳起来看,学术权力在表达过程中表现出五种权力表达强度,分别是:咨询、审议、审核、评议、决定。咨询是商讨、协商。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就专门性问题回答有关的询问,提出建议或意见,供有关组织参考和采纳。咨询是各类委员会被赋予的首要职责和功能。“审议”是审查和讨论。审议是对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进行阅读、讨论、研究和审查,并经过审议后给予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审议是行使最终决策权的前提,不经过审议的表决是无效的。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对于一个问题、一种方案、一项工作可以在审议中讲明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自己的方案。“审核”是审查核定。从概念上看,审核重在“核对”,其使用的范围主要是基于文书、书面报告和材料进行。比如,学术事务的审核是对于学校的学术事项、方案、项目等由分委会经过会议审议后,上报到校级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查核对,最终决定是否给予通过。“评议”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经过商讨而评定。它具有“公权力”的特征,评定权力行使的直接后果。学术评议是一种学术权力,是对学术事项或学术人员作出的某种改变和决定,即会产生权威性的确定效力。“决定”是其五种学术权力表达强度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决定特别体现在对学校带有全局性和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项上。它可以经过某种会议讨论后决定,也可以由上级组织直接制定。“决定”的类别包括法规性决定、指挥性决定和知照性决定三种。法规性决定是指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活动制定出规章制度,它可以适用于长期指导该方面的工作;指挥性决定是用于对某些重要事项或重大活动作出决策部署;知照性决定是专职决定中不需要对下级组织去承办实施,而只需同意、拥护或知晓的一种。由此看来,咨询是权力表达强度最弱的一种,从弱到强依次是咨询——审议——审核——评议——决定,决定的权力强度最大。在学术权力表达过程中,不同类别的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具有不同强度的权力,其行使权力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也不相同。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张力关系。在一个高校组织系统之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一对既成的矛盾,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互相依存同时又彼此制衡,它们各自的权力表达形式和强度决定着高校的治理模式,影响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走向。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越高,行政权力的表达强度就低;反之,行政权力的表达强度越高,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越低。三、学术权力组织表达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学术权力组织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选择了部分“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的章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校级学术组织的内涵和职责进行归纳分析。见表1。表1各类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权力与职责学术委员会内涵: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对有关学术事项进行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工作职责: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学位评定、教学质量与监督、学术评价、学风与学术建设方面决策与咨询。学位评定委员会内涵:对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决策和咨询机构。工作职责:做出授予或撤销博士、硕士的决定;审定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审批新增硕、博士生导师资格。教学指导委员会内涵:在校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下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审议、指导和评估的专门机构。工作职责:对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学校专业设置等教学方面重大事宜提供咨询和建议;审议学校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项教学基本建设规划提供咨询和建议。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内涵:旨在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和咨询机构。工作职责: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审议系部的专业发展规划、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建设;审议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规划。资料来源:我国部分“985”和“211”高校以及普通本科制定的各类学术委员会章程。通过对章程涉及的学术组织内涵与权力的归纳和整理形成。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在院校一级,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彼此平行独立的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和其他几个专门委员会职责不清。一方面,学术委员会是对学术事项进行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另一方面,对于学位评定、教学指导、学科专业建设等重大学术事务又是各自独立的学术组织来“审议”、“决策”、“指导”、“咨询”。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不清楚。以上所归纳总结的只是院校一级部分学术组织的内涵和职责,除了以上所列的学术组织之外,还有职称评定委员会、岗位设置委员会、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教授评议会等等许多名目繁多的学术组织,分别负责处理各自领域的学术事务。在院校二级、三级学术组织之中,同样存在着学术权力组织表达过程中的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目标模糊不清导致学术权力表达范畴分散、交叉。从我们对相关高校的文本分析来看,不少高校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目标是模糊不清的,校、院、系众多的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分别具有哪些职责,哪些权力并没有做清晰的界定,导致了学术权力表达范畴分散、交叉。由于“科层制”管理特点导致行政权力过于偏上,学术权力的行使范围和界限不明确。而学术权力表达组织作为担负大学学术管理职能的一个分系统,其目标的模糊性决定于大学组织目标的模糊性。[7]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术和学者,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目标追求和极为复杂的价值选择。这些目标中,有临时性的,也有常规性的;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性的。由于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目标不明确和价值多元化的特点,导致它们难以对学术权力的范畴做出很准确的价值判断。一些院校在设置学术权力表达组织时因工作需要而设,没有做通盘的考虑,其结果也就必然造成它们的目标更加模糊不清。组织表达目标的模糊不清,自然会导致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建制不全,各类委员会设置不统一,将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混在一起,形成统一由上级行政管理层决策的模式。由于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目标模糊不清,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容易出现与行政权力交叉表达的现象。第二,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结构繁杂、松散导致学术权力表达重叠、分割。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结构的繁杂主要表现为决策系统、咨询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等不健全和不明了,没有科学明确地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造成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设置重叠化,职能重复化和分割化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学术权力的表达效率。从我们对一些高校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设置情况分析,院校一级的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就有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生事务委员会,教授评议会,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等等;在院校二级组织——院、部、系、所同样设置了相对应的分委员会,甚至在分委员会下还设置有三级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可以看出,这些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是依据学术工作的条块来设置的,相应的学术权力表达组织依附在相关的职能部门。这样的组织设置有利于服务行政部门的工作,但是缺乏学术权力表达的独立性。学校在设置这些学术组织机构时并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详细的考虑,各种学术组织机构都是根据学校的现实需要来被指定职责和安排任务,缺乏整体意识,处于分离的、零散的状态。因此,它们各自的职权都是此消彼长、互相分割。如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对学位评定、教学质量与监督和学科建设相关事宜等等重大学术决策与咨询,它的职责和权力涵盖了所有的学术事项,那么,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科专业建议指导委员会等等学术组织的职能与权力的表达之间就存在着重叠化。如果强化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学术组织的职能和权力,那么,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和权力又被分割了。凡此种种,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结构繁杂必然导致学术权力表达重叠、分割。第三,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较低导致学术权力表达虚化。从我们对部分“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以及本科院校的章程有关条款的表述来看,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强度较低,“咨询”、“审议”、“审核”较多,“评议”、“决定”较少。这种较低的权力表达强度使得学术权力表达虚化。有些院校章程的“评议”其实也并没有权威性的确定效力,大体上相当于“咨询”、“讨论”的权力效力。出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学术权力在表达过程中没有厘清哪些组织分别表达何种程度的权力,其表达组织到底是“评议”、“审议”还是“审核”、“决定”,对于权力的效力没有明确的给予说明和界定,即使经过“评议”、“审核”后的学术事务最终也难以“决定”,就是“决定”也并不明了。院系分学术组织对学术事项进行了“审核”,亦就是审查讨论后作出的决定,实际上仍需上报到校学术委员会“决定”,而校学术委员会做出最终决定后还需要经过学校办公会或者党委会“决定”,权力的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上级行政组织。更加突出的问题在于,学术权力的表达组织中的行政权力主导,一些院校的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成员大部分是行政人员。如某“985工程大学”根据有关规定成立教授审议会。其组织成员由5—7人组成,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其组织成员中大多数委员都是具有行政职务,没有行政职务的学术人员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必然导致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行政化,学术权力表达组织本质上就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行政组织,只是披着学术权力组织的外衣而已。这实际上也是行政人员执行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民主性、独立性,学术权力难以得到彰显。第四,学术权力组织表达过程中的“票决制”导致学术权力分布不均衡。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对于其权力的表达方式与途径大多是通过“票决制”来实现,这是由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民主性特征决定的。“票决制”有两种方式:一是不记名投票制;二是记名投票制。“一般来说,不记名投票的方式仅适用于表示个人或群体的态度或意愿,属于自由范畴,因而不必负个人责任。而学术评审是代表组织执行公务,不应夹杂个人意愿,须负个人责任”。[8]因此,对于不同学术事务就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票决制”。目前,高校学术权力组织表达过程中的“票决制”存在着“非同行票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重大学术事务,如教师招聘、教师岗位设置、职称评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学术等等大多采取“大评委”制,从各个学科中遴选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教师作为代表参加“大评委”,对重大学术事务进行评议和决策,直接导致了“非同行票决”学术事务的问题,违背了学生事务同行票决的基本规律。同时,“大评委”票决制看似公平,实际掩盖了学术权力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如“H”学校是一所985重点高校,该校学术委员会有一条这样的规定:“每个学院一般至少拥有一个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席位,校学术委员会不多于79人,重要决议事项采取‘票决制’”。看似很公平,一人一票,每个院系至少一票,但在70多个委员中,因院系实力有强有弱、规模有大有小,因此学术委员数量占了较高比例的学院,往往就会对学术委员会施加更大的影响和压力,也就可以替本学科谋取更多的利益。无疑,在这种决策模式下,就造成了决策实际上的不公平,学术权力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四、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理性选择为了更好地明确学术权力表达组织之间的职、责、权,使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进一步明晰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范畴和边界,形成分工合作、职责分明、层次清晰的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体系,增强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张力和合力,从法规和制度上明确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独立性。第一,明晰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范畴和边界。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术组织,学术活动的专业性很强,加上大学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和差异化,功能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大学内部学术管理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学术权力表达组织的建立过程中就要明确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范畴,给学术权力表达组织以应有的地位和权威。同时,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也应充分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规范权力行使的边界。如果学术权力过分张扬,就会弱化其他权力的作用,挤压其他权力的生存空间,形成和其他权力的对立和冲突,其合理性与正当性也必然会受到质疑,决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不仅令人怀疑,而且势必难以得到支持和贯彻。如果其权力表达的主体主要集中在某一权力表达组织而弱化其他学术组织的权力时,不但会使其决策结果缺少全盘筹划,而且会造成学校管理中的相互扯皮现象,难以处理好各系科、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使学校的学术管理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从而难以提高学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9]第二,形成分工合作的高校内部权力体系,保障学术权力组织表达强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各自都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学中学术活动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术事务的应该是具有高深知识的学术人员。而行政权力又是高校组织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高校职能的多样性特点与组织的复杂程度都决定了需要有行政权力作为支撑。因此,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都是高校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有机成分。[10]对于学术事务而言,确立学术权力在学术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行政部门对学术事务具有执行权而不具有决策权,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提供行政服务,保障学术决策能够顺利得到执行。通过明确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范畴形成一种分工、协作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规范行政权力的三个边界,要求行政权力严格遵守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11]明确不同学术权力组织的表达强度,尤其是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学术事务,要进一步增强学术权力组织的权力表达强度,除了赋予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咨询职能之外,更要赋予其决策职能,把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由学术审议和咨询机构变成学术决策机构,建立学术组织具有决定学术事务的权力,来保障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强度。第三,建立职责分明、层次清晰的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体系。学术权力表达组织内部结构层次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将导致学术权力的表达虚化,不能够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其权力强度就大为降低。因此,需要建立职责分明、层次清晰的学术权力组织表达体系。不同的学术权力表达组织之间应分清楚隶属关系,不同层级的学术委员会要有清晰的权力界限,并各司其职。学术权力组织表达之间应是一种协调、适度分工、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当涉及具体的学术事务时,院系一级学术组织更有资格处理各自学院内部具体的学科事务,而校学术委员应充分尊重学院的意见,不应该直接插手分委会(院系)的决定。[12]校学术委员会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分委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上,使院系能够更自如以及更严谨的处理自身的学术事务。对于基层学术组织已经审议过的专业性强的学术事务,校级学术组织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程序性审查,从而使校学术委员会与院学术委员会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和互相监督的关系。第四,增强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张力和合力。在学术权力的配置上,为了使各类学术权力组织表达之间达成平衡,特别是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平衡,就需要保持学术权力组织之间必要的张力,保持学术权力表达过程中具有一定弹性。平衡学术权力表达组织间相互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合各种权力,只有不同学术组织权力的共同作用,学术表达组织的权力才能够形成合力。因此,有必要将学术组织,即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核心的、权威的主体学术组织机构。增强学术组织的威信和影响力,更好的发挥整体的效应。因为学术管理组织机构零散,各自为政将会严重阻碍它的职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同时,校、院、系学术组织也都需要系统整合成一个强大的学术权力表达系统,在系统内部,学术组织之间既有张力,也能够形成合力。形成学术组织表达的张力和合力的基础是实现学术权力重心下沉,院系是学术活动的主体组织,而院校则是一个“松散”的学术组织的结合体,学术权力的组织表达主要体现在院系一级。这就需要弱化院校学术权力,强化院系学术权力,加强学院的学术权力表达,弱化其行政权力。第五,从法规和制度上明确学术权力组织表达的独立性。在现代法治的社会中,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对权力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因此,法律是防止人们滥用权力和保障人们合法权利的最好手段。依靠法律法规确立和规范学术权力组织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