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习题答案_第1页
经济思想史习题答案_第2页
经济思想史习题答案_第3页
经济思想史习题答案_第4页
经济思想史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论述题Q1.试举例比较亚当斯密与李嘉图的国际贸易学说,着重比较其异同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产品。例如:美国世界其他国家制造如下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蒲式耳小麦2小时2.5小时1码布4小时1小时在无国际贸易条件下的价格小麦的价格0.5码/蒲式耳2.5码/蒲式耳布匹的价格2蒲式耳/码0.4蒲式耳/码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有绝对优势,而世界其他国家在生产布匹上有绝对优势,假设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有100小时劳动时间则:当美国把小麦价格定于0.5-2.5码/蒲式耳之间,世界其他国家把布匹价格定于0.4-2蒲式耳/码之间就可以发生国际贸易,假设小麦和布匹的价格都为1,则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50蒲式耳,世界其他国家专业化生产布匹100码,美国可用30蒲式耳小麦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换30码布匹,这样美国拥有20蒲式耳小麦和30匹布,世界其他国家拥有30蒲式耳小麦和70匹布,他们的状况都好于先前。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使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各国生产其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比如:美国世界其他国家制造如下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蒲式耳小麦2小时1.5小时1码布4小时1小时在无国际贸易条件下的价格小麦的价格0.5码/蒲式耳1.5码/蒲式耳布匹的价格2蒲式耳/码0.67蒲式耳/码此时,世界其他国家在小麦和布匹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而世界其他国家在布匹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假设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100小时的劳动时间:当美国把小麦价格定于0.5-1.5码/蒲式耳之间,世界其他国家把布匹价格定于0.67-2蒲式耳/码之间就可以发生国际贸易,假设小麦和布匹的价格都为1,则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50蒲式耳再用30蒲式耳小麦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换30匹布,而其他国家专业化生产100匹布。此时,美国得到20蒲式耳小麦和30匹布,而世界其他国家得到30蒲式耳小麦和70匹布,状况都比C和C’点好,所以可以发生国际贸易。共同点:无论是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不同。都采用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生产领域都有自身局限性不同点:假设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设条件是全世界只有2个国家,都能生产2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比较内容和方法不同:绝对差异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个别在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所有商品在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其他国家时国际贸易得以形成的原因,但这也有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假设在假定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时,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生产力、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Q2.:试结合图形论述魁奈的经济表分析及其中蕴含的重农思想A:经济表共有三个版本两种模式,我们现在看到的多是“经济表的分析”(1766)中的“算术图式”的经济表。假设前提:1、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2、三个阶级间无数买卖行为合成一次总的交换,货币只在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每个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3、价格不变4、假定是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5、国外市场略而不谈,即不考虑对外贸易经济表的图式经济表的图式生产阶级的预付20亿+10亿土地所有者阶级的收入不生产阶级用于支付首付及原预付利息的数额10亿(粮食)10亿(粮食)10亿(工业原料)年预付20亿(粮食)合计50亿10亿(消费品)10亿(农具)合计20亿20亿(1)粮食(2)生活用品(3)粮食(4)农业工具(5)工业原材料分析:流通的出发点:生产阶级每年有10亿的原预付(经营农业生产的原预付总额为100亿,分10年补偿),年预付20亿全部计入生产费用,这样生产阶级就有30亿投入生产,生产阶级每年产出50亿(补偿原预付折旧1亿,补偿年预付20亿,剩余纯产品20亿),其中相当于年预付的20亿粮食留在生产者阶级手中补偿年预付,不参加流通,实际投入流通的数额为30亿。不生产阶级在流通开始时,已有加工制造出来的工业品价值20亿(是该阶级上一年度用10亿工业原料和10亿生活资料生产出来的)。土地所有者阶级在流通开始时,有20亿货币,这是由生产阶级交给他们的地租,这20亿的货币就代表国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流通过程:流通全部过程包括五次交换行为,每次均是流通价值10亿的产品,共流通50亿产品,其中农业产品30亿,工业制造品20亿。土地所有者阶级用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此时生产阶级有40亿,土地所有者阶级有10亿土地所有者阶级用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生活用品,不生产阶级有10亿,土地所有者阶级有0亿不生产阶级用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此时生产阶级有50亿,不生产阶级有0亿生产阶级用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农业工具,生产阶级有40亿,不生产阶级有10亿不生产阶级用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原材料,生产阶级有50亿,不生产阶级有0亿交易流通结果: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的粮食和10亿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不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的工业原料和10亿的生活资料,保证了再生产的继续;生产阶级收回了20亿的货币,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10亿工业品(农具)补偿原预付的这就和利息,还保留20亿粮食补偿了年预付。整个流通过程完成,可继续进行简单再生产。重农思想:如果向租地农场主征税,必然侵蚀其利润和预付,导致农业生产萎缩如果向工商业者征税,必然会转嫁到地主阶级头上如果地主阶级过多消费工业奢侈品,那么流回生产部门的收入就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Q3.试论述穆勒的折衷主义在生产分配理论(ppt第八章p32)及价值论中(ppt第八章p41)的表现1、生产理论上——生产要素论上a、接受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用其父亲的观点——积累的劳动定义资本;接受西尼尔“节欲论”,提出资本来自节省。b、但是在生产力性质上,继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传统,反对萨伊所有要都有同等生产力的观点。c、继承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本的主要作用在于供养劳动者的传统观点,指出节省而不是消费有利于促进就业。——生产增长的规律a、劳动增长的规律:一方面接受了马尔萨斯的观点,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长,甚至没有限度;另一方面又断言,生活资料的增长也会很快。因此,他即反对人口增长会构成生产增长的障碍的观点;又主张应当积极限制人口的增长,因为土地的生产报酬递减规律将会使新增劳动力的供养越来越困难。b、资本增加的规律:对资本增加保持乐观的态度,对利润下降持乐观态度。c、土地增加和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重申李嘉图以来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并指出抵消报酬递减规律的两个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改进教育。2、分配理论上——所有制理论基本立场:对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采取了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但是主张改良私有制而非取消它。——利润论a、根据资本来源于“节省”,约翰·穆勒继承西尼尔的合理利润观,指出工资是对节欲的报酬。b、他把利润分为三部分:利息、保险费和企业管理技能的酬金。c、秉承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指出利润来源于生产领域,来源于劳动的生产力。d、继承李嘉图利润同工资成反比,工资与利润对立的观点。3、价值论上——价值决定的三个层次a、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b、生产费用决定自然价值,自然价值等于生产费用加通常的利润。c、劳动费用价值论。生产费用的主要组成费用是劳动。劳动如此重要以至于可以说是生产费用唯一的组成部分。Q4.:试结合图形论述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法则并以此为基础谈谈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中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A:(一)要素的定义:两个层次的资本:物质资本,具体的资本;资本的价值形态,抽象的资本。两个层次的劳动:(二)要素获得报酬的理由是生产力。资本创造产品的能力,就是利息的根据。(三)要素生产力规律是边际生产力递减。(四)要素的报酬的决定是边际生产力规律。合理性:边际生产力分配方法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收益分配的最佳方式。边际生产力分配法则则能够不成为界定多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统一尺度。按照边际生产力分配法则界定不同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份额,也就是按照不同生产要素对于创造产品使用价值的作用确定不同生产要素对于劳动创造的产品价值的份额,这就找到了一个统一分配灰度,找到了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结合定,就能够实现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按照不同的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界定分配收益的方法,符合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优先原则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优化资源。资源配置和资源评价即收入分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评价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上就是收入分配问题。边际生产力分配收益的方法恰恰是从不同生产要素收入分配方面保证了收入分配问题上的效率优先和经济运行中的资源优化原则。可见,边际生产力分配法则能够作为界定我国现阶段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统一尺度,能够保证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优先原则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资源优化原则,是我国先阶段实现收益分配的最佳方式。Q5.试论述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凯恩斯认为私人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是经济自由发展的必然趋势。需求不足根源于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消费倾向规律:作为一种规则,平均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倾向于增加消费,但是消费的增加并不像收入增加那么快。可以表示为:消费函数:c=f(y)c代表消费支出y为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MPC=△c/△y△c代表消费支出的增量△y代表收入的增量△c与△y同号但小于△y,即MPC<1,且递减。这意味储蓄(S)也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也是收入的正函数:s=f(y),则MPS=△s/△y,边际储蓄倾向大于0而小于1。yyoc(最好在图中标出△c和△y,表明△c<△y)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如图: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边际效率(MEC,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现期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rrI公式中Ri—第i年的投资预期收益Ks——资本品的供给价格r——贴现率(资本的边际效率)假设Ks不变,随着投资的增加,产品供给增加,预期价格下降,从而预期收益Ri将下降,导致r下降;假设Ri不变,随着投资的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的供给价格KS上升,导致r下降。这两个原因都可以解释边际效率随着投资的增加是逐渐减少的。同时,投资诱导=资本边际效率-利息率,表明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至少等于利息率时,投资者才会投资,所以我们构造投资需求曲线:投资支出投资支出I利率i0i0i1I0I1I=f(i)一个经济的投资需求曲线I=f(i)是通过按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不断下降的顺序来排列所有的潜在投资项目而构建的。流动偏好规律:流动性衡量一种资产在不损害其原有价值的条件下,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的难易程度。人们之所以手中愿持有一定的现金,根源于三个心理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利率上升,股票、债券价格下降,投机机会出现。持有货币的这些动机转化为一条货币需求曲线:ii0货币数量QQ1LEi1M货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因为较低的利率会减少“保持流动性”的成本,即以现金形式持有财富的成本,货币供给曲线(M)是垂直的代表中央银行提供的特定数目的货币。综上,收益率(近似于市场利率)越低,越愿意持有货币,投机性货币需求和流动性偏好越大。Q6.试论述马克思构建了哪些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特征ppt九章1381.劳动价值论。(1)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他提出了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理。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劳动也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属性。(具体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2)商品相互交换的尺度只能是价值,即商品交换价值决定于商品中凝结的抽象劳动时间,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2.剩余价值论。(1)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创造的价值之间的价值差额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原因。(2)剩余价值的两个来源:既可以通过延长绝对劳动时间获得绝对剩余价值,也可以通过缩短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是时间来获得想到剩余价值。当劳动时间大于维持劳动力商品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就可以获得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自身的价值和它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资本家剩余价值的源泉。(3)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在没有付出任何劳动的情况下,凭借投入的总资本c+v得到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的本质,它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4)利润率。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被一般利润率规律掩盖了。马克思以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和两个等式揭示了剩余价值率转化为一般利润率的过程。批判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利润来源于资本的生产力或者是来源于流通领域的观点。利润率p’=m/C=m/(c+v)。(5)转化问题——李嘉图矛盾二的解决。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不仅在内容上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而且在形式上,平均利润也只是剩余价值的平均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出现了一个问题: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投入相同的资本会得到不同的数量的剩余价值,而表现不同的资本利润率,这和现实中存在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一般利润率规律发生了矛盾。马克思坚称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规律是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生产价格采取再复杂的表面形式也不足以取消本质的规定性。而两个等式足以揭示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值的总和。”3.资本积累与利润率下降。资本积累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预付资本c+v中c的比重增加。资本积累的动机是降低单位产品的总成本,增加利润。但资本积累的一个必然后果是利润率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替代劳动后,单位产品中的由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减少了。抵消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只有一个,提高m’,即剥削的程度。包括:在劳动力成本之下支付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等。4.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不再是消费,而是攫取剩余价值,流通过程变为M→C→M’,从而萨伊定律不再成立。(古典经济学家推崇备至的萨伊定律指出: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流通过程仅仅是C→M→C)尤其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导致大量最终产品无法销售,结局是C→M’这“惊险的一跳”无法完成,供给大于需求的相对生产过剩在资本不断积累、无产阶级持续贫困的趋势下成为资本主义的必然。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呈现萧条→复苏→高涨→萎缩的周期性格局。5.资本积累与财富集中。不断地资本积累和周而复始的经济周期,使得资本大量地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向这些大资本家倾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6.阶级斗争。财富的集中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最终演变成变革社会的阶级斗争。简答题Q1.:请简要说明重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货币财富观: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货币。2、财富源泉观: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商业是获得货币财富的唯一源泉。在商业中,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货币总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一国货币财富增加。而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少支出多收入,实现外贸顺差。国内的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外贸出口需要,主张鼓励和发展有利于出口的本国工场手工业。3、主张强大的民族国家的积极干预对外:连年战争争夺殖民地,贸易垄断对内:反对妨碍国内商品自由流动的各种税、费积极发展本国有利于贸易顺差的手工业奖励增加人口和管制食物价格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总之,重金、贸易顺差和国家干预是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信条。Q2.请简要说明重农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自然秩序2.自由放任3.重视农业4.对土地所有者课税5.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行为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经济的重复循环。Q3.简述希尼尔的最后一小时理论(ppt第七章p63)依据现行工厂法,工人每天工作的11.5小时中,前10小时生产的价值只能补偿资本家垫支的资本,余下的1.5小时生产的价值构成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利润”。如果把工作时间减少1个小时,那么纯利润就不能实现,如果减少1.5小时,那么总利润也不能实现。(该理论说明这个合理利润的获得必须建立在足够长的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西尼尔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本家获得利润辩护,极力抹煞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Q4.:萨伊的多重价值论包括哪些内容A:1、效用决定价值的理论:价值由效用决定;价值由生产三要素生产;价值由价格来衡量2、分配论: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工资是劳动的收入;利息是资本的收入;地租是土地的收入Q5.简述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答:1.人们低估未来的心理,是时差利息论的主观心理基础。2.基于人们低估未来的心理,拥有现在物品而不消费的人有理由得到利息收入3.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交换的本质:遵循等价原则,工人不能得到未来的全部劳动产品,和资本家交换现在物品——生活资料时,他必须向资本家支付利息贴水。Q6.简要说明古典学派的主要信条(ppt第四章p32)1、最低程度的政府参与2、自利的经济行为3、利益的和谐4、所有经济资源及经济活动的重要性5、经济规律Q7.:请简要说明边际学派的主要信条A:1、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关注经济中的边际量。2、理性人假设和最大化原则。以微观经济为重点,分析单个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采用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方法。强调完全竞争。强调需求在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和古典经济学家强调供给(成本)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商品的主观效用。均衡原则:经济力量一般会趋于均衡,一旦偏离,相反的作用力就会发生作用,向新的均衡趋近。将土地和资本合并,在分配理论中着重讨论工资和利息的决定。主张小政府,自由放任。Q8.简述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画个供求均衡得到市场均衡价格的图像)马歇尔的价格理论是没有价值的价格理论。供求均衡原理是价格决定的基本原理。效用决定商品的需求;生产成本(劳动负效用和资本等待的牺牲)决定商品的供给。在不同的时期,商品的供给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不一致,进而在供求关系中,两者影响均衡价格的作用不对等。古典的客观价值论可以看成是商品长期均衡价格的决定规律;而边际主义的主观价值论在短期商品价格决定时适用。Q9.分别举例说明戈森的两个定律(两个定律+举例)(ppt第十章p41)戈森第一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2、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时感到的享受量也会变得更小,感到享受的时间更短,饱和感则出现得更早。享受重复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则越少,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举例戈森第二定律:边际效用相等规律“人们在多种享受之间进行选择。但是,他们的时间不足以充分满足所有的享受。尽管各个享受的绝对量有所差别,但为了使自己的享受总量达到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的享受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受,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满足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eg:在孤独的鲁滨逊孤岛上,人们按照边际效用相等原则分配自己稀缺的时间;而在现代交换经济中人们按照这个原则分配有限的货币收入,使得购买各种商品的货币边际效用均等。即:材料辨析题Q1:材料来自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我的原理里面的,讲的是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李嘉图关于商品价值论的理解A:理理解材料在书的第一章“论价值“中,李嘉图强调三点:1、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相对的2、交换价值的比例由其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决定3、劳动工资的变化对商品交换价值没有影响,只影响利润的高低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决定收到生产商品的资本因素的影响商品价值论的基本思想: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必要的劳动量。第一,排除效用、使用价值对于交换价值的决定作用材料:效用虽然对交换价值绝对重要,但它不能成为交换的尺度——《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二,交换价值的来源有两个:稀缺性和获取商品时所需要的劳动量材料:具有效用的商品获取其交换价值的来源有两个:稀缺性和获取商品时所需要的劳动量第三,因为由稀少性决定交换价值的商品数量极少,所以李嘉图重点研究那些较少受到生产条件约束的商品价值的决定,并指出此类商品的相对交换价值决定于其中耗费的相对劳动数量材料有:社会形成初期,这些商品的交换价值或决定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所应付出的尺度,几乎完全取决于在每种商品上索菲的相对劳动量不同的资本-劳动比率1、资本来源于劳动,与活劳动一起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材料:生产商品所投入的劳动不仅指直接生产,而且还包括投入在为实施这一劳动所使用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理理解材料2、在资本有机构成、周转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商品的相对交换价值决定于其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劳动时间的变化影响相对交换价值,而工资的变化不影响交换价值。但是,在资本上产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决定受到生产商品的资本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劳动交换来的价值(李嘉图把它理解为劳动工资)的变化开始影响两种商品的相对交换价值材料:在任何工资变动的情况下,大麦和燕麦之间保持同样的关系。如果棉织品和布匹在及其相似的条件下生产出来,情形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工资的涨落,大麦与棉织品相比较,燕麦与布匹相比较,价值可能就会有大有小3、“资本”变化条件下的价值决定: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耐久性不同或者资本周转时间不同影响了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规律。此时工资水平的变化通过影响利润进而影响交换价值材料:在投入100个劳动生产谷物和机器的价值决定中,“假设要给每位劳动者每年支付50镑,也就是说要使用5000镑的资本,利润为10%。每台机器的价值和谷物的价值在第一年末时共(皆)为5500镑”分析的前提是一般利润率规律在商品市场价值决定上,李嘉图不加论证地接受了资本一般利润率规律,这是导致其无法解释劳动价值论和一般利润率规律之间矛盾的关键。1、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了价值的决定:如果两种产品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并且一般利润率规律成立,等量劳动生产的产品价值将不相等,劳动价值论遭到了破坏。材料:如假定工资增长使得一般利润率下降为9%,同样的工资增长将导致等量劳动生产的两种产品的相对价值发生变化。材料:如果在假定的条件下生产,这些商品不断涨落的最高限度是与商品生产所需的劳动增加量成比例的;除非生产所需的劳动量增加,否则他们不会有任何程度的上涨。工资上涨不会使它们的货币价值上升,与生产所需的劳动量没增加、所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相同、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相同的其它商品相比较而言,其价值也不会上涨。如果生产其他商品所需的劳动有所增减,我们已经阐明的这种情形会立即产生相对价值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由于变化了的必要劳动量而非工资上涨所引起的2、工资变动不会引起商品价值变动的原理由于使用资本而发生了变化。理理解材料一个隐含的重要假设:谷物的价值由劣等地上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当最差土地上投入的劳动数量不变,且实物工资也不变(工资铁律),名义工资增加根源于谷物价格的上涨,而谷物价格的上涨的原因之一是更贫瘠的土地投入使用,它要么来源于人口的增长,要么来源于对谷物进口征税。劣等地没有地租,价值仅在工资和利润之间分配。在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工资总额增加,利润份额必然下降。由于一价定律和一般利润率规律,其他产业必定也会出现相同的工资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从而工资增加也会影响商品的交换价值,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动摇了。李嘉图的商品的价格决定公式可以表达为:P=w*L(1+r)+k*r其中w是工资L是劳动力数量R是一般利润率K是固定资本量没有固定资本的生产情况下k=0,则P=w*L(1+r)显然,商品的价值决定中不仅只有劳动这个变量,还有资本和利润率,而且一般利润率还是价值决定的前提。在价格决定公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k比重越大的产品,在w上涨时,产品价值上涨的比例越小。原因就在于由于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固定资本的获利部分减少的更多。理理解材料3、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对价值影响: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不同部门商品价值在工资变动时也会发生同样变动。工资上升时一切资本有机构成高、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其商品相对价值会下降;有机构成低,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其商品相对价值上升。工资下降时情况正相反。4、“93%的劳动价值论”总而言之,李嘉图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资波动会影响价值变动。这破坏了劳动价值论的纯粹性。处理矛盾的方法:认定工资变动对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比较小,商品价值变动的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量的增减。工资对相对价值决定的影响只是“例外”。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又被后人戏称为93%的劳动价值论。劳动质量的差别:工资水平变化不影响商品交换价值,不意味着劳动质量差别也不影响交换价值。熟练劳动的工资水平高,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水平低;其等量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的交换价值也不同。原因不在于工资水平差异,而在于熟练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材料:甲乙两个资本家使用的劳动量相等,但因二者商品上市所用时间不等,资本周转速度不同,甲两年,乙一年,因而他们的商品价值也就不等,等量劳动没有能生产出等量价值来。材料:李嘉图说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对这些商品相对价格值的最大影响不能超过6%或7%;因为在任何条件下,利润都不可能承受大于这个限度的一般永久性下降”工资、利润与地租:总体而言,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商品中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工资水平不影响商品的交换价值。利润和工资水平反方向变化,也不影响商品的交换价值。地租不进入商品交换价值的决定。理理解材料市场价格的决定主要的观点是一般利润率规律将引导资本的自由流动。自然价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也是实现了一般利润率的价格;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价格。市场价格对自然价格的偏离会使一些行业经济利润偏离一般利润,此时资本的自由流动将引导利润恢复一般利润的水平,从而使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一致。最终,李嘉图通过“93%”的劳动价值论证明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然而,这并非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终点,他的目的是要以劳动价值论证明地租的不合理性,从而为资本辩护。材料:正是每个资本家都想将其资金从利润率较低的行业转向利润率较高的行业这一愿望,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不能长期大大高于其自然价格或大大低于其自然价格Q2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材料可能是:“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够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请结合材料谈谈斯密关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如何实现和谐的?你对其如何评价?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斯密指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倾向于追求他们自身的个人利益。一种产品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希望找到最低价格,在工作的非工资方面给定的情况下,工人们尽量去找最高的工资。然而隐藏于经济活动的混乱表面下的是一种自然秩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个人的自利行为,从而形成社会福利。斯密在批判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干预政策时明确了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限制政府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经济运行中“看不见的手”的核心是竞争机制,竞争使商品要素的价格合理,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运行充满了效率,并且由于工商业者储蓄和投资(同样处于他们的自利)使资本得以积累,经济获得增长。受到竞争机制的自利追求,往往会产生斯密所说的社会福利——产出最大化和经济增长。自由是竞争的保证,政府干预有害无益。利益的和谐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和不受欢迎的。而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在扶植某些产业,使之得益的同时必然会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导致整体福利的损失。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自由贸易——扩大市场——增加交换——促进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需要“看不见的手”,但过度竞争会导致社会浪费。尽管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但他提出了政府的3个重要功能: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而且亚当斯密主张一系列的政府活动,他甚至赞成两种保护性关税:对国防所必须的国内产业的保护;通过对某种产业的进口征收关税,可以使国内该产业的税收负担均等化,他也建议在公平、稳定、便利和低成本的原则下征税。可以说,亚当斯密的考虑已经很全面,但他否定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作用,反对政府在这方面的干预又是片面的。市场调控有时会失灵,发生严重失业、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这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保证市场有序进行,保证社会公平。(后半段纯属虚构,请慎记。。。)Q3.材料出自《资本论》马克思恩科斯文集结合材料和你的观点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相对人口过剩的研究马克思从资本积累的角度,对于人口过剩现象进行了解释。随着资本的积累发展,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由此带来资本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然而“资本对劳动的相对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增长和预付资本量的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