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0基本物理量及物理规律的运动学原理苗晓本文以绝对运动这个概念出发,在考虑到认识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情况下,分析我们接收到的信号与我们传统定义的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时空、质量、动量、能量、力的概念与运动的关系。这样理解后,使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也变得比较通俗,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除了标准模型外,这个以绝对运动为基础的简单想法也是一个自洽的认识方式。关键词:时空质量的起源引力的产生相对论量子力学1引言我们一直在说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才是相对的。可我们在对待问题或者说是总结规律的时候往往没有将运动作为前提来考虑。是先有力,后有运动,还是先存在运动后给出了力的概念,还是力和运动本身就是个并列问题呢,这个问题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了异曲同工的样子。但是如果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那么就可以说是先存在运动而后有了力的描述。我们暂时先不要考虑标准模型的条框,仅从运动这个概念去考虑。运动就需要有一个体,或者一堆个体,这个个体是什么呢,前人告诉我们是以太,后来被否决了。但是在讨论问题时,又无可厚非引入以太的思想,称为场。电磁场、重力场、希格斯场等多个概念都在确定的环境中担任了以太的作用。我们是否这样想过,如果运动是绝对,那么所有的问题是不是都将归结到运动这个绝对的概念上。比如说质量、引力、能量、动量、时空等等所有的基本的物理量都是运动这个概念的不同属性呢。这个想法先放下,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牛顿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的三条规律,我们一般都称为经典力学,它是从可观测到的现象总结出来的结果,后来爱因斯坦发现在不同惯性系中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可能还存在附加条件,作用力的传播不是瞬时的,还存在一个确定的速度,从光、电磁场的传播中确认这个速度为光速又将这个结果进行了改进,总结出了狭义相对论,再从惯性加速度与引力加速度等效得出广义相对论。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准确的描述运动与力的关系了,谁知黑体辐射、双缝干涉、光电效应等的发现又总结出来了量子力学。当然前面的三种想法都是对发现的事实归纳总结得到的结论,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它们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本质,谁都没有给出一个可以信服的理由或者模型。在前人总结规律时给出模型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当时所给出的电以太和磁以太的模型对麦克斯韦方程的理解有很重要的帮助,虽然后来不再提及,至少我们在初次接受麦克斯韦观点时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问题来了,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是不是也能找到这样一个简单模型来阐述呢。现在我们将运动作为前提,类似于麦克斯韦的想法给出一个简单的模型,来看看我们总结的规律。为了说明问题的连贯性,需要按照下文的想法来引导:2认识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我们认识世界是由五官来识别,即听、看、嗅、品、触。嗅、品、触,通常是感官接触到才能做出反应。在这里,我们用粒子碰撞来描述这些动作过程,即只有碰撞后的作用我们可以感知。听,看是我们对外界物体的运动作用于周围的体系,使这个周围体系中出现振动或者其他运动形式时,我们所做出的认识。如果对嗅、品、触进行深入分析,也是外界的物体作用于周围的体系后出现周期振动或者是其他运动形式,才出现的感官认知。换句话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外界物质作用于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对处于该体系下的物质反应出该物质在该体系下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属性,我们可以通过五官或其他检测仪器转换后检测出来。做出对该物质的认识、定义、分类、命名等。并且,我们在认知这些事物时,并不是发生的同时,我们就能够检测出来,我们检测出来的都是已经发生过了的,并且这种延迟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任何一个个体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个物体的识别是不一样的。这个就好比我们听不到超声波或者次声波,而某些生物就可以。但是我们听不到就不能说它不存在一样。我们反过来想,如果一种物质对空间不发生作用或者作用极小,那我们就检测不出这种物质的存在。还有就是不同物质在不同状态下表现出性质相同,我们就会出现定义失误的问题。当然上面讨论的过程中还隐含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还需考虑我们自身所在环境中的状态,自身在环境中的状态不同,也会产生错觉。总结一下,我们对物质的认识,是由于该物质在空间中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使我们的五官或者检测装置对当前环境不同于周围环境而做出的认知。换句话说,我们对该物质及其自身结构在这种环境状态下的运动方式做出的判断。但对不变的环境或者组成环境的个体等等就无法认知,并且由于环境的不同(运动状态不同)形成认识错觉等。当然,我们需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接收到的信号是由待测体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再将这个作用转换为另一种信号传导到我们的测量装置,我们所接收的信号是周围环境给予的信号。这些就是我们认识的局限性,也无法避免。上面我们说到一个物质会在周围环境中映射出一个属性。在通常的思维下,运动的改变只有碰撞的过程,如果有我们得到信号,则必是物质的出现对构成周围环境的一个碰撞过程。现在我们以周围的环境为平台,并且发现这个平台很像前人阐述的以太。以太思想可以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想法。五行说,气、原质说、以及暗物质、弦论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给出的物质实体观念,主要是给予作用力、作用信号的传播载体而引入的,为了说明不存在超距作用。以太的思想在迈克尔逊实验后,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认真分析迈克实验后,这个实验结果不足以否定以太思想。静止的以太会出现很多问题,为此,我们重新定义这个平台—动态的以太。3动态的以太模型在一个空间里存在着大量运动的微小单元(先不管微小单元是颗粒状的粒子还是跳动的弦,不管是电磁场还是希格斯场,或者其他形式),为了好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质元。质元在这个空间中旋转、平动、质元间发生碰撞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都为弹性碰撞。下面分析在这个模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信号呢。由运动的质元构成一个类似于分子热运动的状态,它们构成一个势压P,在这个势压下,单个的粒子的平均势压有一个确定的量P0,它即为质元的最小基底。在此势压P0下,质元粒子有一个平均的运动速率(类似分子热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在势压P下,如果存在相同体积,而粒子数不等的两个状态,V0下n1个粒子,空间势压为P1;V0下,n0个粒子,空间势压为P0,由于V0下粒子的势压与空间势压相同,所以他和外界的碰撞作用我们无法检测出来,而P1状态下n1个粒子,他的碰撞结果就会与空间状态的碰撞不同,在空间中产生的作用比如碰撞的频率、碰撞发生的空间位置或者其他一些量在空间中表现出属性,此时,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到n1粒子组成的状态。n1粒子组成的P1与P0相比要高,但要被我们测量到还须突破一个势垒。在P~下n1粒子组成的状态会很快瓦解成P0,即使不瓦解我们也有可能测量不到。当我们检测到这种与原始状态不同碰撞效果时,我们可以可观测出颜色,形状,位置等,进而确定出它的频率、空间位置,运动与否等。这些信号都是通过检测装置周围的环境传导到我们的检测装置。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一个效应,在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碰撞的粒子数的累积量随着组成粒子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但都在P0势压有独自P1而稳定,即在一次碰撞周期内,它有独自的周期和波长。当有两个粒子时,质元在两个粒子之间的碰撞过程与两个粒子整体受到的碰撞作用会产生不平衡,这个也有可能我们认识到(在后边会详细分析这个量)。4按此规律中的运动规律4.1时空我们在上面讨论时一直说大量质元的运动,大量质元的运动组成了空间运动,为了描述这种运动形式,我们将空间定义不动,并对不动的空间建立刻度,构成空间单位,继而形成长度的标记,形成位置点和位移。如果换一种标记方法,标记为状态S1、S2、S3、S4都是质元运动时的某一状态,并按照1、2、3、4的顺序变化,则可以定义出t1、t2、t3、t4状态,如果从状态S1变化到状态S2时,另一状态S3变化到S4,我们说他们用时相同,则记为它们的时刻和时间。从上面定义可知,从位置S1到S2时位置产生的位移与t1到t2时刻产生的时间都是描述质元状态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为了描述运动的质元我们设定了一个固定的位置刻度状态,即空间位置概念。用以描述其中的粒子与整个质元体系的一个空间位置。对于其中的每个个体的位置状态,都对应于整个空间中的一个位置状态,于是将整个空间的状态标定即形成时刻的概念。时间与空间都是为了描述运动质元这种形态而引入的两个物理量。它们从属于运动的质元。没有运动质元的时间就没有可以标定的状态,没有运动质元的空间也没有标定的时间。如果质元不运动,我们就得不到任何信号,我们也无从去认识。给定某个时刻的状态能得到一个空间,它是在一定时间上的累积,主体就是质元。给定某个空间的状态就对应全空间变化的一段时间,它是在一定时间上的累积,主体还是运动质元。所以说,对于待检体的时空仅是为了描述待检体与运动质元的状态而引入两个基本量,其目的只是为了待检体与大量运动质元之间做一个参照。4.2质量的产生对于一个粒子n,我们将它放在三维坐标系中,在受到质元作用后,即在三个方向受到质元数量相同的碰撞时处于平衡(由于质元作用不可能保证在任一时刻都相同,所以它是一个波动的状态),为了方便,我们只考虑一个面上的情形:考虑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形。如果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粒子的S0面(运动方向垂直的一个面)所经过的距离为λ,总质元数量为N,所用时间为T,质元的线密度ρ,在时间T内总质元的平均量可记作f0则可以简写成fT=ρλ,S0另一侧也相同,对于一个待检体在三维状态下可以得到6个这样的等式。通常我们认为某个粒子有速度时是相对于观察者这个静止的参考系为前提的。状态0为参考系,状态1为运动系,n为振动的次数,于是,我们得到ρS0L=它的意义是每种粒子的振动过程都对应各自的频率和波长:λ这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在静止状态下(静止参考系内)的计时器,如果粒子A经过了m1振动周期,而粒子B经过了m2个周期,这里就有这样一个关系,m1*T1=m2*T2=m0*T0,所以当粒子在运动过程中波长变化后,相应的振动周期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前提是我们在静止的状态0中测量到的结果)。我们在观察计算时是以我们个体的状态为静止的参考系的,计算时就需要将周期不是T0状态的周期换算到T0状态。并求出他们的差值:n如果将t移到式子右边,就出现速度了,速度的意义也就是它的振动状态与原振动状态不同的外在表现。在看另一种类型,单一方向上运动的粒子,运动方向的两个面上粒子数为f1与f2,则它每一时刻的粒子数差值为(f1-f2),则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的周期内),在时间上的粒子数不平衡的总质元数量应等于在空间上粒子数不平衡的总质元数量即f1-∆f为粒子A不平衡粒子数的平均值,S0为三维状态下待检粒子与质元作用的面,这里的ρ表示体密度,当粒子A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时,行走了长度L,则在一个振动过程内,以t0状态为参考系得到它的微观粒子差值在长度上的统计的不平衡质元总量在n个振动周期上的平均个数值与时间上统计的不平衡总量在n个振动周期上的的平均个数值相等:ρλ2与λ1分别是与静止参考系相比的波长也就是当前波长与静止波长之差,n为经过多少个波的个数,L为距离,λi为平均振动的波长,Ln=λi,∆f为在时间t内质元差值改变量的平均值,t对上面的式子变形得到:ρ这个结果是我们以质元模型分析得到结果,与传统的我们已经定义了的物理量有没有对应的物理量呢?将这个式子与传统意义上的做功公式maS=FS=W对比(能严格证明二者相同,在这里就当是巧合,因为证明需要后边的思想),就可以得到我们通常所说的基本量的运动学原理。5经典力学的思想经典力学主要以牛顿总结前人的经验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数学表达出来,写出了经典物理学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给出了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方式,但是基本物理量的意义没有给出,其中运动的规律也是以定理的方式给出,但是为什么会这样的的意义没有明确表达,我们来看著名的是牛顿的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先来看力学的三条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习惯保持的状态,它的习惯从何而来,受什么影响,牛顿说与质量有关,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牛二定律,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牛三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对于这三条定律,利用质元模型,惯性定律即为待测物体作用质元的运动状态就是该待测物体的惯性来源。作用力与反作用的概念也是一样,而合外力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明显得出。主要是定义不同:质量M=ρS0T0λi力为单位长度单位时间内不平衡质元粒子数的平均值。动量为单位长度内不平衡质元粒子数的平均值。能量为单位时间内不平衡质元粒子数的平均值。在最前面我们说到对于空间中的两个粒子A,B,我们有可能得到它的参数。质量的参数我们怎么得到呢,最简单的就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设A的作用面为nAS0,B为nBS0,在质元的作用下,A与B之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不平衡作用的质元数量相同。A点在nAS0面上作用的粒子数差值为(nA+nB4πr2-nAρ将上式变形可得到万有引力F与r2成反比,与MA*MB成正比。但是我们明显的能够看出,万有引力其实是万有斥力的作用效果6相对论的运动学原理相对论是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的一种物理思想。狭义相对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光速不变原理,在任何惯性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恒量。这个原理可以这样理解,光速和在某一温度、压力下的空气中的声速是一定值的思想类似。(然而,我们认为声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性质,而光速由于不需要传播载体,它的传播速度受什么影响还未知。相对论这么认为)。第二项即为物理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相同,相对性原理。这个论点的观念就是满足叠加定理,对一个惯性系中同时增加,惯性系内的物理定律保持不变。第三个就是广义相对论。所有参考系中的物理定律都相同。重力加速度和引力加速度等价。这就是相对论的主要内容。当粒子和检测者在同一惯性系中,我们发现它的左右的不平衡质元数量相等,如果在不同惯性系中则不同,就出现动质量与静质量的问题,时间的膨胀则是粒子固有振动周期换算后的描述,我们在讨论时都是转化到To周期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动质量与动尺寸进行推导,在同一惯性系中设为T0状态,运动状态设为T1状态,运动时的速度设为v,T0时振动波长和周期为λ0,T0,V=λ0/TρSλ0=fn*T0=M0=ρS0λ0式1与式2联合就可得到Mλ如果将V作为光速,这样看上去的确和洛伦兹变换类似,这样计算有什么问题呢,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动质量的出现意味着先将质量这个原来大家认为的是粒子的基本属性变成了运动学的一个效应,就是时空的一个效应,这样,再去求它在标准参考系中的不平衡的质元个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统计的平均值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两个时空变换,最后得出的统计个数是不会变的。虽然前面说了质量也是运动学效应,而我们直接用动质量这个概念在去乘以速度的二次方值就不在是我们认为的在标准参考系下的能量值的意义了。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分析。结合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得到,我们视觉所见到的仍然是空间的振动,粒子的运动与性质是先作用于周围的环境,环境的改变才作用于视觉检测。所以我们能检测到的信息仍然是空间环境的性质。这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有异曲同工之处。做一个极端的假设,所有的生物都没有视觉,那么有一天,会有一位智者会建立起一套以声速不变的相对论,并且变换的形式也只是将洛仑兹变换中的光速项换成了声速项。比如我们只用听这个概念,设声速为Vs,就可以得到了。x(x-vt)变换后就能得到以声速为基准的洛伦兹变换。我们引入质元的思维来看相对论的思想,光速不变主要是以质元这个介质决定的,那么光速不变就很好理解了。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有相同的形式,这条也很明显,质元数量差值的大小与参考点选取得到不同的数值。而惯性加速度与引力加速度等效的问题,因为这两者都是受到前后质元作用不均引起的,本质上就是一回事。我们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静止时长为L的硬质杆,起端点为A,B,以v运动,在一个坐标系内如下图以v运动的杆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简图P点时拍照测量得光为基准信号测量lc声为基准信号测量lQ点时拍照测量得光为基准信号测量lc声为基准信号测量ls如果在空间其他位置测量得到的长度在上面两式之间,可见将上面测量到的结果用声光的洛伦兹变换也得不到我们在静止时测量的结果,而我们在测量后用声光的多普勒效应分析,在将测量点与待测体之间的角度确定,反倒能够得出在静止状态下的L长。有鉴于此,我们从待测体一个面的半个振动周期内列方程(一个周期内振动位移为0,所以在半个周期内列方程)静止状态时
0T2fdt=以v运动的状态1时
0T12f对于一个待检粒子的寿命,如果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它的振动次数作为寿命,来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用的时间是否相等。比如三锤砸破一个鸡蛋,现在我们来看三锤在不同的惯性系中测量的情况:在静止的惯性系中测量以v运动的粒子nλ2t在运动系中测量就好比静止nλ0t所用的总时间均为T0,并且振动周期、次数均相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待测体给定另一个时间标准。如果我们在测量时考虑到信号传播的多普勒效应,无论是给予光还是声波,所测量得到的结果变换后都能得到在静止状态中的结果。当然,无论待测体运动与否,它相对于全空间质元运动的状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与周期完全相同。当我们在测量时可能出现测量不一致的情况,这种局限性我们利用多普勒效应就能避免。如果说运动的时间变慢,原因是作用信号的传播不是瞬时进行,需要时间,如果是钟表测量的时间,无论运动与否都相同。比如说孪生子祥谬中,如果给将运动的那位给出下面的如图的轨迹,则在静止的这位得到E,F两个信号,如果是从F到E点运动,从F点传导到O点的现象是动作变慢,从E点传导到O点的现象是动作变快。由于光速太快,我们测量时误差太大,我们分析得到用光测量和用声音测量得到的结果经变换后相同,所以我们可以设计类似的实验去验证。比如火车系与地面系中,时间从那个惯性系定义都是等价的,并且能够验证这个想法。孪生子在管中运动时的简图7量子力学的运动学原理要说量子力学,需要先对波粒二项性作出解释。波粒二项性始于光的波动说与粒子说,在这两个讨论都无法满足发现的所有现象时,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的概念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在对粒子讨论时,忽视了波的效应,在对波讨论时忽视了粒子效应。通过这句话,我们根据我们周边的物质,当粒子运动时,就会对前方产生一列波,当检测到有波动时,可以确定存在粒子振动。并且存在波传播的介质。将这个想法推广到质元模型,可以明显的看出,粒子的运动会在空间中产生波动。而我们能检测到说明它的运动与周围环境进行作用。假设一个周期内的不平衡作用粒子数即为n个,经过的时间为T,经过的距离为λ,按照动量和能量的运动学定义,可得出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思想。ρ量子力学的开启于黑体辐射问题,发现黑体辐射的量子不是连续的谱线时,我们传统的思维和总结的方法无一适用。对此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出了波动方程学说和矩阵力学学说。并发现这个规律能适用于黑体辐射的谱线,对于H原子的谱线吻合的较好。后来发现,这两种观点在希尔伯特空间的概念下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学说表示的本质是一种东西。这两个方程表示的是什么原理呢?人们经过的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波恩提出了几率波的思想解决了这个问题。慢慢的人们也就接受了这个概念。随着几率波的提出,出现了类似于薛定谔半死不活的猫等一系列问题,随着EPR争辩无果后,贝尔提出了检验的方式。后来用各种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确定了这么一个真理:量子力学是反因果的,甚至是未来决定现在的问题,或者说意识决定物质。更难得是这个思想成了主流思想并在推广。为此,我们引入质元模型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前面的讨论中,对于质元作用的统计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质元差量的统计,就是时间上质元不平衡数与空间不平衡数相等所得出的结论。即在n个波长上以它们的平均速度得出的结果。如果一个粒子在一个波内,则它在某一时刻时间上的粒子质元数量差与空间上位置的统计量将不满足上面的统计结果(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的平均值),并且时刻变化。这个情形和变化的一列振动波上的某个点的运动速度与这列波的波速是不相等的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它的变化过程与波源的振动存在的关系类比声波就可以得出,角速度、周期、频率,不相同的就是波长,并且波长之间有一个确定系数。所以描述一列波动的时候用振动方程就可以描述这列波随时间变化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自由振动的粒子,它运动方式满足牛顿运动定律,则满足d我们将振动方程y=Acos(ωt+φ)d利用波动方程将d可得到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利用德布罗意波的公式整理出来的,虽然方程我们用了很多年了,它所表达的意义我们以结果出发的话,可以认为它几率波的概念。而从产生的原因来看更可能是自由振动的概念。粒子在运动时的规律趋向于振源的振动规律,其实就是在运动时它在运动方向上受到前方质元和后方质元的作用,而前方和后方质元的作用不仅受到最初振动的影响,还受到与运动方向垂直方向质元疏密的影响。粒子的运动其实是在按照前方质元的运动运动作用量最小的轨迹运动。(质元在空间的碰撞近似于弹性碰撞)类似玻姆的导向波的思想,按照这个思想对于杨氏双缝就比较好理解了。波在传播中都是能量的独立传播,产生干涉衍射的现象只是质元振动的叠加效应,光的产生更倾向于波动性,粒子性的产生只是待检粒子按照质元量的差值运动后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测量得到的待检粒子运动的信息与粒子的实际运动是两个方面。上面说到我们测量得到的结果都是平均值,因为空间的测量需要时间的累积,时间的测量需要空间的场所,也就是空间的累积,所以某时刻的状态我们是不能通过测量直接得到的。和测不准原理所阐述结果相似,但原因不同,我们只能测量出一段时间,一段距离,而本质是测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这个变化量的本质是统计质元粒子在时空中的不平衡个数。也就是在多个振动周期后,得到的平均值。而现在大家经常所提的矩阵力学用算符来代替,事实上是隐含了这个平均值的想法。现在,我们想统计运动粒子周围不平衡质元粒子数量差,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直接去测量,它的数量差在多个振动周期内的平均值可认为是在某一个振动周期的平均值,但是某时刻的粒子数量差,我们根本无法测量出来也无法统计,并且这个平均值应该和瞬时值是不相等的。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我们不得而知。可我们知道振源振动偏离平衡位置的大小与时间存在关系,结合德布罗意的表达式,就可以得到它偏离平衡位置的振幅与时间和传播方向的存在关系,而它偏离平衡位置的振幅与运动粒子所受的不平衡质元作用量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对于在一个振动过程粒子瞬时的不平衡量统计可由平均值表示了。由此可见,薛定谔方程是神奇的通过振源的振动方程表示出了运动粒子瞬时的不平衡量。即为,用可测量的平均量准确的表示出了瞬时运动粒子的不可测量。这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神奇之处。当然,这样理解量子力学就比几率波的概念更加令人信服。8总结本文讨论的比较简单,旨在传达一种想法,主要是为了使大家有这样一个概括而自洽的认识。质元粒子是否存在,真空中的卡西米效应应该是个很好的佐证,引力效应是否为斥力效果,如果分析某些反常的引力效应就能够得出。经典力学中的物理量我们所得到的都是平均值,即是在一段时间或者一段距离内的粒子所受不平衡质元数量在时间或是距离上的平均值,而我们的测量也就是我们得到信息的过程,首先被测体直接与环境作用,信息产生后经过环境传递,环境中的质元再与测量工具作用,测量工具得到信息后在进入人的大脑,从而得到信息。这个中间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觉得速度有了上限。可我们明显的知道,速度是个相对量,我们测量得到的速度却有了上限,就是这个原因,也就有了相对论修正。事实上,这个修正还隐含另外的一层含义,就是时空的理解。相对论告诉我们时空是纠缠不可分割,可这个不可分割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时空只是运动质元的另一种描述方式,运动才是基础。量子的概念我们使用了很长的时间,量子通常定义为不可分割的最小的单位,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在我们能够认识的前提下如f对它取微分得到量子的概念∂fh存在最小的空间单位和时间单位,如果小于该单位,我们是得不到信号的,因此才会得出不连续的量子概念。本文在讨论时所用的数学模型非常简单,比如,从诺特定理得到的时间不变推导出能量守恒,空间不变推导出动量守恒,实际上能量是单位时间的不平衡粒子数的统计量,就是时间的平均值,空间是单位长度不平衡粒子数的统计量,就是空间的平均值。同样的力是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粒子数的平均值。另外,哈密顿量的矩阵算法、群运算之所以能贴近现实,主要是满足了振动学的内涵。标准模型这个庞大的体系是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以粒子和力的概念出发,做出的研究,如果以绝对运动为出发点,这个体系只不过是中间过程。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总是在找一个守恒的关系,守恒的关系包括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统计研究对象所受的质元粒子总量,也就是测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当然这个粒子总量在多个振动周期内在时间上统计和空间上统计的结果相等。如果认识到这点我们就很容易得到等量的关系式。我们反过来想这个问题,我们所得到的信息都包括什么呢,比如位置、形状、颜色、数量、时刻等,所有的这些信息量都可以看出是长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参照对比的是与观察者所在的参考系,从而得出与观察者所在的运动不同。深层次的说是考察对象与参考时空发生变化,我们所得到的不同信号,这个信号对应于我们的基本物理量。而我们总结出来的的规律则是统计考察对象作用微粒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计个数,我们能够得到的信号皆是与当前参考系不同的运动方式,我们也只能通过这个信号去归纳总结得到信息。如果将这个信号表示出来,只能使用时间与空间去表示。所以,我们所总结的规律也只能通过运动的学的规律去表示。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就业协议
- 医疗器械公司医生招聘协议模板
- 安全门施工协议
- 网吧地弹门施工协议
- 2白公鹅主题婚礼:2024年独特婚礼策划案例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接触网施工》课件 4.1.1 棘轮补偿装置安装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课件(第2课时)
- 河南省鹤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竞赛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全国选拔赛技术工作文件样题
-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作文指导:13-通知(23张PPT) 部编版
- 高二之路-我们的挑战与成长
- 同先辈比我们身上少了什么
- 抗癌必修课胰腺癌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带状疱疹》课件
- 法律资料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与事故案例培训
- 成立分公司计划书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 营销的12个方法论
-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问卷调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