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_第1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_第2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规律严密、气势饱满的讨论文。关于课文的论点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有人认为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不管学生赞同哪种观点,都应当让学生了解本文围绕观点行文严密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本文运用排比加强感染力的特点。

1、理解全文的论证规律。

2、体会排比所形成的论证气势。

1、导入新课:

假如说孔子的"仁'是指一种内在修养,那么孟子的"义'就是指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孔子对仁学有一种坚强的信念,即使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当"义'与生命在人生的天平上等待裁决时,孟子也会毫不踌躇地"舍生取义'。为什么孟子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当"生'与"义'不可同时拥有时,怎样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呢?现在让我们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寻觅答案。

2、整体把握:

课文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这一中心观点,是怎样论证的呢?在第一段中,孟子通过列举一组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在面临决定的时候,人们总会选择那些更加重要更有价值的事物。这可以看做全文的大前提。由此推演出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人们假如能够把"义'看得高于"生',就一定能够做到"舍生取义'。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二、三两段中,孟子从事例和道理上说明白保持"本心'是"舍生取义'的前提条件。

3、重点难点突破:

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内在规律:

⑴有的人"舍生取义',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有灾祸也不躲避。这是从正面讲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那么就会相反,凡是可以求生的手段,哪一样都可以采用,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一桩都可以干。这样正反比较就显示出"义'的重要。

强调有人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是由于没有丧失"本心',这个"本心'在孟子看来就是指人"善的天性',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以上是道理论证。

⑵二、三节是事例论证,两种事例形成一种比较。虽然是"一箪食,一豆羹',但很重要,决定着生死,但有人却不受。而"万钟'虽多,只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不重要,但有人却接受了。前者重"义',后者"不辨礼义',根本原因是一个保持了"本心',而另一个丧失了"本心'。由此可见"本心'的重要,有了"本心',人们就会重"义',社会才能安定。

四、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名言或故事。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