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达标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达标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达标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达标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达标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2.1978年4月,美国总统卡特宣布政府雇员工资最多只能增加5.5%,并冻结白宫高级官员和联邦官员工资,同时将减税额由原计划的250亿美元降为194亿美元。卡特此举主要目的是()A.促进物价上涨 B.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C.增加财政收入 D.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3.由于对二战期间纳粹分子实行的种族主义暴行记忆犹新,战后初期,法国各界的舆论主流是要平等对待外来劳工,使其较好地融入法国社会。但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北非家庭类移民日渐上升,法国人“惊诧地”发现,“我们要的是工人,可男女老少全来了”。据此可知,当时法国()。A.国家干预经济弊端凸现 B.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D.“福利国家”政策面临压力4.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原料、农产品时遭到发达国家的压制,而在进口工业品及机械设备时,又被发达国家抬高价格,出现了巨大的剪刀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B.发达国家在限制经济交流C.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逆转D.发展中国家维权意识欠缺5.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前夕,赫鲁晓夫决定在141项援华工程的基础上再增加15项,并提升技术含量。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这些援华工程()A.根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B.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C.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D.促进了中苏之间长期的友好合作6.2020年5月以来,美国因为警察暴力执法致使一名黑人死亡从而引发了席卷全美的暴力抗议活动,让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再次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上个世纪60年代也有一场规模庞大的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为非法。上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是()A.帕克斯B.马丁·路德·金C.林肯D.大卫·史蒂夫7.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是()A.消除贫富差距B.美化政府形象C.刺激社会消费D.缓和社会矛盾8.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9.美国全国妇女组织自20世纪60年代成立后一直到21世纪初,组织了大量的争取妇女权益的游行示威活动。这说明()A.美国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B.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地位C.美国妇女已经获得了普选权D.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无法缓和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D.逐步走向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11.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A.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创举 B.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D.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12.20世纪国际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美苏冷战和“东欧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A.殖民主义化 B.帝国主义化C.霸权主义化 D.和平民主化13.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有 ()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都进行资产阶级改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5.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据此可知,中国模式()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式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16.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1.20世纪80年代 2.苏联放松了控制3.各国执政党改变 4.社会制度发生变化A.东欧剧变 B.华约建立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17.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亲自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国等势力的压力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联合国不支持苏联的行为18.《苏联兴亡史》:“1955年5月,巴黎协定批准生效,苏联等8国在华沙举行第二次会议,缔结了条约,以与北约相抗衡。”苏联等国“条约”的缔结说明()A.欧洲不再有矛盾冲突 B.苏联力图称霸全球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冷战开始19.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它的发明和广泛使用()A.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B.使劳动方式日益智能化C.是经济“滞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D.要求政府减少社会福利20.有学者指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拨款,达到了它预期的政治目的。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马歇尔计划()A.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B.导致了欧洲对峙的出现C.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D.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21.在学习“冷战与两极格局”一目时,“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22.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到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工人工资收入的提高 D.资本社会化的趋向23.下列漫画《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说明了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B.两极格局基本形成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24.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逐步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里主要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25.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C.迥异于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1)材料一中这个演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实行的什么政策?它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意图?(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以上均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三(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5年4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诞生了体现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摘编自孙颖等《世界当代史》材料二二战期间,大约有一百万非洲人被征入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等国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摘编自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的影响。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5月,美国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法国对进口自美国的小汽车增税60%。英国对棉纱和棉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2年,德国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实行英镑贬值。1933年,美国也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美元贬值50%。日本在货币战的世界竞争中,实力远不及英美,除采用日元贬值等手段外,还通过剥削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廉价很多的国内劳动力,以低价在亚洲市场上倾销商品。为此,英国提出废弃《英日通商条约》和在全世界范围内抵制日货的动议。日本在倾销政策遭到抵制的情况下,国内法西斯势力疯狂叫嚣:“以军事力量确保东洋市场。”——摘编自方连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各国必须通过国际经济协调形成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证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摘编自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二在两极格局之下,两极之外的任何其他大国更换门庭均不影响格局的正常运转;在多极格局下,任何两极的结盟势必打破原有力量均势;而在单极格局下,任何可能的国家联盟都无法同唯一的一极相匹敌,各大国往往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同唯一的一极进行对抗。无论在哪种格局下,只要世界能够维持大体的和平与稳定(不包括小规模冲突或局部战争),那么,该格局就是一个正在有效运转的格局。——摘编自周绍雪《美国的实力与单极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类型世界格局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极格局解体后,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过渡,故C项正确。2.B【解析】1978年美国正值“滞胀”危机,美国政府减少雇员工资增加幅度,同时冻结白宫高级官员和联邦官员工资,减少原定的减税额度,这样做会减少货币流通,目的是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故选B项。3.D【解析】战后的法国最初平等地对待外来劳工,但随着北非家庭类移民的增加,已经影响到了法国的福利制度,对此现象法国民众有怨言,“福利国家”政策面临压力,故选D项。4.A【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都受到压制,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掌握了话语权,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发达国家为了获取原料和对外输出商品,不可能限制经济交流,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并未逆转,剪刀差的出现也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也有维权意识,只是在经济上受制于人,D项错误。5.C【解析】1954年建国五周年,正值一五计划期间,这些苏联援华工程技术含量较高,可以较好地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故选C项;这些援华过程是苏联给予中方的,属于外部因素,“根源于”说法错误,排除A项;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孤立政策的破产,排除B项;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排除D项。6.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是马丁·路德·金,他曾于1963年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帕克斯被称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他是美国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但是与题干中“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为非法”无关,排除A项;林肯是美国总统,他曾于1861针对美国南部蓄奴州试图脱离联邦政府的行为而成功地领导了“美国内战”,与题干中“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无关,排除C项;大卫·史蒂夫与题干中“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无关,排除D项。7.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其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故选D项;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只能缩小贫富差距,而不能消除贫富差距,排除A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复苏,因此福利制度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而不是美化政府形象,排除B项;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其主要目的不是刺激社会消费,排除C项。8.D【解析】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只适用于西欧,东欧国家并没有接受,等于人为造成了东欧和西欧的分裂,故选D项;由题干中的“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可知,这位学者的言论不是从杜鲁门主义角度去解释马歇尔计划,排除A项;华约的建立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马歇尔计划导致了欧洲的分裂,C项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9.A【解析】美国全国妇女组织长期组织大量争取妇女权益的斗争,正是美国妇女受歧视现象长期存在的客观反映,故A项正确。妇女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是妇女运动斗争的目标之一,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游行示威,不是普选权,故C项错误;无法缓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0.A【解析】从材料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可知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的表现,故A项正确。11.A【解析】根据材料“当年搞合作化”可知,指的是1953年开始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它突破了旧体制,使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大大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一大创举,故A项正确。12.D【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及美苏冷战让人们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东欧剧变”反映了人们的民主趋势,故选D项。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度独立对战后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14.A【解析】③④中的“都”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可排除,①②表述正确,答案选A。15.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模式与他国模式的关系,没有反映出中国模式的地位,A项错误;材料认为任何模式只能被借鉴,只能解决本国问题,不能被复制,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吸收和借鉴别国经验”,可知强调的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D项正确。16.A【解析】根据图片材料,可知由于20世纪80年代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17.B【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争霸中有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A项错误;材料中卡斯特罗向美国提出条件,既反映了两大阵营的对抗,又反映了古巴不愿屈从美国,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并未使美国与苏、古关系就此和平,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联合国对苏联行为的态度,排除D项。18.C【解析】根据“1955年”“华沙”“以与北约相抗衡”可知苏联等8国缔结的是《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从此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C项正确。欧洲不再有矛盾冲突说法错误,排除A项;条约的缔结是为了与北约相抗衡,不能说明苏联力图称霸全球,排除B项;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排除D项。19.B【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有利于劳动方式日益智能化,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明显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无关,排除。20.D【解析】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稳定了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削弱了西欧共产党的影响,遏制了苏联,从而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故D正确;A错在“平等伙伴关系”的表述,排除;欧洲对峙、欧洲一体化并非美国主观政治目的,故B、C排除。21.C【解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分别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所以C正确。22.D【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提及,故A错误;居民持股比例的上升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任何关联,故B错误;持股比例的上升并不必然会导致工人工资收入的增加,故C错误;根据材料“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到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故D正确。2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成立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要求东欧各国按照苏联模式,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