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基础练】1.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是因为()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变法革新思想广泛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2.20世纪20年代初,时人曾说,“譬如社会主义,近来似觉成了一种口头禅;杂志报章,鼓吹不遗余力”,“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这一现象折射出()A.中国思想界放弃了向欧美学习 B.广大民众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增强3.据史料记载,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达200万,在1912~1919年,工人共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五个月就高达19次。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A.民主政治氛围宽松 B.具备无产阶级政党成立阶级条件C.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4.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国民革命的推动5.延安时期,毛泽东撰文“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该材料选自()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人民民主专政》6.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所说的“内部条件”最关键的是()A.共产国际的推动 B.国共双方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民族经济重新受到列强的压制7.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发动护法运动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创立黄埔军校8.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5月5日和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5月20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2)根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提升练】9.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社会改造运动变成了一个主流,人们不是从顶层设计,不是从政党政治来讨论中国的命运和改革,而是从社会基层改造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把中国当作一个新的改革的对象。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C.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0.五四运动后,李达公开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两篇文章,他指出“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终极的理想”,“社会主义有两面最鲜明的旗帜,一面是救济经济上的不平均”,即消灭经济上的剥削,“一面是恢复人类真正平等的状态”,即铲除政治上的压迫。他的文章()A.促进了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引导了青年学子投身社会主义运动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D.指导了中国无产阶级建立革命政党11.五四运动后,“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逐渐成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呼唤,他们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众中去。这一行动()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B.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C.使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得到提升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12.影响下表中革命纲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会议时间革命纲领(节选)中共“一大”1921.7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中共“二大”1922.7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C.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实践 D.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3.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4.中共在艰难的革命历程中,善于分析形势,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教训,调整革命策略。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然而工人运动遭到当局残酷镇压,鉴于此,中共()A.继续坚持和平罢工斗争 B.积极实践创新革命理论C.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积极转移革命工作重心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而著称的北京大学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馆长李大钊便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且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同样重要,是一种“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步形成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西方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到了世纪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应该看到,这是马克思的高贵人格和科学理论产生的巨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据马理文《世纪思想潮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特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世界的进步意义。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1917年年初到1921年年底的五年之间,不过我们也不应把“五四”时代严格限定在这几年之内,有些民族思想和新思潮早在1915年就已经成形(如表2所示)。这一时期恰恰是中国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历史内涵复杂而丰富的历史之变期。——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时期历史之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帝反封建运动,故D项正确。2.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社会主义……成了—种口头禅”“杂志报章,鼓吹不遗余力”“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等,反映了当时思想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增强,D项正确;仅由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国思想界放弃了向欧美学习,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思想界对社会主义的大力宣传,并不等于广大比众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项结论。3.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可知,1912~1919年,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也日益提高,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选B项;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政治氛围并不宽松故排除A项;材料也未反映民主观念的深入。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4.答案:C解析:中国社会性质在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召开的时候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故A、B两项错误;中共一大制定的目标明显受发达工业国家共产党斗争目标的影响,没有立足中国现状,而中共二大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了最低纲领,故C项正确;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故D项错误。5.答案:A6.答案:B7.答案:C解析:1924年,孙中山意识到民众力量的重要性,他将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其中包含了扶助农工的政策,故C项正确。寻求共产国际帮助与唤起民众的认识无关,故A项错误。发起护法运动是在孙中山思想转变之前,故B项错误。创立军校并不是为了唤起民众,故D项错误。8.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9.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社会改造”运动成了历史的主流,结合所学可知,由此生发出的各种变革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因此说五四运动推动民族意识觉醒,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故选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C项表述不正确,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没有改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材料表明李达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要消灭经济上的剥削,铲除政治上的压迫,这引导了许多青年学子投身社会主义运动,故答案为B项。A.根据材料信息“五四运动后”可知,此时独立工人运动已经兴起,排除A项。C.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D.李达虽然参加了中共一大,但是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D项这一结论,故排除。1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进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去这一行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可知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故选A项;遵义会议表明中共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与“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不符,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期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所述时间1921—1922年不符,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会议是中共一大,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故D项正确;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故排除A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即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4.答案:C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工人运动遭到镇压后,中共在苏联的帮助下,积极寻求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实践创新革命理论主要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革命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故D选项错误,排除。15.答案:(1)因素: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2)特点: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主要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意义: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解析:(1)问由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可知辛亥革命未能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由材料一“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说明辛亥革命后西方列强通过支持各派军阀不断侵略;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由材料一“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而著称的北京大学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可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材料一“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说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救亡图存的新道路,因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因素之一;由材料一中“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图书馆馆长李大钊便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可知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人才因素。(2)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步形成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可知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由材料二“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到了世纪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又逐渐回温”说明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转包给第三方协议
- 同意房屋转租合同协议
- 35吨吊车租赁合同协议
- 香蕉地机耕作业协议合同
- 合同转让协议标准常用版
- 畜牧师职称考试社群互助计划试题及答案
- 合同草原协议书范本
- 合同委托代理人协议
- bt项目工程合同协议
- 克服复习障碍特许金融分析师试题及答案
- 阅读提取信息课件
- 2025年河南省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动态几何问题专练
- 《知识产权保护》课件
- 2025-2030中国制造运营管理(MOM)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烹饪专业综合理论真题试卷
- 市政工程施工部署与资源配置计划
- 2025年理化检验面试试题及答案
- 11.1 化学与人体健康(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2025年电力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 《信息加密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