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王敏_第1页
《放鹤亭记》王敏_第2页
《放鹤亭记》王敏_第3页
《放鹤亭记》王敏_第4页
《放鹤亭记》王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近苏轼——文言文《放鹤亭记》阅读探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作者的思想观点。②了解鹤的文化意象,及其在苏轼作品中的思想内涵。③知人论世,感悟苏轼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2、能力目标①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个性化的文化品格。②在了解苏轼的基础上,补写《独上高楼》第二段。3、情感目标体悟苏轼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鹤在苏轼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三、教学难点1、体会苏轼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配乐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阕词的作者是谁——苏轼2、说说苏轼。文学成就: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等文化遗产:书画成就:“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前赤壁赋》被董其昌誉为“《兰亭》之一变也”)食文化:(东坡肉等)在苏轼所有的成就中,给我们更深影响的却是他儒道释完美融合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就以文会友“走近苏轼”,探究他的人格魅力。(二)检查预习(多媒体显示)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此为乐。(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用酒保全他们的本性,并闻名后世。(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整天孤独地在山涧峡谷中(飞翔),啄食青苔而脚踩着白石。(三)探究阅读1、配乐诵读,创设意境,初探内容。(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一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C第二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引用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2)作者引用了那些历史典故,又是如何论证论点的提示:作者用“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的历史典故,对比论证,得出“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的结论,从而论证了“隐居之乐,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的论点。2、听示范诵读,比较阅读,探究鹤在苏轼作品中的文化内涵。(1)作者为何用鹤作为自己内心情感的外化意象提示: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鹤是道化升仙的标志。《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鹤鸣阴暗,纯正清雅,众鹤共鸣);《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鸣低洼,清脆高远,直穿云霄。)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於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作者熙宁四年,因上书批评新法,开罪了变法派,“不安于朝而自乞外任”,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打击。至做本文之时业已第八个年头,他浪迹在外,不能还朝。苏轼在写此文的前一年,刚到徐州,便遇到黄河决口造成的水灾,他领导军民抗洪,两个多月洪水方退,他也两个多月未进家门。由此可见,苏轼即富有积极入世精神,又有超旷出世的襟怀,认为“超然游于物之外”,就可“无往而不乐”。故选“清远闲放,超然於尘埃之外”“独终日於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抒发自己的隐逸之情,亦表达了在排斥异己的官场中,对自己政治观点的坚守。(2)背诵《后赤壁赋》,比较二文鹤的意象内涵的不同“……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后赤壁赋》)提示:此文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此时孤鹤形象更能够让我们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歇于松柏,不作稻粮谋的孤鹤在苏轼心中,就像隐逸者一样,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在苏轼最感孤独时,忽然有一东来的孤鹤振翅横江而掠过小舟西去。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但它可以蔚藉同样孤独的苏子之心。这里它不仅是苏子此际情怀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苏轼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来入梦的道士,表明作者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3)鹤在苏轼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怎样的提示:苏轼,他以舍身报国、风节凛然的儒者面目,跨入仕途,一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的漩涡沉浮,长期受到压抑,经历了两次“在朝——外任——贬居”。他的两次外任的出发点有二:一则为避是非,因先后与执政者王安石、司马光意见不合。二则又希望政治上有所作为,以践“奋厉有当世志”的初衷。其间尽管有由于失意抑郁而时有消沉超旷的情绪,但积极入世是主流,他尽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徐州时,组织军民修堤抢险;杭州大旱瘟疫,免赋三分之一,减价出售平仓粮;定州整顿军纪,杜绝克扣军餉;兴办医院、学校等为民谋利。故苏轼作品中孤鹤形象,并非麻木不仁,也不是对加诸其身的迫害逆来顺受,而是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黑暗。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涵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这也就是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3、名家讲苏轼《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的剪辑(四)反馈交流1、苏门弟子陈师道曾写诗:“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写出了才高一世,名满朝野的苏轼一生遭受过高城垒的毁谤和打击。请结合这次“走近苏东坡”的主题阅读,谈谈你的阅读收获。(五)总结人生最难抛的是荣华”。哲学思想和理性思辩使苏轼悟透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是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不必强求。“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集文化之大成的苏轼用丰厚的人文底蕴让自己在寂寞中淡泊沉静下来,与自然山水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寂寞也使苏轼在孤灯下写完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寂寞使苏轼如此美丽。寂寞使苏轼真正地成熟。(六)读写结合作业:结合你对苏东坡的了解,补写《独上高楼》第二段,注意文意贯通。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一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半个盛唐。二、苏东坡三、辛弃疾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轻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清扬的诗句。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花园。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望,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仕既不如意,隐亦不能得,这里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在文末不管是招鹤还是放鹤,不管是歌人还是歌鹤,实际上,人鹤一体,鹤是人的精神化身,人是鹤的同伴知音。借助于回环往复的歌咏形式,作者的出世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