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2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3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4页
兰亭集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教案【知识目标】一、了解古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叙事的借题发挥的特点二、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能力目标】一、分析理解对山水佳胜和宴会胜况描述与人生感悟之间的关系,品味作者于悲伤感慨中流露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流连珍惜之情二、学习本文的情景交一融,叙议结合的创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生死观。【重点、难点】一、了解古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叙事的借题发挥的特点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二、分析理解对山水佳胜和宴会胜况描述与人生感悟之间的关系,品味作者于悲伤感慨中流露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流连珍惜之情,培养正确的生死观是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材料导入〖展示课件〗1.王羲之王羲之(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拟,故有“书圣”之称。2.写作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一团一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纷争,土大夫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充满出世人仙的情调。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泛滥一时。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文风。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土名流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为过修楔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司徒(官名)谢安及王羲之子侄凝之、涣之、元之、献之等四十一人。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土族聚居的名郡,山-阴-县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县)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鉴水综碧.兰花吐香。与会人士临流嬉戏,兴致勃一起,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孙绰等二十六人当场赋诗,共计三十七篇,编定为《兰亭集诗》。王羲之带着醉意,乘兴挥毫,为这本诗集作序,写成《兰亭集序》。这就是被历代书家推为“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帖。王羲之书写其序,真迹为唐太宗所得。太宗死,《兰亭集序》真迹用以殉葬。今传世所见者为摹写本。3.《兰亭诗》(其一)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现,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赏析: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二、检测预习,掌握重点词句1.文言实词修楔: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如“修楔事也”。丝竹管弦:代管弦乐器。如“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静躁:安静与躁动。殊:差别,不同虚诞:虚妄的话。2、古今异义其次:古,这个地方,如“列坐其次”;今,居于次一等的。品类:古.万物,如“俯视品类之盛”;今,物品的种类。俯仰:古,形容时间短暂,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低头抬头。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3、词类活用极视听之娱极:副词活用如动词,尽情享受。当其欣于所遇欣:形容词活用如意动词,以…为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一般动词用如使动词.使…兴,即“使…产生”。4、文言句式引(之)以为流觞曲水,列坐(于)其次(宾语“之”和介词“于”省略。)或取诸怀抱,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句,介词“于”省略。)5、课文成语崇山峻岭:形容高大的山,高大的岭。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游目骋怀:放纵日力观察事物.开畅胸怀欣赏风景。放浪形骸:形容行为放一荡,不拘任何约束,如“直醉得东倒两歪,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指思想感情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三、探究思考1、作者笔下的景物展现了一种怎样的格调?作者在第一段叙兰亭盛会。写景抒情,情景交一融,格调淡雅。时间:“暮春之初”,三月江南。想那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吐艳.但得寓作者之目者:惟山、水、林、竹、人、风而已。――色*调气氛之清淡高雅多层次写景:兰亭盛会.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对比反衬:不写丝竹管弦演奏的繁盛热闹,反衬饮洒赋诗,畅叙幽情,陶醉于自然之美的舒一爽优雅。――心境的淡雅。信可乐――抒情高|潮。(乐景、乐聚、乐生)2、文中是如何借助景物描绘来表现观赏感受的?天宇清朗,和风吹拂,高山流水,竹木摇曳,宇宙万物高旷深远、生生不息。置身其间忘却自我,与物同化,生命意识渗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时此景,人世的是非荣辱,都变得虚幻微渺。烦虑顿消,心境澄明,“信可乐也”――这是思想境界的高雅。3、第二部分忽然言悲,是不是显得突兀?为什么?不突兀。兰亭聚会,自然是乐事,但有聚必有散,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宇宙万物无穷浩淼,人生短暂聚少离多;不禁使人联想人生之短促,死生的悬隔,更令人悲从中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多描述聚会欢乐后,因感人生无常而悲伤。作者深沉的'悲叹之中,暗含一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呼应上文乐生(悲人生短暂、悲聚散无常――应珍惜人生)。4、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上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作者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但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悲叹是发自内心的执著思考。作者对生死观的阐明,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曹操在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著,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死生亦大矣”深沉至极。古今同悲,后人也会悲叹,这是警醒古今人类永恒课题。但这种感伤蕴含一着对生的执著追求。“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与虚无主义划清了界限。庄子的“―死生”、“齐彭殇”将人生归之于虚无,消极悲观。王羲之反对这种虚妄之言,将深沉的伤感托到新的层面,执著追求――珍爱人生,珍重友情,不虚度人生。四、迁移拓展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A、羲之之书晚乃善,B、则其所能,C、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D、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佘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XX记。1.本文作者是()A、曾巩B、王安石C、王君D、荀伯子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是从第二自然段中一抽一出来的,放回到A.B.C.D中哪一处?()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句话中有三个“其”,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指王君)他的(指王羲之)这些B.还是他的(指王君)学舍C.大概这些那些D.莫非他的(指王羲之)那些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少年图强之②羲之之书晚乃善/撰长书以为贽③羲之尝慕张芝/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④尝极东方,出沧海/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⑥盖亦以精力自致者/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A.①②⑥lL①③⑤C④⑤⑥n①③④5.选出下列语句的正确解释(1)虽一能不以废()A、即使只有一点才能,也不愿被埋没D.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C.虽然有才能,也不应该虚度光-阴-D.虽然能始终如一,不半途而废(2)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A、况且我思念着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流传下来的好风气,影响到后世,又该怎么样呢?B、况且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流传下来的教化和精神影响到后世,那又会怎么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