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需求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验教考模式研究_第1页
应用需求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验教考模式研究_第2页
应用需求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验教考模式研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需求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验教考模式研究内容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激增,计量经济学作为应用型和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饰演主要角色。当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与考核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亟需创新性的实验教考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基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为一体的三步联动实验教学形式,不只能够深化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其创新意识。本文关键词语: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教考形式中圖分类号:G642文献标记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090-04一、概述计量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提升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经济问题分析能力的主要工具。当下,计量模型和实证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科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同时,随着跨学科融合研究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专业也开始将计量经济学纳入其必修课程。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应用型人才在能力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时期计量经济学教学需瞄准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即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新形势下,计量经济学不能再定位在较低条理的理论教学层面,作为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切实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做出创新与改革。现前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中存在着众多制约本课程发展,影响本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藩篱。打破这些制约瓶颈,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助力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工具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至关主要,要到达此目的,作为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中主要环节的实验教学应得到更多的看重。实验教学是连通学生被动学习理论知识与自动发现问题的关键桥梁,探究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与考核形式改革,推动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协同发展,对于学生深切进入理解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延展学习视野,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基础研究能力和理论能力均具有主要意义。二、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考现在状况与问题我们国家自1998年将计量经济学纳入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以来,对其看重度越来越高,当前所有开设经济类相关专业的高校普遍都开设了该课程。同时,高校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条理,本科阶段的学习基础对硕博阶段的学习具有非常主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方向,因而,在本科阶段奠定良好的计量经济分析功底,对于今后的学习与研究至关主要。在一项针对50所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主要性的调查中,计量经济学被以为是最主要的三门核心课程之一。与此同时,问卷调查显示,近88%的同学以为,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必修课程中难度最大的一门,只要约40%的同学对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55%的同学表示学完计量经济学课程后,面对基本的数据处理仍感觉不知所措,65%的学生以为学校对计量经济学的考核过分重视理论成就,实验环节的权重过低,导致学完课程后只懂得模型和方法的数理推导,却不知怎样运用,58%以上的同学以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总学时需要酌量提升,大多数同学都期望能通过实验教学将所学理论与理论联络起来,希望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去完成一些基本的经济问题分析。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是解决问题与开展量化分析的主要工具。假如学生在系统学习完计量经济学课程后,不能借助现有的计量软件完成从建模到预测的一系列工作,就失去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因而,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不该聚焦于理论层面,更需要将理论与理论联络起来,实验教学就是引导计量经济学教学由理论方法向理论应用的关键环节。当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仍然很难将计量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中去。总体来看,重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总学时偏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欠合理当前,大多数高校针对计量经济学的课时设置为48学时,与计量经济学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总学时严重不足。在这种课时布置下,老师针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内容的讲解往往只能点到为止,无法通过引用富余的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停留在数学推导层面,而对理论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内涵理解不够。进一步地,由于时间限制,实际教学中往往都采用了老师主导的教学范式,从问题的提出→数據处理→实证分析,都是老师全程主导和讲解,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不够。同时,在总学时不足的情况下,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也变得愈加困难。现前阶段,许多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都将学时的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中,实验教学被视为学生自学的任务,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懂得一些假设和方法的理论推导,却不知道怎样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详细的经济问题分析中去,造成了理论与理论的严重脱节,大大偏离了这门课的应用型目的。〔二〕学生先修知识把握不够,构成“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窘境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经济学、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学基础,尤其对数理统计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当下大多数高校在数学课程的设置上与计量经济学并未接轨,加之经济类专业中有很大比例的文科生,他们自己对数据就存在畏惧心理,计量经济学内容中所牵涉的大量数学证明和推导更是让他们望而却步。然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内容无法避开相应的数理知识,老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补充相关的数理统计知识,导致计量内容讲解无法完成既定目的。对于刚刚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而言,由于理论计量经济学牵涉到的数理知识偏多,一些概念的糅杂更是加剧了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难度。另外,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难度往往会在上下届学生之间传播,这使得学生从尚未接触计量经济学起,就已经感遭到了压力。最终,这种双向叠加的难度加剧了计量经济学的实际教学效果,造成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窘境。〔三〕认识存在误区,弱化了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属性长期以来,关于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第一种观点将计量经济等同于经济统计,以为统计学中已经开设了相关统计实验,在计量经济学中再次开设实验,就过于反复了。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将计量经济学等同于数学课程,过分关注数学的证明与求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特征。第二种观点以为,对于首次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应该以讲授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为主,只要系统理解了相关方法、假设和模型,才具备开展实验教学的前提。然而事实上,一方面,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存在着明显区别,经济统计重要讨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计量经济则着重发掘数据背后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计量经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理应同步开展,理论知识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而实验教学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先理论后实验的异步教学形式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理论与应用上的认知脱节,理论与实验的同步教学则让二者能够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四〕重理论轻实验现象严重,造成理论体系与实际运用脱节严重现前阶段,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较为普遍的存在侧重理论,轻理论的状态。一方面,在学时的分配上存在着理论学时严重多于实验学时的现在状况。许多高校都是系统讲解完理论内容后,才开始开展理论教学,导致理论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的内容布置上,存在侧重验证性实验,轻创新性实验的现在状况。验证性实验往往理解难度小,操作简单,在课时稀缺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往往将实验教学的重心放在了验证性实验上,但验证性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理解计量经济学体系的帮助并不明显,固然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把握碎片化的验证性经过,但怎样利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详细的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却存在着措手不知的窘境。创新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的综合性运用,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查找数据、分析数据,并做出计量经济回归和检验,因而系统性更强,对学生的整体锻炼更明显,然而这种实验相对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而这往往是当前许多高校学生普遍缺乏的素质。〔五〕考核方面重结果性评价,轻经过性评价当前,许多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成就构成中,笔试成就仍占领绝对的比重,实验成就自己权重相对较小,而且实验成就的评定也往往依靠于学生最终提交的实验报告,对于学生在实验经过中的表现却关注不够,没有把学生学习全经过中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没有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以及解决问题的自动性和能力等做出评价,没有发挥经过性评价的教学指点功能。固然总结性评价相对简单省事,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作用有限,这种评价机制会造成学生不重视平常学习、惰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往往在最后截止时间进行突击作业,可能通过剽窃或者搭便车,获得了一个较好的综合成就,但实际学习效果却并不如人意,晦气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能力的提升。三、应用型人才需求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形式创新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最佳的教学形式,需要谨记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严密联络性,要帮助学生搭建联络理论与理论的桥梁,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虑习惯。计量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为此,实验教学要瞄准能力培养,通过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较好的把握基本的分析软件,并能够基于该软件对基本的经济问题做出计量分析。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稳固,更是对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实验教学设计需要遵守三个原则:第一,开放性原则。从实验的选题、详细步骤以及时间要求等方面,强化学生的自立性,而不必拘泥于教学大纲的一些硬性要求。第二,目的性原则。老师应帮助学生设定能够到达的基本目的,在目的导向下,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第三,创新性原则。实验教学从简单到复杂,最终是要利用已把握的计量方法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不能一直止步于模拟已有案例。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普遍采取如下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形式:验证性实验教学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优缺点,详细比较如表1所示。总体而言,验证性实验的实质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深化,该形式缺乏对学生独立考虑的引导,无法教会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当下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标准是根据各个单项操作练习进行设定,过于固定和形式化,灵敏性差,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限制了教师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进行详细项目设计的可能性。因而,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形式,推进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是解决这一难点的主要途径。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当中,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立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基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三步联动实验教学形式。在详细实验教学经过中,不同的学习内容需对应不同的实验形式。验证性实验重要用于检验模型在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等方面能否存在问题,通常所选用的数据与案例都极具针对性,是为了说明该问题而十分选用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各个问题的基本特征,把握其基本判别方式。综合性实验则相对具有系统性,所给出的案例与数据终究存在如何的问题,不具有特定性,需要学生自立去进行验证和处理;而创新性实验则从问题与数据的选择开始,全经过操作都需要学生自立去选择和完成,是一个集成式的体系,整个经过既会牵涉到经济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又会牵涉到详细的计量经济建模与操作方式。因而创新性实验会占用较多的课余时间,需要老师在早期就要组织学生分组,并提早布置实验任务,同时为了切实加强组内每个同学的参与度,避免搭便车行为,老师需要科学干涉每个小组的任务划分。在系统把握了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展创始新性实验,事实上,这是一个从基础学习到深度学习,再到自我创新的经过。创新性实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重点在于通过自立完成课程论文,系统把握论文选题、数据搜集、数据处理、模型设定、实证估计到假设检验的计量经济分析全经过。创新性实验利用任务驱动,变原有的“老师→学生〞单向形式为“老师→学生〞的双向形式。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作为创新思维的启发者、“新精神的培养者、关键操作的示范者和实验经过的帮助者,其作用应由‘教’向‘导’改变〞。这个阶段是从被动学习到自动学习转换的经过,能够将计量经济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有效衔接起来,一方面,让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怎样进行实际应用,另一方面,能够明确计量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中的基本成效,进而为将来更高层次阶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理论教学环节,老师要浸透相关实验教学案例,通过理论与案例的融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通过生动的案例,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案例的选择上,教師应该合理选材,选用的案例既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现在状况,又要具有与现实经济热门较高的契合度,对于那些陈腐性的或与当下政策导向不相符的案例应及时替换,要结合当下热门问题,运用新的理论与方法,尽可能保证案例库的代表性和时效性。在创新性实验环节,学生通过自立选题,自立完成计量分析的全经过,能够有效提升对理论的认识,同时通过课程论文的,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规范,为今后的毕业论文以及更进一步的进修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应用型需求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验考核形式创新课程考核的核心功能在于“导向、检验、评价与反应〞,针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所提出的上述教学形式,需要配套创新型实验考核形式,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为此,重要从如下方面予以展开:1.构建重视经过化的多元考评体系,有效平衡理论与实验教学。一方面,实验成就构成需要愈加科学和多元,既要包括最终实验报告,又要重视对实验经过的评价。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理论考核权重,提升实验经过性评价比重,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