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能源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_第1页
06能源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_第2页
06能源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_第3页
06能源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_第4页
06能源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陵石化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能源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金陵石化文件编号JLSH-T20.12.00.006.2011版本/修改A/0第1页共12页1目的对公司运营过程中影晌能源消耗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分析造成能源损失和浪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方案,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达到制定的能源目标,实现公司能源管理绩效的持续改进。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和潜在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要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更新等工作。3术语和定义3.1能源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3.2能源因素在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3.3能源方针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3.4能源目标公司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3.5能源指标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可适用于整个公司或其局部。3.6能源管理体系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公司的管理体系。3.7能源管理绩效公司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4职责4.1技术质量处4.1.1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评审和修订本程序。4.1.2负责指导、督促各单位开展能源因素识别和评估工作。4.1.3负责汇总公司重要能源因素,评价出公司级重要能源因素,编制公司级重要能源因素清单。4.1.4协同其它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能源管理方案,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4.1.5负责制定公司能源管理指标,并负责分解、落实、检查、考核。4.2生产计划处负责在原油采购、生产调度过程中,进行能源因素识别和评价,对造成能源损失和浪费的因素组织制定方案,并进行控制。负责公司生产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编报工作。4.3机动处负责公司静设备、动设备、电力系统、工业水系统、风氮系统、仪表系统专业管理方面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对影响能耗的因素组织制定改进方案。会同生产计划处、技术质量处做好各单位能耗及单耗完成情况的月度和年度考核。4.4发展项目处负责公司能源管理技术措施的立项及组织实施。组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审查,对项目中影响节能的因素进行评估,对确认的重要因素组织制定改进方案。4.5计量管理中心组织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配置能源测量设备,负责新鲜水、生活水、循环水、中低压蒸汽、电、干气、氢气等能源消耗计量数据的审核工作,负责外供能源的计量管理,完成月统计报表的编制,为节能降耗提供可靠的依据。4.6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原料、燃料、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的分析化验和质量检查,为有关单位进行能源因素识别、评价提供可靠数据。4.7信息中心负责与能源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集成管理、软件开发,为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提供合适的工具。4.8人力资源处负责会同技术质量处共同做好节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节能知识水平。4.9运行部4.9.1负责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4.9.2以装置为单位定期开展能源因素识别和评估活动,评价出装置级重要能源因素清单。4.9.3组织对本单位重要能源因素清单进行统计和审核,形成运行部级重要能源因素清单。4.9.4单位领导审签本部门《重要能源因素清单》。4.9.5组织制定重要能源因素控制、管理措施,开展节能工作。4.9.6向技术质量处报告重要能源因素识别、评估和控制情况。4.9.7节能技术改造措施报技术质量处完善、审核后,报发展项目处立项,审批后由分管部门牵头实施。5工作程序5.1能源因素识别和评价5.1.1成立评价小组各单位应成立由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各单位员工参与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5.1.2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识别范围是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а)所有影响和潜在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这些活动和过程包括:1)原辅材料采购、运输、贮存、使用过程。2)中间产品、半成品、产成品运输、贮存、使用过程。3)生产组织、调度过程。4)装置加工过程。5)装置开工、停工及检维修过程。б)检验、检测、分析过程。7)动力供应过程。8)工艺试验和科研开发过程。9)设备维护更新。10)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设计和施工。11)产品销售和服务。l)办公活动。m)废弃物的运输、处理、处置、储存和利用。(建议考虑增补:b)按能源流向,即:按照能源在进入组织后的流向进行分析,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能源品种和品质与各系统、各过程、各用能设备配置的合理性;2)传输损耗;3)能源的梯级利用;4)设备设施配备的合理性、与其他环节的匹配程度;5)设备设施自身的效率;6)有无余热余能回收;7)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8)能量系统的优化等。c)按物料流向。即:按照产品实现的过程进行分析,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2)产品种类;3)原材料品质;4)产品工艺参数;5)生产、检修的合理安排6)产品合格品率和资源利用率;7)产品回收及再利用;8)废弃物的使用等。)上述活动和过程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均纳入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范围。5.1.3收集基础资料各单位收集分管范围内能源使用情况的基础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能源种类、消耗数量、能流图、用能设备清单等。资料收集应全面,涵盖能流分布的每一个方面;资料收集应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最小的过程单元。5.1.4能源因素识别5.1.4.1能源利用的环节划分能源利用的全过程可概括为以下五个环节: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和回收利用。能源因素的识别应从这五个环节着手进行,并将这些过程细化为最小的过程单元。5.1.4.2能源因素识别工具能源因素识别可采用以下几种工具:a)能源审计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标准,对公司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验、核查、计算、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能源因素,提出合理利用能源的建议。具体要求执行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b)能源监测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测试和评价,其结果作为能源因素的重要依据。c)物料平衡或工艺流程分析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物料平衡计算,确定能源、原材料转变为产品以及损失的情况,从而识别能源因素。d)能量平衡可以以企业整体为对象进行能量平衡,也可以对装置、单元或单台设备进行能量平衡。这些平衡包括各种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消耗与有效利用及损失之间的数量平衡。能量平衡分析是对企业或单元的用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明确企业或单元能量利用程度,能量损失的大小、分布以及损失发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节能改进措施。具体要求执行GB/T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推荐各单位以能量平衡方式为主,辅以其它方式,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各单位将识别出的能源因素汇总形成本单位《能源因素清单》。5.1.4.3能源因素识别重点在使用上述工具进行能源因素识别时,重点考虑以下方面:a)燃料燃烧合理性。如加热炉排烟温度,过剩空气系数,烟气中可燃气体含量,渣中含碳量,燃烧设备的热效率等。b)传热合理性。如传热设备的效率,设备、管道的保温、保冷等。c)余热回收利用和用能设备的合理配置。如高品位热能的梯级利用,热电联产,热源和用能设备的合理配置,换热网络的优化,低温热的回收利用等。d)X艺过程的优化。如反应过程的优化,分离过程的优化,余热余压回收过程的优化等。e)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合理性。电机的效率,电机的负荷率,机泵的效率,机泵的负荷率,机泵节能设施的使用等。f)供电的合理性及其它用电合理性。如供电方式的合理性,功率因数,线损,电加热设备的效率,电脱盐设备的效率等。g)其它能源消耗因素。如蒸汽透平的效率,热量、冷量的辐射和传导损失,燃料、热载体和耗能工质的漏损,开停工及应急处理时的损失等。5.1.4.4能源因素识别示例根据本公司的特点,部分典型的能源因素如下(均需具体化):加热炉、余热锅炉的高温烟气排放,加热炉、余热锅炉的散热损失,加热炉过剩空气系数大,燃料燃烧不完全,加热炉传热方式不合理,反应工艺和设备落后,分离工艺和设备落后,换热流程不优化,低温余热未充分回收利用,大型机组运行不优化和效率低,电机、机泵效率低和负荷率低,装置操作不优化,设备、管线的散热损失,蒸汽管网的热量、压力损失,供电系统线损、变压器损耗等。5.1.5能源因素评价5.1.5.1能源因素评价方法评价能源因素应考虑:a)影响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程度;b)与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c)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d)相关方的要求等。对识别出的能源因素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评价:a)专家判断法。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价。b)面谈法。能源因素识别工作小组对各部门和对能源利用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岗位进行调查。可采用问卷式或分发调查表,登记调查结果。c)过程观察法。工作小组按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程序,对各过程进行观察和询问。d)是非判断法。对照法律法规、标准或其它要求明确的条款,检查符合性。国家或政府相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强制性规定的均列入重要能源因素。具体要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GB/T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第一、二、三期等。e)评分法。对不能直接用是非判断法判定的能源因素,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价。将各部门或基本单元识别的能源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将各能源因素的能源损失数量、控制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所需投资按附录A表1的标准进行评分,节能措施的可行性计算公式为“F=LXI”,其中L为能源损失数量,I为节能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所需投资。评价标准见附录A表2,F38的能源因素列为重要能源因素。f)能效对标法。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国际国内同类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对于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消耗,通过与同行业横向比较或与本企业历史纵向对比,确定重要能源因素。具体要求执行公司《深化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意见》。g)因果分析法。能源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是防止异常的再发生。因果分析法的思想就是通过分析异常发生的时间,用因果的逻辑关系确定所发生的因素。其主要程序是:划分系统、确定问题,记录各因素,说明各因素的形成,圈出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推荐各单位以是非判断法、评分法和能效对标法为主,辅以其它方式,进行能源因素的评价。5.1.5.2确定重要能源因素清单5.1.5.2.1各单位评价小组将评定的重要能源因素汇总整理,经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形成本单位《重要能源因素清单》。5.1.5.2.2各单位将本单位《重要能源因素清单》报技术质量处,技术质量处评价小组进行汇总、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判断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评价,评价结果经技术质量处领导审核,报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形成《公司级重要能源因素清单》。5.1.6能源因素控制《重要能源因素清单》是制定年度节能工作计划、节能技术措施、节能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对无需投资的能源因素,由运行部制定管理方案,报技术质量处、生产计划处、机动处审批后执行。对需要投资的能源因素,由运行部制定改造方案,报技术质量处完善、审核后,报发展项目处立项,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的要求实施。对公司级重要能源因素,由技术质量处或发展项目处牵头制定管理方案,其中需投资部分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的要求实施。5.1.7能源因素更新5.1.7.1定期更新每年一次对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进行评审与更新,并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对能源因素评分标准进行修改完善。5.1.7.2不定期更新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各单位要及时对变化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更新,并报技术质量处,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a)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b)公司节能方针有变化。c)新、改、扩建项目投入生产。d)X艺技术、生产规模或产品结构发生变化。e)新设备引进或旧设备改造。f)能源消耗异常上升。g)运行中发现能源因素漏识。h)管理评审要求时。5.2能源目标5.2.1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公司的能源方针、中石化集团公司及省、市政府提出的节能任务与能耗考核指标,结合公司发展计划,确定公司年度及中长期能源目标与任务。5.2.2技术质量处依据公司能源目标,制定炼油综合能耗、芳烃综合能耗、水煤浆制氢综合能耗、供电供热标煤耗等能源指标,其中炼油综合能耗进一步分解至装置,报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5.2.3技术质量处每月对各项能源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5.2.4技术质量处每月对能源目标的实现进度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对能源指标进行调整。5.2.5技术质量处负责对年度能源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下一年度能源目标提出建议。5.2.6国家能源政策或公司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技术质量处应及时对公司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进行对照检查,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报公司节能工作领导小组。5.3能源管理方案5.3.1运行部负责制定本单位重要能源因素的管理方案,报技术质量处审批或备案。5.3.2运行部每月对本单位能源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5.3.3技术质量处会同生产计划处、机动处、发展项目处制定公司层面的能源管理方案,各方案由牵头部门负责执行。5.3.4能源管理方案应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内容:a)目的和作用。应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指标。b)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c)进度安排。包括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全过程安排。d)人员分工。应明确项目执行部门和负责人。e)评价/考核方法。对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考核的具体方法。5.3.5制定能源管理措施时可参考以下原则:a)管理途径:充分合理的利用能源,减少能源输送转换使用过程中的损失,合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原材料消耗等。b)技术途径:改变落后生产工艺,淘汰或改造低效设备,改进操作技术,改革产品设计,采用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及采用新能源,动力管网防泄漏治理,余能回收及循环使用、综合和梯级利用等。c)能源计量:对进、出各用能单元的能源进行符合相关标准的计量,并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是识别能源因素、辅助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手段。能源计量范围包括进、出单元,单元内使用,单元内自产的所有能源和载能工质,以及单元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公司按照GB/T20901:2007标准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具体计量管理要求见《计量管理程序》。5.4检查与改进5.4.1各单位每月对本单位的能源因素识别、评价情况以及能源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技术质量处。5.4.2技术质量处每月对公司级重要能源因素的识别、公司级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开展节能工作。5.4.3企业管理处每月对能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考核。6支持性文件6.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6.2《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6.3《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6.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6.5《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6.6《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6.7《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6.8《中国石化节约能源管理办法》中国石化生〔2011〕107号6.9《金陵石化公司节能管理办法》6.10《金陵石化公司深化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意见》7记录7.1能源因素评价小组名单7.2部门重要能源因素清单7.3公司重要能源因素清单8附加说明本程序由技术质量处提出并归口。本程序起草部门:技术质量处。本程序起草人:蔡新生。本程序审核人:杜平方虹。本程序批准人:高跃。本程序解释权归技术质量处。附录A:评分法评价标准(规范性附录)节能措施可行性(F)=能源损失数量(L)X节能措施所需投资(I)F38的能源因素为重要能源因素3WFW6的能源因素为一般能源因素FW2的能源因素为次要能源因素表A1能源因素评分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