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就是让人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而每次读又觉得是第一次读。本学期重大收获之一莫过于研读了名著《爱弥儿》,让我颇有感悟。本书中有两点是很引起我共鸣的。第一点:“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即“儿童中心论”。他主张教育应培养自然人和自由人,要遵循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康德说过:“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在他的教育观念里,是不允许“少年老成”、“小大人”这样的角色存在的。因为他说:“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么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有借鉴意义的~如今的人们只想到怎么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教育孩子成人后怎样自我保护,教育他经受住命运的打击,教育他蔑视豪华和贫困,教育他在必要时,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当下负责,而且还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篇杂志,讲的是美国的小学课堂和中国的小学课堂。中国的小学课堂重在教知识,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背诵和默写,直到把知识记忆在脑海里。对的,是“记忆”。而美国的课堂则是以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不禁固孩子的思想。毫无疑问,在短期内,中国的“严抓课堂”式教育无疑能把知识塞在学生的大脑里。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思考:若干年后,这些被记忆下来的知识真能为学生所用吗?抑或是早就忘得一干二净。而美国的“兴趣课堂”则能够在学生的一生中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这又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思考:教育是为了孩子的当下,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卢梭支持后者,他说:“我们在养育孩子时,特别要考虑到他们的将来。”卢梭在本书第四章曾谈到:“给我一个12岁还对社会习惯一无所知的孩子,我教育他到15岁时再交还给你。我敢保证这时的他同你从幼儿期开始一直教育到15岁的他所学的知识一样多;所不同的是,你的孩子的知识表现在记忆之中,而我的孩子的知识则表现在他的判断力之中。”正如人生中有一个年龄是适合用来研究科学一样,在人生中也有一个年龄是适合用来研究社会习惯。如果一个人过早地了解这些习惯,那么,他就会不加分别、不加思考地终生遵从他们。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有了适当的理性判断力才去了解这些习惯,那么,他就会带着更大的鉴别力因而也更恰当、更真诚地遵从它们。“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级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他特有的认识、思考和感情方式;再有没有用我们的方式去代替他们的方式更为愚蠢的事情了;我宁愿一个孩子到10岁的时候长得身高5尺,也不愿他有什么判断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它不过是儿童体力发展的枷锁。对孩子们讲体力,对成年人讲理性,这才是自然的次序。”卢梭反对教师对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是在错在什么地方。要使孩子们保持他们的天真,只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即让他周围的所有人都要尊重和爱护他们的天真。卢梭倡导“观察自然、遵循自然”,对孩子不能不关爱,也不能溺爱。这一点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是很有启发。特别是后者,过于爱护孩子,反而会害了他。当一位母亲不是不关心而是过于关心时,她就从一条相反的道路上脱离了自然。为了防止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娇弱,却把孩子养育得愈加娇弱,她希望他免遭自然的危害,使之远离种种艰苦,可她没有想到,由于她一时使他少受一些磨难,却在遥远的将来把多么多的灾难和危险积累在他的身上;她没有想到这种谨小慎微的做法是多么残酷,它将使孩童的娇弱继续延长,到成人时无法忍受种种劳苦。有一则寓言说,太提斯为了使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刀枪不入之人,便把他浸入冥河的水里。这是一则好寓言,寓意很清晰。可是,现在的很多母亲,她们的做法却完全不同:她们把孩子沉浸在温柔舒适之乡,这实际是在给他们准备苦难。不是帮了他,而是害了他。遵循自然指示的道路前进,自然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并教会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努力和痛苦。经验告诉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更容易死去。只要我们不让孩子去做超过其能力的事情,那么,让他们使用体力比让他们爱惜体力其危险要小。因此,想要孩子以后能够拥有抵抗苦痛的能力,那么就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孩子经受该经受的痛苦,经历这样那样的考验。当今的很多父母很多老师,想要把学生捏造成她们想要的样子。于是,便昼夜不停地为他们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灌输给他们似乎很有哲学的思想和文化知识。可是,这些东西孩子真的能接受得了吗?最近也有教育家在争议:四大名著究竟适不适合小学生阅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中严重批判了那些很早就对孩子施行教育的人,他说这样做等于扼杀了孩子的自然天性。卢梭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要爱护儿童,要促进他们嘻戏,促进他们快乐,培养他们美好的本能。谁不时刻依恋那充满欢乐、心情恬静的童年?我们为什么要剥夺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美妙时光,为什么要剥夺这些他们绝不会滥用的极其珍贵的财富?孩子人生的最初几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瞬即逝的童年充满悲伤和痛苦呢?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各有其位,各安其位。关于理性。爱弥儿从来都是拒绝关注所有一切超过他理解力的东西,听到人家讲他不懂得的事物,他总是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如果他开始为这些问题所困扰时,这不是因为别人把这些问题置于他面前,而是因为他的理性的自然发展促使他去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关于宗教方面,卢梭不是告诉爱弥儿去相信什么教派,而是既不叫他加入这一派,也不叫他加入那一派,让他自己正确地运用他的理性去选择。这是多么明智的举动,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与自然的进程相协调。自然培养人的体质,我们则寻求培养人的精神;不过,两者的进度不一样。当身体已经长得非常健壮有力时,灵魂还是十分懵懂和嫩弱,不管人的教育办法有多么好,体质的发育总是走在理性的前面。过多地使用冷静的理性,也是一种错误。单凭理性,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它有时候可以约束一个人,但很少能够鼓励人,它不能培养任何伟大的心灵。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一种癖好。因为,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学生讲理性。冷冰冰的理性,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干枯乏味的说教,而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人。用饱满的热情去唤起学生们的热情,而不是长篇大论和杂乱无章地讲枯燥的教条。第二点是“消极教育”。所谓消极教育就是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让自然说话、让儿童自然成长的教育。消极教育不是给儿童养成品德,而是防止儿童趋于邪恶;不教儿童以知识,而是防止他们产生对于事物的误解。卢梭指出,从婴儿出生起,就该在他心灵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因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自然人的培养和教育,不是积极的教育,而是要阻止去做某些事情,让自然说话。这个法则是损益而不是获得,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卢梭认为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消极教育之一:没有道德教育。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如果你能够采取自己不教,也不让别人去教,如果你的学生能够健康而富有活力地长至12岁,即使他这时还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也没有关系。这时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开启;由于他没有染上什么偏见或不良习惯,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效果。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智不活动。卢梭将儿童时期称为理性的睡眠期。可是,这一点似乎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有悖的。中国的道德教育是从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什么都不教在中国真的能成功培养出道德优良的学生吗?其二:没有知识教育。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性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形象只不过是被感知物体的确切图像,而观念是对事物的看法。卢把童年时期教授语言归入无效教育之列,也不赞成孩子学习多门语言。这与当下开发儿童的多元只能也是有悖的。关于地理的学习,卢梭更加反对“课本教育”,他认为任何学习,只要表征事物的符号与表现事物的观念分离,那就毫无意义。而孩子们的学习总是只限于符号。教师们以为孩子在地理课上学习了地理,实际上他们学习的是地图。尽管教师告诉他们城名、国名和河名,但是,孩子们对这些地方存在何处一无所知,他们所知的不过是纸上的地理。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启示,我们教书不单单是教一张张的纸,而是要想办法把这些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多媒体教学就为地理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借助网络图片和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处的风景。当然,在卢梭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关于历史的学习,我是比较同意卢的观点:叫孩子学习历史是荒谬的。很多历史事件,孩子们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再说,没有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的认识,是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卢批判得对:即使大自然使孩子们的头脑具备了能够接受种种印象的可塑性,那也不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什么国王的名字、年代、地球仪和地方名称,或者记住那些对他们这样年纪的人来说既毫无意义也没有一点用处的语词;用这些东西来压迫他们稚嫩的心灵,必然会使他的童年忧郁而无趣。即使是不学习书本知识,孩子的记忆力也不会因此闲着;他所看见的和他所听见的一切,都会对他产生影响。但是,如何对孩子周围的事物加以选择,十分慎重地使他继续不断地接触他能够理解的东西,而把他不应该知道的事物收藏起来,从而选择性地培养他的记忆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关于读书,卢梭认为读书是儿童不快乐的主要原因,也是童年时期遇到的最大灾难。我不同意一点,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都有些很大的作用,它伴随着每一个人走过不同的岁月。一个会阅读和喜爱阅读的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增长文字知识和文化知识,还会进行思考。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育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阅读,从孩童时期做起,可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关于身体训练,卢梭认为12岁之前的教育主要应该集中于身体训练,让儿童劳作,奔跑,喊叫,不停地活动。由于他们不断地在活动,因而不得不对许多事物加以仔细观察,了解它们的影响;他们很早就获得了许多的经验;他的经验是取之于自然而非取之于人;正因他从未看到别人的教育意图,他反而能更好地自我教育。这样,他的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了锻炼。他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而行动,因而不得不把身体和头脑的作用结合起来;他的身体愈健壮,他就变得愈加富有判断力。通过这个方法,他将来有一天会获得智力和体力。卢认为: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双脚、我们的双手和我们的眼睛。这对儿童期的教育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小孩子的感官比较活跃,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多配合孩子的双手双脚等一些感觉器官。但是,对于卢梭“体力愈发展,智力就愈发展”的观点,没有数据表明,我对此半信半疑。最后,读了《爱弥儿》中卢梭的《忏悔录》,了解了卢梭的生平和经历。这个极具个性的思想家,他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从他自己的个人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正如一位卢梭的传记作家所言,他是在用后半生写自己的前半生。这句话也适用于他对教育的见解。这部开天劈地之作有赖于他个人不寻常的童年经历。研读名著,并不是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它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深入地分析。《爱弥儿》写于卢梭那个年代,必然受到他那个年代的影响;同时,《爱弥儿》写于卢梭,必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老服务业招标文件编制与养老服务标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E管材国际环境友好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环保型包装材料研发与市场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有机大米直供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无证房买卖合同范本解读与实施手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质量保修合同3篇
- 现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郭沫若的作品
- 二零二四年体育场馆高空作业脚手架劳务分包合同2篇
- 2024版烟酒零售购销协议样本一
- 2025年度新型环保储藏室设施买卖合同协议书3篇
- GB/T 12914-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含评分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件(完整版)
- 线缆包覆挤塑模设计和原理
- 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
- 锅炉升降平台管理
- 200m3╱h净化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 个体化健康教育记录表格模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