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审计程序第五章审计程序1第一节审计程序概述第一节审计程序概述2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审计程序(auditprocedures)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狭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具体工作中所采取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的结合。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3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不同的审计主体或审计类型,其广义的审计程序一般都包括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主要阶段。审计主体不同,审计程序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4审计程序规范化的意义:1)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控制2)有利于审计人员掌握审计工作规律,使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3)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5)有利于维护各方面的权益,更好地实现审计职能,发挥审计作用审计程序规范化的意义:5二、审计程序的法规要求《审计法》对政府审计程序的规定: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下达审计通知书,进入现场实施审计,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提交审计报告,审定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行政复议,后续审计等。二、审计程序的法规要求6《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及其他具体准则对民间审计程序的规定: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接受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运用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及其他具体准则对民间审计程序的规定:7第二节民间审计程序第二节民间审计程序8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也称审计计划阶段(auditplanningstage),它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编制审计计划两大环节。一、审计准备阶段9(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及其作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是审计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为了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双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以保护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0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engagementletter)〈独立审计具体准则2号——审计业务约定书〉第2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client)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约(writtencontract)。审计业务约定书属于经济合同的性质,具有法定约束力。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engagementlette1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1)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12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1)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包括了解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和委托动机;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3)商议约定事项应与委托人商议并达成一致意见的主要事项包括审计范围、双方义务、审计收费、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等内容(4)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13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签约双方的名称(2)委托目的。如是会计报表审计还是其他特定目的审计。(3)审计范围(scopeofaudit)会计报表审计范围是指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1、审计责任的概念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应负担的责任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或者被审计单位及审计报告使用者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1、审计责任的概念15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表现报告的真实性报告的合法性
合法性的判断标准:A执行审计准则规则B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表现16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会计责任会计责任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编制的会计报表应承担的责任会计责任的内容包括: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3、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会计责任17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具体界定下列行为应界定为单位的会计责任1.违反《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及进行会计核算。如在法定的会计账簿之外,另设一套或多套账簿,造成企业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2.违反《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如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编制虚假会计报表;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随意调节利润;用以资信等为目的的非法定资产评估增值,随意调增其资产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通过关联交易,运用不合理的交易价格,或在交易未实现的情况下,进行调节企业的收益;对应确认或披露的损失、负债不予确认或披露;通过虚假的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虚构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具体界定18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违反国家及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故意隐瞒应纳税事项,对应税经济事项不作账务处理,逃避纳税;购买、虚开或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非法取得纳税凭证行为;提供虚假资料,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及其他违反税收法规行为。4.在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过程中,企业故意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应认定为企业会计责任。如不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资料,对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资料进行伪造、变造;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要求提供资料原件或复印件拒绝提供的;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询问时,拒绝回答或不如实回答解释有关情况,导致注册会计师误解的;对注册会计师要求执行的审计程序不给予必要配合或有意设置障碍,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违反国家及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19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5.社会审计机构发表了审计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而企业不予采纳的,应界定为企业会计责任。如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报告不予采纳,不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或披露;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报告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部分采纳审计报告意见。6.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通同作弊,企业应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7.企业发生的其他违反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如违反会计监督方面的其他法规,未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拒绝接受依法检查的;违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方面的法规,未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违反会计工作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管理方面的法规,未妥善保管会计资料,造成丢失和毁损等。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5.社会审计机构发表了审计意见,出具了审20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下列行为应界定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未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仅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就出具审计报告。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索取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的审计证据,如重要的购销、投资(联营)、担保合同,重大经济事务的董事会决议(或纪要)和法律诉讼事项,造成对其重大经济事项的漏审,导致审计报告失实、失真的。3.注册会计师虽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却因遗漏或回避了企业重大问题而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客户会计处理的重大错误,或涉及其高层管理人员舞弊时,迫于客户关系或压力,未能根据事实真相,记录于其审计工作底稿,而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下列行为应界定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2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应予披露或揭示的事项不予披露揭示,而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如注册会计师明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重大的违法行为,而不予指明揭示;明知企业存在会计处理方法前后不一致,重大的会计报表期后事项、关联交易和或有损失事项,而在其审计报告中未予适当披露和揭示,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5.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与审计工作底稿的证据和结论不相符合,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如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意见,有意回避企业存在的问题,使其审计工作底稿的结论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不一致。6.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作弊,出具不真实、不合法的审计报告,应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7.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其他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应予披露或揭2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5)签约双方的义务(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deadline)(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8)审计收费(auditfee)(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时间(10)违约责任(11)签约时间(12)签约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23(二)编制审计计划
含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作用:1、通过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可使CPA能根据2、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
注意: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二)编制审计计划
含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24审计计划的内容
种类
总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概念
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CPA从接受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内容。
1.审计目标2.审计程序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5.其他有关内容。
审计计划的内容
种类总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概念是对25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编制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作好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1、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目的:弄清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和惯例。需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6个方面均为环境证据)①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特点②行业类型、行业受经济状况变动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产业政策和会计惯例③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④影响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法律、法规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⑥提供给有关管理机关的报告的性质
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编制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步骤:26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了解基本情况了解基本情况的方法
(1)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
(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
(5)询问管理当局。
(6)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
(7)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了解基本情况了解基本情况的方法
(27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2、执行分析性程序,初步确定重点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所谓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用途(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方法,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2、执行分析性程序,初步28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①分析的目标;
②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序;
③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序;
④信息的相关性;
⑤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来源、可靠性、可比性;
⑥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⑦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29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3)在审计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所有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和报告阶段都要求必须使用。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任意选择的。
计划审计工作时,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和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3)在审计报告阶段,用30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重要性的定义
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会计报表使用人在不改变对会计报表所做的判断和决策的前提下,能接受的(容忍的)报表这含有的最大差错额。
(2)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它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允许的错报金额越大,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即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31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报表使用者的住处需求而编制的。会计报表使用者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的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使用者。(4)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5)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实际上,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32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6)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指的是其金额和性质。金额大即重要;但有些错报金额不大,却性质严重。①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6)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33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运用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必须运用重要性水平。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运用
在确定审计34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注意因素: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
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注意因素:35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6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1.会计报表层次。
2.账户和交易层次。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37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其他注意事项:⑴.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⑵.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几年的平均净利润;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其38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1、固有风险2、控制风险3、检查风险。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39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一)固有风险
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因素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第二类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一)固有风险
所谓固40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1.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
(2)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变动情况。
(3)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
(4)业务性质。
(5)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1.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41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
(2)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复杂程度。
(3)确定账户金额时,需要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
(4)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
(5)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
(6)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容易被漏记的交易和事项。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42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二)控制风险的评估
1.所谓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的可能性。
2.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
3.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程序,以评估控制风险。
4.注册会计师在终结审计之前,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二)控制风险的评估
43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三)检查风险1.所谓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2.审计风险评估
(1)模型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三)检查风险44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基础
由于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相互联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固有风险与控制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3)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
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然而,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测试,其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最终取决于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基础
由于控45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4)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水平----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4)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46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1.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3.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47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48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二)编制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三)审计计划的审核和批准。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二)编制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49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auditimplementationstage),也称审计外勤工作(fieldwork)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对各审计项目进行详细审查,收集审计证据并进行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审计测试(audittest),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二、审计实施阶段50(一)内部控制的调查与评价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记录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了解,以便充分合理地计划审计工作。调查内部控制的目的: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怎样设计的和是否得到执行,并据此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第八章介绍(一)内部控制的调查与评价51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就是对其可信赖程度作出初步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运行状况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预防各类错弊,就应视为可信赖,可据此设计符合性测试;如果内部控制不存在,或虽然存在但未能有效地运行,此时,就不需要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52(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compliancetest)是指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是否适当、运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目的:通过符合性测试,可以评价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的确切程度,并根据其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程序。(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53符合性测试不是对所有的内部控制都进行测试,只有那些经过初步评价、决定信赖的内部控制才进行测试。测试时只对其关键控制项目抽取若干样本进行审查。测试工作一般安排在期中进行。符合性测试并不一定每次在会计报表审计时都必须执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与评估第八章介绍符合性测试不是对所有的内部控制都进行测试,只有那些经过初步评54(三)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test)是指对账户余额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通过对账户余额的检查,以获取证实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金额是否公允的直接证据,同时揭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错误和舞弊。(三)实质性测试551.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关系(1)区别测试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内部控制制度;可靠性账户余额;公允性测试的依据和时间不同内部控制的原则;期中公认会计原则;期末1.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关系56测试方法不同属性抽样变量抽样(2)联系符合性测试表明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较高,则可减少实质性测试;反之,将增加实质性测试。审计结论不可能绝对精确两种测试的目标相关联测试方法不同572.实质性测试的实施实质性测试有两种类型:经济业务和余额的详细测试前者是为了审定某类或某项经济业务认定的恰当性,而后者则是为了审定某账户余额认定的恰当性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性测试也称分析性复核,可为证实会计报表数据有关关系是否合理提供证据2.实质性测试的实施58(四)收集、评价审计证据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表明意见,并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来收集审计证据。(四)收集、评价审计证据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59研究内部控制的方法:运用审阅法、观察法、面询法等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了解运用文字表述、调查表和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记录用抽样审计方法、验算法和观察法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目的是获取内部控制是否正常、有效发挥的证据。研究内部控制的方法:60实质性测试的方法:运用审计分析方法获取会计报表及其有关数据是否合理的证据运用抽样审计方法以及检查、查询、函证、观察、监盘、计算等技术方法,直接检查账户余额或报表项目金额,获取账户余额或报表项目金额是否正确、真实和完整的证据等。实质性测试的方法:612.审计证据的评价审计人员凭借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个人实践经验对搜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该证据的证明力和问题所属的性质。评价的时间:既可在审查和取证的同时进行,也可在一个项目审计完成后进行专门评价,最后还应对被审计单位所有的业务进行全面的评价。2.审计证据的评价623.编制及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也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过程。审计人员应将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定和综合,将审计证据的种类、来源、数量、日期,以及所说明的问题或事实等记录下来,作为形成审计结论,撰写审计报告的依据。编制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必须进行复核3.编制及复核审计工作底稿63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阶段(auditreportingstage),也称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在该阶段,审计人员必须正确运用专业判断,综合所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三、审计报告阶段64(一)完成特殊项目的审计特殊项目的审计包括:期初余额的审计期后事项的审计或有损失的审计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等(一)完成特殊项目的审计65(二)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编制审计报告之前,对需要调整会计报表的重大事项,应以审计差异调整表的形式向被审计单位提出调整建议如果被审计单位接受建议进行调整,应据此编制试算平衡表。对于已调整的事项,不应在审计报告及其附注中列出如果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建议,应根据未调整事项的性质和重要程度,考虑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二)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66(三)编写审计报告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审计人员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通过对审计结论的分析、评价和综合,并根据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考虑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是否存在未调整事项及未充分披露事项,以及它们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三)编写审计报告67(四)审计报告的审定与报出1.征求意见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应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2.修改定稿并报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经事务所业务负责人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审计报告经复核、修改后,由注册会计师签章,加盖事务所公章后,连同已审会计报表直接送委托人。(四)审计报告的审定与报出68(五)整理审计档案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后,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汇集,形成审计档案。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档案的保管制度,以保证审计档案的安全、完整。(五)整理审计档案69签定业务约定书初步了解客户情况初步评估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内部控制调查与评价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完成审计工作向委托人报告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签定业务约定书初步了解客户情况初步评估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内70第三节政府审计程序和内部审计程序第三节政府审计程序和内部审计程序71一、政府审计程序(一)审计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2.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3.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4.编制审计方案5.下达审计通知书一、政府审计程序72(二)审计的实施阶段1.深入调查研究,修改原审计方案2.实施审计,获取审计证据方法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似(二)审计的实施阶段73(三)审计的终结报告阶段1.编写及报出审计报告包括: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2.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评价审计事项,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三)审计的终结报告阶段743.建立审计档案,进行审计总结4.行政复议和后续审计二、内部审计程序三个阶段3.建立审计档案,进行审计总结75第五章审计程序第五章审计程序76第一节审计程序概述第一节审计程序概述77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审计程序(auditprocedures)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狭义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具体工作中所采取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的结合。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78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不同的审计主体或审计类型,其广义的审计程序一般都包括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主要阶段。审计主体不同,审计程序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一、审计程序及其规范化79审计程序规范化的意义:1)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控制2)有利于审计人员掌握审计工作规律,使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3)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5)有利于维护各方面的权益,更好地实现审计职能,发挥审计作用审计程序规范化的意义:80二、审计程序的法规要求《审计法》对政府审计程序的规定: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下达审计通知书,进入现场实施审计,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提交审计报告,审定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行政复议,后续审计等。二、审计程序的法规要求8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及其他具体准则对民间审计程序的规定: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接受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运用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及其他具体准则对民间审计程序的规定:82第二节民间审计程序第二节民间审计程序83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也称审计计划阶段(auditplanningstage),它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编制审计计划两大环节。一、审计准备阶段84(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及其作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是审计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为了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双方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以保护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85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engagementletter)〈独立审计具体准则2号——审计业务约定书〉第2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client)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约(writtencontract)。审计业务约定书属于经济合同的性质,具有法定约束力。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engagementlette86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1)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87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1)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包括了解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和委托动机;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3)商议约定事项应与委托人商议并达成一致意见的主要事项包括审计范围、双方义务、审计收费、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等内容(4)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88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签约双方的名称(2)委托目的。如是会计报表审计还是其他特定目的审计。(3)审计范围(scopeofaudit)会计报表审计范围是指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89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1、审计责任的概念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应负担的责任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或者被审计单位及审计报告使用者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1、审计责任的概念90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表现报告的真实性报告的合法性
合法性的判断标准:A执行审计准则规则B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表现9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会计责任会计责任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编制的会计报表应承担的责任会计责任的内容包括: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3、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会计责任92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具体界定下列行为应界定为单位的会计责任1.违反《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及进行会计核算。如在法定的会计账簿之外,另设一套或多套账簿,造成企业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2.违反《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如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编制虚假会计报表;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随意调节利润;用以资信等为目的的非法定资产评估增值,随意调增其资产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通过关联交易,运用不合理的交易价格,或在交易未实现的情况下,进行调节企业的收益;对应确认或披露的损失、负债不予确认或披露;通过虚假的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虚构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具体界定93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违反国家及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故意隐瞒应纳税事项,对应税经济事项不作账务处理,逃避纳税;购买、虚开或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非法取得纳税凭证行为;提供虚假资料,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及其他违反税收法规行为。4.在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过程中,企业故意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应认定为企业会计责任。如不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资料,对提供给注册会计师的资料进行伪造、变造;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要求提供资料原件或复印件拒绝提供的;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询问时,拒绝回答或不如实回答解释有关情况,导致注册会计师误解的;对注册会计师要求执行的审计程序不给予必要配合或有意设置障碍,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3.违反国家及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9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5.社会审计机构发表了审计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而企业不予采纳的,应界定为企业会计责任。如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报告不予采纳,不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或披露;企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报告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部分采纳审计报告意见。6.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通同作弊,企业应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7.企业发生的其他违反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如违反会计监督方面的其他法规,未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拒绝接受依法检查的;违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方面的法规,未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违反会计工作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管理方面的法规,未妥善保管会计资料,造成丢失和毁损等。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5.社会审计机构发表了审计意见,出具了审95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下列行为应界定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未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仅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就出具审计报告。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索取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的审计证据,如重要的购销、投资(联营)、担保合同,重大经济事务的董事会决议(或纪要)和法律诉讼事项,造成对其重大经济事项的漏审,导致审计报告失实、失真的。3.注册会计师虽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却因遗漏或回避了企业重大问题而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客户会计处理的重大错误,或涉及其高层管理人员舞弊时,迫于客户关系或压力,未能根据事实真相,记录于其审计工作底稿,而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下列行为应界定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96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应予披露或揭示的事项不予披露揭示,而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如注册会计师明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重大的违法行为,而不予指明揭示;明知企业存在会计处理方法前后不一致,重大的会计报表期后事项、关联交易和或有损失事项,而在其审计报告中未予适当披露和揭示,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5.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与审计工作底稿的证据和结论不相符合,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如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意见,有意回避企业存在的问题,使其审计工作底稿的结论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不一致。6.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作弊,出具不真实、不合法的审计报告,应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7.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其他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应予披露或揭97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5)签约双方的义务(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deadline)(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8)审计收费(auditfee)(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时间(10)违约责任(11)签约时间(12)签约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98(二)编制审计计划
含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作用:1、通过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可使CPA能根据2、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
注意: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二)编制审计计划
含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99审计计划的内容
种类
总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概念
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CPA从接受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内容。
1.审计目标2.审计程序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5.其他有关内容。
审计计划的内容
种类总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概念是对100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编制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作好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1、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目的:弄清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和惯例。需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6个方面均为环境证据)①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特点②行业类型、行业受经济状况变动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产业政策和会计惯例③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④影响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法律、法规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⑥提供给有关管理机关的报告的性质
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编制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01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了解基本情况了解基本情况的方法
(1)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
(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
(5)询问管理当局。
(6)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
(7)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了解基本情况了解基本情况的方法
(102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2、执行分析性程序,初步确定重点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所谓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用途(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方法,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2、执行分析性程序,初步103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①分析的目标;
②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序;
③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序;
④信息的相关性;
⑤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来源、可靠性、可比性;
⑥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⑦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104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3)在审计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所有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和报告阶段都要求必须使用。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任意选择的。
计划审计工作时,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和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执行分析性程序(3)在审计报告阶段,用105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重要性的定义
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会计报表使用人在不改变对会计报表所做的判断和决策的前提下,能接受的(容忍的)报表这含有的最大差错额。
(2)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它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允许的错报金额越大,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即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106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报表使用者的住处需求而编制的。会计报表使用者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的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使用者。(4)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5)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实际上,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3)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107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6)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指的是其金额和性质。金额大即重要;但有些错报金额不大,却性质严重。①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6)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108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运用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必须运用重要性水平。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运用
在确定审计109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注意因素: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
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运用重要性水平的注意因素:110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111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1.会计报表层次。
2.账户和交易层次。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112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其他注意事项:⑴.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⑵.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几年的平均净利润;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其113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1、固有风险2、控制风险3、检查风险。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114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一)固有风险
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因素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第二类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一)固有风险
所谓固115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1.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
(2)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变动情况。
(3)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
(4)业务性质。
(5)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1.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116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
(2)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复杂程度。
(3)确定账户金额时,需要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
(4)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
(5)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
(6)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容易被漏记的交易和事项。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117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二)控制风险的评估
1.所谓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的可能性。
2.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
3.注册会计师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程序,以评估控制风险。
4.注册会计师在终结审计之前,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二)控制风险的评估
118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三)检查风险1.所谓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2.审计风险评估
(1)模型
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三)检查风险119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基础
由于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相互联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固有风险与控制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3)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
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然而,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测试,其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最终取决于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2)评估基础
由于控120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4)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水平----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4)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121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1.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3.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分析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122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编制计划的准备工作——审计重要性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123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二)编制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三)审计计划的审核和批准。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二)编制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124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auditimplementationstage),也称审计外勤工作(fieldwork)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对各审计项目进行详细审查,收集审计证据并进行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审计测试(audittest),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二、审计实施阶段125(一)内部控制的调查与评价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记录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了解,以便充分合理地计划审计工作。调查内部控制的目的: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怎样设计的和是否得到执行,并据此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第八章介绍(一)内部控制的调查与评价126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就是对其可信赖程度作出初步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运行状况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预防各类错弊,就应视为可信赖,可据此设计符合性测试;如果内部控制不存在,或虽然存在但未能有效地运行,此时,就不需要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127(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compliancetest)是指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是否适当、运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目的:通过符合性测试,可以评价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的确切程度,并根据其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程序。(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128符合性测试不是对所有的内部控制都进行测试,只有那些经过初步评价、决定信赖的内部控制才进行测试。测试时只对其关键控制项目抽取若干样本进行审查。测试工作一般安排在期中进行。符合性测试并不一定每次在会计报表审计时都必须执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与评估第八章介绍符合性测试不是对所有的内部控制都进行测试,只有那些经过初步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安装协议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标的及保险理赔服务流程
- 2024年度店铺品牌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合同
- 2024年度租赁合同解除与补偿协议
- 2024年度软件开发服务合同协议书
- 股东终止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战略合作合同规定
- 货车买合同范本
- 2024委托服务合同标准样书
- 铲车垃圾清运租赁合同范本
- YC/T 144-2017烟用三乙酸甘油酯
- GB/T 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 食品微生物学7微生物与食品生产课件
- 浙江理工大学-答辩通用PPT模板
- 接触网作业车检查评分表
- 形考作业3:基于UML的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验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分标准
- 产学研合作项目策划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件
- 《梅岭三章》 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