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届教学百花奖教研组资源库展评——教学设计模板设计教师学校学科语文教龄骨干级别无课题《鸿门宴》(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主要是文章的发展和高潮部分,司马迁通过精确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及精妙的细节交代,巧妙地交代了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以及性格特点,情节紧凑,高潮迭起。使先秦史传文学呈现出明显的小说化特点。2022年高考中加入了文学类文本鉴赏的相关考点,在高一阶段为学生进行考点渗透,打好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对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沛公所面对的危机局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初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的限制,学生对文言文的要求容易停留在“略知其意”的水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文言知识点细化到具体字词之上。同时,学生对于文中“隐含的情景”把握能力有待加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中有意义的细节,细读文本,揣摩文意,从而还原现场,概括人物性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通过学习与巩固,熟练掌握第三、四自然段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点实词及典型虚词),在积累翻译方法的基础上熟练翻译文本。2.学生能够概括第三、四段的主要情节,还原历史情境、明晰主要人物处境及发展趋势。3.结合背景知识、文学常识,站在历史的维度,分析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了解和运用通过丰富的语言及行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视频等手段,借助字源字形及词意演变,并结合已经学习的相关文言知识点。帮助学生在理解汉字形义关系的基础上,掌握和和巩固文中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点。2.做好课前预习,课上在熟练朗读文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文段主要情节。3.关注人物形象的言语方式和话语差异,揣摩语义,体会行为及不同话语形态中蕴含的人物心理和目的,体会潜台词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高一学生立足文言基础,细读文本,咀嚼深化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课文,夯实文言基础知识。2.还原历史情境及主要人物关系,探索动作、语言背后的人物心理活动,发现形象特征。教学难点:对文本细节的发掘,联系前后文,比较分析,发现疑点,深化认识。教学策略与方法: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段,通过学生朗读文段关键句,演绎交流文句中的情感态度。2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扫清阅读障碍,课上师生合作,强调重点。3.小组分工合作,比较阅读,聚焦问题。教学手段与教学用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公开课课件及微视频。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各位同学,我们上回课一起阅读并分析了《鸿门宴》的前两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沛公因为奸细告密,遭遇项王大兵压境而危在旦夕的困局。也一起目睹了沛公依靠交好项伯,通过捎口信的形式暂时稳定局面的变化。我们知道,项伯临走时给了沛公一个友情提示,那就是第二日必须到鸿门向项王谢罪。依靠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想,这一遭沛公该不该去?对,必须去!不去,危在旦夕的局面就不能解除,怎样解困?必须换取项王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目的导致沛公必须去?(提问)对,沛公被困的原因是军中出了奸细,所以此去的目的,就是要知道谁是军中的奸细。要在身陷敌营的情况之下化敌为友,要找出奸细,而且还必须全身而退,难度不可谓不大。到底沛公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三、四段。二、初读文本,预习反馈首先,我们要在大家预习的基础上重新熟悉文本。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第三、四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字音和断句。(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教师板书写好标题,用ppt打出需要强调的关键词句)下面,老师在各组找几名同学,分别回答课件上所给出的知识点。(提问)本课知识点:旦日:天亮,引申为第二天从百余骑:使……跟从勠力:合力河北:黄河以北将军战河北:介词结构后置,省略“于”不自意:自己没有料想得复见将军:能够今者:现在,“者”表时间郤:通“隙”,嫌隙何以:以何,介宾短语疑问代词提前因留沛公与饮:于是东向坐:面朝东数目项王:屡次使眼色为人不忍:狠下心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坐”通“座”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为所”表被动翼蔽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同命:同生死欲止不内:使……停止;名作动,进入头发上指:名作状,向上参乘:战车的警卫臣死且不避:尚且安足辞:值得刑人如恐不胜:尽细说:小人的谗言关于“参乘”一词,老师准备了一个古代战车配置的微视频,大家课后可以进行观看学习。三、提出问题,讨论汇总楚汉争霸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最终的结果众所周知,那就是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汉高祖,当然,历史进程包含很多偶然因素。那么今天呢,抛开历史的结果不谈,单从鸿门宴上的情景,大家觉得谁最有可能是胜利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你可以分析胜利者胜利的原因,也可以讨论失败者失败的原因。限时三分钟,现在开始。(教师参与小组讨论,记录观点)四、聚焦问题,师生交流现在我们一起进行讨论交流。首先,认为刘邦可能是胜利者的请说明理由(教师提问,师生交流)。明确一:这篇文章共涉及沛公的语言描写一次。沛公的话总共有怎样的含义?三层含义:1.咱们两个曾经是莫逆之交,患难以共的兄弟,灭秦有咱们两人的功劳。您在决定之前,一定要顾念兄弟情谊。2.攻打秦国,我们两个并不在一起,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先灭秦,现在的局势纯属意料之外。项王您怀疑我是多虑了。3.我们两个人现在的嫌隙全是因为我军中出现奸细的结果,我却完全不知情。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出,沛公这个人具有怎样的特点?狡诈,了解对手心理,精通人情世故,能够动之以情,感化对手。明确二: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丰富的细节来传递信息。大家有没有通过一些细节性的描写来感知沛公?关于沛公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座次上。古代的座次朝东是最为尊贵的,其次是朝南,再次为朝北,最低为朝西。从文中描述的座次我们能发现什么?项和沛公同为诸侯王,按常理应是平级的,沛公是客人,项王是主人,主人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尚且还能理解。但项王却把沛公的座次安排在范增之后,面对这样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安排,沛公却能够欣然接受,不以为意。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沛公能够放下身段,能屈能伸,懂得忍耐退让,不会因为一些小的细节而遗人口实。明确三: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刚才我们分析的部分是对沛公的正面描写,那么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其他的角度?老师有这样一个疑惑,大家觉得配攻的位也是樊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问)他未经沛公允许,私自闯帐,险些引来一场危机;他能够吃生彘肩,喝斗卮酒,看来这个人比较急躁鲁莽。不过老师提醒大家,这里面有一段樊哙劝说项王的语言描写,大家仔细读一下,有什么感受?樊哙这里面说得有理有据,让项王哑口无言。文章中这样写樊哙是不是矛盾的?(交流)大家再读这一段话,发现了什么?好像在哪里见过对吧?(引导学生找到之前沛公的原文)原来沛公和樊哙的话几乎是相同的。这能说明什么?(学生会发现这是计划好的)这充分说明,沛公在鸿门宴之前是经过周密计划的。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个细节能总结出沛公具有怎样的特点?考虑周全,计划得当,不打无准备之仗。明确四:那么,通过以上沛公方面的优势,我们反观一下项王,大家眼中的项王为什么不会占有天下?(交流)首先,当刘邦向项王谢罪之后,项王的反应是怎样的?他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告诉沛公,是你们军队中的曹无伤告密的。第一句话就出卖了己方的帮手。而且我们一起看他下面的反应是什么?明明是对自己的敌手,不杀掉倒也罢了,竟然还要留下沛公宴饮。什么样的心理导致项王犯出如此低级的错误?因为项王此时已经轻信了沛公的一番花言巧语,甚至还感到歉意。这说明项王是什么样的?行事莽撞,不加思考,轻信于人。其次,在鸿门宴上,范增通过各种方式屡次提醒项王,沛公应该除之而后快。而项王此时的反应是什么?是默然不应。这说明什么?是因为项王不够狠毒吗?还真的不是。当年项王因为担心投降的秦兵反抗,一次就坑杀了二十万人。既然不是因为妇人之心,那是因为什么?因为向往,此时没有办法弄清沛公此时的真实想法,不分敌我,因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那么大家想一想,鸿门宴上项王有多少机会刺杀沛公?鸿门宴前和沛公对峙时,鸿门宴上范增提示时,项庄舞剑之时,甚至是樊哙闯帐之时。这么多的机会都被浪费掉,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仅可能会放跑沛公,更会为今后的江山社稷埋下祸根。五、反向思考,加深理解其次,有没有哪位同学认为向往能够在未来取得天下?(师生交流)明确:其实通过鸿门宴的场景我们能够发现,项王霸有天下是有很多优势的。项王的军队有40万,几乎是沛公的4倍,项王此时能够知道己方军中的奸细,而沛公却不知道。最重要的,项王手中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谋臣——范增。如果项王能够好好利用,霸有天下还是大有希望的。历史上,沛公最后在总结楚汉之争时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看来,历史总会眷顾那些有智谋,懂得谋划的人。六、构建体系,总结方法楚汉相争的历史到现在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长河已让很多事情模糊不清,但我们仍然能够抹去历史的尘埃,重现这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看来历史的描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一课,大家觉得从描写手法上能够得到哪些收获?明确:通过情节来展现冲突,通过语言及细节描写心理。所以同学们以后在作文写作上,我们也不放借鉴一下太史公的写法。文本不在多,而在于丰富的话语蕴藉。这就仿佛一张纸,文字就是滴在上面的墨汁,创作者的功力就仿佛是这墨汁的浓度,同样的墨,浓度越高,扩散的越远。所以也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作文中,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作品达到言简意赅,含蓄深刻的效果。七、总结课堂,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鸿门宴》的第二课时,我们从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细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一起预计未来的历史走向。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经验的把握,推测历史进程,也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提供借鉴,提供经验。今天的作业,请大家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习题,整理文言知识点,并预习文章的后半部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反馈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学生能够熟练回答主要知识点的考察点,教师加以补充从历史评述出发,以小组为单位,细读文章,把握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比较阅读,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生能够通过文本比较,把握关键细节,还原隐含的历史情境含英咀华,思考提升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和批判能力,不设预设条件,重课堂生成了解文章艺术特色设置情景,引发兴趣,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文本,初识文意。无诵读,不语文。感知文章的前提是熟习文本,分清句读。文本分析的前提是透彻地理解文章每段话的含义,对文本的忠实是进行文本解读的前提通过微视频扩展知识,厚实学生文学积淀任何知识点都不能离开语境本身,解决知识点和梳理文意是相伴而生的理清文章的情节和脉络,锻炼学生全面细致,条分缕析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不能拘泥于文本的某一方面,而应结合各个维度,调动全篇关键信息,全面梳理把握语言和行为是揣摩形象心理的有效手段。心理的体现隐含在文本的细节中,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对于具有矛盾和冲突的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房屋装修合同样本
- 2025合同模板会员入会合同细则范本
- 教育机构中如何通过岩棉防火系统提升安全性
- 机械采购类供货方案、售后方案(技术方案)
- 二零二四年图书馆图书采购合同:高校图书馆外借服务协议3篇
- 合同授权委托管理制度
- 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冀教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 五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 2025年山东浪潮集团限公司招聘2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 2025年江西省港口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液化气安全检查及整改方案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2024年云网安全应知应会考试题库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协议书三方版
- 2024年秋季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第1节 空气的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