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规范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与策略
一、小学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一)语法是学生构建正确有意义语言的前提与基础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语法决定了一句话的组成部分及句中各部分的结构关系,每一个正确有意义的句子的构成都遵循着一定的语法依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发出的语言其实都潜藏着丰富深厚的语法知识,有其语法意义。若没有语法知识的存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书面文字等都将是杂乱无章、表意不明的。任何语言要想获得被识别的意义与价值,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法作为其语言基础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科学发展。[1]语法是语言的逻辑与结构基础,运用正确语法的语言才是有意義、能够被识别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为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基础,他们更应当学习语法知识。若学生对语法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了解,他们说出的话、写下的文字可能就是随心所欲的,对自己的语言难以进行是非判断,从而难以养成较好的语言习惯,就无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语法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当前语文学科教学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因为教材中阅读篇目居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偏重于文章内容理解的方面,从而造成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局面。而语法知识的工具性很强,它从理论的、科学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词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能力。只有对语法知识有熟练的把握与运用,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才会更准确,遣词造句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小学阶段更应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各项语文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语法是学生学好民族语言、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博大精深、包容万物的,而语法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民族语言如何变换更迭,它所遵循的内部规律是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只有在把握本民族语言构成要素、结构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理解认同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学习汉语文化时,若只学习纷繁复杂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学会如何在语法驱动下将各类词汇组成正确且易于理解的句子。所以,教师要真正在汉语文化的基础上对语法知识进行讲授,让语法知识的讲授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法使用规范的现状
通过观察三年级小学生的作业情况,笔者发现小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语法错误层出不穷,并且这些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综合分析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语法错误,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法使用不规范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误用、乱用
难以区分“的、地、得”是目前很多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他们不清楚“的、地、得”分别适用于哪种情况,于是随心所欲地使用,其实这从本质上还是反映了学生语法知识欠缺的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小学生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把“地”误用为“的”的情况,可能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地”误用为“的”的情况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地”中的“地”误用为“的”的问题最为突出。比如小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认真的做作业”“愉快的和同学们一起聊天玩耍”“大声的喊”这类错误,“认真”“愉快”“大声”都是形容词,后面应该使用“地”。另外,“单音节形容词叠加+地”中的“地”误用为“的”这一情况也不少见。学生会写成“慢慢的站起来了”“深深的鞠了一躬”……这些错误其实反映了学生不会区分词性的问题。除此之外,“副词+地”和“动词+地”中的“地”误用为“的”的错误也是屡见不鲜。同时,对于某些在课文原文中出现的词句,部分学生在写作业时仍然随意地选择“的、地、得”。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掌声》的作业本练习题中,不少同学写“一摇一晃的走下讲台”,从这里很明显地就可以看出学生对“的、地、得”的语法知识是没有留心注意的。另外,小学生也常常把“得”误用为“的”,因为学生还未接触到补语的概念,“得”的用法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
“的、地、得”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适用情况非常复杂,不难发现每一个结构助词的误用、乱用都有依据可循。但其实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感知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区分词性,语法知识也并不那么枯燥无味。而小学阶段更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掌握较为简单的语法知识,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应对需要仔细理解分析的复杂情况。
(二)句式不规范
由于认知能力等原因,小学生的造句、作文中常常出现句式不规范的问题,即人们常说的病句。常见的语病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词类误用、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八大类。在三年级学生的作文中最常见的的语言不规范现象是语句表达不通顺,出现各种语法错误。在出现的语法错误中,成分残缺、表意不明和词类误用问题较为突出。成分残缺主要表现为学生经常会在写句子时缺失主语,比如某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今天跟着妹妹一家出去玩了,很开心”。这也反映着学生对主语、谓语、宾语的概念缺乏清晰的了解,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足,这一点在缩句练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要求学生对“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进行缩句时,部分学生找不准主谓宾,导致出现各式各样的答案。另外,学生因混淆词语感情色彩而误用词语的现象也有发生。
(三)标点使用有误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学生应当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学生要求做到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通过观察发现,小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较为薄弱,重视度也不夠高。在默写课文语段时,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不出现错别字,但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使用和课文一模一样的标点符号,这说明学生对课文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忽视的。另外,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出现大量的标点符号错误,从而引发语句表达不通顺的问题。有些学生写完一段文字可能只有结尾处的一个句号。很多学生对引号的使用也常常出错,不清楚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关系。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很多小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不清楚,从小没有养成培养语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法使用不规范现象成因分析
(一)语文课标和教材缺乏有关语法知识的教学内容
无论从课标、教材还是专家建议方面来看,都难以从中发现对语法知识的关注。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教材中没有关于语法知识的专题内容。小学语文课标和教材极大地关注着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的培养,但没有强调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有重要影响的语法基础。课标是语文老师教学的基本依据,课标中没有详细介绍相关的语文语法知识点,这导致教师想要在课堂传授语文语法知识,却缺乏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从课本中直接接触到显性的生词词语、阅读篇目,但学生却没有对隐性的语法知识进行直接感知、加深记忆的机会,其实这也反映着教育教学界对语法缺乏应有的关注,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语法的重要性。
(二)一些语文教师忽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较为繁重,语文老师对于语言基础知识很少专门讲解,一般随文进行语言知识的讲解。另外,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句意、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不重视语法教学,并且轻视语音教学、错别字纠正、标点符号等这些基本的方面。教师还意识不到学生目前所犯的语法小错误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学生误用“的、地、得”时,有的教师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很少会耐心细致地跟学生讲明背后的语法知识。而且语法知识比较庞杂、晦涩,讲解时容易变得理论化,稍有不慎也容易讲错,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几乎不涉及语法这块内容。这些都导致学生的语言规范问题难以得到纠正,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用语习惯
很多小学生对用字、用语规范问题不以为意,书面表达受日常不规范口语表达的影响,往往出现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而且很多小学生在写完作文后没有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的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应当努力养成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美文美句的习惯。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词句积累,对字意、词意缺乏了解,那很有可能会出现用词造句的错误,比如在作文中出现褒贬误用的词语。
四、小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讲授语法知识
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3]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这一点,及时更新语言教学观念,认识语言基础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落实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教师可以随文进行语法教学。比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教师会引导学生划分句子,让学生用斜杠表示出句子停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利用课文语句进行句子成分划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明确划分的依据,实现随文语法教学。教师也可以对基础的语法知识进行专门教学,比如句子主要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其次,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语法教学,比如编口诀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语法并不是那么神秘、难以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语法知识是枯燥、晦涩、抽象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当充分引入实例,用具体可感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教“的”“地”“得”用法时,若教师只讲词性,学生肯定难以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多举例,让学生较为具体直观地感受到“的”“地”“得”适用情况,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在知识点讲解后,结合语法知识在实践中的使用情况,教师应进行及时总结。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常用标点符号及使用失误情况进行总结,对经常出现的语病错误进行总结,必要时进行专项训练。
(二)促进学生语言习惯养成,加强语言积累
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
小学生的书面表达容易受到口语表达影响,因此应当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得通顺合理,在此基础上再及时地写下来。其次,教师必须反复和学生强调在写话、写作完成后要通读一遍,力求语句通顺,消灭错别字。小学生往往没有检查作文的习惯,导致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语病、标点符号错误,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检查、通读自己写下的话,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最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积累好词好句的任务,最好能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积累。由于语言积累的匮乏,学生在写作时无法灵活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对词语意义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答案)
- 帆布便鞋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厨房用海绵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剑道用胸甲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健身用拉筋板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商业会议策划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口服布洛芬止痛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外科仪器和设备的修理和维护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宠物用计步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答案及解析
- 教育局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 《万维网服务大揭秘》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 2024年新华社招聘应届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129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个人车位租赁合同参考范文(三篇)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签申工作准假证明中英文模板
- 员工履历表(标准样本)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