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现一种灰褐色乳牛肝菌【教学参考】_第1页
又发现一种灰褐色乳牛肝菌【教学参考】_第2页
又发现一种灰褐色乳牛肝菌【教学参考】_第3页
又发现一种灰褐色乳牛肝菌【教学参考】_第4页
又发现一种灰褐色乳牛肝菌【教学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又发现一种灰褐色乳牛肝菌【教学参考】又发现一种灰褐色乳牛肝菌2019年夏天,普遍多雨。五一之后的三天连阴雨,在校园里两处地方采集到金针菇,菌源来自于十多年前发展食用菌示范推广工作时,遗留的菌袋。六月初的一个雨后,又采集到一枚较大的鸡腿菇。于是,想到了进山寻找羊肚菌。结果因机会不好而未能找到,一是几天山中无雨,二来可能也是没找对地方。一趟扑空,激情消失。七月以来,雨水又比较多,9、10号两个下午,在西区、北区的油松树下,都采集到乳牛肝菌。9日所采者未生虫;10日所采者,经一夜后,被孵化孕育出的虫子蛀食殆尽。10H,在北区生态公园广场的假山东北方向、上下两片落叶松林里(N38。27'03",E100048,26",海拔2260m),又发现了另一种乳牛肝菌。采摘的时候已可看出有虫蛀的迹象,至次日中午,已几乎被虫蛀完,没了形态。而同时采摘的金黄种的乳牛肝菌则虫蛀不甚,形态尚好一一是不是同等条件下,灰褐种出菇早些而金黄种出菇迟点?7月14日,扁都口林区的落叶松下(N38。13'04",E1OO056’34",海拔2837m),发现同种的灰褐色乳牛肝菌。形态(3)调整教学方式使其不断完善,汲取经验,巩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4)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向老教师学习。二、具体措施1、对教学的反思,教学感想要做即时的记录。坚持写教学论文,以期在更高刊物上发表。保证一年至少写一篇论文。2、坚持撰写个人博客,深入领会先进教育思想。3、认真研究新教材;全面掌握非专业方面的文学,史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积极参加新教材的培训。4、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5、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6、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7、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8、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工作要勤勤恳恳,始终保持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永葆健康的、阳光的心态,给学生及家长一个良好的形象,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我的学生永远快乐!只要勤于耕耘,会有收获的一天!菌盖:盖面污白色、污黄色。菌管层:褐色、棕色。管口较大,同金黄种,大管口中也含小管口。抱子印为棕色?棕褐?袍子形态同金黄种。菌管直生、延生、离生。直生或延生者菌柄上有明显的延伸菌管,网纹状,柄色暗;离生的没见到菌柄上有网纹,柄较白。菌柄:部分菌柄上可看到有菌环痕,黑色至褐色。采到一枚小菇,柄较长,6cm,菌盖小,仅3cm,薄薄的白色菌幕刚破,这是菌环的明证。后来在扁都口林区又采到两枚小菇,都有菌幕。菌丝:菌柄中见到一大片球胞组织,是不是将来的髓?目前是实心的柄,将来是不是就中空了呢?从照片上对比,该种与去年7月30日在青龙寺所采者应该属于同种(N38°25744",E100°37'06〃,海拔2749m)。2019.7.11于考场中,8月初补记2019年9月30日,在北区公园落叶松下,又采到大量乳牛肝菌。9月上旬,雨水较多,停雨后的那些天,气温很低,不出菇。9月13日,巡查了一圈,油松树下啥都未见,倒在落叶松下找到一枚灰褐色的管孔菌。那几天的气温有些低,最高15-16。*最低5-6七。30日上午,从人社局出来,顺便去看看这些松树,本也没抱什么希望,结果有了新的发现(30日前近一周的气温较高,最高气温19-241,最低气温6-8C)。先是在足球场西北角的老地方采了几枚管孔金黄的乳牛肝菌,然后过马路直奔南边的、扁都口大酒店正西方向的那块落叶松下(本没指望,也就对北边较远的那片松林没放在心上)。结果,陆陆续续发现了不少灰褐色的乳牛肝菌。由于没准备塑料袋,只把自行车货物篮装满后就回家了,下午去吃石锅大盘鸡前,拿了个塑料袋把剩余的采了回来,又是满满一袋,比上午的只多不少,最终还是忘了北片松林,始终没去看看。采到最后,在松林北缘发现了几枚颜色较深的菇顶,马上意识到这是金黄乳管的乳牛肝菌,抬起头来,眼前果然是一棵油松树立在落叶松林北缘。直到2日晚上,才忽然记起,北边的那片松林里没有再去看看。采的多了,就看出差异来了。一是菌色及形态。金黄菌,去年所采者,大多棕色菌盖,并具放射状深棕色条纹,可是,这次从草丛里刨出的几朵,颜色很淡。与去年在采摘的第一朵金黄菌(西区)有点相似,但色更浅。灰褐菌,7月所采者和去年青龙寺所采者,都是盖面光滑,色污白,而这次所采的,大多盖面有鳞片,盖表面色斑块龟裂(表皮未开裂),盖缘处有类似多脂鳞伞的那种鳞片。盖面基本呈污黄色。越是新鲜的菇,菌管层也越新鲜,时间稍长些的,菌管层变暗。二是菌柄。金黄菌的一个差异是,菌柄明显粗大,而盖偏小。灰褐菌,这次发现,老熟菌体,盖上翘,有呈漏斗状的趋势,于是也看到,菌管明显延生,菌柄上有明显的延生痕迹一一网纹——存在。菌幕明显污白色,盖缘残存的菌幕片最终消失,菌柄上残存者液化为黑色,贴附于菌柄成为一片黑色痕迹的菌环。网纹的有无可能与菌柄的伸长生长有关,采摘迟些的,近老熟,盖上翘,柄伸长,于是菌管下延成为网纹。采摘早些的,没有来得及延展成网纹。具体情况有2019.10.2显微结构描述:菌盖:盖表菌丝透明,基本与盖面成60°夹角倾斜排列。菌丝间相互平行。然后是一层深色物质,然后是乱序的菌肉菌丝。未见到囊状体。菌管:菌管内外壁菌丝较致密,而中央菌髓的菌丝很透明,也稀疏。有囊状体。且管壁表面发现有大量成丛的囊状体,据李泰辉等(中国牛肝菌分属检索表.生态科学21卷245页)表述,是乳牛肝菌有一个典型特征是“囊状体往往成丛二菌柄:表面粘液中可见粘附的地子及杂质颗粒,未见到囊状体。表层菌丝纵向平行排列,然后,往里可见夹杂有大量球形细胞。好像没有看到乳管。经对照,与时晓菲提到的淡灰乳牛肝菌有些相似,但又存在不少差别:L”幼时菌幕极薄二所采子实体幼时菌幕较厚,随着生长,才渐薄的。在环境湿度大时,菌幕迅速液化成黑色的液滴挂于盖缘及菌柄上,盖缘上的最终消失,柄上的则仅以黑色印记留作菌环。若湿度低空气比较干燥,则菌环处会残存少量极碎幕片。.“具白色膜质菌环所采菇体,除带菌幕的幼菇在干制中能保留白色菌幕外,但凡自由长大的子实体,菌幕基本液化殆尽,即使未液化者,也会褐变,菌柄上不可能留下白色菌环。.“伤变蓝二所采菇体的菌肉、菌管、菌柄都不存在“伤变色”的情况。.柄肉不带黄色,同菌肉一样也是白色。然后,与时晓菲的粘乳牛肝菌相比,相似性更近些,重点是子实层上的成丛囊状体,二者都有。差别在于:一还是变蓝问题。总之,根据时晓菲的表述,都属于落叶松下的灰色调群。2019.10.5周末时节,下午四点多钟早早出门去吃晚保,然后再去松树下寻菇。仍是先到体育场西北方向的油松树下。树下长了一整圈很多的金黄菌,装了一小塑料袋。然后去运动场北面的油松林里,只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圈,另两棵树下见到零星的一、二枚。估计此处土层较薄,营养条件差一些,出菇较少。结束马路东边的寻找,再去路西边看望那两片落叶松林。南北两片松林寻遍,灰褐菌只在南片林里见到四枚。南片在30日那天采取许多,这次采不到可以理解,但北片为何没有呢?在现场仔细扫寻一遍,也没有发现近期出过菇的痕迹,是纯粹没长出来呢,还是被飞鸟取食殆尽(因为上次在南片采摘时,由于量多,树下遗留的碎或小的菇体也不少,但今天同样没见到任何痕迹)?会不会是被上次帮过忙的那位女士采了(估计可能性不大)?灰褐菌没采到几个,金黄菌倒拾了满满一塑料袋。几乎都是被游人践踏破坏过的。北片落叶松林东边的零散油松树下,捡到一半袋,另一半则全部来自南片松林北缘的那棵油松下一一有一大圈,袋里几乎装不下了。30日那天,只在树坑南边采到连生的几朵。总觉得这两种菌对气温的要求不太一样,但又实在理不出个头绪来。30日那天采灰褐菌的时候,是9月上旬的几场阴雨孕就的,到下旬,连续热了一周多,于是采到大量灰褐菌,也有一些金黄菌。今天所采者,除了9月上旬降雨之功外,10月9日的雨也有些作用。但,这几天气温太低呀!9月13日至30日间,都没有去看过,尽管未见到出菇痕迹,估计也曾有过出菇的。2019.10.12前几天,在招办聊起了山中菌类。那天是过去取回他们借去的资料盒,随便翻看了他们准备的丰富的培训材料。在食用菌培训资料中见到一张羊肚菌照片,汉彪说,他常见此菌,山城子山里似乎应该有的。山中菌类真是丰富,话题从山城方向的苍龙草原又聊到大河、香沟一带。老尚他们一行人在某一年进山的时候,在香沟一阳坡里居然采到了灵芝!可惜的是当时没能留下照片。昨天,他打电话询问朋友,实物也已经被别人拿走,没了证据,也无法确认,成为憾事一桩!2019.10.1310月14日早上9:30,再次安装起显微镜,观察金黄乳牛肝菌的菌褶。目的是细致搜寻一遍,看看究竟有没有像灰褐乳牛肝菌一样的丛生囊状体。观察的结果,似乎有密集的黑点,但但看不出丛生囊状体,待菇体晒干后再切削制片重看。今日玻片制法,切分菌盖时,撕裂出一片菌管(成单层壁)。褶中的平行或束状菌丝,有隔、有分枝,似乎也有厚壁菌丝。拍了张疱子照,10X100倍。看不到丛生囊状体的黑点,是不是色斑呢?囊状体很丰富,但不见成丛的,与旁边的一个单独色斑块相对照,倒更像是色斑块。后记:灰褐菌的丛囊体是10月6日看到的,当时不知道是啥东西,大概是13日晚上又看李泰辉等《中国牛肝菌分属检索表》时,才知道那是丛生囊状体,于是产生了14日再看金黄菌的想法,以免以前不认识或漏过。观察结果,管孔金黄的乳牛肝菌的菌褶里并没有丛生囊状体。2019.10.14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新的学期不知不觉中又来了,对于我们2020年又是一个充满动力和压力的一年。面对越来越激励竞争的岗位,我除了倍加珍惜之外,也意识到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素能,脚踏实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