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万叶集中的“梦”本论文主要以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总万叶集的写梦的和歌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考察在日本上代文学中出现的“梦”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梦自古以来便是各国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在日本古典文学中也不例外。《古事记日本书纪》中便已有关于梦的记载。作为乞求神意的代表手段之一,梦有着一层神圣的光环。但在几百年后《古今和歌集中梦主要出现在描写爱情的和歌中其性质与《古事记本书纪》中的梦有很大不同。通过研究处在《古事记书纪》以及《古今和歌集》中间的作品…《万叶集》中关于梦的和歌可以理清日本上代文学中关于梦的描写的发展变化的脉络从而找出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国文学的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万叶集乃至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第一章,分析总《古事记本书纪》中出现的“梦”的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两部作品中“梦被看作是来自神的信息,可以预测未来,也因此有着-层神秘色彩,且与国家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章着重分析万叶集中写梦和歌的概况。主要从卷容人等方面对写梦的和歌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其特点。从中可以发现:从时间上看写梦的和歌在奈良朝之后开始大量出现从内容上看其多数为相闻歌,而从歌人上看,以大伴家持为首多数为大伴家或者是与大伴家有些渊源的歌人的作品。接下来的三四五章分别按照梦歌所属的类别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三章分
析的是挽歌中出现的“梦”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万叶集中第一首写梦的和歌---天智妇人挽歌以及高桥虫麻吕的《见菟原處女墓歌》这两首和歌。天智妇人挽歌中可以找到与记纪文学中“梦”的相通之处。它继承了记纪文学中认为梦是来自他人的信息这种认识高桥虫麻吕在和歌中描写的死者出现在他人梦中的场景,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第四章主要分析了雅歌中出现“梦的特点雄歌中既存在类似记纪文学“告知梦那样,神明给出启示预测未来的梦也存在像梧桐日本琴那样虚构性很强的“梦而无论是哪种,都对后世的物语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五章将相闻歌中的写梦和歌分为“被思梦”与“思梦”两种类型进行分析。占多数的“被思梦”类型的和歌仍然是受到记纪文学的影响认为梦是来自他人的信号,所以恋人们会用梦来确认对方有没有在思念自己确认两个人之间的联系。而通过与中国文学中写梦诗歌的比较可以发现“思梦”类型的和歌显然是受到了汉代辞赋以及六朝汉诗等中国文学中梦意象的影响。最后一章则与《古今和歌集》中的梦歌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了其与万叶梦歌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古今和歌集被思梦型梦歌逐渐消失的原因。综上所述,本文《万叶集中写梦的和歌为中心,对从纪记文学到古今和歌集中的梦进行了考察。纪记文学中的梦带有神秘色彩被认为主要是神也就是源于他人意志的产物。继承了这一观点,《万叶集》中出现了“告知梦”以及“被思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