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360-2021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T360-2021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T360-2021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T360-2021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T360-2021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140.10CCSX55

DB42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DB42/T360—2021代替DB42/T360-2006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Technologicalcodeofpracticeofmechanizedprocessingforneedle-shapedgreentea20212021030320210503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目 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鲜叶要求 2鲜叶原料 2采摘要求 25加工技术 2松针形绿茶加工技术 2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 46拣选 56.1拣选方法 56.2筛分 56.3风选 57产品包装、标签、贮藏 67.1包装 7产品包装、标签、贮藏 67.1包装 67.2标签 67.3贮藏 68废弃物处理 69质量控制 6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2/T360-2006《机制针形优质绿茶》。与DB42/T360-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GB2762、GB2763、GB14881(2章)GB/T5009(20062)GH/T1070GH/T1071()。更改了术语部分,删除机制针形优质绿茶(20063)3)。(4.1)B(2006AB)。删除“产品要求”(20065)。删除“试验方法”(20066)。5.15.2)更改了“加工技术”一些内容,增加了“提香”加工技术要求(5.1.8、5.2.6)。GB11680GB/T191GB4806.8GB11680GB/T191GB4806.8GH/T1070GH/T1071(7.1、7.3,20068.1.1)。增加了“废弃物处理”一章(8)。增加“质量控制”一直(9)。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果茶办公室、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倪德江、曾维超、陈玉琼、余志、王耀民、郑时兵、黄宗虎、郭承君。本文件的历次发布版本情况为:——DB42/T360-2006。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邮箱:hbsnab@126.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联系电话邮箱:xysh@。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范围废弃物处理和质量控制。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生产的机制针形绿茶。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8302茶取样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8302茶取样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GH/T1071茶叶贮存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针形绿茶 needle-shapedgreentea以茶树[Camelliasinensis(L.)Kuntze]鲜叶为原料,经过机械加工工序加工制成的外形条索紧直的茶叶,分为松针形绿茶和针芽形绿茶。3.2松针形绿茶 pineneedle-shapedgreentea针状的茶叶。3.3针芽形绿茶 budneedle-shapedgreentea鲜叶经过杀青—做形—干燥等机械加工基本工序制成的外形紧直的茶叶。鲜叶要求鲜叶原料松针形绿茶鲜叶原料的划分见表1,针芽形绿茶鲜叶原料的划分见表2。表1 松针形绿茶各级别鲜叶要求项目茶叶级别特级一级二级鲜叶原料单芽≥85%,一芽一叶初展叶≤15%一芽一叶≥85%,一芽二叶初展叶≤15%一芽二叶初展叶≥85%,一芽三叶及嫩度在其之下的鲜叶≤15%表2 针芽形绿茶各级别鲜叶要求项目茶叶级别特级一级二级鲜叶原料单芽≥95%,一芽一叶初展叶≤5%单芽≥85%,一芽一叶初展叶≤15%≥55%≤454.2 采摘要求4.2 采摘要求杂质。盛叶用具采用透气性好的器具,不挤压、暴晒、雨淋,及时运到茶厂。5 加工技术松针形绿茶加工技术工艺流程鲜叶摊放5 cm。晴天叶、下午叶摊放可稍厚。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5 h-8 h,2 h-3 h169%-71%为宜,此时手捏芽叶感觉较柔软,青草气基本消失,有清香或花果香。鲜叶分选采回的鲜叶用鲜叶分选机分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等大小不同的鲜叶。杀青杀青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杀青设备杀青机械选择如下:6CST-506CST-606CST-606CST-70、6CST-80蒸汽杀青:6CSZ-150热风杀青:6CSR-80杀青方法杀青方法如下:、6CST-60270 ℃~320 ℃,6CST-70、6CST-80型75 kg/h150 ℃~165 25 s~40 s,热风脱水150 ℃~160 30 s~60 s;热风杀青:6CSR-80杀青机,杀青热风进口温度300 ℃~350 ℃、滚筒转速2 min杀青程度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58%~60%。杀青叶出机后应去除焦片、黄片,并及时摊凉回潮30 min以上。揉捻揉捻设备揉捻采用6CR—356CR—456CR—556CR—656CR—356CR—45其余级别原料选用6CR—55、6CR—65型揉捻机。揉捻方法6CR-35、6CR—45、6CR—55、6CR—65型揉捻机,投叶量分别为8 kg~10 kg、12 kg~15 kg、50 kg~90 kg杀青叶,加压方式为:不加压5 min~10 min,轻压10 min,重压5 min~10 min,轻压5 min~10 min,最后松压,中途轻重交替进行。揉捻时间特级原料控制在20 min~30 min,其余级别原料控制在30 min~50 min,揉捻叶进行解块。揉捻程度芽叶卷紧成条,成条率在90%以上。初干在复干机或烘干机上进行初干,掌握初干叶含水量50%左右,摊凉回潮后做形。做形理条理条采用6CZZ-600120 ℃~150 ℃,每锅槽叶量100 g~150 g,电机转速0 min~5 min内600 r/min,15 min后510 r/min,即锅槽转速184 r/min~192 r/min;加制茶棒时掌握前期用轻棒,后期重棒;做形时间20 min左右,做形叶含水量约15%。固形200 ℃~220 ℃,时间15 min~30 min机后摊凉,并回潮1 h以上。割末在做形结束后用分筛去掉末茶。足干6CH-3、6CH-4、6CH-10、6CH-20m26CHP6CH-36CH-46CH-106CH-20m26CHP80 ℃~90 10 min7%,30 min提香6CHP6CH-3、6CH-4、6CH-10、6CH-20m26CHP100 ℃~110 10 min~20 min;在100 ℃~120 10 min~15 min6CH-36CH-46CH-10-20m2型名茶烘干机上增香,温度90 ℃~105 ℃。提香程度茶叶香气显露,茶叶含水量小于等于6.5%。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工艺流程(抛光香。鲜叶摊放同5.1.2。鲜叶分选同5.1.3。杀青杀青原则同。杀青设备同。杀青方法同。杀青程度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片,回潮时间30 min以上。理条6CL-600 600 r/min左右,茶叶含水量23%~25%,理条叶下机摊凉,回潮1 h。 600 r/min左右,茶叶含水量15%~17%,理条叶下机摊凉,回潮1 h。抛光与干燥6CBG-10015 kg~20 kg3 h~6 h210 ℃左20 min~40 min。1 h。提香同5.1.9。拣选拣选方法增香后的茶叶经冷却后,用圆筛机、风选机或色选机进行拣选,除去片、末、梗等及其它夹杂物。筛分采用圆筛机,抖筛机对茶叶按照外形条索大小,长短进行筛选分级。风选采用分选机对茶叶按照重量大小进行分选。色选采用色选机对茶叶按照色泽差异进行拣选。产品包装、标签、贮藏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4806.8、GH/T1070要求。标签产品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产地,加工日期,等级,数量等内容。成品茶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贮藏经包装的优质绿茶按品类、等级、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在冷藏库,贮存应符合GH/T1071的规定,并建立包装档案记录。废弃物处理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和包装贮藏过程中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针形绿茶机械化加工过程中的燃料废渣与废气排放。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条件下,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包装废弃物总量。9 质量控制关键工艺应有操作要求和检验方法,卫生管理、操作规程等关键内容长期公示,并记录执行情况,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条件下,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