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抢分攻略 通讯稿:用真实的态度还原现场瞬间_第1页
高考作文抢分攻略 通讯稿:用真实的态度还原现场瞬间_第2页
高考作文抢分攻略 通讯稿:用真实的态度还原现场瞬间_第3页
高考作文抢分攻略 通讯稿:用真实的态度还原现场瞬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高考作文抢分攻略通讯稿:用真实的态度,还原现场瞬间文体特色1.通讯稿有四大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2.通讯稿有明确的主题,会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3.以人为主题的通讯稿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着重考查对人物行为、心理的刻画,突出人物在时代变革中的精神。谋篇布局1.考场上若出现通讯稿一般会要求写人。考生可设置巧妙的人物出场方式,可以是倒叙,引起读者兴趣;也可以不出现人名,设置悬念在文末揭晓。2.在具体写作时,可以人物成长的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精神。通过具体事件的呈现还原人物形象。3.通过与主人公相关的其他人物的烘托,侧面展现人物特质。4.总结人物精神,表达情感。抢分要点[要点一]聚焦典型,多元观照一般而言,通讯稿在写作之前主题就已经确定好了,是鲜明的“主题先行”的一种文体。围绕着主题,记者会进行实地考察,为写作通讯稿积累素材。但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会被用到,经过后期的比较甄选,记者应该选择典型的、新颖的、更有说服力的素材。比如新华社记者写的通讯《致富路穿过罕萨小城》中,为了凸显“致富路穿过罕萨小城”的主题,着力呈现了三个人物的言论,即经营着一家手工制品店的乌丁、堰塞湖畔一家酒店的经理纳西尔、吉尔吉特-伯尔蒂斯坦地区政府发言人法伊祖拉·菲拉克,他们既代表了不同身份的人群,其言论的指向性又具有高度同一性,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主题。通讯稿的主题虽然是固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选材要受到限制。考生创造性的体现正在于围绕焦点进行多元观照,找到丰富的角度去突出主题。[要点二]重视数据,注意时间写通讯稿往往会涉及各种各样的数据,以凸显通讯稿的真实性与匠心。前文提到的《通讯:致富路穿过罕萨小城》就包含了很多数据,比如“尽管10月已到旅游淡季,但罕萨河谷的缤纷秋色仍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我们酒店现在24间房每天都客满,明年计划再建6间湖畔小屋”,清晰地体现了酒店生意的红火。而“在12年时间里,施工高峰时共有2.2万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日夜奋战,700多名中巴年轻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与人员有关的数据则表现了投入工程人员和牺牲人员的众多,突出了致富路的来之不易,也烘托了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并且,写通讯稿尤其要注意时间问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多个历史时间节点和具体时间的通讯稿。重视时间,写好时间线,能够增添通讯稿的历史厚重感。[要点三]人事结合,内容充实通讯,一般可以分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通讯,都离不开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事,所以就通讯稿而言,写人与叙事一定要紧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通讯稿涉及的人物不一定全是主要人物,也可以穿插讲述其他相关人物,以人事互相融合的手法,共同展现通讯稿所要描绘的图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都要注意描摹细节,这样事件才真实,人物才立得住;细节描写在通讯中往往能以小见大,反映主体的可贵特质。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内容,正是通讯稿的生命力所在,也凝聚着记者们采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努力。通常来说,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与品质,是深受当代社会所推崇的。所以写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尤其是找到这种内核与时代的连接点,与时代形成强烈的共振,以感染、激励读者。考场佳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辉煌,也有困境与挑战,同时也伴随着磨难、牺牲与拼搏、奋斗。祖国的伟大成就都是人民创造的;祖国的发展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请根据你的了解,选取一个对新中国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写一篇人物通讯稿。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中国核潜艇之父:用算盘拨出091潜艇水滴外形◆《人民日报》他是隐姓埋名30年,志探龙宫、精忠报国的花甲痴翁;他是被亲人误解成遗忘父母之恩的不孝子;他是世界上首位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人称“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拿着算盘算数据,上艇设备必过秤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为攻克难关,黄旭华和同事们别无选择,只能一步一步地摸索向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当年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先把核动力装置装在常规线性潜艇上,同时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在两者都成功的基础上,最后结合成核动力水滴线型试验艇。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核潜艇稳稳浮出水面时,黄旭华难掩欣喜和激动,一任幸福泪水长流……毕竟是他和同事们,呕心沥血书写了共和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历史!骑驴找马做研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试验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荒岛上起步。当时,荒岛条件艰苦,科研手段和科学设施也是一片空白。黄旭华提出“骑驴找马”策略:即便驴都没有,也要两条腿先走起来。实验室的水池不到百米长,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完成。黄旭华就提出,利用人工增加截流的方法加大阻力系数,以此推进实验顺利进行。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有美国核潜艇深潜事故在先,参试人员的精神压力很大。看到这种情况,62岁的黄旭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一起下去。终于,试验成功了!中国创造核潜艇下潜新纪录;且在此深度下,核潜艇的耐压艇体结构和海通系统安全可靠,全船设备运转正常。春节不回家团圆,忙得连娘也不看望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时光,正是家里最需要他的时候。父亲和二哥去世,他都因为研制工作太忙,没能回去。从63岁盼到93岁,母亲终于见到儿子一面。“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当黄旭华一次次为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抱憾时,他都用这句话来支撑自己。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黄旭华的人生,正如深海中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有删改)开宗明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