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下册5篇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起草的文字材料,擅长制定教案,自身的教学才能确定得到提高。在这里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下册5篇,相信确定会对你有所扶助。
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回响和吸热回响;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俭约能源和养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蓄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熟悉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精细联系。
才能目标
通过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识察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才能,提高自学才能和创新才能。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学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留神科学开发与养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恢复回响、离子回响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回响类型、不同回响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熟悉中对学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才能。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置的两个演示测验改为课上的分组测验,内容不多,打定便当。这样做既能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测验,学生亲身测验所得测验现象最具压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学生测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回响和放热回响的概念→议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养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教学重点:
吸热回响和放热回响。
教学难点:
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察觉用火后的炭层,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分外长久。
一、[板书]
[过渡]化学回响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测验]请学生留神①操作方法;②留心查看测验现象;③总坚固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回响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回响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回响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回响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
[结论]
放热回响: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回响叫做放热回响。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回响: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回响叫做吸热回响。
如C(s)+H2O(g)CO(g)+H2(g)
[议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回响?
结论:
现代人利用化学回响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回响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回响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养护
[学生分组议论]
(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缺乏:
①滥用资源;
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
过量空气会带走片面热量,滥用能源。
增大接触面:
变更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①能引起温室效应;
②会造成化石燃料隐匿量的枯竭;
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布局和新能源展望
[议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回响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片面是通过化学回响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自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初中化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回响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布局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察觉问题,运用议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举行对比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察觉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举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导。
3.人类对原子的熟悉教导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举行民族自尊心和骄傲感的爱国主义教导。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成分性的熟悉,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才能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布局,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分子原子
1.复习学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复】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学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成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踪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透露原子布局的奥秘而体验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交流议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察觉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卢瑟福察觉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变更作出解释吗?
在议论α粒子运动路径变更使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陈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议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复】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议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变更方向,一小片面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设计意图:针对史料交流谈论,熟悉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举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导,熟悉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4.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假设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识别吗?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阅读】原子核的构成。
【回复】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议论】原子核带正电的理由
【回复】由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内部构成的直观形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5.学识拓展
【讲解】简朴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布局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布局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布局(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布局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熟悉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布局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学识储蓄。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方才的学识请同学们试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布局示意图,并请议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回响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处境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便当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
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熟悉一些常见原子的布局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布局示意图。
初中化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2、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
3、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巩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
有关氧气性质的测验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测验用品
教学过程
探究目标:
1、探究最适合测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明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提出问题:
1、如何选择最适合测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
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
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
收集资料:
1、回想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情境创设:以下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加入,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确定猜到了是氧气。氧气如此重要,你确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
设计测验并举行验证:
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和结论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参与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查看现象。
2、在B试管中参与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查看现象。
3、在C试管中参与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查看现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对比三种方法,你认为最适合测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依据是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瓶氧气。
1、组装一套测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广口瓶内先参与少量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2、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平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测验时(有或没有)气泡冒出
收集到的氧气是色的气体
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
测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测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务必液封在液面以下的理由
当导管口刚开头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刻收集,这是由于
分析归纳:
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测验中,参与二氧化锰(或沸石),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锰(或沸石)在此测验中起什么作用呢?
交流与反思:
测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回响物,状态,条件,收集方法。
学识应用:
1、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急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理活塞操纵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复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要收集一瓶纯真的氧气,应选择装置(填字母);
(3)某同学在查看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头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理由是。
探究课题:
氧气的性质
探究目标:
1、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1、弥漫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2、中鱼儿能生存,说明水中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3、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收集资料:
1、抢救病人的时候要用到氧气,说明氧气具有性质。
2、家里生炉子时,用扇子煽,炉火越扇越旺,说明氧气具有性质。
做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初中化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识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辨识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才能目标:
培养学生查看、描述测验的才能,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成歼灭的。只能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举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导,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导。
4.美育渗透点:
以化学测验为载体,向学生表示化学测验中的仪器美,化学测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爱好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识别)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识别。
解决手段:
(1)通过查看演示测验,列表记录测验现象,由学生议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识别。
(2)通过学生议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识别。
三、测验及教具打定: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分辩,留神概念间的识别与联系。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识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探索它们的联系。
2.学会查看化学测验。
首先要查看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留神查看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回响中断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查看测验,将有助于我们斟酌变化的理由,揣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置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议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识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其次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布局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根基自然科学。
板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布局、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基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测验为根基的科学,大量化学概念、化学根基学识都是通过测验形成的,因此务必学会查看测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查看测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务必重视测验,留神培养查看才能、动手才能、分析才能、思维才能、表达才能、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查看测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
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
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测验时应留神语言明显、切实,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查看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测验,主要查看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测验现象。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测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测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测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回响)
[议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识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往往可以扶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议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议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确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确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确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确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测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聚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陈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识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恢复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议论]
1、以下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以下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识别开的一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以下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真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识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确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议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留神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测验。
预习指导:
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
边听、边查看、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
稳定所学学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布局、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基自然科学。
查看测验的方法:
[投影]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
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回响)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熟悉到通过化学学识的学习进一步熟悉自然、适应自然、养护自然,熟悉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展的关系分外紧密。
2、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喜欢。
教师打定:
1、相关素材及供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
2、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表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留神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才能,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中表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成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表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表达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更难得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根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布局、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桶装水销售与社区团购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碎石加工行业信息共享与合作合同
- 2024年海外房产投资意向金及风险分担协议3篇
- 2025卫生保洁合同
- 2025运输经营运输合同
- 2025加工承包合同
- 2025年员工的劳动合同标准范本范文
- 商丘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ACCASBL战略商务领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托管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聘用合同协议书3篇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攀岩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中农业大学
- MOOC 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国际私法-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涂色画简笔画已排可直接打印涂色
- 空调维修派工单(共1页)
- 运动场监理大纲
-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 十二种健康教育印刷资料
- RTO处理工艺PFD计算
- 凯旋帝景地产杯篮球争霸赛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