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课件_第1页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课件_第2页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课件_第3页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课件_第4页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民经济各系统之间的联系。P216

1、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即储蓄=投资);

2、三部门经济(还有政府收支平衡);

3、四部门经济(还有国际收支平衡)。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民经济各系统之间的联系。P2161二、国内生产总值(GDP)1、概念:最终产品价值、当期生产、产品和劳务、包含折旧。2、支出法(最终产品法)计算GDP=C+I+G+(X-M)。3、收入法(生产要素法)计算GDP=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4、生产法(部门发)计算GDP=各部门增值的总和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25、实际GDP名义GDP某年名义某年实际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5、实际GDP名义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36、五个总量指标(P22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7、GDP与GNP:前者以地理国境为统计标准,后者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GNP=GDP+国外要素净收入=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或收入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6、五个总量指标(P22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48、GDP的缺陷(1)不能全面反映经济总体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无法被计入、地下经济没有被计入;(2)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闲暇、产品质量、结构和分配情况、环境破坏。(3)是一个增量概念,不等于财富。9、校正(1)纯经济福利NEW(neteconomicwelfare)GDP+闲暇+地下经济-环境破坏(2)绿色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8、GDP的缺陷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5一、关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2)不考虑税收时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b平均消费倾向:APS=S/Y边际消费倾向:MPS=s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一、关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6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CC=C0+bYE45度线BAC0短期消费函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CC=C0+bYE45度线B7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S0ES=S0+sY储蓄曲线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S0ES=S0+sY储蓄曲8(3)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1-t)Y=C+S(4)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书上有长期)。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3)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9(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C=C0+bYS=S0+sYY=C+SS0=--C0s+b=1APC+APS=1MPC+MPS=1MPC<APCMPC,APC递减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0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CC=C0+bYS=-C0+(1-b)YEE’C0-C045度线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CC=C0+bYS=-C11(6)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从消费函数可知,影响消费的关键是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此外,利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消费者预期、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政策和环境等均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后边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收入和消费倾向从而间接影响消费。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6)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2(7)其他主要消费理论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7)其他主要消费理论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3二、国民收入决定(1)两对概念:潜在国民收入与均衡国民收入;紧缩缺口与膨胀缺口(2)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法总供给:YS=C+S+T+M总需求:YC=C+I+G+X均衡条件:YS=YCS+T+M=I+G+X(四部门经济或开放经济)

S+T=I+G(三部门经济或封闭经济)

S=I(两部门经济)具体分析时,把C,I,G和X的函数或数值代入Y=C+I+G+X中,就可以求出Y。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二、国民收入决定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4(3)国民收入决定的图解法图解法有两种:第一是45度线法:纵坐标为总需求,横坐标为国民收入,总需求线与45度线交点所对应的国民收入即等于总需求,也就是总需求方面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3)国民收入决定的图解法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5第二是均衡条件法:根据上面总结的均衡条件推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假定投资I和政府支出G为常数(后面我们会碰到投资通常不是参数,而是利率的减函数)。图解法分析时,首先把消费曲线或储蓄曲线画出,然后再根据条件平移曲线,具体参见教材图10-7、10-8、10-13和10-14。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第二是均衡条件法: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6(4)投资乘数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根据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投资乘数如果不靠考虑税收,则投资乘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4)投资乘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7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投资乘数的作用;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例题:假设投资增加8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试求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消费的变化量。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8(5)国民收入的调节注意: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方面在总需求,因此凡是使总需求增加的因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即投资增加(储蓄减少)、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消费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亦然。上面已经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S+T+M=I+G+X,我们又通常把等式右边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称为注入因素,把左边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因素称为漏出因素。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5)国民收入的调节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19一、投资与投资函数1、我们这里讲的投资是狭隘的投资,即资本存量的增加量,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部分。投资量大小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和资金成本,资金平均成本可以用市场利率来表示。短期来说,投资者对某一项目的预期回报率或者说期望回报率一定的话,如果利率下降,就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值得投资,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量。第十一章IS-LM模型一、投资与投资函数第十一章IS-LM模型202、投资函数投资是国民收入、利率等因素的函数,经济学中认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或收入的增函数)。简单的投资函数可以表述为:

r为市场利率。第十一章IS-LM模型2、投资函数第十一章IS-LM模型21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任何一项资本品的价值都来源于它的生息能力。如果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来考虑,即资本品的价格等于未来各期的预期收益的净现值,这个贴现率r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企业才会进行投资。第十一章IS-LM模型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第十一章IS-LM模型22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在短期资本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品的价格会上升;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必然带来产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产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预期收益也呈下降趋势。根据上面公式可知,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第十一章IS-LM模型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第十一章IS-LM模型23二、IS曲线1、产品市场均衡时,即投资等于储蓄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组合。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I=f(R)S=f(Y)S=-C0+(1-b)Y由此得出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IS-LM模型二、IS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242、IS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ISE2E1Y2Y1R2R12、IS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ISE2E1Y253、IS曲线的移动投资的影响;储蓄的影响;政府开支的影响;税收的影响。第十一章IS-LM模型3、IS曲线的移动第十一章IS-LM模型26三、LM曲线1、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组合。货币的供给一般由中央银行外生给定,一定时期内为常数;货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L=L1+L2=L1(Y)+L2(R)=KY-hRm=M/p第十一章IS-LM模型三、LM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272、LM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LMR1R2Y2Y12、LM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LMR1R2Y283、LM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减少;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减少。第十一章IS-LM模型3、LM曲线的移动第十一章IS-LM模型29四、IS-LM模型1、第十一章IS-LM模型YRELMISY0R0四、IS-LM模型第十一章IS-LM模型YRELMI302、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IS曲线的移动;LM曲线的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第十一章IS-LM模型2、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第十一章IS-LM模31一、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需求曲线: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关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4、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ADE1E2P1Y1Y2P24、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33二、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产处或总总量。2、三种总供给曲线未充分就业时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二、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43、三种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abcd3、三种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ab35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图形分析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YPPADSASADLAS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Y362、均衡点的移动总需求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总供给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均衡点的移动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7一、失业和失业率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2、失业率等于失业人口数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数之和的百分比。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为零。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和失业率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83、失业的分类失业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行业劳动力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由于找寻工作的时间成本造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失业的分类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94、失业的影响劳动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损失;对社会和政府威信的影响。奥肯定理: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递2.5个百分点。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失业的影响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0二、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期内社会物价全面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2、通货膨胀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的指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3、测量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14、通货膨胀的分类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而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的分类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25、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会对产量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效应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36、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工资、理论和进出口因素)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6、通货膨胀的成因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4三、菲利普斯曲线(价格调整曲线)1、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来的,因而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由于一个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基本上与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的变动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线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用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说明价格调整过程,故又名价格调整曲线。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三、菲利普斯曲线(价格调整曲线)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452、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率u通胀率u0PC菲利普斯曲线2、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率u通胀率u0PC菲利46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在自然失业率点上垂直与横轴的直线。4、滞胀(STAGFLATION)

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5、通货紧缩6、中国的通涨与紧缩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在自然失业率点上垂直与横轴的直线47一、财政理论1、公共财政2、公共财政特征:着眼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非盈利性;收支行为规范法。3、公共财政的职能:分配职能(再分配);资源配置职能;调控职能。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一、财政理论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48二、财政政策手段1、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3、几个乘数

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二、财政政策手段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4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如果不考虑税收,则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不考虑税收)为1。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503、财政政策效应自动稳定器作用;挤出效应;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GDPRLMIS1IS2Y0Y’Y1R0R’E0E’E13、财政政策效应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GDPRLMI51见效快;效率低;挤出效应大小的分析。4、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5、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P314)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见效快;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526、赤字财政基本思想;公债。7、例题: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2的情况下,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6、赤字财政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53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54一、货币需求理论1、古典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方向变化,与商品的数量同向变化。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剑桥方程: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一、货币需求理论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55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L=L1(Y)+L2(r)3、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四类:(1)收入和财富的变化。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财产收入),货币需求量与非人力财富关系较大。(2)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3)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4)其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社会支付习惯等。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564、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政策主张上是以主张国家干预为特点的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其基本特点是:一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推崇市场经济,提倡自由竞争;二是强调“货币最重要”,主张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都要借助于货币;三是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4、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575、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乘数=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5、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58三、货币政策手段1、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其它工具。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三、货币政策手段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59四、货币政策效应1、温和;2、时滞长;3、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使用。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四、货币政策效应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607、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7、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61五、证券市场1、货币市场2、长期货币市场:资本市场3、短期货币市场:4、资本市场:5、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五、证券市场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62一、概念1、经济开放度:进口占GDP的比重。2、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3、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平衡账户。4、汇率5、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一、概念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63二、国际贸易理论1、为什么发生国际贸易?2、古典国际贸易利润: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3、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4、里昂惕夫之谜5、人力资本理论6、产业内贸易理论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二、国际贸易理论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64三、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1、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三、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652、外贸乘数

m为边际进口倾向。3、对外均衡曲线:BP=0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2、外贸乘数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66四、对外经济调节政策1、固定汇率条件下2、浮动汇率条件下3、马歇尔-勒那条件(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四、对外经济调节政策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67五、讨论讨论一:经济全球化及其经济内因;讨论二:人民币汇率是低估还是高估了?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五、讨论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68一、概念1、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经济增长是指实际国民收入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2、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时间含义确定为一个经济周期,即经济从衰退到繁荣的一个时间循环。3、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经济结构等许多方面的优化。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一、概念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69二、哈罗德—多马模型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2、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哈罗德–多马模型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之间的关系。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二、哈罗德—多马模型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703、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GA,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实际的储蓄率与实际的资本–产量比所决定,即其中,UA是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称为意愿的增长率GM,是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与资本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其中,UW是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3、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714、哈罗德–多马模型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口增长率,即GA=GW=Gn

三、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sf(k)=nk+k2、s是储蓄率,f(k)是产出量,于是sf(k)表示人均储蓄量;n是人口增长率,即新增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则nk表示新增人口按原有的人均资本占有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k表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这样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4、哈罗德–多马模型稳定增长的条件第十七章经济增723、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

k=0或者sf(k)=nk。即人均资本改变量等于0,或者说,当人均储蓄量恰好等于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资本量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3、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第十七章73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k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k74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五、新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函数假定回报率固定,而且把有效劳动力增长率作为外生变量,模型本身无法对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参数做出解释。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现实经济中,生产函数对大多数工业国家来说是回报率递增的,同时把劳动力概念扩大为人力资本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解释了技术进步的原因:企业的盈利动机促使科学创新转化为技术进步,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因此政策要创造并保护这些机制。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75一、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民经济各系统之间的联系。P216

1、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即储蓄=投资);

2、三部门经济(还有政府收支平衡);

3、四部门经济(还有国际收支平衡)。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民经济各系统之间的联系。P21676二、国内生产总值(GDP)1、概念:最终产品价值、当期生产、产品和劳务、包含折旧。2、支出法(最终产品法)计算GDP=C+I+G+(X-M)。3、收入法(生产要素法)计算GDP=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4、生产法(部门发)计算GDP=各部门增值的总和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775、实际GDP名义GDP某年名义某年实际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5、实际GDP名义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786、五个总量指标(P22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7、GDP与GNP:前者以地理国境为统计标准,后者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GNP=GDP+国外要素净收入=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或收入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6、五个总量指标(P22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798、GDP的缺陷(1)不能全面反映经济总体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无法被计入、地下经济没有被计入;(2)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闲暇、产品质量、结构和分配情况、环境破坏。(3)是一个增量概念,不等于财富。9、校正(1)纯经济福利NEW(neteconomicwelfare)GDP+闲暇+地下经济-环境破坏(2)绿色GDP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8、GDP的缺陷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80一、关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2)不考虑税收时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b平均消费倾向:APS=S/Y边际消费倾向:MPS=s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一、关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81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CC=C0+bYE45度线BAC0短期消费函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CC=C0+bYE45度线B82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S0ES=S0+sY储蓄曲线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S0ES=S0+sY储蓄曲83(3)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1-t)Y=C+S(4)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书上有长期)。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3)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84(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C=C0+bYS=S0+sYY=C+SS0=--C0s+b=1APC+APS=1MPC+MPS=1MPC<APCMPC,APC递减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85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CC=C0+bYS=-C0+(1-b)YEE’C0-C045度线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S,CC=C0+bYS=-C86(6)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从消费函数可知,影响消费的关键是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此外,利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消费者预期、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政策和环境等均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后边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收入和消费倾向从而间接影响消费。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6)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87(7)其他主要消费理论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7)其他主要消费理论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88二、国民收入决定(1)两对概念:潜在国民收入与均衡国民收入;紧缩缺口与膨胀缺口(2)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法总供给:YS=C+S+T+M总需求:YC=C+I+G+X均衡条件:YS=YCS+T+M=I+G+X(四部门经济或开放经济)

S+T=I+G(三部门经济或封闭经济)

S=I(两部门经济)具体分析时,把C,I,G和X的函数或数值代入Y=C+I+G+X中,就可以求出Y。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二、国民收入决定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89(3)国民收入决定的图解法图解法有两种:第一是45度线法:纵坐标为总需求,横坐标为国民收入,总需求线与45度线交点所对应的国民收入即等于总需求,也就是总需求方面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3)国民收入决定的图解法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90第二是均衡条件法:根据上面总结的均衡条件推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假定投资I和政府支出G为常数(后面我们会碰到投资通常不是参数,而是利率的减函数)。图解法分析时,首先把消费曲线或储蓄曲线画出,然后再根据条件平移曲线,具体参见教材图10-7、10-8、10-13和10-14。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第二是均衡条件法: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91(4)投资乘数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根据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投资乘数如果不靠考虑税收,则投资乘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4)投资乘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92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投资乘数的作用;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例题:假设投资增加8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试求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消费的变化量。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93(5)国民收入的调节注意: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方面在总需求,因此凡是使总需求增加的因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即投资增加(储蓄减少)、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消费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亦然。上面已经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S+T+M=I+G+X,我们又通常把等式右边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称为注入因素,把左边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因素称为漏出因素。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5)国民收入的调节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94一、投资与投资函数1、我们这里讲的投资是狭隘的投资,即资本存量的增加量,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部分。投资量大小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和资金成本,资金平均成本可以用市场利率来表示。短期来说,投资者对某一项目的预期回报率或者说期望回报率一定的话,如果利率下降,就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值得投资,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量。第十一章IS-LM模型一、投资与投资函数第十一章IS-LM模型952、投资函数投资是国民收入、利率等因素的函数,经济学中认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或收入的增函数)。简单的投资函数可以表述为:

r为市场利率。第十一章IS-LM模型2、投资函数第十一章IS-LM模型96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任何一项资本品的价值都来源于它的生息能力。如果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来考虑,即资本品的价格等于未来各期的预期收益的净现值,这个贴现率r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企业才会进行投资。第十一章IS-LM模型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第十一章IS-LM模型97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在短期资本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品的价格会上升;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必然带来产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产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预期收益也呈下降趋势。根据上面公式可知,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第十一章IS-LM模型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第十一章IS-LM模型98二、IS曲线1、产品市场均衡时,即投资等于储蓄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组合。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I=f(R)S=f(Y)S=-C0+(1-b)Y由此得出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IS-LM模型二、IS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992、IS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ISE2E1Y2Y1R2R12、IS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ISE2E1Y1003、IS曲线的移动投资的影响;储蓄的影响;政府开支的影响;税收的影响。第十一章IS-LM模型3、IS曲线的移动第十一章IS-LM模型101三、LM曲线1、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组合。货币的供给一般由中央银行外生给定,一定时期内为常数;货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L=L1+L2=L1(Y)+L2(R)=KY-hRm=M/p第十一章IS-LM模型三、LM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1022、LM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LMR1R2Y2Y12、LM曲线第十一章IS-LM模型YRLMR1R2Y1033、LM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减少;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减少。第十一章IS-LM模型3、LM曲线的移动第十一章IS-LM模型104四、IS-LM模型1、第十一章IS-LM模型YRELMISY0R0四、IS-LM模型第十一章IS-LM模型YRELMI1052、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IS曲线的移动;LM曲线的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第十一章IS-LM模型2、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第十一章IS-LM模106一、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需求曲线: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关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074、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ADE1E2P1Y1Y2P24、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108二、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产处或总总量。2、三种总供给曲线未充分就业时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二、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093、三种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abcd3、三种总供给曲线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Pab110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图形分析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YPPADSASADLAS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YY1112、均衡点的移动总需求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总供给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均衡点的移动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2一、失业和失业率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2、失业率等于失业人口数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数之和的百分比。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为零。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和失业率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33、失业的分类失业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行业劳动力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由于找寻工作的时间成本造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失业的分类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44、失业的影响劳动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损失;对社会和政府威信的影响。奥肯定理: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递2.5个百分点。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失业的影响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二、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期内社会物价全面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2、通货膨胀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的指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3、测量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64、通货膨胀的分类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而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的分类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75、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会对产量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效应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86、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工资、理论和进出口因素)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6、通货膨胀的成因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9三、菲利普斯曲线(价格调整曲线)1、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来的,因而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由于一个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基本上与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的变动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线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并用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说明价格调整过程,故又名价格调整曲线。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三、菲利普斯曲线(价格调整曲线)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1202、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率u通胀率u0PC菲利普斯曲线2、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率u通胀率u0PC菲利121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在自然失业率点上垂直与横轴的直线。4、滞胀(STAGFLATION)

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5、通货紧缩6、中国的通涨与紧缩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在自然失业率点上垂直与横轴的直线122一、财政理论1、公共财政2、公共财政特征:着眼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非盈利性;收支行为规范法。3、公共财政的职能:分配职能(再分配);资源配置职能;调控职能。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一、财政理论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23二、财政政策手段1、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3、几个乘数

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二、财政政策手段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2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如果不考虑税收,则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不考虑税收)为1。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253、财政政策效应自动稳定器作用;挤出效应;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GDPRLMIS1IS2Y0Y’Y1R0R’E0E’E13、财政政策效应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GDPRLMI126见效快;效率低;挤出效应大小的分析。4、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5、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P314)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见效快;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276、赤字财政基本思想;公债。7、例题: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2的情况下,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6、赤字财政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28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29一、货币需求理论1、古典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方向变化,与商品的数量同向变化。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剑桥方程: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一、货币需求理论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30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L=L1(Y)+L2(r)3、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四类:(1)收入和财富的变化。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财产收入),货币需求量与非人力财富关系较大。(2)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3)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4)其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社会支付习惯等。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314、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政策主张上是以主张国家干预为特点的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其基本特点是:一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推崇市场经济,提倡自由竞争;二是强调“货币最重要”,主张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都要借助于货币;三是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4、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325、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乘数=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5、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33三、货币政策手段1、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其它工具。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三、货币政策手段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34四、货币政策效应1、温和;2、时滞长;3、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使用。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四、货币政策效应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357、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