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案课件_第1页
经济学说史教案课件_第2页
经济学说史教案课件_第3页
经济学说史教案课件_第4页
经济学说史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说史》讲义西安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说史》讲义1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2一、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economicsciences)。一、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economics3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为名称的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1575~1621)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4(2)经济学的成熟。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2)经济学的成熟。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5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1)“经济”的出现。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经济。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1)“经济”的出现。6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神田孝平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也是日本当时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他曾把英国、荷兰的政治与经济观念灌输给日本.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传播社会学的先驱者。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例: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神田孝平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经济学7(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名。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8(3)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争我比你资格老我青出于蓝我是热门学科我是你老师我是基础学科我比你本事大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学我的人多信我的人多(3)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争我比你资格老我青出于蓝我是热门学9二、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在所有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经济关系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因而,除了哲学之外,经济学,特别是作为理论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就成为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成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必先掌握的思想武器”。1、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性——哲学思维。二、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在所有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102、经济学的社会基础性——经济基础。政治、法律等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等,归根结底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都是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这种经济基础与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制度、法律等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使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经济学和研究国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学、法学等紧密联系起来。经济学要联系国家制度、法律等上层建筑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政治学、法学等要联系所要维护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来研究各种国家制度、各种法律等。2、经济学的社会基础性——经济基础。政治、法律等是社会的上层113、经济学的开放性。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经济学与以其他的社会上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学科之间。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是决定一个社会结构的基础;而经济活动又以相互间结成一定经济关系的个人作为生产的基本成员,以家庭为消费和生活的基本单位,由此结成错综复杂的社会活动网络。经济学越来越与其他社会科学相联系。如社会学、心理学等。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动机,并受行为习惯的影响。但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也往往是以一定经济利益的考虑为基础的。与数学、物理学、甚至天文学等联系密切。3、经济学的开放性。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同样适用12三、经济学说史1、内涵。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一般说来,划分经济学说流派的标准是: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经济学思潮、思想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的。而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则要具体一些。三、经济学说史1、内涵。13对经济学家的认识通常被称为经济学家的那群人,就其思想言论的底蕴分成三类,这三种人都同样在使用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和某些模型,外行人看到他们发表的文章都在讨论经济问题,很自然地把他们都叫经济学家,但实则有显著区别。一是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顾名思义大多是受雇于别人或某一集团,而为那人或那一集团的经济利益辩护,或者只是为捍卫他们自己的利益。二是经济工程师。搬弄一些经济学名词,而以工程师的心态、工程师的技巧,来处理活生生的人的行为所形成的公共经济事务。他们的专业是把公共经济事务的处理当作一项工程来破。他无视于,至少是轻视了公共经济事务是千千万万的行为人、形形色色的主观意志表现。三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必须了解其所关心的“人”,“人”还具有异于禽兽的意志、理念和逻辑思考。人的欲望是会自我繁殖不断增多的,而其满足却要受到外在种种限制。于是在要求满足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选择。选择,是出于不得已;选择什么,则又力求自由。如何争取个人自由,而不妨害别人的自由呢?对经济学家的认识通常被称为经济学家的那群人,就其思想言论的底142、本课程的基本目标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2、本课程的基本目标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153、学习的必要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所介绍的,主要是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基本赞成的东西,是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结构。对于西方经济学家之间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则涉及不多。对于较全面和较认真地了解与学习西方经济学,试图从中寻求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有启发的东西来说,仅仅知道西方经济学主要体系和结构,仅仅了解有关的共识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了解,对于一些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还存在着哪些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看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看法?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共识和不同看法之间的关系?当我们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知识时,要注意哪些条件和环境?3、学习的必要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所介绍的,主要是大多数164、学习态度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辨证地看待具体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在尝试借鉴某些理论和政策措施时,应该首先从我国的具体问题出发去分析问题,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可盲目照搬或简单套用。归根结底,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研究和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既不能食古不化;更不能食洋不化。4、学习态度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辨证地看待具体的理论和政策问17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经济学说史教程》,陈孟熙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参考书目《经济学说史》,王志伟编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经济学说史教程》,方崇桂,尹伯成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经济学说史》,上下册/鲁友章,李宗正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中国大百科全书》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18第一章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即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第一章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19一、古希腊经济思想economicthoughtsofancientGreece一、古希腊经济思想economicthoughtsof20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背景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也出现在古代希腊。古希腊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起基于苏格拉底(约前470~前399)哲学传统的经济概念和思想的出现。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主要代表为苏格拉底的门生色诺芬、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传统的古典希腊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它完全不带有神话因素。这就是其区别于其他先此或同时的古代文明思想的特征。它摆脱了宗教的圣洁规范性,转而依靠理性。其经济思想是以理性为基础,所以和伦理观念总是分不开,经济从属于伦理。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背景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也出现在古代希21苏格拉底创始的道德哲学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人生最主要的目的是道德的生活,是伦理的范畴。一般地认为财富和美德是不相容的。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反对一切财富。他们反对的是过多的财富,对节制的财富不但不反对,而且认为它是必要的,是达到主要目的的不可少的手段。因为为了成就最高的善,一个人必需具有普通公民所必需的生活手段。他们所着意强调的是:财富是手段,绝不应是目的。苏格拉底创始的道德哲学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222、色诺芬及其《经济论》。(1)人物介绍。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约前355/354)。古希腊思想家。他出生于雅典富裕家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的门生。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政治。曾以雇佣兵身份参加过小居鲁士(前423?~前401)对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战争,后来,在小亚细亚加入斯巴达军队。公元前386年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签订后,色诺芬迁移到奥林匹亚附近伯罗奔尼撒地区他的领地居住,亲自经营庄园,并从事创作。2、色诺芬及其《经济论》。23(2)著作介绍。《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的经验而写成的,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全书采取苏格拉底与克利托布勒斯对话这一文学形式写成,实际上是色诺芬本人的见解。典型地表现出奴隶主经济思想的特色。探讨奴隶主经济任务与如何经营奴隶制经济的问题,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全书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论述与奴隶经济制度有关的问题,诸如奴隶主的经济任务,财产的经营与管理,奴隶的管理与训练,管家人的挑选和培养等;另一部分涉及生产力问题,例如论述农业的重要性、农业耕作技术问题。(2)著作介绍。《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的经验24(3)产业思想。农业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农业繁荣,百业兴旺;土地荒芜,则百业凋零。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他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他对手工业抱着鄙视的态度。色诺芬认为,商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依据市场上出现的现象和生活经验,了解到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也意识到由供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3)产业思想。农业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农业繁荣,百25(4)价值、财富与分工。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色诺芬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他所规定的奴隶主的经济任务,是更有效地剥削奴隶,以增加由奴隶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收入。(4)价值、财富与分工。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263、柏拉图及其《理想国》。(1)人物介绍。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8~前348/347)古希腊唯心主义思想家。出生于贵族家庭,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的民主制。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逃离雅典,周游各地,到处为贵族政体辩护。公元前388年回到雅典,创办“阿卡德米亚”哲学学园。在此讲学,直到死去。3、柏拉图及其《理想国》。(1)人物介绍。27(2)著作介绍。柏拉图的著述很多,其中和经济学有关的两部著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在《理想国》中,他看到尖锐的社会矛盾正动摇着奴隶制度,因此从唯心主义哲学出发,提出所谓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织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在《法律篇》中,柏拉图则主张平分土地,归属各居民户。居民不能将遗产再行分割,也不准出售或用其他方式进行分割。城邦国家也不能运用政治权力来分割地产。他试图用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来保持奴隶制国家的稳定和和平。(2)著作介绍。柏拉图的著述很多,其中和经济学有关的两部著作28(3)分工思想。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较好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担任哪种行业和职务,应取决于人们的天性。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社会上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都被说成是合理的和自然的。(3)分工思想。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29(4)理想国家组织柏拉图以他的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的组织。设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组成:执政者阶层(哲学家)、保卫者阶层(战士)、供应营养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自由民)。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列入国家组成阶层内。柏拉图主张理想国家的国土不应过大,也不要过小,应保持一定的土地面积。一国的人口应与土地保持比例,人口不应过多,也不要过少。他认为一国人口以5040人最为适当。此数除了11之外是1~12诸数都可除尽,便于执政者用各种方式组织一国的国民。(4)理想国家组织柏拉图以他的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的30(5)“共产主义”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引起社会的分歧和矛盾。哲学家和战士都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和家庭,应实行共妻共子,结婚男女都必须住在公共宿舍,在公共食堂进食,从而才能最终使国家获得永久和平,保持全国团结一致。柏拉图所主张的这种“共产主义”,是在奴隶主阶级内部消灭财产私有制,借此消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以维护奴隶制度。(5)“共产主义”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31(6)产业思想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但他又认为雅典人只应从事农业。国家应该从农业取得收入,因为只有从农业取得收入,才会使人们不至为了获利而把财产的本来目的抛弃掉。在理想国中商业是必要的,但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行业。他主张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得到适当的利润。他意识到在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更反对放款和抵押放债,其目的在于防止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侵吞奴隶主阶级的剩余产品和侵蚀奴隶制自然经济。(6)产业思想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324、亚里士多德。(1)人物介绍。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思想家。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伊拉城,其父是马其顿王的御医。亚里士多德青年时代曾在雅典柏拉图的“阿卡德米亚”学园中学习,前后约20年。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亚地区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公元前343年,他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公元前323年,雅典掀起反马其顿的运动,他便离开雅典,避难于埃维亚岛,后死于该地。4、亚里士多德。(1)人物介绍。Aristotle33(2)著作介绍。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高发展。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在《政治学》中提出了同柏拉图不同的理想国家组织。他希望在加强奴隶阶级中等阶层的势力的情况下,组织有限的奴隶主民主制来巩固奴隶制度。在《伦理学》中指出,交换的各种物品原是不等的,但在交换中必须是一种均等关系。他发现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存在着等同关系。(2)著作介绍。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高发展。34(3)交换思想他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属于货殖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采取否定的态度。(3)交换思想他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35(4)奴隶制思想。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时,竭力证明奴隶制度是自然的和合理的制度。亚里士多德经常应用自然观念说明事物的合理性与否。所谓自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指合乎事物的本性。他把奴隶制度看作是出于自然的劳动分工的结果。他认为有的人宜于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宜于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者,能由精神运用而具有先知,他们自然是主人;而从事体力劳动者,只能用他的体力实现脑力劳动者的先知,所以自然地应该成为奴隶。(4)奴隶制思想。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时,竭力36二、古罗马经济思想economicthoughtsofancientRome二、古罗马经济思想economicthoughtsof371、古罗马的经济思想背景古罗马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经过长期战争,征服了希腊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在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罗马成为规模最大的奴隶主国家,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革命和蛮族的打击之下覆灭。同古希腊相同,古罗马也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靠武力侵略发展程度较高的古希腊等国家而形成奴隶制帝国,在经济思想上并没有什么直接建树。古罗马统治阶级力图用法律和政治来证明罗马帝国的合法性,维护统治地位。在政治和法律上作出重要贡献。1、古罗马的经济思想背景古罗马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经过长382、法学家的经济思想古罗马对于经济思想的贡献,不来自农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而来自它的法理思想和法律。“自然法”:自然法是一切规则的总和,它出自万物的本性,支配万物的行为。自然法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所接受的规律”。他们利用自然法证明奴隶制度符合事物的本性,因而是自然的合理的。契约:罗马法学家研究了商品生产者的各种关系,诸如买卖、借贷、债务、契约和其他义务,承认个人地位,保障签订契约的自由,确认债权者有役使债务者的权利。作为一切经济行为基础的个人主义产权,影响很大。2、法学家的经济思想古罗马对于经济思想的贡献,不来自农学家和393、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在农学作者中主要有大加图(前234~前149)等。(1)农业的地位。加图等都把农业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首要的地位。他们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重要的职业,劝导罗马奴隶主要从城市回到乡村,亲自管理自己的农庄。罗马农学家都注意保持农庄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减少对市场的依赖,但有的农学家如加图也趋向于发展农庄的商品生产。(2)对奴隶的态度。罗马农学家把奴隶也看做是只会说话的工具。3、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在农学作者中主要有大加图(前234~前140三、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economicthoughtsintheMiddleAges在这个黑暗时期内,几乎说不上有什么经济思想。三、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economicthoughtsi411、中世纪的经济思想背景作为欧洲中世纪开始时期的公元476年,标志着西欧古代文明受到严重打击的开始。西欧社会在此后经历了长达500~600年的黑暗时期:城市消失,手工业衰落,商业停顿,货币流通大大缩小,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西欧封建制社会经济的明显发展,开始于11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为统治的一体。在思想领域里,基督教义和教会思想成为时代的统治思想。一般所谓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指西欧封建社会盛期,自11世纪至15世纪,特别是13世纪前后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1、中世纪的经济思想背景作为欧洲中世纪开始时期的公元476年422、经院学派。中世纪西欧教会哲学家所组成的思想流派。这个学派建立的经院哲学,用哲学形式为宗教神学作论证,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了的神学。其中所包含的经济思想,有时被称为经院经济Scholasticschool中世纪的所谓经院学派的思想是以10~15世纪间,由传统的教义、教会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构成的混合体。教会法规就是这一哲学思想的规范化。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内,经院学者争论最多的是两大问题:(1)“公平价格”:公平价格概念首见于罗马法学家著作中。到中世纪中期,由于大商业的存在以及大量不等价交换现象的出现,公平价格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切而教会不得不过问的问题。经院学者虽然在“公平价格”的观点上不尽一致,但都反对垄断。根据罗马法,公平价格是指在某一阶段内不受行情变化影响的价格,实质上是指与价值相符的价格。2、经院学派。中世纪西欧教会哲学家所组成的思想流派。这个学43“公平价格”的决定多数神学家主张价格应由市场确定。13世纪学者大阿尔伯特(约1200~1280)明确宣称,产品售出时的价格即是公平价格。另一些学者认为,在法定价格条件下,市场价格方可视为“公平价格”。有人甚至主张应由公共当局确定一切商品价格。关于成本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大阿尔伯特及其弟子托马斯·阿奎那并未忽略。他们认识到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成本。13世纪唯名论者J.邓斯·司各脱(约1265~1308)主张,“公平价格”应包括成本、正常利润和风险。“公平价格”理论也被应用于工资确定上。工资被视为劳动的价格。工资应能维持符合工人及其家属社会身份的生活水平。“公平价格”的决定多数神学家主张价格应由市场确定。13世纪学44(2)高利贷。从古代以来高利贷一直是为人们抨击的制度。关于高利贷的定义,中世纪教会并未作明确规定。由于放贷取息明显与教义抵触,教会早在封建社会初期便曾明令禁止。早期的教会法规只禁止教士们取利。后来查理大帝扩及于世俗人等;晚至14世纪初年,高利贷还是绝对违法的。到中世纪中期,教会也仍然在口头上反对高利贷,大肆宣讲高利贷的罪孽。但当时商品经济已相当发展,要完全禁止放贷取息已不可能。何况借债人除平民之外,还包括封建王公贵族,放债人也不仅仅是趁人之危的投机商。(2)高利贷。从古代以来高利贷一直是为人们抨击的制度。45高利贷的合法化教会迫于经济现实,提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允许收取利息:①贷者因出贷蒙受损失;②借主逾期不还;③贷者因出贷而失去获利机会。借贷双方或将契约订得很短,造成逾期不还情况;或托言贷款风险大;或订立假入伙合同以收取利息。中世纪认为地租是合法收入,在德国地区曾出现以土地作抵押的贷款形式。契约期间贷款人收取地租,契约期满后再归还土地。这实际上是一种伪装的高利贷形式,教会还利用这种手段,把大量土地兼并到自己手中,到16世纪上半叶,教会名义上虽然仍反对取息,实际上一切利息收入都被认可。高利贷的合法化教会迫于经济现实,提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允许收取46(3)财产、农业与价值经院学派维护私有制,认为财产公有是一种空想,仅仅在修道院小范围内或者极端匮乏之时方可能实现。提倡节俭、禁欲、不贪婪。个人可以拥有符合本人社会身份的财产,多余财富主张用于赈济穷人。经院神学家赞誉农业,认为农业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对于商业起初是坚决反对,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度逐渐缓和,但仍然劝导教士不要经商。圣贝纳迪诺(锡耶纳的,1380~1444)对价值问题作过最完整论述,认为价值的源泉是:使用价值、稀缺程度、欲求程度。(3)财产、农业与价值经院学派维护私有制,认为财产公有是一种473、托马斯·阿奎那1)人物介绍。ThomasAquinas(1225~1274)。生于意大利罗卡塞卡的贵族家庭,早年在那不勒斯大学学习,并加入多明我会,后到当时著名神学家大阿尔伯特(约1200~1280)门下学习古希腊哲学和神学。大学毕业后,在巴黎等地讲学,名震一时。1256年获硕士学位。1259~1268年间,曾前后担任亚历山大四世、乌尔班四世、克雷芒四世三位罗马教皇教廷的神学教师和法王路易九世的神学顾问。13世纪欧洲神学家、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其思想特点是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为人勤奋好学,著述丰厚,以文笔流畅而有风趣为人所喜读。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百科全书。《神学大全》以问题集方式写成,解答格式千篇一律。先是提出反面论点,然后根据圣经、教父著作,被歪曲了的亚里士多德学说等进行反驳,最后才是自己结论性的意见。3、托马斯·阿奎那1)人物介绍。ThomasAquinas48(2)折中主义思想与私有制思想。托马斯·阿奎那根据宗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的有关学说,提出处理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做到分配的公正与交换的公正。但在对待具体经济问题时,他的观点带有浓厚的折衷主义色彩。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在欧洲一直统治到15世纪。他的哲学思想则影响及于20世纪。当代思想家正利用他的学说形成所谓“新托马斯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为私有制辩护。一方面承认私有制并非自古有之,非由自然法创立;另一方面又说自然法不完备,是人类的理智对它做了补充,才产生了私有制。他认为私有制使人关心一己之事,这样人类的事务才管理得好些,如果财产公有,人们便不会爱惜财物,并且容易引起混乱和不和。(2)折中主义思想与私有制思想。托马斯·阿奎那根据宗教教义与49(3)财富观点托马斯·阿奎那把财富分成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食物、牲畜、土地属于前者,金银属于后者。他认为自然经济是一国幸福的基础,金银财富不应成为国家或个人追求的目标。个人拥有的财富只要与其身份相称,便算实现了分配的公正。对于以攫取金银为目的的经商行为,托马斯·阿奎那虽然认为可耻,但又认为要具体分析。如果是为维持生计、赡济穷人、办公共福利,做点生意是可以的。他也赞许过制造商和进口必需品的进口商。确定商品的“公平价格”,他说要考虑成本,而有时又把买卖双方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需求情况、风险等作为“公平价格”的因素,甚至还提出售价应照顾出售者的身份和生产水平。(3)财富观点托马斯·阿奎那把财富分成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504、宗教异端与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经院学派所代表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正统教会的观点,与之相对立的则是表现人民群众反封建要求的宗教异端。反封建的政治和思想斗争之所以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中世纪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思想体系的一切形式都由教会控制。人民群众的感情也是由宗教的“食粮”来滋养的。要引起暴风雨般的运动,就必须使群众的利益披上宗教外衣。中世纪的宗教异端,根据其阶级内容可以严格区分为两类:市民异教与农民平民异教。它们各自提出了性质上不同的经济要求。4、宗教异端与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存在着两条路51两类异端经济思想(1)市民异教温和派。代表城市商人、行会和一部分下层贵族的利益。反对教会,抨击教会的贪婪与腐化。要求恢复原始基督教的简单教会制度,禁止教会中的奢侈浪费,一般并不攻击整个封建制度。代表人物有波希米亚的J.胡斯(1372/1373~1415)。胡斯领导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异教运动。他主张把教会财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之源。胡斯运动的左翼塔波尔派后来发展成为捷克农民战争。(2)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它代表农民和处于市民组织之外的城市手工业帮工、日工和流浪汉的利益。几乎总是和农民起义结合在一起的,在鼓励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它不仅超出了反封建的要求,而且也越出了往后资产阶级社会的范围,因此不可避免地流于幻想。两类异端经济思想(1)市民异教温和派。525、新教徒的经济思想Protestant’seconomicthoughts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新教教徒的经济观点。5、新教徒的经济思想Protestant’seconomi53(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新教徒的经济思想,包含着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内容,表现形式是反对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宗教改革是以1517年马丁·路德(1483~1546)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而发端的,接着遍及到欧洲各国。运动产生了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各宗派,其中主要的有:路德宗、加尔文宗、英国圣公会。其共同点: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土地和财产;确认《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提倡“信仰得救”,反对僧侣的中介作用。新教徒宣扬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提倡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分别对重商主义和古典学派产生了影响。(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新教徒的经济思想,包含着新兴资产阶级54(2)马丁·路德(1483~1546)是宗教改革的发难者,属于温和派。除了主张没收教会财产,诅咒教会的腐败之外,许多基本观点与经院学派几乎没有区别。在价格问题上,支持“公平价格说”,斥责高利贷的激烈程度与经院哲学家一般无二。他颂扬农业,反对商业。认为前者是上帝满意的行业。他责备商人用欺骗手法谋取利润,在世界各地进行掠夺。他把商业都市视为“盗贼之地”。尤其反对大商人使许多小商人破产;说大商人垄断市场,造成物价昂贵。他反对从国外进口商品,认为进来的是无用的丝绸之类,而失去的是大量金银。(2)马丁·路德(1483~1546)是宗教改革的发难者,属55(3)J.加尔文(1509~1564)他思想远为激进,经济思想更充分地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虽然也赞美农业,但不反对商业和大都市,认为工商业是重要的,财富是神的恩赐。提倡发展工业抑制贫困,反对教会安于贫困的说教。他视懒惰和乞食为不道德,主张不能仅仅以享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为满足,但他同时也把奢侈看做是罪恶。他否认借钱收取报酬是罪恶,他只认为借款给为灾难所迫的穷人收取利息才是罪恶。(3)J.加尔文56四、重商主义Mercantilism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四、重商主义Mercantilism571、重商主义产生一、地理大发现:对财富的渴望东方航线(最早葡萄牙人)1415年占领北非的休达城1470年到达加纳1486年迪亚士到南非最南端风暴角(葡萄牙国王改为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穿过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现在的卡拉拉邦科泽科德)东方航线成功开辟1、重商主义产生一、地理大发现:对财富的渴望581、重商主义产生西方航线(美洲航线)1492年西班牙国王伊沙贝拉一世出资,由哥伦布率领的船队出发。随身带了一份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信,再有两份空白。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一个海岛——圣萨尔瓦多(今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1499-1504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认为这不是印度,后人称此为亚美利加洲15、16世纪西班牙是海上霸主1588年英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重商主义产生西方航线(美洲航线)591、重商主义的产生。二、经济背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提供了条件。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的考察。重商主义最初出现于意大利,后来在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也产生了。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若干代表著作。T.曼是英国重商主义最突出的代表。.柯尔贝尔是法国重商主义者最大的代表。1、重商主义的产生。二、经济背景。601、重商主义的产生。三、对货币的需求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货币投入流通。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大发展,引起对货币需求的强烈增长。欧洲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商业资本在经济上为民族国家服务,民族国家则运用各种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1、重商主义的产生。三、对货币的需求612、基本观点社会财富观: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以积累货币财富为目的。财富源泉观: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强调国家的作用:国家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原因:国内的封建势力、海运、顺差的保证、掠夺。奖励增加人口: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限制人口外流,鼓励外国人口移入本国。重商主义者对经济现象的考察只是流通过程及其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运动。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是贱买贵卖的结果。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工场手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重商主义者对财富的看法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2、基本观点社会财富观: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623、早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阶段。(1)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约14、15~16世纪中叶主要观点: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主张绝对地多卖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本身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3、早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63早期重商主义(2)主要代表人物)约翰·海尔斯英国人代表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保持和增加英国的货币,积累货币财富反对铸造不足值的货币反对输入奢侈品、工业制成品安徒安·孟克列钦,(1575--1621)法国人,代表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国家该保护商人的利益,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进行商业活动,侵犯法国的利益。认为使国家富足不是充足的黄金和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早期重商主义(2)主要代表人物)644、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上半期。主要观点:保持顺差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中出超,他们主张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晚期重商主义者是贸易差额说的代表,意识到货币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带来更多的货币。4、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上半65托马斯·孟。(ThomasMun(1571~1641)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贸易差额说的主要倡导者。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商人家庭,早年从商,成为英国的大商人。1615年担任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后又任政府贸易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关注商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流通领域转向对生产领域的研究作了思想准备。托马斯·孟。(ThomasMun(1571~1641)66(1)著作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一书,论述东印度公司输出金银买进东印度地区的商品,再转卖到别国去,所换回的金银远比运出的多得多。这表明曼已摆脱禁止金银输出的旧思想。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社会上的注意,并对当时的立法产生了直接影响。1630年,曼把该书改写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我们的对外贸易差额是我们财富的尺度》。在他死后,由他的儿子于1664年出版。在这一著作中,商业资本的成熟经济思想得到了系统和充分的阐述。A.斯密称这一著作“不仅成为英格兰而且成为其他一切商业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准则”。(1)著作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67(2)曼的信条: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曼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认为重要的不是在于把货币保藏起来,而在于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去。只要在对外贸易中争取出超,就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从而使英国致富。他主张尽可能扩大本国商品出口和减少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强调保护关税的作用,主张减免出口商品的税收,使出口商品能以低廉价格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要在本国消费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他号召认真节约,减少奢侈品进口,扩大经济作物的耕种,力求在饮食和服饰方面做到自给自足。促进本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多出口制成品,减少原料品出口。特别重视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注意到国际贸易中所谓无形进口的项目,诸如运费、保险、旅游开支等等的盈亏。(2)曼的信条: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曼要求取消禁止货币68柯尔贝尔,J.-B.

Jean-BaptisteColbert(1619~1683)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出生于一个呢绒商家庭。1649年在战事办事处任秘书。后又在G.R.马扎里尼(1602~1661)红衣主教手下工作。1661年被路易十四任命为财政大臣,后又兼任了海军大臣。他在执掌财政的20年期间,推行了一套重商主义的财政经济政策,所以,17世纪下半期法国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柯尔贝尔主义。柯尔贝尔的重商主义政策遭到法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严厉批判。路易十四死后,柯尔贝尔的重商主义政策便完全崩溃。柯尔贝尔,J.-B.69(1)贸易政策他认为,除非同时把邻国的白银减去相等的数量,法国才能增加白银。为了增加法国的金银财富,他力图通过对外贸易的顺差来达到这一目的。柯尔贝尔采取保护关税政策。他一方面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同时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但对本国工场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进口不加限制,并且采用低税率征税。柯尔贝尔把国内贸易看作是对外贸易的辅助力量,大力加以改进。他取消了部分国内税卡,统一了税率。为便利商品运输,建造公路桥梁、开凿运河、整修航道。这些措施促进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1)贸易政策他认为,除非同时把邻国的白银减去相等的数量,法70(2)产业政策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柯尔贝尔积极推行鼓励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政策。他利用国家财力创办了皇家工场手工业,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以各种优惠条件特别奖励奢侈品工业的发展。在柯尔贝尔当政时期,工场手工业出口产量激增,法国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奢侈品主要供应国,使大量贵金属流入。柯尔贝尔虽然也采取一些奖励农业的措施,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工业提供原料与粮食。为了满足路易十四的宫廷开支和战争费用和促进工商业发展和争夺国际市场,强行征收各种赋税,并禁止农产品输出和允许外国农产品输入法国,严重地损害了法国广大农民的利益,导致农业衰落,使法国经济和财政陷入严重危机。(2)产业政策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柯尔贝尔积极推行鼓励工场手工71斯图亚特,J.

(1)简介。JamesDenhamSteuart(1712~1780)

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经济学家。出生于苏格兰司法界名门,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学、历史学,1735年获得律师资格。1745年参加了C.E.斯图亚特(1720~1788)在苏格兰的复辟活动,失败后,1746年逃亡大陆,辗转于德、意、荷等国,直到1763年,才回到英国。1771年末在他71岁时,获得赦免,恢复了公民权。斯图亚特,J.(1)简介。JamesDenhamSte72(2)代表著作。斯图亚特的代表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他是英国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作为书名的人。《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共分五篇:第一篇《人口与农业》,分析人类和自然的物质代谢的内容是一切社会形态的基础,是生产一般。第二篇《商业与工业》(勤劳),第三篇《货币与铸币》,第四篇《信用与公债》,第五篇《租税与其适当用途》。在第二篇以后,斯图亚特分析了超历史的和超社会形态的内容。在此书出版后九年,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了A.斯密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致使斯图亚特的这部巨著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斯图亚特的儿子将斯图亚特的全部著作汇编成《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著作集》,共六卷,1805年在伦敦出版。(2)代表著作。斯图亚特的代表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73(3)勤劳思想。他特别注意资本主义劳动和封建性劳动之间的对立,认为近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是近代的“勤劳”(industry)逐步代替了近代以前的封建性“劳役”(labor)的过程。他用“劳役”来表示封建性的劳动,用“勤劳”来表示资本主义形态的劳动。“勤劳”是近代社会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出发点,也是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以工商业人口为主体的“自由劳动者”的壮大发展过程。(3)勤劳思想。他特别注意资本主义劳动和封建性劳动之间的对立74(4)价值思想斯图亚特认为“在商品的价格中,现实地存在着二个相互完全不同的东西,这即是商品的实质价值和让渡利润”。关于“让渡利润”,斯图亚特是指“凡超过它〔实质价值〕的部分都是制造工业者的利润,这种利润经常与需求成比例,从而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他将“让渡利润”基本上区分为:从商品的让渡与贩卖中所获得的利润与从“勤劳”中产生的利润。他把由于劳动、勤劳或技能的熟练而产生的利润叫做“积极的利润”,是勤劳利润,是社会财富的扩大和增加;“让渡利润”则是“相对的利润”,它只不过意味着“财富的天平在有关当事者之间摆动,对总资产并没有任何增加”,一方的所得即他方之所失。(4)价值思想斯图亚特认为“在商品的价格中,现实地存在着二个75(5)宏观经济萌芽他在本质上并未摆脱重商主义立场,十分重视货币机能的作用,强调有效需求和为政者的干预,并且从流通主义的角度,对近代社会生产过程作出了批判性的结构分析,指责了近代社会的内在危机。从保守的立场,要求国家为保护近代的市民权利,必须重视有效需求而采取干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者从这个侧面,又提出了“斯图亚特的复兴”。(5)宏观经济萌芽他在本质上并未摆脱重商主义立场,十分重视货76官房学派当重商主义在西欧各国兴盛的时期,在德国、奥国流行着官房学派的经济思想。官房学派的主要代表有J.J.贝歇尔(1635~1682)、P.W.von赫尔尼克(1640~1714)、J.H.G.von尤斯蒂(1717~1771)和J.G.达尔耶斯(1714~1791)等人。官房学确实浸透了重商主义的思想,但把德、奥官房学派完全等同于重商主义不尽恰当。它的内容较为广泛,是经济、行政、管理、农工技术等等各种不同知识的混合物。一方面更多地承继了古代的思想,尤其是古罗马民法的思想,另一方面它的影响又深入及于近代的德国经济学。官房学派当重商主义在西欧各国兴盛的时期,在德国、奥国流行着官77五、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战国时期以后的古代经济思想五、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战国时期以后的古代经济思想781、“道法自然”的道家经济思想。道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同时也指人类社会的道。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在当时日益发展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这种经济思想在汉代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得到阐发。司马迁反对当时桑弘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主张封建官府垄断盐铁等重要工商业的经营,主张农工商各业应任其自然发展。道家这种经济思想后来传到西欧,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响。1、“道法自然”的道家经济思想。道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792、义利思想。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是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儒家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是他们把义放在首位,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要把合乎封建等级利益的规范,作为求利的前提。尽管当时(如法家)和以后也有重利轻义或义利结合的主张,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却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2、义利思想。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803、富国思想。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又是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因此,富国必须“重本”。富国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这与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这一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可以分为两类思想:(1)禁末与弱民。法家的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富国强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他是富国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韩非认为,工商业是末业,易于牟利,如不加限制,就会使人人避农,危害农业生产,因而主张“禁末”。还主张“强国”就须“弱民”,即采取刑赏的手段,使生产者把除了生活和再生产所需之外的生产品,上交国君,私人不得保有多量财富。(2)限末与富民。《管子》把商、工与农、士同列为四民,四民同列,重点是在分工。荀况《富国》专篇,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富国理论,提出富国必须以富民为基础,主张“上下俱富”。3、富国思想。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又是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814、平价思想。《周礼》一书很注意对市场、物价进行管理的问题,提到当时官职中有司市、贾师掌握“平市”、“均市”、“成价”、“恒价”等事。战国时代,李悝、范蠡鉴于谷价大起大落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都不利,提出国家在丰年购进粮食,在歉年出售粮食的“平籴”(di)、“平粜”(tiao)政策,使粮价只在一定范围内涨落。《管子》则从货币流通量影响物价的角度,提出国家可利用收缩或投放货币的政策来平抑物价和积蓄重要物资,同时也可用来作为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活动的手段。汉武帝时,桑弘羊实行的平准、均输政策,主要目的也在于平抑谷价。这一平价思想也被用于国家储备粮食的常平仓制度和救济贫民的义仓制度。4、平价思想。《周礼》一书很注意对市场、物价进行管理的问题,825、奢俭思想。一般来说,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先秦儒家,把“礼”作为区别奢俭的标准,反对各个等级的人有超礼制标准的消费,超过即被指责为奢,其目的是维护消费方面的等级制。墨家和道家也都主张黜奢崇俭,只是区别奢俭的标准不同于儒家。墨家主张不分等级,以维持生命健康需要为消费标准;道家则以原始时代简陋的生活条件作为理想。秦汉以后,黜奢崇俭成为对待消费问题的封建正统教条。相反观点。《管子》一书的《侈靡》篇,就论述过富有者衣食、宫室、墓葬等方面的侈靡性开支,可以使女工、木工、瓦工、农夫有工作可做,即有利于贫民得到就业和生活的门路,也可使商业活跃起来。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明代陆楫都反对禁奢,认为扩大消费是增加贫民生计的重要途径;俭只能使一人一家免于贫,而奢则能“均天下而富之”。5、奢俭思想。一般来说,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经83《经济学说史》讲义西安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说史》讲义84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85一、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economicsciences)。一、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economics86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为名称的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1575~1621)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87(2)经济学的成熟。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2)经济学的成熟。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88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1)“经济”的出现。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经济。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1)“经济”的出现。89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神田孝平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也是日本当时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他曾把英国、荷兰的政治与经济观念灌输给日本.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传播社会学的先驱者。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例: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神田孝平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经济学90(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名。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91(3)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争我比你资格老我青出于蓝我是热门学科我是你老师我是基础学科我比你本事大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学我的人多信我的人多(3)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争我比你资格老我青出于蓝我是热门学92二、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在所有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经济关系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因而,除了哲学之外,经济学,特别是作为理论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就成为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成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必先掌握的思想武器”。1、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性——哲学思维。二、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在所有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932、经济学的社会基础性——经济基础。政治、法律等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等,归根结底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都是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这种经济基础与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制度、法律等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使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经济学和研究国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学、法学等紧密联系起来。经济学要联系国家制度、法律等上层建筑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政治学、法学等要联系所要维护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来研究各种国家制度、各种法律等。2、经济学的社会基础性——经济基础。政治、法律等是社会的上层943、经济学的开放性。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经济学与以其他的社会上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学科之间。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是决定一个社会结构的基础;而经济活动又以相互间结成一定经济关系的个人作为生产的基本成员,以家庭为消费和生活的基本单位,由此结成错综复杂的社会活动网络。经济学越来越与其他社会科学相联系。如社会学、心理学等。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动机,并受行为习惯的影响。但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也往往是以一定经济利益的考虑为基础的。与数学、物理学、甚至天文学等联系密切。3、经济学的开放性。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同样适用95三、经济学说史1、内涵。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一般说来,划分经济学说流派的标准是: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经济学思潮、思想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的。而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则要具体一些。三、经济学说史1、内涵。96对经济学家的认识通常被称为经济学家的那群人,就其思想言论的底蕴分成三类,这三种人都同样在使用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和某些模型,外行人看到他们发表的文章都在讨论经济问题,很自然地把他们都叫经济学家,但实则有显著区别。一是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顾名思义大多是受雇于别人或某一集团,而为那人或那一集团的经济利益辩护,或者只是为捍卫他们自己的利益。二是经济工程师。搬弄一些经济学名词,而以工程师的心态、工程师的技巧,来处理活生生的人的行为所形成的公共经济事务。他们的专业是把公共经济事务的处理当作一项工程来破。他无视于,至少是轻视了公共经济事务是千千万万的行为人、形形色色的主观意志表现。三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必须了解其所关心的“人”,“人”还具有异于禽兽的意志、理念和逻辑思考。人的欲望是会自我繁殖不断增多的,而其满足却要受到外在种种限制。于是在要求满足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选择。选择,是出于不得已;选择什么,则又力求自由。如何争取个人自由,而不妨害别人的自由呢?对经济学家的认识通常被称为经济学家的那群人,就其思想言论的底972、本课程的基本目标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2、本课程的基本目标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983、学习的必要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所介绍的,主要是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基本赞成的东西,是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结构。对于西方经济学家之间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则涉及不多。对于较全面和较认真地了解与学习西方经济学,试图从中寻求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有启发的东西来说,仅仅知道西方经济学主要体系和结构,仅仅了解有关的共识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了解,对于一些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还存在着哪些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看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看法?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共识和不同看法之间的关系?当我们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知识时,要注意哪些条件和环境?3、学习的必要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所介绍的,主要是大多数994、学习态度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辨证地看待具体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在尝试借鉴某些理论和政策措施时,应该首先从我国的具体问题出发去分析问题,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可盲目照搬或简单套用。归根结底,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研究和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既不能食古不化;更不能食洋不化。4、学习态度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辨证地看待具体的理论和政策问100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经济学说史教程》,陈孟熙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参考书目《经济学说史》,王志伟编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经济学说史教程》,方崇桂,尹伯成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经济学说史》,上下册/鲁友章,李宗正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中国大百科全书》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101第一章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即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第一章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102一、古希腊经济思想economicthoughtsofancientGreece一、古希腊经济思想economicthoughtsof103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背景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也出现在古代希腊。古希腊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起基于苏格拉底(约前470~前399)哲学传统的经济概念和思想的出现。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主要代表为苏格拉底的门生色诺芬、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传统的古典希腊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它完全不带有神话因素。这就是其区别于其他先此或同时的古代文明思想的特征。它摆脱了宗教的圣洁规范性,转而依靠理性。其经济思想是以理性为基础,所以和伦理观念总是分不开,经济从属于伦理。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背景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也出现在古代希104苏格拉底创始的道德哲学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人生最主要的目的是道德的生活,是伦理的范畴。一般地认为财富和美德是不相容的。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反对一切财富。他们反对的是过多的财富,对节制的财富不但不反对,而且认为它是必要的,是达到主要目的的不可少的手段。因为为了成就最高的善,一个人必需具有普通公民所必需的生活手段。他们所着意强调的是:财富是手段,绝不应是目的。苏格拉底创始的道德哲学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1052、色诺芬及其《经济论》。(1)人物介绍。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约前355/354)。古希腊思想家。他出生于雅典富裕家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的门生。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政治。曾以雇佣兵身份参加过小居鲁士(前423?~前401)对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战争,后来,在小亚细亚加入斯巴达军队。公元前386年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签订后,色诺芬迁移到奥林匹亚附近伯罗奔尼撒地区他的领地居住,亲自经营庄园,并从事创作。2、色诺芬及其《经济论》。106(2)著作介绍。《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的经验而写成的,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全书采取苏格拉底与克利托布勒斯对话这一文学形式写成,实际上是色诺芬本人的见解。典型地表现出奴隶主经济思想的特色。探讨奴隶主经济任务与如何经营奴隶制经济的问题,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全书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论述与奴隶经济制度有关的问题,诸如奴隶主的经济任务,财产的经营与管理,奴隶的管理与训练,管家人的挑选和培养等;另一部分涉及生产力问题,例如论述农业的重要性、农业耕作技术问题。(2)著作介绍。《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的经验107(3)产业思想。农业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农业繁荣,百业兴旺;土地荒芜,则百业凋零。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他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他对手工业抱着鄙视的态度。色诺芬认为,商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依据市场上出现的现象和生活经验,了解到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也意识到由供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