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实践课件_第1页
经济政策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实践课件_第2页
经济政策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实践课件_第3页
经济政策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实践课件_第4页
经济政策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实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后瀹(yue,四声,煮)之,雕栋然后爨(cuan,四声,烧)之。”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思想?这种政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用?是否与凯恩斯的思想一致?

管子认为,让富人穷奢极侈,穷人就能有工作做了,不必仰赖救济就可以维持生计。他还鼓励厚葬,延长治丧时间,提高治丧规格,如开挖巨大的墓坑,可以使用庞大的力工,使大量能工巧匠有用武之地,而这又是孝子贤孙乐于支出的。视频\为求贷款希腊将推新紧缩措施.flv11-09-20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后瀹(yue,四声,煮)之,雕栋然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4]1.充分就业[3]

更详细内容见Chap18第一,充分就业的含义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第二,失业的分类[3]①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2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4]1.充分就业[3]②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③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另有结构性失业及周期性失业的概念(也见P505)。结构性失业可看成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第三,充分就业的概念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3②自愿失业第三,充分就业的概念32.价格稳定[2]第一,价格稳定的基本含义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第二,价格指数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指数(GDPdeflator)三种。16中国人挣得比美国少物价比美国高引发大讨论.mht42.价格稳定[2]第二,价格指数4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更详细内容见Chap20]16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天地人和.mht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具有一致性。4.国际收支平衡视频\贸易逆差-财经视频-新华08.asf视频\贸易逆差-财经视频-新华08.txt资本项目——资本的流入与流出。5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具有一致性。4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其他目标?--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14.以下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说法错误的是,()。A.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B.政府能同时实现所有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C.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这两个经济政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D.国际收支平衡能反映一国经济的稳定程度B6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其他目标?--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第二节

财政政策[7]视频\财政政策.wmv1.财政政策工具[2]第一,政府支出[2]①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②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①波动小②波动大。练习11另见后7第二节财政政策[7]视频\财政政策.wmv1.财政政策工具第二,政府收入①税收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等。②公债收入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公债(美国)国债地方债债券评级地方政府收入?视频\国债.wmv

视频\地方债1.wmv

视频\地方债2.wmv视频\垃圾债券(1).flv

视频\垃圾债券2(100805).wmv视频\债券的类型.wmv

16政府收入.doc16-2010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rar8第二,政府收入视频\国债.wmv视频\地方债1.wmv直接税是直接就个人纳税者征收的税收,由个人负担、规避不了。直接税的优点:稳定性强、征收成本低、收入较高、公平。直接税是调节经济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它的累进性可以消除收入和财富的严重不均,促进社会协调。直接税的缺点:对劳动的抑制。较高的直接税率会引起移民、阻碍个人加班或担负额外工作,甚至强化逃税倾向、降低生产率、降低投资等现象的发生。关于税收的补充内容[选自陈友龙版-19](一)直接税和间接税9直接税是直接就个人纳税者征收的税收,由个人负担、规避不了。关间接税不是就个人直接征收,而是就个人的活动征收的税收。间接税可以通过不参加经济活动来规避,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转嫁给他人,即间接税存在一个赋税归宿问题。间接税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1)从量税是按实物单位征收一定金额的税收(如汽油税、烟草税、葡萄酒税等)。(2)从价税是按商品批发或零售的价格征税。西方各国目前最常见的税种是增值税。增值税是在每一经济活动水平上,即价值增添的每一阶段征收的一种税收,涉及的商品和劳务范围非常广泛。

10间接税不是就个人直接征收,而是就个人的活动征收的税收。间接税间接税的主要优点:(1)其效应扩及整个社会,而且常常在纳税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征收,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2)没有间接税,政府要筹措所需要的税款将是困难的,因为直接税的征集具有抑制效应,打击人们的生产和劳动积极性。而间接税把赋税分摊给广大公众,刺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3)有些接近自由取用的物品具有高度的需求价格弹性,由于价格极其低廉,导致人们在使用上几近浪费,浪费量很大却只产生很小的边际效用。间接税可以改变这一情况,提高价格的同时也促使公众关注这些税款的使用。(4)间接税对事业心、进取心没有明显的影响。(5)间接税可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间接税的缺点:(1)间接税的累退性,即对穷人来说,负担较大。(2)间接税可能导致通货膨胀。11间接税的主要优点:11间接税的归宿取决于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或劳务,税负转嫁给生产者;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图中,制造商缴纳的税额P1X中,消费者分担的部分为P1P0。(二)间接税的归宿[同微观]间接税主要转嫁给消费者间接税主要转嫁给生产者12间接税的归宿取决于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二)间接税的归2.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第一,经济萧条时期的运用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此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可以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可采取减税措施。以此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抑制经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第二,经济过热时期的运用在经济过热时期,总需求过多,此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可以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可采取增税措施。以此来降低社会整体需求水平,抑制通货膨胀。132.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131.自动稳定器[2]第一,自动稳定器的概念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练习8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2]141.自动稳定器[2]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2]14第二,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3]①个人所得税经济衰退时,个人收入减少,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消费和需求也就自动地少下降一些,从而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当经济繁荣时,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边际税率越高,自动稳定量越大。练习815第二,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3]15②政府转移支付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26.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A16②政府转移支付26.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A.企业营业税的变化B.个人所得税的变化C.个人遗产税收的变化D.农产品价格的变化D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是()。A.市场浮动利率B.所得税制度C.政府转移支付制度D.农产品维持制度A17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3]第一,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含义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18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3]18第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做法当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者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为补偿性财政政策。此为“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做法。同前,练习9,含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主张固定规则政策—货币供应量每年按固定的比例(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增长。理由:导致政治性经济周期和时间不一致性。P608货币主义者反对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19第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做法同前,练习9,含斟酌使用的货币第三,需求管理由于凯恩斯分析的是需求不足型的萧条经济,因此他认为调节经济的重点要放在总需求的管理方面即“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总需求水平过低时,政府应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水平过高时,政府应抑制总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需求管理政策。20第三,需求管理201.功能财政[2]第一,功能财政的含义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2]211.功能财政[2]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2]21第二,功能财政的基本思想若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政府要不惜出现赤字来实行增支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若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政府有责任减支增税,宁肯增大盈余也要实行紧缩性政策。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这种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是对预算平衡思想的否定。目标与手段。--特别是对于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22第二,功能财政的基本思想22(续前)为了克服萧条、消灭失业,政府必须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双管齐下),或者只减少税收,或者只增加支出,其结果是出现财政赤字。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必须放弃财政收支平衡的旧信条,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

主要有三个原因:(1)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2)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23(续前)为了克服萧条、消灭失业,政府必须减少税收、增加支出(2.预算平衡思想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难点:经济波动难以预测]。另有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见后。练习10。242.预算平衡思想24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1956年提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以y*表示)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缺陷:y*难以准确估算]。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3]25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2.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实际的预算盈余当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若实际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若实际国民收入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等于实际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BS*=ty*-G-TR,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二者差额为BS*-BS=t(y*-y)。29.如果所得税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减少自主性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降低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A.保持平衡B.有盈余C.出现赤字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C262.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实际的预算盈余29.如果所得税税率既定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重要作用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就是紧缩的,反之,则政策是扩张的。第二,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因此,这一概念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教材练习13。不能以实际盈余的增(减)作为判断财政政策的依据]27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重要作用271.两类政府借债第一,货币筹资即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上就是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者说增加高能货币,其结果是通货膨胀,因而它本质上是用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弥补赤字常常用这种方式,但发达国家较少采用这种方式。视频\财政赤字(1).flv视频\财政赤字(2).flv五、赤字与公债[3]按欧洲中央银行规定,欧元区的成员应遵守《稳定增长公约》,成员国的赤字限制在小于GDP的3%。281.两类政府借债五、赤字与公债[3]按欧洲中央银行规定,欧元第二,债务筹资债务筹资即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和外国举债。一般说来,这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并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因为基础货币并没有增加。然而,当政府发行公债时往往会引起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利率,则必然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给。这样,预算赤字增加也会引起通胀。--练习12。29第二,债务筹资29赤字弥补(+韩版)弥补赤字的途径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增发货币,结果是通货膨胀国内借债——购买力向政府转移。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向国内外公众借债增税30赤字弥补(+韩版)弥补赤字的途径外债——构成真实负担。向中央2.发行公债的后果公债可以弥补赤字。然而,又可能造成庞大的政府利息支出,出现赤字增长引起债务增长、债务增长引起利息负担增长从而使赤字进一步增长,如此循环往复,使公债利息支出本身成为赤字和公债逐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312.发行公债的后果313.对公债的争论有人认为公债会增加公众负担,而且还会造成下代人的负担。有人则认为内债不构成负担,用征税办法来偿还公债也只是财富再分配而并没有财富损失,还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消费。16美国债务问题.rar如果居民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对于一笔新增的政府支出,债券融资和税收融资对产出的影响是等价的?T,见后,李嘉图等价。323.对公债的争论如果居民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对于一笔新增的政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

——从积极到稳健(NEW+)1适度:将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国债如果不过分的话,将给我们一种国家的幸运”(美国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2避险: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的风险。稳健财政政策可使中国经济避免陷入赤字漩涡的风险,保障中国经济增长的安全性。“公债是公共罪恶”(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33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

——从积极到稳健(NEW+)1适度:3公平:促进财富在代际间的合理分配“祝福青年人,你们将要继承国债”(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终止赤字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将国债负担交回受益的一代人,有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摘自时事资料手册2005.1)更多的争论—李嘉图等价原理。由李提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巴罗利用理性预期,具体阐述了这一定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是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翔高《考试手册》P206-厦大05研。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性李嘉图等价太严格。完全的李嘉图等价太极端而不适用于现实世界。税收的降低确实提高了今天的总需求。李嘉图等价并不完全正确,但也不完全错误。[英]《经济学》P395343公平:促进财富在代际间的合理分配更多的争论—李嘉图等价原理此图数据不全,详情见收入、支出决算表(压缩文件)35此图数据不全,详情见收入、支出决算表(压缩文件)35根据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西方国家普遍采取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在此体制下,税收被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种,支出也同样被划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并各自规定了相应的支出范围。美国是这种财政分级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六、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36根据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西方国家普遍采取分级管理肯尼迪上台后,采用减税政策,由联邦政府通过减税、免税和退税,对私人企业提供投资优惠,加速折旧筹办法,对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提供了刺激,对上世纪60年代中期经济快速增长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因此,肯尼迪减税政策的成功通常被认为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大成就之一。供给学派与“里根[1981-1988]经济学”——“三少一增一紧”即:减少税收、减少非国防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国防支出,支持联邦储备紧缩货币供应的政策”。七、财政政策案例:肯尼迪减税37肯尼迪上台后,采用减税政策,由联邦政府通过减税、免税第三节

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16银行相关内容.doc

16存款货币银行g114.ppt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的三个职能16中央银行g36.ppt中央银行具有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等职能。中央银行同样有资产负债表。流通中的纸币、银行准备金是其负债;政府贷款是其资产。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中央银行不会破产。--[英]《经济学》视频\联邦基金利率.wmv38第三节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调控主体中央银行调控目标供求均衡四大目标政策工具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变换媒介商业银行中介指标货币供给利率调控受体厂商居民金融领域生产领域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反馈信号利率价格货币政策的作用领域新PPT-1539调控中调控供四政策准再公操作超基变换商中介货利调控厂居金融领[案例]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40[案例]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401.法定准备率与法定准备金的概念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叫法定准备率[rd]。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此处的概念中均包含了“法定”二字。(详细内容见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R/D,R为存款准备金,D为活期存款?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M(货币供给)=Cu+D(D:存款总和)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经济中所拥有的货币存量,根据统计口径的不同,一般可将货币供给划分为M0、M1、M2等。在我国: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0+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任)(X)411.法定准备率与法定准备金的概念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M(货2.货币创造的过程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教材推导P469存款总和[D]=R[原始存款]/rd由于D远大于R,即货币由银行体系“人为”地创造出来了。个人或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可支配的货币大大地增加了。16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g78.ppt[原书第12章]422.货币创造的过程423.货币创造乘数的概念[简称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这1/rd就是货币创造乘数。

若用k表示货币创造乘数,则k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包括硬币、纸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余额。《国》P210视频\基础货币.wmv视频\存款创造.flv

视频\货币乘数.flv货币政策乘数?22.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有()。A.降低再贴现率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C.政府增税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A433.货币创造乘数的概念[简称货币乘数]货币政策乘数?22.下4.另外几个货币创造乘数的公式考虑到超额准备率、现金-存款比率、高能货币等因素,货币创造乘数又可以表示为:k=1÷(rd+re)re:超额准备率k=1÷(rc+rd+re)rc: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H(基础货币)=Rd+Re

+Cu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M/H=(Cu+D)/(Cu+Rd+Re)=(rc+1)÷(rc+rd+re)公式变形[计算用]练习题14-16444.另外几个货币创造乘数的公式练习题14-1644++现代银行体系中货币的发行机制

[虞P87]基础货币B、在银行体系之外流通中的现金C和存款准备金R三者之间的关系为B=C+R。

C—即M0,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数量不变。R,经过整个银行体系的创造,其数量变成了D。流通中的现金银行的现金储备活期存款9.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A.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B.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D.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C45++现代银行体系中货币的发行机制[虞P87]基础货币B、在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债券的价格越高,意味着利息率越低;反之,债券的价格越低,意味着利息率越高。债券价格=红利/利率L2=A-hr(货币的投机需求,见第十四章)。利率及高利贷问题(黄达版)三、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46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债券的1.货币政策的概念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精确的货币供给控制是困难的。大多数中央银行已经放弃了,开始转而控制利率。但是,零利率没能帮助日本经济复苏。名义利率为0,实际利率为2%。更大的衰退使价格下降更快,实际利率更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英]《经济学》。P374视频\货币政策.wmv16货币政策g102----黄达版.ppt[原书第19章]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71.货币政策的概念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7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率①再贴现率的概念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②再贴现率政策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③再贴现率政策的特点通过贴现率变动来控制银行准备金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具有被动性。[贴现率见第14章]提高再贴现率将直接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就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一样?X48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率②再贴现率政策③再贴现率政我国的再贴现和再贷款规模较小,央行更多地运用利率政策—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央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央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见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其他,如: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虞版P112视频\再贴现.rm

16再贴现概况-中国人民银行.mht49我国的再贴现和再贷款规模较小,央行更多地运用利率政策—调整中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二:公开市场业务①公开市场业务的概念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比如,当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时,对债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而债券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利率下降;反之亦然。③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特点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具有灵活性。15.以下货币政策工具中,能够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的是()。A.公开市场操作B.再贴现C.法定准备金D.消费信用控制A50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二:公开市场业务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③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央行网站,同虞版。视频\公开市场操作.wmv51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三:法定准备率①法定准备率政策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若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可贷金额。这一工具的使用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发展中国家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发达国家,已很少使用这一工具。美、英、法等国已取消了存款准备金要求。原因有三:金融创新;政策适用性下降,时滞长,效果过于猛烈;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虞斌版P112视频\巴塞尔协议.flv52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三:法定准备率这一工具的使用发生了一些视频\存款准备金-财经视频-新华08.asf视频\存款准备金.doc视频\存款准备金率-财经视频-新华08.asf视频\存款准备金率.doc②法定准备率政策特点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作用十分猛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视频\道义劝告.wmv

视频\窗口指导.wmv视频\资本充足率-财经视频-新华08.asf19.作用力度最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再贴现率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再贷款D.公开市场业务B53视频\存款准备金-财经视频-新华08.asf②法定准备率政策++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虞斌08]①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进行控制,以影响消费者的支付能力。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着眼于抑制过度投机,稳定证券市场而对证券交易保证金限额进行规定。③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为抑制房地产投机,针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④优惠利率--中央银行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重点发展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鼓励其迅速发展。⑤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运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直接进行控制。⑥间接信用的控制--指中央银行采用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间接措施影响银行的信用创造。54++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虞斌08]541.第一种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的成本从而改变了投资的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较低的利率会使人们把他们的财产转移到股票上,于是股票价格会上升,根据托宾的“q理论”,当股票价格更高时,企业就会进行更多的投资。[M↑→r↓→股票价格↑→企业投资↑→y↑]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q大,股票价格上升,投资增加。[见第十四章P414]五、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5种理论]551.第一种理论(资产组合理论)五、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2.第二种理论(第一种理论的扩展)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较低利率所带来的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会使人们感觉更富有了,于是他们会消费得更多,从而使总需求增加了。

莫迪利安尼的主张,利率影响财富(任P126)R↑→M↑→i↓→Pe↑→W↑→C↑→Y↑

[央行放松银根(银行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股价上升,引起财富效应,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562.第二种理论(第一种理论的扩展)563.第三种理论政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比方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了一笔债券,债券出售者将从银行得到的支票存入银行,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了,超额准备金会被用来贷款给企业或购买债券(国库券)。银行要吸引企业借款,就会降低贷款利率,要购买国库券又会使国库券价格上升即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会使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上升,这些都会使企业投资增加。[教材练习题5]573.第三种理论574.第四种理论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还可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需求发生作用。尤其在实行浮动汇率情况下,当银行收紧银根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于是,本币会升值,净出口会下降,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水平下降。但是,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央行为维持本币不升值,势必抛出本币,按固定汇价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使原本想达到的货币政策目标受到影响。584.第四种理论585.第五种理论该理论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银行发放更多或更少的贷款,或者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例如,当央行想促使银行更多地贷款或更宽松的条件贷款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国库券,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使银行有超额准备金,给企业更多地贷款。货币如何影响经济体系的各种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即货币政策如何传导,成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任版P125(待加)595.第五种理论货币如何影响经济体系的各种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南开PPT09]--2⒈凯恩斯主义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在分析货币政策由货币领域均衡到商品领域均衡的传导过程中,建立以利率为主要环节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强调利率对投资进而对总需求的影响。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进债券MS>MDBD↑,BP↑实际利率r↓资本边际效率>rI↑,AD↑AD>Q,Q↑MDT↑MD↑最终MS=MDMD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传导机制MS↑→r↓→MDA↑I↑→AD↑→MDA↑MD↑→MS=MD表述如下:BD/BS—债券的需求/供给BP--债券价格60++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南开PPT09]--2⒈凯恩斯主义理⒉货币主义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主义认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币供应量,而不是利率,货币供应量能够不通过利率而直接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过程是:MS↑→AD↑→Q↑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进债券MS>MD对所有资产的需求↑AD↑AD>Q,Q↑MDT↑MD↑最终MS=MD货币主义理论的传导机制61⒉货币主义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在二级MS>MD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南开PPT09]--3⒈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以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为标准。可控性: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可测性: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该金融控制变量得有关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性:该金融控制变量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6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南开PPT09]--3⒈货币政策的中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根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所确定的中介目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等。近期目标:中央银行对其控制力较强,但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远,如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远期目标:中央银行对其控制力较弱,但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近,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利率可控性强、可测性强、与物价水平、收入水平相关性强;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强、可测性强;基础货币的变化能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且可控性强;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有直接决定作用。5.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A.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水平B.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C.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率和利率的比较D.以上说法均正确D63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5.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D6⒊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也一直没有在理论上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曾将贷款规模和现金发行作为中介目标。随着经济运行和货币流通速度的机制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逐渐转向货币供应量。1996年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目前,现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和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均已出现明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关注的中心开始从盯住货币供应量转向盯住利率。64⒊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641979年沃克尔受命于卡特总统出任美联储主席,当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高达14.8%。为了坚决抑制高通胀,沃克尔超常规地紧缩锒根,80年代初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提升至20%。这样,他一方面把美国拖入30年代以来最大一次萧条,为此饱受了批评,但另一方面把美国通胀率坚决降了下来。1987年他离任时通胀率大约已降到4.4%的水平。一场严重的近乎恶性的通货膨胀终于被制服了。16-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16-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end六、货币政策案例:沃克尔紧缩货币治通胀651979年沃克尔受命于卡特总统出任美联储主席,当时美美联储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实施的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划,目标在于应对经济减速和通胀风险的政策。无论是否进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如何提高美元流通性都将是提振经济的重点,而可能带来全球范围通货膨胀。量化宽松(quantitativeeasing)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宽松”是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实施首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视频\量化宽松-财经视频-新华08.asf视频\量化宽松.doc66美联储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实施的6000亿美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7]1.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理论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是三个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于是必然要出现萧条和失业。因此,政府需要调节经济以维持经济稳定,其政策手段就是调节需求,即进行需求管理,其中的财政政策被认为是最有力、最直接的调节手段。更多内容的补充可参考经济学说史]67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7]1.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2.战后20余年间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支配地位的新古典综合派[2]第二,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滞胀”使得凯恩斯的说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凯恩斯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能并存,然而“滞胀”并存的现实使得凯恩斯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既然新古典综合派无法对滞胀加以理论上的解释,所以在政策上也就提不出消除滞胀的举措。第一,该学派试图弥补和纠正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在许多方面使凯恩斯经济学得到了补充和发展其中主要有:希克斯的IS-LM模型;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汉森和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IS-LM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对需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682.战后20余年间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支配地位的新古典综合派3.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认为只有货币政策才对产出的波动起着最大的作用,货币在短期中是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把反通货膨胀目标放在优先地位;提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和“自由汇率制度”,认为因而政府应当并且能够实行的惟一政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微调”的需求管理政策,主张让经济真正自由地活动,减少政府干预。693.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主义694.美国的官方经济学——供给学派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的理论和政策,把经济分析的着眼点放到刺激生产即供给方面,认为供给会创造需求;刺激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税率,以提高企业主与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并认为课税基础扩大,税收总额随之增加,财政赤字得到控制,通货膨胀也会消失。[萨伊定律?]Cf: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P285》补充PPT[早已衰落]704.美国的官方经济学——供给学派705.另一经济自由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在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这两个前提条件下,该学派得出了政策无效性结论。原因在于预期是理性,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会预料到政府的政策所造成的后果,从而会采取相应的对策,这种“对策”会抵消政策的作用,因而使政策失效。另见本教材第22章及其相应补充资料(压缩文档)在任版、虞版中有专章的预期理论。715.另一经济自由主义——理性预期学派716.主张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该学派认真对待各反对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评,吸纳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观点,特别是引进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所谓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同时又坚持了原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假设,提出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认为经济回到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然会有积极作用。另见本教材22-5、6、7726.主张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727.2008年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国家干预在2008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全球性严重金融危机,使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遭到了极大打击。各种各样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信奉的“有效市场”理论在这场危机中被人们抛弃。各国政府采取了非同寻常的经济干预的政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这场危机强化了没有国家干预不足以平抑巨大经济波动的观点,国家干预主义重新占了上风。16-2009年银监会报告.pdf16-2010年银监会报告.pdf737.2008年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国家干预73在一个不确定世界中制定政策[选自黄亚钧版]

在本章中,我们考察了在对经济波动做出反应时,经济政策应该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以及政策应该根据规则进行还是相机选择进行。对于这些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有许多论述。也许唯一明确的结论是,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简单而绝对的支持。无论好坏,经济学家在形成经济政策中都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经济是复杂的,经济学家不可能坐等到对经济的了解已经尽善尽美时才提建议。同时,应该有人对经济的决策者提出建议。这项工作做起来有时是困难的,但有幸或是不幸地落在了经济学家的身上。即使身处象牙塔中的经济学家,也会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写作影响政策。74在一个不确定世界中制定政策[选自黄亚钧版]《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后瀹(yue,四声,煮)之,雕栋然后爨(cuan,四声,烧)之。”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思想?这种政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用?是否与凯恩斯的思想一致?

管子认为,让富人穷奢极侈,穷人就能有工作做了,不必仰赖救济就可以维持生计。他还鼓励厚葬,延长治丧时间,提高治丧规格,如开挖巨大的墓坑,可以使用庞大的力工,使大量能工巧匠有用武之地,而这又是孝子贤孙乐于支出的。视频\为求贷款希腊将推新紧缩措施.flv11-09-20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75《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后瀹(yue,四声,煮)之,雕栋然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4]1.充分就业[3]

更详细内容见Chap18第一,充分就业的含义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第二,失业的分类[3]①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76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4]1.充分就业[3]②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③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另有结构性失业及周期性失业的概念(也见P505)。结构性失业可看成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第三,充分就业的概念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77②自愿失业第三,充分就业的概念32.价格稳定[2]第一,价格稳定的基本含义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第二,价格指数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指数(GDPdeflator)三种。16中国人挣得比美国少物价比美国高引发大讨论.mht782.价格稳定[2]第二,价格指数4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更详细内容见Chap20]16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天地人和.mht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具有一致性。4.国际收支平衡视频\贸易逆差-财经视频-新华08.asf视频\贸易逆差-财经视频-新华08.txt资本项目——资本的流入与流出。79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具有一致性。4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其他目标?--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14.以下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说法错误的是,()。A.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B.政府能同时实现所有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C.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这两个经济政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D.国际收支平衡能反映一国经济的稳定程度B80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其他目标?--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第二节

财政政策[7]视频\财政政策.wmv1.财政政策工具[2]第一,政府支出[2]①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②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①波动小②波动大。练习11另见后81第二节财政政策[7]视频\财政政策.wmv1.财政政策工具第二,政府收入①税收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等。②公债收入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公债(美国)国债地方债债券评级地方政府收入?视频\国债.wmv

视频\地方债1.wmv

视频\地方债2.wmv视频\垃圾债券(1).flv

视频\垃圾债券2(100805).wmv视频\债券的类型.wmv

16政府收入.doc16-2010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rar82第二,政府收入视频\国债.wmv视频\地方债1.wmv直接税是直接就个人纳税者征收的税收,由个人负担、规避不了。直接税的优点:稳定性强、征收成本低、收入较高、公平。直接税是调节经济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它的累进性可以消除收入和财富的严重不均,促进社会协调。直接税的缺点:对劳动的抑制。较高的直接税率会引起移民、阻碍个人加班或担负额外工作,甚至强化逃税倾向、降低生产率、降低投资等现象的发生。关于税收的补充内容[选自陈友龙版-19](一)直接税和间接税83直接税是直接就个人纳税者征收的税收,由个人负担、规避不了。关间接税不是就个人直接征收,而是就个人的活动征收的税收。间接税可以通过不参加经济活动来规避,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转嫁给他人,即间接税存在一个赋税归宿问题。间接税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1)从量税是按实物单位征收一定金额的税收(如汽油税、烟草税、葡萄酒税等)。(2)从价税是按商品批发或零售的价格征税。西方各国目前最常见的税种是增值税。增值税是在每一经济活动水平上,即价值增添的每一阶段征收的一种税收,涉及的商品和劳务范围非常广泛。

84间接税不是就个人直接征收,而是就个人的活动征收的税收。间接税间接税的主要优点:(1)其效应扩及整个社会,而且常常在纳税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征收,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2)没有间接税,政府要筹措所需要的税款将是困难的,因为直接税的征集具有抑制效应,打击人们的生产和劳动积极性。而间接税把赋税分摊给广大公众,刺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3)有些接近自由取用的物品具有高度的需求价格弹性,由于价格极其低廉,导致人们在使用上几近浪费,浪费量很大却只产生很小的边际效用。间接税可以改变这一情况,提高价格的同时也促使公众关注这些税款的使用。(4)间接税对事业心、进取心没有明显的影响。(5)间接税可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间接税的缺点:(1)间接税的累退性,即对穷人来说,负担较大。(2)间接税可能导致通货膨胀。85间接税的主要优点:11间接税的归宿取决于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或劳务,税负转嫁给生产者;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图中,制造商缴纳的税额P1X中,消费者分担的部分为P1P0。(二)间接税的归宿[同微观]间接税主要转嫁给消费者间接税主要转嫁给生产者86间接税的归宿取决于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二)间接税的归2.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第一,经济萧条时期的运用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此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可以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可采取减税措施。以此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抑制经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第二,经济过热时期的运用在经济过热时期,总需求过多,此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可以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可采取增税措施。以此来降低社会整体需求水平,抑制通货膨胀。872.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131.自动稳定器[2]第一,自动稳定器的概念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练习8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2]881.自动稳定器[2]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2]14第二,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3]①个人所得税经济衰退时,个人收入减少,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消费和需求也就自动地少下降一些,从而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当经济繁荣时,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边际税率越高,自动稳定量越大。练习889第二,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3]15②政府转移支付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26.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A90②政府转移支付26.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A.企业营业税的变化B.个人所得税的变化C.个人遗产税收的变化D.农产品价格的变化D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是()。A.市场浮动利率B.所得税制度C.政府转移支付制度D.农产品维持制度A91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3]第一,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含义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92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3]18第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做法当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者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为补偿性财政政策。此为“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做法。同前,练习9,含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主张固定规则政策—货币供应量每年按固定的比例(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增长。理由:导致政治性经济周期和时间不一致性。P608货币主义者反对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93第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做法同前,练习9,含斟酌使用的货币第三,需求管理由于凯恩斯分析的是需求不足型的萧条经济,因此他认为调节经济的重点要放在总需求的管理方面即“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总需求水平过低时,政府应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水平过高时,政府应抑制总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需求管理政策。94第三,需求管理201.功能财政[2]第一,功能财政的含义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2]951.功能财政[2]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2]21第二,功能财政的基本思想若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政府要不惜出现赤字来实行增支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若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政府有责任减支增税,宁肯增大盈余也要实行紧缩性政策。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这种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是对预算平衡思想的否定。目标与手段。--特别是对于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96第二,功能财政的基本思想22(续前)为了克服萧条、消灭失业,政府必须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双管齐下),或者只减少税收,或者只增加支出,其结果是出现财政赤字。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必须放弃财政收支平衡的旧信条,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

主要有三个原因:(1)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2)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97(续前)为了克服萧条、消灭失业,政府必须减少税收、增加支出(2.预算平衡思想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难点:经济波动难以预测]。另有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见后。练习10。982.预算平衡思想24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1956年提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以y*表示)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缺陷:y*难以准确估算]。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3]99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2.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实际的预算盈余当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若实际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若实际国民收入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等于实际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BS*=ty*-G-TR,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二者差额为BS*-BS=t(y*-y)。29.如果所得税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减少自主性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降低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A.保持平衡B.有盈余C.出现赤字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C1002.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实际的预算盈余29.如果所得税税率既定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重要作用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就是紧缩的,反之,则政策是扩张的。第二,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因此,这一概念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教材练习13。不能以实际盈余的增(减)作为判断财政政策的依据]101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重要作用271.两类政府借债第一,货币筹资即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上就是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者说增加高能货币,其结果是通货膨胀,因而它本质上是用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弥补赤字常常用这种方式,但发达国家较少采用这种方式。视频\财政赤字(1).flv视频\财政赤字(2).flv五、赤字与公债[3]按欧洲中央银行规定,欧元区的成员应遵守《稳定增长公约》,成员国的赤字限制在小于GDP的3%。1021.两类政府借债五、赤字与公债[3]按欧洲中央银行规定,欧元第二,债务筹资债务筹资即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和外国举债。一般说来,这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并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因为基础货币并没有增加。然而,当政府发行公债时往往会引起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利率,则必然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给。这样,预算赤字增加也会引起通胀。--练习12。103第二,债务筹资29赤字弥补(+韩版)弥补赤字的途径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增发货币,结果是通货膨胀国内借债——购买力向政府转移。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向国内外公众借债增税104赤字弥补(+韩版)弥补赤字的途径外债——构成真实负担。向中央2.发行公债的后果公债可以弥补赤字。然而,又可能造成庞大的政府利息支出,出现赤字增长引起债务增长、债务增长引起利息负担增长从而使赤字进一步增长,如此循环往复,使公债利息支出本身成为赤字和公债逐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1052.发行公债的后果313.对公债的争论有人认为公债会增加公众负担,而且还会造成下代人的负担。有人则认为内债不构成负担,用征税办法来偿还公债也只是财富再分配而并没有财富损失,还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消费。16美国债务问题.rar如果居民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对于一笔新增的政府支出,债券融资和税收融资对产出的影响是等价的?T,见后,李嘉图等价。1063.对公债的争论如果居民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对于一笔新增的政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

——从积极到稳健(NEW+)1适度:将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国债如果不过分的话,将给我们一种国家的幸运”(美国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2避险: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的风险。稳健财政政策可使中国经济避免陷入赤字漩涡的风险,保障中国经济增长的安全性。“公债是公共罪恶”(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107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

——从积极到稳健(NEW+)1适度:3公平:促进财富在代际间的合理分配“祝福青年人,你们将要继承国债”(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终止赤字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将国债负担交回受益的一代人,有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摘自时事资料手册2005.1)更多的争论—李嘉图等价原理。由李提出,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巴罗利用理性预期,具体阐述了这一定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是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