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经济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晓文Email:wan32692@现代经济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经济学与经济地理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的基础经济人(理性的人)——趋利避害两个问题:“利”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人的能力(掌握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等)经济学与经济地理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的基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空间差异两个问题:从空间的角度:区域分析与研究,区域发展的可能性从人的角度:如何选择特定的空间满足需要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3主要参考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英)克拉克等,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日)腾田昌久等,梁琦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科学出版社,2002年《高等经济地理学》,杨吾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英)阿姆斯特朗等,刘乃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公司地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1999年《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王缉慈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蔡宁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经济区位论》,张文忠,科学出版社,2000年《区域经济学》,朱传耿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1997年《地理和贸易》,保罗.克鲁格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主要参考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讲经典区位论第一讲经典区位论5主要讨论的问题基本概念: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子经典区位论的理论发展演化经典区位论主要理论及其实证,现实意义各种理论及学派的区别与反思主要讨论的问题基本概念: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子6读书报告阅读有关区位论方面的论文,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扩展阅读。提交15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打印稿)。包括相关问题的提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及自己的理解、收益和感悟等。格式规范:参照正规学术刊物的论文格式。提交时间:10.26之前,逸夫楼三楼走廊信箱。准备15-20分钟的.ppt汇报读书报告阅读有关区位论方面的论文,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7一、经济地理与区位论(一)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研究的基本内涵人类某种活动的空间选择给定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区位主体:人类活动——个人、企业、团体和机关等。一、经济地理与区位论(一)区位的基本概念8(二)区位论区位论:人类活动的空间法则。重点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经济活动的组合理论。区位论的分类和特征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二)区位论区位论:人类活动的空间法则。重点研究经济行为的空9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微观区位论
—局部均衡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般均衡分析廖什市场区位论宏观区位论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微观区位论10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局部均衡分析研究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把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研究。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日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11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商业区位论交通区位论居住区位论服务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农业区位论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12布局型区位论经营型区位论政策型区位论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IJKAaBbcC布局型区位论与经营型区位论的关系布局型区位论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IJKAaBbcC布局型区13宏观尺度区位论中观尺度区位论微观尺度区位论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宏观尺度区位论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14区位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位论与经济学的关系
——区位论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确切地说经济学的理论是区位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区位论由完全竞争走向不完全竞争,由部分均衡发展为一般均衡其理论依据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个“点”的世界,而区位论是一个面的世界。区位论不是去研究具体的理论,而是应用经济学理论去研究空间问题,区位论研究的是经济空间,而经济学是区位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现代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开始重视区位论的研究,如克鲁格曼。
——研究方向基本相同。区位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位论与经济学的关系152.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与区位论的研究主体大致相同,即空间问题。但区位论是追求空间规律性的科学,而地理科学是强调空间差异性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更多采用的是描述、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区位论更多采用的是抽象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现代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区位论走向融合。
——区位论研究的空间应该是指地理空间,而不是数学和物理研究的抽象空间,即地表空间所见到的各种事物并非是由纯粹的几何学法则所支配,而是与人类之间或者人类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应该地理学者研究区位论的立足点。2.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16(三)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区位主体——占据区位的事物:经济活动、人类活动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时代不同,同一区位主体也有不同的条件——动态观点。(三)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区位主体——占据区位的事物:经济活动172、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因子(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因素,即影响或作用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经济活动的因子。区位因子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费用和收益)影响区位主体因素的划分(区位条件是从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来划分)韦伯: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韦伯的工业区位因子包括:①土地费;②建筑物、机械设备(即固定资本费用);
原料、燃料购入费;④劳动费:⑤运费;⑥利率;⑦固定资本折旧费2、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因子(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18区位因子的分类(经济角度)
运费因子成本因子非运费因子经济因子
区位因子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
区位因子的分类(经济角度)19工业区位因子工业区位因子20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从区域的角度。区位因子: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21二、经典区位论(一)区位成本学派区位目标: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成本单纯考虑经济因素杜能的孤立国(1826年)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二、经典区位论(一)区位成本学派22Source:Geography:AModernSynthesis.PeterHaggett.Harper&Row,Publishers,NewYorkCambridge,Philadelphia,SanFrancisco,London,MexicoCity,SaoPaulo,SydneyRevisedThirdEdition,
1983,416
VonThunenSource:Geography:AModernSy23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杜能关于“孤立国”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杜能关于“孤立国”假定条件242、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2、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253、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3、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26图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图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27图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图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28图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住宅区2.香蕉地3.内侧耕地4.咖啡种植地5.外侧耕地6.河谷耕地A.雨季耕地B.旱季耕地图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住宅区29图可通航河流和其他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图可通航河流和其他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304、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发展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达恩(E.Dunn)提出了一般均衡模型的农业区位论;阿伦索(W.Alonso)、R.Muth等发展为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发展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31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32杜能区位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ABCD地租生产能力上升地租梯度曲线ABCDCharlotte,NC距CBD距离杜能区位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ABCD地租生产能力上升地租梯33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34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近城区以从事园艺型农业,如蔬菜、鲜果和花卉等的生产以及工厂式的养殖业为主,为北京市场提供鲜奶和奶制品、鲜菜及蛋、肉、鱼等畜产品等;中部属于平原粮牧区,为北京市重要的粮食、蔬菜、果品等的生产基地;外围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相对较少,但林、草地资源丰富,属于京郊平原粮油牧区。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近城区以从事园艺型农业,如蔬菜、鲜果和351964年美国每0.405ha土地净收益趋势面1964年美国每0.405ha土地净收益趋势面36
北京城区与近郊区住宅小区空间分布
北京城区与近郊区住宅小区空间分布37主要道路缓冲区内的房地产项目分布主要道路缓冲区内的房地产项目分布38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
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39韦伯工业区位理论1、三个基本假定条件(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市场为“点”,区位也为“点”的区位模型韦伯工业区位理论1、三个基本假定条件402、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运费、劳动费、集聚(分散)三个因子组成一般的区位因子体系,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2、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韦41运费指向: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之下,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运费指向: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之下,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42图a,b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图a,b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43图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Frame)
图范力农构架(VarignnonFrame)44Source:TheUnitedStatesandCanada:TheLandandthePeople.ArthurGetis,JudithGetis.Wm.C.BrownPublishers,1995,190Source:TheUnitedStatesand45图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
单一市场N、单一原料地M情况下,产品和原料运费的同心圆状等费用线。A-B-C-D-E-F各点的连线为运费为7的综合等费用线。图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单一市场N、单一原料地M情况46劳动费指向劳动费――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反映工资水平体现劳动能力的差距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决定劳动费指向的两个条件: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劳动费指向47图
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
P为运费最低点,L1、L2为劳动力低廉地。在L1和L2布局工厂,比P点劳动费低3个单位。临界等费用线S3为3单位的综合等运费线。L1在S3内侧,增加的运费低于节约的劳动费;L2在S3外侧,增加的运费高于节约的劳动费。工厂有可能移向L1。图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P为运费最低点,L1、48集聚指向对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集聚指向对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49图
集聚指向的图解
5个工厂不考虑集聚情况时费用最低的区位A、B、C、D、E。工厂因集聚降低的成本为2。临界等费用线:因集聚降低的成本相等的运费增加额曲线。斜线区:三个工厂集聚带来2个单位的成本节约,又同时处于临界等费用线内侧。图集聚指向的图解5个工厂不考虑集聚情况时费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抽象的研究方法各种系数和集聚的概念对现代企业的地方区位决策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抽象的研究方法51(二)区位市场学派区位目标:最大市场区域和最大利润主要考虑经济因素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市场为“面”,区位为“点”的区位模型(二)区位市场学派区位目标:最大市场区域和最大利润52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确定理论上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地域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确定理论上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地域区位的最531、假定条件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他因素都可不考虑。1、假定条件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542、市场区位模型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在垄断竞争情况下,首先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2、市场区位模型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55图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需求圆锥体与理想的市场地域
单一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即市场区都是一个圆,而总销售额则是需求曲线在圆范围内旋转形成圆锥体图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需求圆锥体与理想56
图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引自:最近的地理学,图1-20,P48)
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
图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引自:最近的地理学57Source:SystematicGeography.BrianKnappLondon,Allen&Unwin,Boston,Sydney,1986,398Source:SystematicGeography.58市场区位论的现实意义城市规划地域开发公共设施布局市场区位论的现实意义城市规划59(三)区位行为学派区位目标:收益性空间界限内最大的满足感考虑因素:经济收益,行为能力,行为目的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普雷特的行为矩阵(三)区位行为学派区位目标:收益性空间界限内最大的满足感60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基本原理: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通过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收益性空间界限: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利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与此同时,也可形成空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在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大的化,企业可自由布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基本原理: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61图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
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用对区位的影响
图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62Source:TheUnitedStatesandCanada:TheLandandthePeople.ArthurGetis,JudithGetis.Wm.C.BrownPublishers,1995Source:TheUnitedStatesand63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
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64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带来造成的区位变化。
企业家在决定工厂区位时,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65图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
图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66图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
图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67普雷特的行为矩阵基本观点: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普雷特的行为矩阵68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图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图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69行为变化与区位选择
图行为矩阵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行为变化与区位选择图70区位论:主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何会在一定的地方出现”这一基本的问题,经典区位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决定区位分布的因素和机理,奠定了区位分析的基本框架。成本学派:根据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确定企业的最优区位,微观区位论;市场学派:在考虑成本和运费的同时,注意市场区划分和占领地域扩大化的半宏观区位理论和市场网合理结构的宏观区位论;行为学派:考虑人对环境感知和相应的行为对区位的影响而对企业区位进行决策。三、经典区位论不同学派的对比分析区位论:主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何会在一定的地方出现”这一71区别:关于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动机和目标、决策的合理性、信息状况和流动性,具有不同的观点和假设。关于经济体系的一般功能和结果,是否趋向均衡或者非均衡,经济体系是否具有统一性或差别性,具有不同的观点和假设。对于区位决策怎样与企业的其他重要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企业战略规划、生产和劳动过程)相结合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区别:72以杜能为代表的农业区位论从要解决的问题来看,主要分析了农地使用中的次序问题。这一理论与主流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具有很大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根据不同区位土地的地租差异作为分析的基础,用不同区位土地的产出与地租来共同考虑农地种植次序问题,这是一种简单的成本—收益决定法则。从分析的因素来说,主要考虑了土地成本、运输费用、作物产出以及市场需求这几个因素。主要采用了数据计算和图示等基本的分析方法。以杜能为代表的农业区位论从要解决的问题来看,主要分析了农地使73主要解决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区位决定问题。细致分析了决定工业区位的因素体系,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类和说明。从理论上说,很好地说明了工业区位的自然分布问题。排除了大量的社会因素,从纯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指出运输成本、劳动力价格、原料成本是决定制造工业区位的三大基本因素,成为因素分析法的典范。在分析方法上,创新性地提出和完善了区位三角形,,直观而又合理。以韦伯为代表的工业区位论主要解决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区位决定问题。细致分析了决定工业区74廖什的市场区位论从分析方法,突破了静态局部的分析方法,引入了动态整体考虑区位问题的分析方法。所提出的等级体系和经典的六边形网络体系为后来研究市场区和城镇体系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分析思路。理论上,总结了以前的区位理论,特别是吸取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静态的、单方面的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扩展为动态的、综合的空间经济理论,不仅从理论上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区位体系、市场区、经济区、地区劳动分工、地区经济、国际贸易等广大的领域,而且涉及到了区位选择、地区计划、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方法论。最伟大贡献“是以最概括的方式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空间”。廖什的市场区位论从分析方法,突破了静态局部的分析方法,引入了75行为学派行为学派不是研究企业应该怎么行事,而是研究在区位决策中事实上是怎么样的过程,企业在现实中是怎么做的。在方法上,采用的是归纳的方法,把经验观察到的内容加以概括,从中得出一般化的结论。试图描述企业的区位决策行为,然后把观察到的东西与要阐明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的特性,联系起来。将组织理论和心理学当成理论基础的,既是重视区位主体的区位动机和选择过程的,也是行为和区位的相结合。行为学派行为学派不是研究企业应该怎么行事,而是研究在区位决策76四、对经典区位论的反思1、区位因子的多样化和复杂性2、对人的研究研究决策者的行为:特别是创新能力研究被雇佣者的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四、对经典区位论的反思1、区位因子的多样化和复杂性77图行为矩阵的三维模式图行为矩阵的三维模式78西方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区划思想:考虑政府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西方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基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多地利用政府提供的区域经济政策来影响企业的行为,进而来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奉行的工业区划思想: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前提,更多考虑如何通过从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按照最优化的原则来实现企业或者产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最优分布。3、政府因素的缺失西方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区划思想:考794、区位因子的变化:知识要素成为内生变量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决定性的要素;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决定性的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无形资产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智力,应用知识进行创新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知识的载体是人——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区位论中,知识作为外生变量而相对忽略或作为假定条件来处理。适合于考察知识存量变动缓慢的经济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处于动态变化中,继续沿用这种研究方法是不适宜的。4、区位因子的变化:知识要素成为内生变量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80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劳动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脑力劳动取代了体力劳动逐渐成为主流工业化过程:机器取代人进行生产的过程,自动化阶段信息化过程:自动化生产被更为彻底信息化生产所取代脑力劳动成为生产力信息成为生产原料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劳动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815、空间距离的重新认识:时间距离与空间距离5、空间距离的重新认识:时间距离与空间距离82北京市道路通达距离范围120分钟北京市道路通达距离范围120分钟836、特殊经济问题和现象:虚拟空间与虚拟经济虚拟空间:网络空间虚拟经济(unrealeconomy):利用虚拟资本、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各项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以虚拟性为基本特征的,独立于实体经济,同时又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经济形式。虚拟资本:货币、证券、股票、衍生证券等。其最基本的意义是一种债权关系和产权关系的契约。但当契约被资本化,在证券二级市场交易的时,会获得高额的收入。使契约关系的凭证获得了财富代表的性质。它们毫无使用价值的本质被掩盖了,只有在金融危机或信用紧缩导致虚拟财富缩水时,才能感觉到它们的虚拟性质。虚拟资本特殊的定价方式和特殊的运作方式从事虚拟资本经营的企业和机构的特殊活动6、特殊经济问题和现象:虚拟空间与虚拟经济虚拟空间:网络空间84价值论:一件物品、一种经济活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交易行为本身是否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一件物品有它的固有价值,即其生产所要花的时间乘以社会单位劳动时间的成本。也就是说,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交易不创造价值。交换价值论:任何东西或证券不存在什么“固有价值”,只存在相对价值。也就是,只有相对于人的效用而言,才有价值。东西或证券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让个人的效用提高,包括消费效用、财富效用、主观幸福或满足感。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
7、交换(效用)价值论价值论:一件物品、一种经济活动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交易行为本身858、全球化全球化:信息、资本、人员、商品的跨越疆界的流动。对空间经济的作用:(1)全球化落实在真实的领土上,并产生特殊的机制和过程;(2)全球化导致形成新的法律系统,以管理日趋复杂的跨国的经济活动;(3)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发生在电子空间(electronicspace)上,在高速(highspeed)下进行,并跨越现有的领土空间。现代经济活动空间的离散与全球的整合8、全球化全球化:信息、资本、人员、商品的跨越疆界的流动。86五、区位论的发展结构主义区位论全球化与区位论——跨国公司区位论地方化与区位论研究——集聚理论其他五、区位论的发展结构主义区位论87结构主义区位论1970年代以结构主义为主的区位理论重视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或体系因素在区位选择以及区位结构中的作用,突破以往区位研究的“微观化问题”,其研究框架是宏观及整体角度。更加完善了区位理论的框架。对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提出分析方法和观点。主要观点:区位因子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因而是社会发展过程的结果。劳动力在区位因子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别。认为区位是经济结构的产物,尤其是资本主义结构的产物。结构主义区位论1970年代以结构主义为主的区位理论重视社会88图
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及其关系企业(生产者)
居民(消费者)政府(公共机构)市场各主体追求的目标企业:利润,降低成本,提高价格;居民:效用,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政府:调控,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财政劳动与工资交换劳动与工资交换货物和信息流动商品和服务供应图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及其关系企业(生产者)居民89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体系
购买市场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企业服务其他企业相关企业销售市场企业、消费者、政府采购自然资源条件与区位优势行业协会企业人力资源生产资料技术信息资金财务图
企业与周边环境关系社会政治经济购买市场其他企业相关企业销售市场自然资源条件行90全球化与区位论研究——跨国企业区位论如果不存在贸易壁垒,生产将会在A区位集中进行。如果存在贸易壁垒,在国境点必须支付ED的费用时,地点A的总费用将上移,那么地点C就可确保HN间的市场地域。如果贸易壁垒更强,在X点必须支付FD的费用时,地点C的市场地域可扩大到K点,地点B也可确保LK的市场地域。1.贸易壁垒与区位选择全球化与区位论研究——跨国企业区位论如果不存在贸易壁垒,生产91输出还是在国外建立生产企业?当一个国家向其它国家输出产品所支付的运费和贸易费如果超出集中生产带来的成本节约,集中生产就变得不合算,这时企业的生产将会向国外扩散,通过建立国际生产网络组织来获得利润;如果运费和贸易费用比较低,由集中生产获得的利益超过向其他国家输出的费用(运费和贸易费),那么在本国集中生产,然后输出产品比较合理。2.克鲁格曼的区位思想贸易费用集聚效益国际贸易(输出产品)或跨国投资(输出企业)距离壁垒---运输费用---交易成本政策壁垒社会壁垒产业关联效果市场空间容量---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的供给知识和技术的波及输出还是在国外建立生产企业?2.克鲁格曼的区位思想贸易费用集92劳动费指向性区位市场指向性区位资源指向性区位污染产业移转性区位3.跨国企业的区位行为
劳动费指向性区位3.跨国企业的区位行为93地方化与区位论研究——集聚论的新趋势集聚与柔性专业化(A.Scott)——在工业区位论中引入了交易费用,在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强调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接触”。企业在追求联系费用(=运费+交易费用)的节约下,向特定地点集聚。——相同背景下的区位选择:信息渠道、社会接近性。地方化与区位论研究——集聚论的新趋势集聚与柔性专业化(A.S94其他流通革命与区位论研究——超市的区位战略信息革命与区位论——集聚与城市等级福利政策与区位论研究——公共设施区位模型城市化与区位论研究——居住区位选择其他流通革命与区位论研究——超市的区位战略95现代经济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晓文Email:wan32692@现代经济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96经济学与经济地理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的基础经济人(理性的人)——趋利避害两个问题:“利”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人的能力(掌握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等)经济学与经济地理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的基97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空间差异两个问题:从空间的角度:区域分析与研究,区域发展的可能性从人的角度:如何选择特定的空间满足需要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98主要参考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英)克拉克等,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日)腾田昌久等,梁琦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科学出版社,2002年《高等经济地理学》,杨吾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英)阿姆斯特朗等,刘乃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公司地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1999年《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王缉慈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蔡宁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经济区位论》,张文忠,科学出版社,2000年《区域经济学》,朱传耿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1997年《地理和贸易》,保罗.克鲁格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主要参考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9第一讲经典区位论第一讲经典区位论100主要讨论的问题基本概念: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子经典区位论的理论发展演化经典区位论主要理论及其实证,现实意义各种理论及学派的区别与反思主要讨论的问题基本概念: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子101读书报告阅读有关区位论方面的论文,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扩展阅读。提交15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打印稿)。包括相关问题的提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及自己的理解、收益和感悟等。格式规范:参照正规学术刊物的论文格式。提交时间:10.26之前,逸夫楼三楼走廊信箱。准备15-20分钟的.ppt汇报读书报告阅读有关区位论方面的论文,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102一、经济地理与区位论(一)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研究的基本内涵人类某种活动的空间选择给定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区位主体:人类活动——个人、企业、团体和机关等。一、经济地理与区位论(一)区位的基本概念103(二)区位论区位论:人类活动的空间法则。重点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经济活动的组合理论。区位论的分类和特征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二)区位论区位论:人类活动的空间法则。重点研究经济行为的空104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微观区位论
—局部均衡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般均衡分析廖什市场区位论宏观区位论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微观区位论105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局部均衡分析研究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把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研究。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日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106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商业区位论交通区位论居住区位论服务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农业区位论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107布局型区位论经营型区位论政策型区位论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IJKAaBbcC布局型区位论与经营型区位论的关系布局型区位论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IJKAaBbcC布局型区108宏观尺度区位论中观尺度区位论微观尺度区位论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宏观尺度区位论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109区位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位论与经济学的关系
——区位论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确切地说经济学的理论是区位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区位论由完全竞争走向不完全竞争,由部分均衡发展为一般均衡其理论依据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个“点”的世界,而区位论是一个面的世界。区位论不是去研究具体的理论,而是应用经济学理论去研究空间问题,区位论研究的是经济空间,而经济学是区位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现代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开始重视区位论的研究,如克鲁格曼。
——研究方向基本相同。区位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位论与经济学的关系1102.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与区位论的研究主体大致相同,即空间问题。但区位论是追求空间规律性的科学,而地理科学是强调空间差异性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更多采用的是描述、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区位论更多采用的是抽象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现代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区位论走向融合。
——区位论研究的空间应该是指地理空间,而不是数学和物理研究的抽象空间,即地表空间所见到的各种事物并非是由纯粹的几何学法则所支配,而是与人类之间或者人类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应该地理学者研究区位论的立足点。2.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111(三)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区位主体——占据区位的事物:经济活动、人类活动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时代不同,同一区位主体也有不同的条件——动态观点。(三)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区位主体——占据区位的事物:经济活动1122、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因子(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因素,即影响或作用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经济活动的因子。区位因子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费用和收益)影响区位主体因素的划分(区位条件是从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来划分)韦伯: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韦伯的工业区位因子包括:①土地费;②建筑物、机械设备(即固定资本费用);
原料、燃料购入费;④劳动费:⑤运费;⑥利率;⑦固定资本折旧费2、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因子(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113区位因子的分类(经济角度)
运费因子成本因子非运费因子经济因子
区位因子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
区位因子的分类(经济角度)114工业区位因子工业区位因子115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从区域的角度。区位因子: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116二、经典区位论(一)区位成本学派区位目标: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成本单纯考虑经济因素杜能的孤立国(1826年)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二、经典区位论(一)区位成本学派117Source:Geography:AModernSynthesis.PeterHaggett.Harper&Row,Publishers,NewYorkCambridge,Philadelphia,SanFrancisco,London,MexicoCity,SaoPaulo,SydneyRevisedThirdEdition,
1983,416
VonThunenSource:Geography:AModernSy118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杜能关于“孤立国”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杜能关于“孤立国”假定条件1192、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2、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1203、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3、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21图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图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122图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图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123图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住宅区2.香蕉地3.内侧耕地4.咖啡种植地5.外侧耕地6.河谷耕地A.雨季耕地B.旱季耕地图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住宅区124图可通航河流和其他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图可通航河流和其他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1254、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发展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达恩(E.Dunn)提出了一般均衡模型的农业区位论;阿伦索(W.Alonso)、R.Muth等发展为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发展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126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127杜能区位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ABCD地租生产能力上升地租梯度曲线ABCDCharlotte,NC距CBD距离杜能区位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ABCD地租生产能力上升地租梯128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129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近城区以从事园艺型农业,如蔬菜、鲜果和花卉等的生产以及工厂式的养殖业为主,为北京市场提供鲜奶和奶制品、鲜菜及蛋、肉、鱼等畜产品等;中部属于平原粮牧区,为北京市重要的粮食、蔬菜、果品等的生产基地;外围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相对较少,但林、草地资源丰富,属于京郊平原粮油牧区。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近城区以从事园艺型农业,如蔬菜、鲜果和1301964年美国每0.405ha土地净收益趋势面1964年美国每0.405ha土地净收益趋势面131
北京城区与近郊区住宅小区空间分布
北京城区与近郊区住宅小区空间分布132主要道路缓冲区内的房地产项目分布主要道路缓冲区内的房地产项目分布133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
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134韦伯工业区位理论1、三个基本假定条件(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市场为“点”,区位也为“点”的区位模型韦伯工业区位理论1、三个基本假定条件1352、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运费、劳动费、集聚(分散)三个因子组成一般的区位因子体系,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2、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韦136运费指向: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之下,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运费指向: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之下,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137图a,b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图a,b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138图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Frame)
图范力农构架(VarignnonFrame)139Source:TheUnitedStatesandCanada:TheLandandthePeople.ArthurGetis,JudithGetis.Wm.C.BrownPublishers,1995,190Source:TheUnitedStatesand140图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
单一市场N、单一原料地M情况下,产品和原料运费的同心圆状等费用线。A-B-C-D-E-F各点的连线为运费为7的综合等费用线。图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单一市场N、单一原料地M情况141劳动费指向劳动费――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反映工资水平体现劳动能力的差距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决定劳动费指向的两个条件: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劳动费指向142图
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
P为运费最低点,L1、L2为劳动力低廉地。在L1和L2布局工厂,比P点劳动费低3个单位。临界等费用线S3为3单位的综合等运费线。L1在S3内侧,增加的运费低于节约的劳动费;L2在S3外侧,增加的运费高于节约的劳动费。工厂有可能移向L1。图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P为运费最低点,L1、143集聚指向对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集聚指向对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144图
集聚指向的图解
5个工厂不考虑集聚情况时费用最低的区位A、B、C、D、E。工厂因集聚降低的成本为2。临界等费用线:因集聚降低的成本相等的运费增加额曲线。斜线区:三个工厂集聚带来2个单位的成本节约,又同时处于临界等费用线内侧。图集聚指向的图解5个工厂不考虑集聚情况时费145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抽象的研究方法各种系数和集聚的概念对现代企业的地方区位决策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抽象的研究方法146(二)区位市场学派区位目标:最大市场区域和最大利润主要考虑经济因素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市场为“面”,区位为“点”的区位模型(二)区位市场学派区位目标:最大市场区域和最大利润147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确定理论上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地域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确定理论上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地域区位的最1481、假定条件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他因素都可不考虑。1、假定条件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1492、市场区位模型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在垄断竞争情况下,首先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2、市场区位模型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150图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需求圆锥体与理想的市场地域
单一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即市场区都是一个圆,而总销售额则是需求曲线在圆范围内旋转形成圆锥体图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需求圆锥体与理想151
图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引自:最近的地理学,图1-20,P48)
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
图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引自:最近的地理学152Source:SystematicGeography.BrianKnappLondon,Allen&Unwin,Boston,Sydney,1986,398Source:SystematicGeography.153市场区位论的现实意义城市规划地域开发公共设施布局市场区位论的现实意义城市规划154(三)区位行为学派区位目标:收益性空间界限内最大的满足感考虑因素:经济收益,行为能力,行为目的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普雷特的行为矩阵(三)区位行为学派区位目标:收益性空间界限内最大的满足感155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基本原理: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通过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收益性空间界限: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利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与此同时,也可形成空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在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大的化,企业可自由布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基本原理: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156图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
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用对区位的影响
图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157Source:TheUnitedStatesandCanada:TheLandandthePeople.ArthurGetis,JudithGetis.Wm.C.BrownPublishers,1995Source:TheUnitedStatesand158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
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159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带来造成的区位变化。
企业家在决定工厂区位时,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160图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
图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161图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
图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162普雷特的行为矩阵基本观点: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普雷特的行为矩阵163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图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图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164行为变化与区位选择
图行为矩阵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行为变化与区位选择图165区位论:主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何会在一定的地方出现”这一基本的问题,经典区位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决定区位分布的因素和机理,奠定了区位分析的基本框架。成本学派:根据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确定企业的最优区位,微观区位论;市场学派:在考虑成本和运费的同时,注意市场区划分和占领地域扩大化的半宏观区位理论和市场网合理结构的宏观区位论;行为学派:考虑人对环境感知和相应的行为对区位的影响而对企业区位进行决策。三、经典区位论不同学派的对比分析区位论:主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何会在一定的地方出现”这一166区别:关于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动机和目标、决策的合理性、信息状况和流动性,具有不同的观点和假设。关于经济体系的一般功能和结果,是否趋向均衡或者非均衡,经济体系是否具有统一性或差别性,具有不同的观点和假设。对于区位决策怎样与企业的其他重要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企业战略规划、生产和劳动过程)相结合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区别:167以杜能为代表的农业区位论从要解决的问题来看,主要分析了农地使用中的次序问题。这一理论与主流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具有很大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根据不同区位土地的地租差异作为分析的基础,用不同区位土地的产出与地租来共同考虑农地种植次序问题,这是一种简单的成本—收益决定法则。从分析的因素来说,主要考虑了土地成本、运输费用、作物产出以及市场需求这几个因素。主要采用了数据计算和图示等基本的分析方法。以杜能为代表的农业区位论从要解决的问题来看,主要分析了农地使168主要解决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区位决定问题。细致分析了决定工业区位的因素体系,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类和说明。从理论上说,很好地说明了工业区位的自然分布问题。排除了大量的社会因素,从纯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指出运输成本、劳动力价格、原料成本是决定制造工业区位的三大基本因素,成为因素分析法的典范。在分析方法上,创新性地提出和完善了区位三角形,,直观而又合理。以韦伯为代表的工业区位论主要解决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区位决定问题。细致分析了决定工业区169廖什的市场区位论从分析方法,突破了静态局部的分析方法,引入了动态整体考虑区位问题的分析方法。所提出的等级体系和经典的六边形网络体系为后来研究市场区和城镇体系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分析思路。理论上,总结了以前的区位理论,特别是吸取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静态的、单方面的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扩展为动态的、综合的空间经济理论,不仅从理论上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区位体系、市场区、经济区、地区劳动分工、地区经济、国际贸易等广大的领域,而且涉及到了区位选择、地区计划、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方法论。最伟大贡献“是以最概括的方式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空间”。廖什的市场区位论从分析方法,突破了静态局部的分析方法,引入了170行为学派行为学派不是研究企业应该怎么行事,而是研究在区位决策中事实上是怎么样的过程,企业在现实中是怎么做的。在方法上,采用的是归纳的方法,把经验观察到的内容加以概括,从中得出一般化的结论。试图描述企业的区位决策行为,然后把观察到的东西与要阐明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的特性,联系起来。将组织理论和心理学当成理论基础的,既是重视区位主体的区位动机和选择过程的,也是行为和区位的相结合。行为学派行为学派不是研究企业应该怎么行事,而是研究在区位决策171四、对经典区位论的反思1、区位因子的多样化和复杂性2、对人的研究研究决策者的行为:特别是创新能力研究被雇佣者的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四、对经典区位论的反思1、区位因子的多样化和复杂性172图行为矩阵的三维模式图行为矩阵的三维模式173西方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区划思想:考虑政府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西方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基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多地利用政府提供的区域经济政策来影响企业的行为,进而来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奉行的工业区划思想: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前提,更多考虑如何通过从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按照最优化的原则来实现企业或者产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最优分布。3、政府因素的缺失西方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区划思想:考1744、区位因子的变化:知识要素成为内生变量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决定性的要素;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决定性的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无形资产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智力,应用知识进行创新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知识的载体是人——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区位论中,知识作为外生变量而相对忽略或作为假定条件来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工作参考总结高三语文教师期末个人参考总结
- 篷布遮阳篷在商业建筑的装饰效果考核试卷
- 五年级下册各单元好词好句盘点
- 5-16一般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1-原始状态转移表的建立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22024−2025学年学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一(3月) 数学试题(含解析)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导论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达标名校2025届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4月初三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天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医药学院《现代公司理论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生金融知识普及课件
- 七年级下册《青春之光》课件
- 集体备课培训讲座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橡胶粉改性沥青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危废处置方案
- 2025年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共500题)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专家建议(2025)解读课件
- 农村合作社农业产品供应合同
- 中国镀锡铜丝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GB/T 320-2025工业用合成盐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