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全套课件_第1页
国际经济法全套课件_第2页
国际经济法全套课件_第3页
国际经济法全套课件_第4页
国际经济法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法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意义一、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国际经济关系

——跨越国界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一)私人间的国际经济关系——贸易关系传统贸易——货物贸易;现代贸易——货物、技术、服务贸易(二)国家与私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

——管理关系(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利益协调关系二、国际经济法的特征——双重性国际法规范: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规范成文法判例法三、国际经济法的演变及其地位(一)演变国际法——国际公、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二)现实的学说之争1.国际公法的分支(代表人物:英国学者施瓦曾伯格)2.国际私法的分支——国际私法学者3.独立的法律部门

(代表人物:[日]金泽良雄[中]王铁崖及大部分国际经济法学者)

四、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原因

1.资本输出与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涉及市场准入和退出)

2.国家对跨国经济活动的干预

3.国家间经济矛盾的加剧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沿革(一)萌芽阶段(公元前1000多年公元16世纪)

——形成习惯

地中海沿岸亚非欧各国贸易中所形成的商业习惯(被法律吸收或由法庭引用)

1.《罗德法》《查士丁尼安法学学说汇编》。

2.罗马法——《万民法》3.中世纪(公元4、5世纪—16世纪)

《康索拉底法典》、《阿码斐法典》、

《比萨法典》、《奥列隆法》、《维斯比法》、

《汉撒法典》(二)发展阶段(17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

——初步形成体系1.国际商务条约(以双边条约为主)

缔约国国民或企业在另一国的一般经济权利;特种权利(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

2.国内商事立法

法国1673《商事条例》、1681《海商条例》1807《法国商法典》、1900《德国商法典》等3.国际商业惯例(三)转折阶段(二战以后)

1.奠定基础—确立国际经济法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1944.7,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7.10,日内瓦)2.创立国际经济法新规范(1)《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第一次亚非会议(1955.4万隆会议)

(2)《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

1962联合国大会通过(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

1964年发展中国家凭借该组织,组成“77国集团”

(4)《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1974年联合国大会29届会议根据同年4月联合国大会第6届特别会议制定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国际新秩序行动纲领》而制定

(5)发展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

如:《世界版权公约》;

《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等(6)出现区域性国际组织和条约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缔约国的组织(欧洲共同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缔约国的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以发展中国家为缔约国的组织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7)国际商务惯例取得新发展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托收统一规则》;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等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体系一、国际经济法的体系构成国际贸易法律(货物买卖、技术贸易、服务贸易)

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国际投资、金融、税收)解决贸易争端的法律

二、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结构复杂规则矛盾三、适用国际经济法规范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方法与步骤

1.利用共同规则

2.利用局部适用的共同规则

3.利用国际私法中的冲突规范

4.利用国内涉外经济法的规定

5.利用契约自由原则第四节国际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一、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关系(一)相同点——调整对象有重叠和交叉(二)不同点

1.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完全相同

2.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完全相同国际经济法——财产、经济行为国际公法:财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

3.法律关系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国际公法——平等性、约定性国际经济法——平等性与不平等性并存

4.法律渊源不完全相同二、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一)联系:

调整对象具有国际性和经济性(二)区别

国际经济法属于实体法规范国际私法以冲突规范为主体三、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国际经济法包括各国的涉外经济法(国内法)

第五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一、国际条约(一)国际条约的概念

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订立的,以国际法为准的,规定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二)国际条约的特点

1.缔约者只限于国家或政府间国际组织

2.缔约的作用是确定缔约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效力不及于非缔约国,但可能会影响缔约国;直接约束国家,间接约束私人;在缔约国之间具有国际法规范的性质3.条约必须服从国际法强行性规范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国际法强行规范的定义:

为国际社会全体接受;被公认为不可破坏;以后具有同等性质的一般国际规律方可更改。4.条约应采用书面形式(三)国际经济条约的种类

1.以创设国家行为规范为宗旨的条约

直接为国家创设行为规范;通过约束国家的行为而对私人利益产生影响(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等)

2.以创设私人行为规范为宗旨的条约

制订统一的民商法规则(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公约等)

二、国际惯例(一)国际公法上的惯例

1.概念:

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2.要件:

实质要件:经过各国反复和相同的实践;形式要件:被各国认为具有拘束力。

3.国际公法惯例的适用

(1)强行性规范(如国家主权豁免原则)(2)任意性规范(非强行法规范)不能约束一贯反对该惯例的国家。(3)国家以主权者身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时适用的惯例属于国际公法惯例

(含义:在经济交往中,应依据国际惯例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依据国际惯例制定涉外经济管理法规;依据国际惯例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经贸惯例——国际商事惯例1.概念:国际经济交往当事人经过长期反复实践所形成的通例。2.表现形式经专业行会编纂而表现为书面规范。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华沙—牛津规则》;

《约克—安特卫普规则》等3.作用明确权利义务;明确争端解决的依据

4.国际经贸惯例的适用方式(1)根据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适用是否适用国际惯例;适用什么样的国际惯例;适用国际惯例的哪一部分(2)法官根据法律中的授权性规范适用(法律无规定、合同无约定的情况下可以强制性地适用国际惯例)

5.国际惯例的选择(1)确定某一做法是否属于国际惯例区分公法上的惯例与商法上的惯例;区分国内法中类似的规定与国际惯例区分一般的标准合同和国际惯例(2)确定某一惯例是否为我国所反对(3)确定某一惯例是否会损害本身合法权益三、国内立法(一)国内立法的形式

1.国内经济立法规范政府与私人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用以确定政府与经济交往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表现形式:专门的涉外立法(如外商投资法);非专门立法(如证券管理法)2.国内民商立法调整私人之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二)国内立法的作用

调整私人之间以及私人与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

1.不能直接为其他国家创设法律规则;

2.可以对他国造成影响积极影响(如普惠制)消极影响(如限制进出口措施)

四、判例(一)概念

指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官就某一案件所作判决中所创设的规则。(二)作用确定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以后相同或类似争议的解决提供法律规则。(三)例外情况1.判例不能约束国家之间国际经济关系2.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判决不能创设法律规则(不能约束以后的类似争议);3.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裁决不能约束他人(不能约束其他案件的裁决)

五、国际组织决议

政府间国际组织或其特定机构所制订或通过的旨在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文件。

(一)规范性文件:创设国际法原则和规范的文件(如联合国宪章)(二)建议性文件:倾向于形成但尚未形成的规则(联合国大会决议)

1.建议性文件的特点:制定者不具有立法权;条款通常用条件式语句写成;多为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需要通过制订国内法才能实施;多为建议性的供人们自愿遵守的规范;一般无制裁措施;通常具有过渡或试行的性质。2.建议性文件的性质——“软法”其效力取决于国家的法律确信(明示或默示)

第六节国际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一、交易权

交易权的概念(被国家承认并受国家限制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

交易权的形式(贸易、借贷、投资等)

交易权的特征(权利人的意志受限制)

确立交易权的意义私法角度:契约自由原则受尊重;公法角度:契约自由原则受限制。二、管理权

1.管理权的概念国家对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的当事人的私法上的权利予以管辖和控制的权利。

2.管理权的性质——公法上的权利

3.确立管理权的意义赋予国家主管机关对跨国经济活动当事人在私法上的权利予以管辖和控制的权利。三、经济主权国家固有的在经济上的自主权和独立权。

对内:独立自主选择经济制度;独立自主决定自然资源和财富的使用;独立自主地开展国际经济活动

对外:平等地与他国研究发展国际经济的大政方针;平等地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平等地适用法律(依法抵制他国干预本国经济活动的行为)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制度与国际经济法律责任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立法的指导性规则对国际法律规范起补充作用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依据一、国家主权原则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力(一)主权原则的内涵

1.经济制度的选择权

2.自然资源和财富的最终处置权

1962《关于天然资源之永久主权宣言》;

1974《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3.对有关国际经济活动的管辖权(二)行使主权的前提——尊重他国主权二、平等互利原则(一)由来

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和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问题作出国际决定的过程,并公平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

(二)关于公平互利原则名称的争论

——“平等互利”还是“公平互利”?

1.公平互利说论据:普惠制(非歧视性;非互惠性)的出现使公平原则取代了平等原则

2.平等互利说论据:普惠制尚未形成稳定的制度三、国际合作谋求发展的原则国际合作以谋发展是所有国家的一致目标和共同义务,每个国家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协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附带任何有损他们主权的条件,以加速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四、信守约定的原则(一)意义私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遵守法律;信守合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遵守国际强行法;信守条约(二)内涵

1.缔约国无权单方面改变条约的约束力;

2.如单方解除条约约束,应承担违约责任。(三)制约“信守约定原则”的制度

1.合同落空(英美法制度)

合同订立后,由于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合同不能再履行或使订立合同时的商业目标无法实现。义务人可以不再履行合同义务。

英国的实践——落空(受阻)原则

19世纪初——实行“履约不可能”理论

20世纪初——实行“目的落空”理论

美国的实践——履约不可行原则接受“履约不可能”和“目的落空”原则的内涵并演变而成。2.情势变更(大陆法制度)合同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使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合同的基础被动摇或丧失,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显失公平,则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制度

国际经济条约制度国际经济管理制度国际经济合同制度一、国际经济条约制度(一)《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贡献

1969.5.23签订,1980.1.27生效

1.使条约法由习惯法变为制定法(1)确立了国际条约缔结制度条约的定义:国家间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的书面协议。缔约资格:每一国家均有缔约能力和资格缔约权的行使:国家或政府间国际组织持有全权证书的代表国际条约的本质:国家的意思表示(2)确立了国际条约效力制度

空间效力:及于当事国的全部领土;效力不及于第三国

时间效力:对当事国生效之日至失效之日(条约对当事国不具有溯及力)2.使国际法规范等级化强行法规范(本质:国家协调意志)一般国际法规范(允许缔约国作出保留)

(二)国际经济条约对成员国的约束

1.硬约束

以确定的规则约束各事国的行为(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所确立的原则

2.软约束

以“例外条款”的形式免受条约的约束.

(1)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例外

关税同盟(TariffCustomsUnion)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来自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2)国际收支平衡例外

(3)发展中国家的例外(非互惠原则)

(三)国际经济条约对缔约国私人的约束

——基于私人和缔约国之间具有的联结因素

1.国籍标准——具有成员国国籍

2.所在地标准——位于成员国境内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条:“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

3.法律规定的其他标准(在成员国境内有住所、居所、营业所)(四)国际经济条约对第三国私人的约束

——基于当事人的选择

《汉堡规则》第2条:“如果提单约定,本公约的规定可适用于两个不同国家间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第4条:“本公约被合同当事人选择为合同的法律时将被适用”。二、国际经济管理制度(一)国际经济管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

——规范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管理的制度,调整国家和私人之间因国际经济交往而发生的管理关系。

意义:

——事关经济利益在不同国家的分配。(二)国家对国际经济交往实施管理的原因

1.经济方面的原因

保护国内稀有资源防止依赖国外市场(保护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交易(例如“两反一保”)增加本国就业机会

2.非经济方面的原因

国家安全(如美国出口管制法;中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禁止外国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投资)

外交需要(如禁运)(三)国家管理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法依据

——国家主权原则

1.国家根据主权原则制定国内法;

2.国家根据主权原则行使管辖权。(1)管辖的形式:属地管辖;属人管辖(2)管辖冲突及解决途径

冲突的原因——各国行使管辖的原则不同解决的途径——

通过协议管辖;

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管辖(四)国家对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管理措施

1.市场准入管理(1)关税制度

以削减关税为主要目标但允许各国以关税调解进出口贸易(一般进口税;特别关税)(2)对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进口配额制和许可证制度)(3)技术标准(4)合同审批制度—适用于技术贸易和投资

2.经济活动管理(1)通过竞争法,规范限制性商业行为(妨碍市场自由竞争的行为)

被允许的限制性商业行为;被禁止的限制性商业行为

判断标准——行为的后果是否合理(是否危害公共利益)(2)通过税法调节国际经济活动(3)通过进出口管理法对进出口实施控制三、国际经济合同制度(国际商事合同)(一)概念调整国际经济合同关系的各种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

1.国际(多重标准与单一标准)

2.商事——为了实现商业利益理论上:合同当事人并非一定是商人;交易并非一定具有商业性质实践中:排除了消费者合同(只能是商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3.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意

(二)国际经济合同制度的表现形式

1.国际条约

领域有限(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运输)统一困难(许多公约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排除对公约的适用)

2.国际惯例(1)合同规则

(如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规则》、欧洲合同法委员会《欧洲合同法原则》

(2)合同范本

3.国内法中的相关规定依据冲突规范适用国内法;当事人选择适用国内法;法院依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国内法4.国际经济法的适用规则

如果合同被确定适用某一国内法,则该国所参加的国际条约也适用;如果当事人约定适用某一惯例(该惯例不违反国际条约的强制性规定而且也不为该国所反对),则该惯例可以适用;如果当事人选择适用某一条约(该条约与国内法强制性规范不冲突),该条约可以适用;如果当事人既选择了条约,又选择了国际惯例,惯例可优先适用(除非条约不允许变通)第三节国际经济法律责任一、概念与构成要件

国际经济法主体违反法律义务应承担的强制性后果(一)责任者须为国际经济法主体

国家——公法上的责任;私法上的责任私人(自然人、法人)(二)责任者须有违背法律义务的行为

1.违背国内法规范或者国际法规范

2.违背法定义务或者约定的义务(三)责任者有过错(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以相对的过错责任为原则(故意或过失)以无过错原则为例外(航天、化工、核工业)例如《空间实体造成损失的国际责任公约》(四)国际经济法律责任的确定1.国家经济法律责任的表现形式(1)国家责任——国际公法责任

国家对国家的责任——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国家对私人的责任:违约责任(须放弃主权豁免)行政责任(管理方面的责任)(2)私人责任私人对国家——违约责任;行政责任私人对私人——违约金;实际履行;损害赔偿2.确定法律责任的途径协商(主要适用于国家之间)仲裁(适用于确定私人和国家的法律责任)诉讼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三章国际货物贸易法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及其适用法律第二节国际货物贸易术语第三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第四节国际货物贸易的政府管理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及其适用法律

一、国际货物买卖的认定标准

二、国际货物买卖适用的法律一、国际货物买卖的认定标准(一)何谓国际?

1.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制定以前各国实行的标准——多重标准营业地标准当事人国籍标准行为地标准(要约和承诺在不同国家作出)标的物所在地标准(订立合同时货物已处于运输途中)货物交付地标准(货物在要约和承诺的国家之外交付)2.公约标准——单一标准——营业地标准

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1)订立合同时,当事方必须知道对方营业地与自己不在同一国家;(2)如果当事一方的营业地不在缔约国境内,则根据国际私法的冲突规范是否指向了缔约国的法律而确定;(3)当事一方没有固定营业地,其惯常居住地视为营业地(4)当事一方具有多个营业地时,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营业地(要约与承诺发出地、谈判与签约地、货物交付地、付款地等)

(三)何谓货物——公约标准

(按商务规则买卖的有体动产)——排除式(三)何谓买卖?

双方合意并按照商务运作规程而进行的货物销售(不包括其他形式)。(四)结论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意义上的国际货物买卖。是指营业地处在不同国家的双方当事人经过合意,并按照商务运作规程而进行的有体动产的交易活动。(五)公约不适用的买卖1.供私人或家庭使用而进行的货物买卖;2.以拍卖形式进行的买卖;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进行的买卖;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买卖;4.船舶、气垫船或飞机的买卖5.电力的买卖6.供应货物的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他服务的买卖

二、国际货物买卖适用的法律(一)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条约

1.海牙两公约(罗马统一私法研究会起草,1964.4.5在海牙外交会议通过,缔约国8个,我国未参加)

(1)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参加国:德国、英国、比利时、冈比亚、意大利、荷兰、以色列)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2.1980年《国际货物销售(买卖)合同公约》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货物买卖法工作组”起草,1978年完成草案;1980年维也纳外交会议通过;1988.1.1生效;我国1986年参加)

1980年《公约》的特点:(1)将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写进了公约平等互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照顾不同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的原则(2)吸收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易于为各国接受的法律概念(3)照顾现实情况,承认国际私法规则的适用将买卖合同统一法公约与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的内容统一起来。1980年公约适用的条件

第1条规定:“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含义:公约适用于在缔约国签订的合同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从而适用该公约。1980年公约不涉及的事项与合同或合同条款的效力无关;与任何惯例的效力无关;与合同对所售货物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无关与卖方对所售货物造成的人身伤亡责任无关1980年公约的效力(非强制性适用)

允许缔约国减损公约条款的效力(可以条约保留的形式要求合同采用书面形式)允许当事人整个地排除公约的适用;

3.1983《国际货物买卖代理公约》

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于1981年起草(以1961《国际私法关系中的代理统一法公约》和《国际货物买卖代理合同统一法公约》为基础);1983年12月通过(尚未生效)。4.1974《国际货物买卖时效期限公约》及其1980年《议定书》1974年公约(1988.8.1生效)

目的——解决各国关于货物买卖时效的冲突时效期间——4年1980《议定书》(对公约适用范围的修改)

在通过《销售合同公约》时制定(1988生效)

5.1955年《国际货物买卖适用法律公约》1955经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1964.5.3.

生效(中国未参加)6.198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

(在1955年公约基础上制定)(尚未生效)(二)关于货物买卖的国内法

大陆法系——民商法的范畴英美法系——成文法+判例法

成文法:英国1893《货物买卖法》(现行有效的是1995《货物买卖法》);美国1906制定统一买卖法;

1952公布《统一商法典》,经多次修订,1990被各州通过立法程序所采纳第二节国际货物贸易术语一、贸易术语的概念与作用

明确国际货物贸易中的价格构成及当事人责任、费用和风险的专门用语。作用:

1.明确货价的构成

2.明确交货地点和方式;

3.明确风险划分界限;

4.明确责任归属二、贸易术语的解释依据(民间规则)1.国际法协会——《华沙—牛津规则》

1923年在华沙初定;1932年在牛津修订。(1)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2)关于所有权的转移所有权随单证转移而转移但卖方可对货物行使留置权、扣留权和停运权(3)诉讼时效(货物运抵或应该运抵目的港之日起一年)2.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定义》

1919年初定;1941年修订(主要用于报价)3.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InternationalRulesfortheInterpretationofTradeTerms:Incoterms)

1936年通则(收集、整理各国的贸易术语)

1953年规则(以当时国际贸易通行做法为基础)

1967年规则(针对前苏联及东欧贸易中边境交货问题做出补充规定)

1980年规则(为适应门到门运输的多式联运)

1990年规则(为适应电子数据交换的需要)

2000年规则(简洁化、准确化)二、国际贸易术语分类及其基本含义C组(主要运费已付)

CFR:Cost&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CPT:CarriagePaidto(namedPlaceofdestination)

——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CIP:Carriage

InsurancePaid(tonamedplaceofdestination)

——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D组(到达)

DAF:DeliveredatFrontier(namedplace)

边境交货(指定地点)

DES:DeliveredExShip(NamedPortofDestination)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地点)

DEQ:DeliveredExQuay(DutyPaid)(NamedPortofDestination)目的港码头交货(关税已付)(指定目的港)

DDU:DeliveredDutyUnpaid(NamedPlaceofDestination)未完税(指定目的地)

DDP:DeliveredDutyPaid(NamedPlaceofDestination)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E组(发货):

EXW:Exworks(NamedPlace)

工厂交货(指定地点)F组(主要运费未付)

FCA:FreeCarrier(NamedPlace)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可以适用于海、陆、空运输或多式联运

FAS:FreeAlong-sideship(NamedPortofShipment)——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

FOB:FreeonBoard(NamedPortofShipment)——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三、主要国际贸易术语及其含义(一)FOB:FreeonBoard(NamedPortofShipment)

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1.卖方义务提供货物及其货运单证;自费办理出口许可证和出口手续;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和费用。FOB合同项下货物风险的转移

案例1:

加拿大某公司与中国某公司签定FOB合同,合同约定:由加拿大公司向中国公司出售袋装小麦20000吨。待船舶到达装货港后,卖方安排卡车将货物运至码头船边并交给承运人。在装卸工人向船上装货的过程中,某些包装袋被吊钩钩破,使许多小麦洒落在码头上。货物抵达目的港后,买方经检验发现损失较为严重,便向卖方索赔。卖方声称,货物在装货港越过船舷后的风险由买方自行承担,或向承运人索赔。问:卖方的说法能否成立?为什么?该项损失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2.买方义务

支付货款并接受货运单证;自费办理进口许可证;自费租船订舱并向卖方发出装船通知;自费办理保险;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和费用。FOB合同下货物风险的转移问题案例2:

1995.1.1,印尼某公司与非洲的某公司签定FOB出口合同,合同约定交货期是6月10日。合同订立后,印尼公司积极准备货源,到6月10日,全部货物备齐,但非洲公司没有按期派船到装运港接收货物,而是推迟到6月30日。但船舶抵达装货港时发现一部分货物已经丢失。对此,非洲公司向印尼公司索赔。问:印尼公司应否赔偿?为什么?

(二)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

成本+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

1.卖方义务

提供货物及其货运单证;自费办理出口许可证和出口手续

负责投保并支付保险费(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办理租船订舱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

承担货物在装货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和装船费2.买方义务

支付货款并接受货运单证;自费办理进口许可证;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和除运费、保险费以外的其他费用。CIF合同下货物风险的转移(案例)

中国某公司与外国某公司签定CIF合同,由外方向中方出售电子零件(对该批货物的运输风险双方均未投保)。合同订立后,外方及时派船并发货。当中方收到货物时发现,由于货物外包装破裂,货物严重受损。但外国卖方提请中国买方注意,船方签发的是清洁提单,表明货物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故买方应向承运人索赔。问:卖方的说法是否成立?为什么?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途径解决本案?(三)CFR:Cost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

成本加运费1.卖方义务:

提供货物及其货运单证;自费办理出口许可证和出口手续办理租船订舱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

承担货物在装货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和装船费2.买方义务

支付货款并接受货运单证;自费办理进口许可证;自费办理保险(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和除运费、保险费以外的其他费用。CFR价格条件下的案例案例1:德国某公司与中国某公司签订CFR合同,由德国公司向中国公司出口化工原料。合同约定:德国公司在1998年5月4日交货并装船。载货船于当日启航驶往目的港——青岛。德国公司在5月10日电告中方货已装船,中国公司于收到通知的当天向保险公司投保。但在货物抵达目的港以后经检验发现,货物在5月8日于海上运输途中发生损失。德方声称:货物在装货港越过船舷以后发生的损失应由买方自行承担。问:对于上述期间发生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为什么?解决本案可以有哪些途径?案例2:中国某公司(卖方)与国外某公司(买方)以CFR价格条件签订水果出口合同。货物装船后,买方办理了保险。由于载货船舶在运输途中发生搁浅事故,致使部分货物受损。货到目的港后经买方检验发现损失严重,便向中国的卖方索赔,卖方宣称:货损事故发生在运输途中,故买方应向船方直接索赔。问:卖方的说法是否正确?能否行得通?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四、关于价格术语的使用关于价格术语后的港口名称问题关于装卸费分担问题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过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国际货物买卖的违约救济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过程

要约邀请(Inquiry—询盘)要约(offer—发盘)反要约(Counteroffer—还盘)承诺(Acceptance—接受)确认(Concluding

thecontract—

订约)

一、要约邀请(询盘:Inquiry)

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探询交易条件的意思表示。特征:1.表达与对方谈判的意图(thewillingnesstoenterintonegotiationwithotherparties),但不期望对方的回答能使合同立即成立;2.交易条件通常不完整。二、要约(发盘:offer)

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关于订立合同的建议(《公约》第14条)。(一)要约有效的条件:必须向特定的人发出;必须表明与对方订约的意图(一旦对方接受,要约人即受其约束);必须表明主要交易条件(货物、数量、价格)必须到达受要约人.案例:某制药厂刊登广告推销药品——石碳酸烟丸,声称:按照说明书指定的方法服用此药之后,如果再患流行性感冒,可获赔偿100英镑。为表示诚意,还声称已将1000英镑存入银行。某人看到广告后信以为真,遂购买此药,并按说明书服用,但仍染上流感,于是向药厂请求赔偿100英镑。问:原告索赔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本案应适用什么法律?(二)要约的效力

1.要约对受要约人无约束力(受要约人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或沉默)2.要约对要约人本人的约束力要约人可在要约到达之前阻止要约生效;要约人在要约到达之后、生效之前也可撤消要约(例外情况: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消的;并且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合同法》第19条)要约案例一我国某服装进出口公司在8月10日向美国某服装公司提出一项书面要约,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将一批服装卖给美方,要约有效期至8月18日上午9点。8月17日被告将服装以58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某公司。当日,美方得知此事,便在8月18日上午9点以前,正式作出承诺。

问:本案中合同能否成立?如果你是原告,将提出什么样的理由?要约案例二:美国的A公司于1996.5.3日给德国的B公司发传真,请求德国的B公司发盘出售一批钢材。A公司在传真中声明:“该项发盘是为了计算承建一幢大楼的标价以及确定是否参加投标之用;因为A公司必须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送交投标书,而开标日期已定为5月31日”

B公司于5月5日以传真形式就该批钢材向A公司发盘,A公司据此计算标价,并于5月15日递交了投标书。5月20日,因钢材价格上涨,B公司传真给A公司,通知其撤回5月5日的发盘。A公司复电不同意撤盘。双方为此发生争议。5月31日开标时A公司中标,当日A公司传真给B公司,正式接受其5月5日的发盘。但B公司声称:该项发盘早在5月20日即被撤消,合同不能成立。而A公司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双方争执不下,遂将案件交付仲裁。要约案例3:

“请速交付一辆TOYOTA—2500。”要约案例4清华大学校长先生:获悉贵校确立了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我公司全体员工十分振奋。为支持贵校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我公司决定,按成本价向贵校出售20辆XX型小轿车。对如此优惠的报价,我公司相信贵校一定欣然接受。若在14天之内未接到贵校的拒绝意见,我公司将发出该批货物。三、反要约(还盘:Counteroffer)受要约人接到要约之后向要约人作出的变更或增加或减少某些交易条件的意思表示。1.特点:改变了交易条件2.性质:使要约人原来在要约中作出的承诺归于无效,双方处于重新磋商的地位。四、承诺(接受:Acceptance)

受要约人在要约有效期内以特定方式向要约人作出的同意要约的全部内容的意思表示。(一)承诺的条件只能由受要约人作出;必须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必须以特定的方式作出(明示的方式或按要约规定的方式);不得包含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否定案例1:

原告:羊毛生产商;被告:羊毛供应商

2005年9月13日,被告致函原告,提出出售一批羊毛的要约,并要求原告以邮寄方式回复。该信因地址错误到9月20日才到达原告。当日晚,原告即把承诺信件以邮寄发出。该承诺信件于9月22日晚到到达被告。证据显示,假如要约信函地址正确,原告承诺的信件于9月15日就可到达被告。但是,在此期间,被告将羊毛出售给了第三者。问:此事应如何处理?案例2:

某煤炭供应公司长期向某铁路公司供应煤炭,但一直没有订立正式合同。为了使贸易正常化,该铁路公司送给煤炭供应公司一份合同草案,煤炭公司负责人看过草案,在上面加上一个新条件,并注明“批准”的字样,然后送回铁路公司。铁路公司将合同草案文本放在桌子上历时两年多而未签字。在此期间,煤炭公司依照该草案的条件供应煤炭,铁路公司也按草案的条件付款。后来,双方发生纠纷,煤炭公司否认合同存在;铁路公司则认为合同在事实上已经存在。问:对于本案,你的看法如何?(二)接受的形式

1.无条件的接受2.有修改的接受(没有实质性更改)不涉及货物种类、数量和质量;不涉及货物价格、付款或交付条件;不涉及赔偿责任范围或争议解决方式五、确认(Concludingthecontract:订约)

签字(signature);签署确认书(fixturenote);依法批准(officialratification)。

第二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一、品质与数量条款

商品名称与规格数量/重量(允许溢短装数量moreorless)二、价格条款(单价/总价)“每公吨150美元CIF纽约”;

“每公吨130美元FOB厦门”三、装运条款

装运港;目的港;装运期限;运输方式及合同形式:

航次租船——程租合同;

班轮——提单五、保险条款(海运保险)(一)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险

1.平安险(Freefromparticularaverage)

在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整批货物损失(不含部分损失)

航行事故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航行事故以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装卸或转运时整件货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合理的施救费用;避难港卸货、存栈、重装和运送货物的特别费用;共同海损损失(牺牲与费用)和共同海损分摊责任货方根据“船舶互碰责任”条款须偿还船方的损失

2.水渍险(WithParticularAverage)

平安险的全部承保范围+

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3.一切险(AllRisks)

水渍险全部承保范围+

外来原因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二)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附加险

1.一般附加险(因外来原因产生的风险)

偷窃、淡水雨淋、混杂或玷污、渗漏、碰损或破碎、串味、受潮或受热、钩损、包装破裂、锈损。

2.特别附加险(责任风险)交货不到险、进口关税险、舱面险、拒收险、黄曲霉素险

3.特殊附加险——政治风险(战争险、罢工险)(三)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人的责任期间

1.仓至仓条款

从被保险货物运离保险单载明的起运地仓库直至保险单载明的收货人的最后仓库

2.航程终止条款

在被保险货物运抵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之前,因被保险人无法控制的原因而终止运输合同的,保险责任可以延展至在卸货港卸离海船以后60天。

六、支付条款(方式、时间、地点)(一)支付方式(托收、汇付、信用证)1.汇付(Remittance)买方通过银行汇款给卖方

信汇(MailTransfer:M/T)

汇出银行根据汇款人(买方)的申请,开出信汇委托书寄给汇入银行,授权其向收款人(卖方)解付一定金额的行为

电汇(TelegraphicTransfer:T/T)

汇款人将款项付给当地汇出银行,要求其以电报或电传方式,通知其分行或代理行支付给收款人一定金额的行为

票汇(DemandDraft:D/D)

(1)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为其开立即期汇票,由汇款人自行寄给收款人,收款人持票向汇入银行收取货款(2)由汇款人向当地外汇银行购买国外汇票,自行寄给国外受款人,由受款人持票请求付款行付款。

2.托收卖方委托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的行为3.信用证(银行担保)银行应进口方的要求,开给出口方的一种承担首先付款责任的书面凭证。(二)支付时间预付款——交货前或交单前即期付款——交货或交单当时延期付款——交货或交单后的规定时间(三)支付地点

(付款人或其指定的银行所在地)七、商检及索赔条款(一)商品检验

检验机构官方检验机构;产品生产部门设立的检验机构;民间检验机构

检验标准(约定标准;生产国标准;进口国标准;国际习惯标准)

检验依据(离岸情况;到岸情况;装运港商检证书记载的情况)

复验地点——目的港(或延伸至内地)(二)商品索赔

索赔途径:向保险公司;向承运人;向卖方八、不可抗力条款

1.要素

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

2.不可抗力的范围

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战争、武装冲突、骚乱);政府行为(扣押、滞留、颁布新法)

3.效力

双方可无偿解除合同而不承担法律责任4.条件

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应立即电告另一方;在约定时间内空寄事故证明书。

不可抗力的案例:1999.10.20,我国某医药进出口公司(A公司)与某国的B公司签定一项CBA药品进口合同,合同约定:B公司向A公司出售药物200箱,“每箱2000美元CIF上海”以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支付,12月份装运。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规定:无论卖方还是买方,如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均不承担违约责任。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战争、封锁、冲突、叛乱、罢工、内乱、骚动、严重水灾、地震、海啸等无法预见和不能克服的因素。12月10日,A公司接到卫生部和外经贸部紧急通知,称:“近半年来,已有多个国家因CBA药物可能具有精神调理作用而禁止其进口,我国已开始对该种药物的效用重新进行鉴定,在接到新通知之前,暂停该药物的进口”。A公司接到通知后立即电告B公司,要求取消合同。而B公司则以其向药厂下了订单为由,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九、争议解决和法律适用条款

诉讼仲裁法律适用

案例: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向美国通用机械公司订购8架波音747飞机。合同约定,中方先付货款50%,付款后10日内美方交货,货到后30天内中方另付50%。但是,美方交货后,中方未能按期付款,美方便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中方赔偿损失。请问:被告应否赔偿?该案应适用什么法律解决?第三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一、卖方的基本义务(一)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交付货物(二)提供的货物符合约定质量、规格和包装方式

1.要求(1)符合此类货物通常使用的目的;(2)符合订立合同时明示或默示通知卖方的使用目的(案例1)(3)符合订立合同时提供的样品(4)采用同类货物通用的包装

2.是否相符的时间点——风险转移时(案例2)例外情况:在风险转移时因卖方的原因而无法发现货物的缺陷(《公约》规定)(案例3)案例1:

卖方将韦布斯印度奎宁出售给买方,卖方知道买方意图将这些货物在阿根廷出售。在奎宁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杨酸(对此买卖双方都不知道)。但是,出售含水杨酸的奎宁在阿根廷是违法的。当奎宁运到阿根廷后被阿根廷有关机关扣下。买方请求卖方赔偿违约损失,但卖方声称,自己对奎宁中含有水杨酸的事实不知情,故没有责任。问:卖方是否构成违约?判定卖方是否违约的依据是什么?案例2:

中国A公司向国外B公司订购2000只一日龄的雏鸡。从开始饲养这批鸡的第三周开始,发现小鸡的羽毛开始脱落。经官方检验机构检验,这些鸡染上了传染病,如果继续蔓延下去,雏鸡将死亡殆尽,原告提起诉讼,请求被告赔偿损失问题:卖方是否违反了合同义务?如果你是卖方,将以什么理由抗辩?案例3:

原告于被告签订一份出售一台收割机的合同。按照原告的描述,该机器于去年购入,只进行过50公顷到60公顷的收割作业,机器基本上是新的(被告没有见过这台机器)。交货后,被告发现机器很旧,遂将其退还给原告。原告为此提起诉讼,请求被告支付货款(三)提供的货物不能存在物权争议

所有权争议;抵押权争议;其他担保物权争议(四)提供的货物不能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认定卖方违约的前提条件:

订约时卖方知道或应该知道该项权利争议存在;订约时买方不知道或不可能知道有权利争议;权利的争议不是根据买方的设计方案而产生;权利的提起只能是依据特定国家的法律(而不是依据所有国家的法律);买方在已知权利争议时,在合理时间内将争议告诉了卖方(除非卖方已经知道)。案例1.我国江西省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进口商标为“M”牌运动鞋的合同。货物进口后不久,A公司便将该批运动鞋转售给甘肃省的C公司,但半个月之后,C公司致电A公司,称:“M”牌运动鞋已经被美国生产商授权甘肃省的D公司,以D公司的名义在中国注册。D公司认为C公司侵权,并请求其停止在中国境内销售该种品牌的运动鞋,否则将追究其侵权责任。问:C公司是否侵权?为什么?该案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案例2:

我国某机械进出口公司向一法国商人出售一批机床。法国商人又将该批机床转售给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机床进入美国后,美国的进口商被起诉侵犯了美国有效的专利权,法院判令被告赔偿专利权人的损失,随后美国进口商向法国出口商追索,法国商人又向我国公司索赔。问:我国公司应否承担责任?为什么?二、买方的基本义务(一)支付货款1.支付时间按约定时间在卖方移交货物时卖方移交了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时2.支付地点按约定地点;在卖方营业地(营业地变化造成的损失和费用由卖方承担)在移交货物或单据的地点(二)接收货物1.采取“理应采取的行动”使卖方能够交付货物(公约规定)申领进口许可证;租船、订舱;在交货问题上给卖方以配合2.提取货物按规定时间、地点、方式提货并支付有关费用(没有法定或约定的情况,不得拒收货物)案例:我国某公司向外国某公司出售一批水果,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后付款。货物抵达目的港后经检验发现,水果总重量短少10%,于是拒绝付款并拒绝提取货物。后来水果全部腐烂,外国海关向我方收取仓储费和处理水果费5万美元。问:我方公司对外国海关的要求应如何对待?三、国际贸易货物的风险转移(一)关于风险转移的不同观点

1.与所有权联系在一起(提单持有人担风险)2.与货物交付联系在一起按约定交付货物时,风险便发生转移。(二)公约的规定1.合同约定地点时,按约定的交货地点转移;2.未约定交付地点时,在货交第一承运人时转移(非特定化的货物除外)3.已处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从合同订立时转移;货物交给承运人时转移(情况表明有此需要)4.如买方有义务在卖方营业地以外的某一地点接受货物,则风险在货物交给其处置时转移4.其他情况下从买方接受货物时转移风险若买方不在合理时间内接受货物,则在将货物交给其处置时转移(不论买方是否拒收)(三)风险转移的例外在订约时卖方知道或理应知道货物有瑕疵,但未告诉买方.关于风险转移的案例:

1997.11.12,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套特定设备,总金额为145万美元,价格条件为FOB纽约。合同中还约定,《199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适用于本合同。合同签订后,B公司按时开出信用证,并办理了租船订舱手续。1998.3.5,货物在纽约港装船。3月6日在船舶准备离港时,因船员过失引起船上火灾,致使船上货物全部焚毁。3月10日,B公司以“货款已付但未收到货物为由”,要求A公司另行交付货物,或赔偿损失。B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四、关于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一)各国实践:

买卖合同成立时交付货物时移交物权凭证时(二)中国《合同法》的规定(第133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三)《公约》的规定:公约与货物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无关

第四节国际货物买卖的违约救济一、违约救济的概念

违约救济(也称违约责任),是非违约方向违约方寻求补偿的方式,以使自己尽可能地处于假使合同得以履行时他所应处于的地位。二、违约的表现形式1.实际违约与预期违约

实际违约:发生在履约期届临之日或届临之后的违约。

预期违约:发生在履约期届临之前但可推断出在履约期届临时必然出现的违约(合同法第108条)

区分的意义:履约期届临之前,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2.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fundamentalbreachofcontract):

一方当事人违约使另一方当事人受损,以致于在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利益(除非违约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的、理智的人处于相同情况时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后果(公约第25条)。

非根本违约:合同当事人虽然履约有缺陷,但对方当事人已经从中得到该项交易的主要利益。

区分的意义:根本违约——非违约方可以解约非根本违约——非违约方只能请求赔偿三、违约救济手段(一)实际履行(强制履行:Mandatoryenforcement)1.各国关于实际履行的规定金钱债务——强调实际履行非金钱债务——规定不同2.《公约》的规定(1)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另一方履行义务,法院没有义务作出强制履行的判决;(2)法院依据国内法对不属于公约调整范围的类似销售合同,有权判决强制履行(二)支付违约金1.概念:合同中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量的金钱。2.作用:补偿非违约方的损失;对违约方的威慑或惩罚。3.衡量约定违约金合理与否的标准对违约可能造成损失的合理估计(不是看约定数额的大小,而是看与后来造成的实际损失的接近程度)(三)损害赔偿1.赔偿的范围

大陆法系——包括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和失去的利益。英美法系——假使该合同得以履行时他所应处于的地位2.损害赔偿应考虑的两项原则

合理预见原则(公约》采纳《法国民法典》的规定

“订立合同时已经预见或能够合理预见的损失”

尽量减损原则(公约第77条)

“声称合同另一方违约的当事人,必须根据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由于另一方违约引起的损失,包括利润方面的损失。如果他不采取此种措施,违约方可以要求从损害赔偿中扣除本来可以减轻的损失数额。”

(四)解除合同《公约》的表述方式——宣告合同无效《公约》规定的可以宣告合同无效的情形:

1.违约方的行为达到根本违约程度;2.推迟履行合同的宽限期届满;3.预期违约达到根本违约的程度。解除合同的案例一:

1992.3.6,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出售3600箱梅花牌青鱼罐头…每箱45美元CIF休斯顿…合同总价款162000美元…装船期限:1992.5.31日…买方应通过买卖双方同意的银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信用证必须在装运期前10天(5月21日前)开到卖方,信用证有效期至装运期后第15天。合同签订后,A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准备好了货物,并多次催促B公司开立信用证,但B公司迟迟没有开立。5月22日,在B公司仍然没有开证的情况下,A公司电告B公司:A公司将依照合同履行交货义务。两天后,A公司租船将货物运往休斯顿,对此,B公司未提出异议6月15日,船舶抵达休斯顿,A公司通知B公司接收货物,但B公司始终没有派人提货。在此期间,B公司还向A公司介绍了其他买主。数日后,A公司对货物进行转售处理,最终以123000美元的价格全部售出。7月10日,A公司依买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将争议交付仲裁,要求B公司赔偿其货物差价39000美元;处理货物产生的额外费用20000美元。解除合同的案例之二:

1996.10.1,甲国的A公司与邻国的B公司订立合同,约定:由A公司向B公司出售600棵圣诞树,交货日期为12月15日之前,交货地点为B公司的仓库,由A公司负责货物运输,B公司预付货款的30%,余额在货到后电汇。

12月10日,A公司通知B公司,由于存货不足,圣诞树的交货时间将延至12月22日,A公司愿意为此将货款降低25%。B公司立即回电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