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精编版)(第五版)》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1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五版)》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2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五版)》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3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五版)》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4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五版)》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第五版目录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第三章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信用“信用”

这个词是我们在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引进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讲的是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如果讲的是经济范畴,与之相当的是“借贷”、“债”等等。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也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信用和货币一样,也是一个很古老的经济范畴。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有不少关于借贷的记载。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在西方,债务问题的历史记载似乎较中国更早。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皇帝汉谟拉比编制了一部《汉谟拉比法典》(Hammurabi’sCode),其中关于债务问题的规定非常具体。信用是如何产生的·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的。·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越来越成为借贷的主要对象。·只有当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时候,实物借贷才丧失其大量存在的基础。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守信是信用范畴的支撑;如果失信行为持续地、大量地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的存在。·随着失信威胁的存在,经济生活本身也同时发展了应对失信、维护守信的机制。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债、Usury、高利贷·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成千上万年的经济生活中,都存在借借贷贷的信用关系。·对于借贷行为,在我国的古代称之为“债”;在西方,称之为usury。“高利贷”是usury的译文。把usury译为高利贷,已是定型的译法。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高的利率水平,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借贷的明显特征。高利率高的利率(interestrate)水平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借贷的明显特征。之所以出现这样高的利率,是由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农民及小手工业者由于天灾兵祸等,不借钱无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其中包括维持家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明知债务负担沉重,难以偿还,也不得不借。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商人阶层中相当大的部分既经商,又是放贷的债主;但与此同时,部分商人有时也需要拆借钱物作为运营资本。由于那时的商业经营可以预期有高额回报,以至于在支付高额利息之后仍然有利可图。历史上对高利贷的态度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把放债与冶铁、煮盐、种田、畜牧、酿造、经商等等同等看待,认为将本求利,无可厚非。揭露高利贷的压榨所造成的百姓贫困恶果,但也并未主张取缔高利贷。资产阶级反高利率的斗争·在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的阶段,资本家需要货币资本支持其发展,而极高的利率水平则是资本家所不能承担的,因此反对高利率曾是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如何诠释高利贷·当我们用高利贷这个词泛指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信用关系时,它应包括这样几重含义:(1)那时的经济条件,决定它的利率普遍高于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利率。(2)它是高利盘剥的手段,成为摧残再生产的消极力量。(3)但它同时也是经济中的必要因素,对于保持农业再生产及发展商业,均有积极的一面。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在使用中,我们应该注意:它有时是专指高利盘剥、敲骨吸髓的贷放行为;有时是泛指既包括高利盘剥、敲骨吸髓的贷放行为,也包括有利于当时经济发展的贷放行为这两方面在内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关系。中国的高利贷问题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城乡,高利贷是广泛存在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可简单概括为“分田废债”。土地改革后,借贷自由、利息由双方议定、政府不加干涉。当前的“民间借贷”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改革与开放政策至今,民间借贷相当活跃。民间借贷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在民间自发产生的借贷组织形式;二是指无定型组织形式但遵循借贷准则的经济行为,如通过邻里、熟人的中介进行的借贷。当前的“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不是高利贷的关键性界限:是否显著超出现代信用关系中的利率水平。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民间借贷之所以活跃,是由于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信用经济“·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可以称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收支·个人的货币收入扣除了缴纳社会保障基金应由个人所负担的份额和应纳税款等缴纳义务后,是个人在当期的货币收入中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这部分叫可支配货币收入。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可支配货币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是储蓄(经济学意义的储蓄)。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收支·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资金调剂。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政府的货币收支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收支。或是收大于支,形成财政结余;或是支大于收,形成财政赤字。·一国来自外国的所有货币收入少于对外国的所有货币支出,有赤字,习惯称为国际收支逆差;反之,有盈余,习惯称为国际收支顺差。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个人、企业、政府和有经济联系的国外各单位,它们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有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金融机构媒介而形成的。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作为媒介的金融机构,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所需的支出,结果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在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票据有本票和汇票两种。·无论本票还是汇票,期限均不超过1年。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在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着种种稳定的经济联系。在联系的过程中,购买的一方可能缺乏必要的货币资本,如果没有商业信用,这种联系就会发生阻滞;如果卖方有能力提供商业信用,生产和流通过程就会比较顺畅。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有其严格的方向性。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由于借贷的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而且有金融机构的中介,所以前面说到的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这种形式里是不存在的。①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②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可兑换”·银行券与纸币的相互转换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我们通常是指政府——或者更广泛地说统治当局——的信用,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国家从国内筹款是内债,从国外筹款是外债。·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库发行的债券,简称国库券。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