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燥热脉沉迟_第1页
胃肠燥热脉沉迟_第2页
胃肠燥热脉沉迟_第3页
胃肠燥热脉沉迟_第4页
胃肠燥热脉沉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节切诊

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古代切诊原指脉诊,但按诊法古已有之,后世又有发展,故切诊应包括(bāokuò)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

第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

1.脉诊:亦名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bìngqíng)、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第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脉诊简史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3、张仲景:“平脉辨证(biànzhèng)”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第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1脉象的形成原理心脏(xīnzàng)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心藏脉、脉舍神”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脉以胃气为本”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第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2脉诊的部位和方法(1)诊脉(zhěnmài)的部位寸口在病人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第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上部、中部、下部2、仲景(zhònɡjǐnɡ)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第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诊脉(zhěnmài)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一是由于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所以,在寸口可以观察胃气的强弱;二是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会于肺,所以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能反映于寸口脉象。

此外,寸口脉表浅,位置固定,易于观察

第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素问·五脏别论》说:“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入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难经·一难》又指出:“十二经脉(shíèrjīnɡmài)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第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寸关尺与脏腑(zàngfǔ)配属的原理左右寸心肺关肝脾尺肾肾第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

寸口与脏腑配属(pèishǔ)的原理左手(zuǒshǒu)右手

心(君火)肺(金)肝(木)脾(土)肾(水)肾(相火)

阴、血、精阳、气

第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寸关尺与脏腑配属(pèishǔ)的原理1、此配属符合(fúhé)五行的原理: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寸关尺的定位(dìngwèi)先定关:以高骨(桡骨(ráogǔ)茎突)为标记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关后为尺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2)诊脉方法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jìnshí)时最佳。体位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同水平,直腕仰掌。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jīngmài)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第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指法手指略成弓形(ɡōnɡxínɡ)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三指平齐、中指定关、指目按压、疏密适度,举按寻循。

三指平布(pínɡbù)同时切脉,称为“总按”;用一个手指单按,称“单按”。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总按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15编辑课件单按第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切脉(qièmài)时医生常用三种指力体察脉象:用较轻的指力切按于皮肤上谓之“举”,称为浮取或轻取;用较重的指力切按于脉筋骨间谓之“按”,称为沉取或重取;手指用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谓之“寻”,称为中取。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平息一指诊脉时呼吸平静、调匀,以便以息计数;一指利于医生思想集中,专注指下,评辨脉象(màixiàng)。五十动诊脉时间不少于50次,脉跳时间,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

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3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脉率:指脉搏的频率。脉长: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脉力:指脉搏的强弱。脉宽:即手指感觉到脉道的粗细。脉律:一是脉动节律是否(shìfǒu)均匀;二是脉搏力度、大小是否(shìfǒu)一致。脉流利度: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脉弛紧度:指脉管的紧急或弛缓程度。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4、正常脉象正常脉象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亦称为平脉。平脉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而不是(bùshi)固定不变的一、二种脉象。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是:一息四~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liúlì)有力;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脉有胃气表现在

(1)脉位居中,不浮不沉;

(2)脉率调匀,不快不慢;

(3)脉力充盈,不强不弱;

(4)脉道适中,不大不小;

(5)脉势和缓,从容、流利。

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和缓、从容、流利,尽管存在(cúnzài)人体差异或有生理性变异,但兼有和缓从容流利的指感,就是脉有胃气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有神:脉贵有神,心主血而藏神,脉为血之府,血气充盈,心神便健旺,脉象(màixiàng)自然有神,脉神的特征主要是两个方面:(1)应指有力柔和;(2)节律整齐。故弦实之中仍有柔和,微弱之中不失有力,多谓脉有神气。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观察脉神推测病情还必须与全身情况结合,病人形神充沛,虽见脉神不振(bùzhèn),尚有挽回之望;若形神已失,虽脉无凶候,亦不能掉以轻心。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有根:脉之有根主要(zhǔyào)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所以有“尺以候肾”、“沉取候肾”的说法。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脉象的生理变异

正常脉象随人体内外(nèiwài)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2、与精神(jīngshén)情志有关: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常见病脉及主病现代常以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为六纲脉),然后(ránhòu)再把其他脉象分属于六脉类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浮脉与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以脉位表浅而相类,故均列入浮脉类沉脉与伏脉(fúmài)、牢脉、弱脉以脉位在肌肉深层而相类,故均列入沉脉类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迟脉类(迟脉与缓脉、涩脉、结脉以至(yǐzhì)数缓慢而相类,故均列入迟脉类)数脉类(数脉与疾脉、动脉、促脉以至数快速而相类,故均列入数脉类)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虚脉类(虚脉与细脉、微脉、短脉、代脉以其脉动应指无力(wúlì)相类,故均列入虚脉类)实脉类(实脉与滑脉、长脉、弦脉、紧脉以其脉动应指有力相类,故均列入实脉类)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yǒuyú),按之不足)【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外邪袭表,正邪相争,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若应指有力,为表实证;若应指无力,为表虚证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脉”。

【临床意义】主里证。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属于(shǔyú)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正常人。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

此外,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亦属于(shǔyú)正常生理现象。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三~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临床意义】迟脉为寒证的主脉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若脉沉而有力,主里实证,可见于邪气内郁,气血困阻,阳气被遏,不能浮越于外所致;若脉沉而无力,主里虚证,多因气血不足(bùzú),脉道不充,阳气衰微,不能升举。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此外,运动员或经过(jīngguò)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和。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都属生理性迟脉。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临床意义】数脉是热证的主脉。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xūrè)证

若有力,主实热证,多因邪热鼓动,气盛血涌,气血运行加速所致;若无力,主虚热证,多因阴津亏虚,虚热内生,致血行加速,脉搏加快。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脉率加速。小儿脉率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脉率越快。儿童(értóng)脉搏一息约六至左右(每分钟110次左右);婴儿脉搏一息约七至左右(每分钟120次左右),均为正常生理脉象。

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5滑脉【脉象特征】往来(wǎnglái)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往来(wǎnglái)之间有一种回旋前进的感觉,可以理解为流利脉。【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邪正交争,气血涌盛,脉行通畅所致滑脉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人的孕脉。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6涩脉(流利度异常(yìcháng))【脉象特征】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临床意义】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脉涩有力为实证,多因气滞血瘀,有形之邪闭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脉涩无力为虚证,多因精伤血少,脉道不充所致。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

1.5.7

洪脉(hónɡmài)(脉宽度异常)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应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满指,呈波涛汹涌之势。

【临床意义】主热盛。因邪热炽盛,正气抗邪有力,气盛血涌,脉道扩张而致,为实热证。

此外,夏令阳气亢盛,脉象(màixiàng)稍现洪大,为夏令之平脉。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8细脉

【脉象特征(tèzhēng)】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切脉指感为脉道狭小,细直而软,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伤寒、痛甚及湿邪为病。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

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道细小而软弱无力(ruǎnruòwúlì);又有暴受寒冷或疼痛,脉道拘急而收缩,则脉细而兼弦紧,或湿邪阻遏脉道则脉象细缓。故细脉不得概言为虚。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9濡脉(脉位、脉力异常)【脉象特征】浮而细软(xìruǎn),应指少力,如絮浮水,轻手即得,重按不显,又称软脉。【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困。

若气虚不敛,则脉浮而软;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故虚证出现浮细(fúxì)而软的濡脉;湿邪侵袭,机体抗邪,气血趋于肌表则脉浮,湿邪阻压脉道,则脉细而软,故湿证亦见濡脉。

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10弦脉【脉象(màixiàng)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证,痰饮等。亦见老年健康者。

肝胆病时,疏泄功能障碍,肝气不柔,脉气劲急,呈现弦脉;痛证、痰饮可致气机不畅,脉气紧张,亦可见弦脉;疟疾因邪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故脉弦。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11紧脉

【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或按之左右弹指。紧脉指感比弦脉更加紧绷。

【临床意义】寒邪侵袭,阻碍阳气。寒主收引,致脉道紧束而拘急。多见于风寒(fēnghán)搏结的实寒证、痛证和宿食内阻等。痛则不通,气机阻滞,故脉道紧张;宿食内停,阻碍气机,亦可见紧脉。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12促脉【脉象特征】脉率较速或快慢(kuàimàn)不定,间有不规则的歇止。【临床意义】主阳盛实热或邪实阻滞之证。若脉促有力主实证,多为阳热亢盛,血行急促而数,热灼津伤,血气不相接续而脉有歇止,或因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邪实阻滞脉道,脉气不续所致。脉促无力主虚证,多为脏气衰微,阴液亏耗,元气衰惫的虚脱之象。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

1.5.13结脉(脉率、律异常)特征:缓而时止,止无定数(dìnɡshù)。主病: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由气、血、痰、食停滞及寒邪阻遏经络,致心阳被抑,脉气阻滞,故脉来迟滞中止,结而有力(yǒulì);由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则脉结而无力。

第五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5.14代脉

【脉象(màixiàng)特征】规律的歇止脉,可伴有形态的变化。

切脉时脉来迟缓,脉力较弱,呈有规则的歇止,间隔时间较长,故曰“迟中一止,良久复来”代脉包含了节律、形态和脉力等方面的参差不匀。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临床意义】一般主脏气衰微。气血虚衰而致脉气运行不相连续(liánxù),故脉有歇止,良久不能自还。若痹病疼痛、跌打损伤或七情过极等而见代脉,则是邪气阻抑脉道,血行涩滞所致,脉代而应指有力。

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1.6相兼脉与主病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由多种致病因素相兼为患,因此,病人的脉象经常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相兼出现。凡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因素脉同时出现,复合(fùhé)构成的脉象即称为"相兼脉"或"复合(fùhé)脉"。相兼脉的主病往往就是(jiùshì)脉象主病的综合。如浮脉主表证,数脉主热证,浮数即主表热证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浮紧主病:表寒,风痹。沉迟主病:里寒。浮滑主病:风痰,表证挟痰。沉弦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浮缓主病:伤寒表虚证。沉涩主病:血瘀。浮数主病:表热。沉缓主病:脾虚,水湿停留(tíngliú)。弦细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沉细主病:阴虚,血虚。弦数主病:肝热,肝火。沉细数主病:阴虚,血虚有热。弦紧主病:寒痛,寒滞肝脉。滑数主病:痰热,内热食积。弦滑数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洪数主病:气分热盛。第五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课件脉症顺逆与从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