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所共享-全所07说明_第1页
科研所共享-全所07说明_第2页
科研所共享-全所07说明_第3页
科研所共享-全所07说明_第4页
科研所共享-全所07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 一、修编背 二、上版总规回顾与分 三、现状基本情 第二 规划依据与规划指导思 一、规划依 二、规划指导思 三、规划原 四、规划理 五、规划重 六、规划期 七、规划层次及范 第三 城镇发展与目 一、锣场镇发展条件的SWOT分 二、锣场镇发展.................................................................................三、发展目 第四 镇域镇村体系规 一、规划指导思 二、镇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

三、镇村布局规 四、新农村建 五、基本农田保护规 六、镇域基础设施规 七、生态环境保护规 第五 空间规 一、空间原 设分区划 三、空间措 第六 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 一、环境保护规 二、资源保护规 第七 城镇性质和规 一、城镇性 二、城镇规 第八 镇区总体布 一、用地现状及存在问 二、用地发展方向选 三、规划布局原 四、城镇空间结 五、主要用地布 第九 镇区综合交通规 一、交通系统现 二、存在的问 三、对通规 四、道路系统规 第十 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 一、绿地系统规 二、城镇景观风貌规 第十一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 一、给水工程规 二、排水工程规 三、燃气工程规 四、电力工程规 五、电信工程规 六、管线综合规 第十二章镇区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 一、环境保护规 二、环卫设施规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 一、总体原则及目 二、城镇总体防灾要

三、防洪规划、排涝规 四、消防规 五、防震减灾规 六、地质预防规 七、城镇人防建设规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 一、近期建设年限及规 设发展原 三、近期建设重 四、近期建设内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 一、开展规划研 二、建立机构,实施规 三、制定制度,按章办 四、深化,多种筹 五、进一步深化规划,强化规划管 一、修编背1、宏观层面的

第一

二、上版总规回顾与分(一)上版总体规划要1999年编制的《锣场镇总体规划》的要点如下1、规划当前,国家长江,中部崛起、荆州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北煤南运大通道取道荆州、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建立等等同时省实“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荆州市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此同时“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的发展要求,荆州市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兴区、商贸活区”,以先进制造业带动新型服务业发展,以服务业发展推动升级,实现结构优化与发展有机2、自身发展因锣场镇近几年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的倾斜、环境的营造、招商引资、信息主导、重新协调等措施,锣场镇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9因此,迫切需要编制新的总体规划,受锣场镇人民的委托,荆州市城市规划承担了此次规划的编制任务。

近期19992005远期20062015化中心。3、城镇人口规模:近期为0.5万人,远期为1万人用地规模:近期为5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远期为110公顷,人均平方米4、城镇发展方经过对镇区现状建设条件、318国道和豉湖路延伸线等因素,对城镇发展影侧,沙锣公路以东预留一块面积为60公顷的工业仓储用地。5、规划结构和布局形和公建用地处于镇区西部,工业用地处于东部的规划结构。6、道路交通系镇区规划路网采用方格网道路系统,规划道路分为二级:一级为主干道,道路红线宽20米,二级为一般道路,道路红线宽为14设置停车场二处。根据荆州市总体规划,沙市区的豉湖路将延伸至锣场八支渠。(二)1999年1999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对城镇性质论证及用地发展方向选择,基本1999年锣场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实施至今的近十年时间里,锣场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上得到,发展的重点和部分目标都得到实施。城镇功能不断增强,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基础设施水平有很大改善对通条件不断完善对镇区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为镇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城镇发展出现了一些与原规划不适应的方面。1锣场镇的工业发展迅猛,导致了锣场镇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已远远超出了原规划所确定的规模;同时城镇由于承担了荆州市中心城区的部分外迁工业,城镇职能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明显向工业职能倾斜。2设滞后的突出。近年来,锣场镇虽已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其市政基础设施的负荷仍然过重。3设重点主要集中在原沙市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原总体规划规划的道路基本没有实施。4限制向南发展。但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的发展主方向选择为向南发展。三、现状基本情1、地理位置和行政建锣场镇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北部,距荆州市城区7公里,北靠长湖,西临关沮乡,南抵豉湖路,东界当镇,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东方大道纵穿南北,高速公路位于集镇内,面积23.62方公里,辖

个行政村(村2009年末镇域在册总人口983914258138人,另外暂住一年以上人口276人,耕地面积1.72、历史锣场为乡、新民乡,1955年合并为江陵县新民乡,1958年改为锣场管理区,1982年改为锣场乡,1986年划归沙市市管辖,1995年荆州、沙市市合并,锣场归属沙市区管辖。1997锣场乡改镇。3、自然条件和锣场镇属北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辐射总量4366.8~4576.2兆焦耳/平1823~197841%~4416.2°C~16.6°C,无霜期250~267天,年降水量1100~1300mm左右4、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锣场镇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318市出位于镇区中心,使其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地域和交通优势更加明显。自立足“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城建靓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思路以来,锣场镇经济社会发展显示了勃勃生机。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24.4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31亿元,农业总产值1.36亿元,服务0.81亿元5、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锣场镇自古以来就有“金锣”之称和“鱼 ”的美誉,这里地势平坦、锣场镇商贸云集,市贸活跃。2005年沙市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沙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意见(沙政发[2005]1号,明确规定了12条政策,在土地价格政策等方面为投资提供优质服务,使锣场镇成为投资的热土,地毯”等一批投资过5000的项目。、6、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为确保沙市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沙市区委、区在锣场镇已投入1234号路和680前竣工,镇内变电设施、通信互联网、有线电视全面升级,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锣场天然气开关站已投入使用。第二 规划依据与规划指导思一、规划依1《中民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民土地管理法3、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起施行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7、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8《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9《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0、锣场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1、锣场镇的设想与意见及现状收集的总体规划基础资料。二、规划指导思想1、“大力推进荆州市城镇化发展与中心城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思想。、2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及十七大关于全面科学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的社区生活,合理分布人口,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4高效益出发进行城镇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镇建设。5筹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三、规划原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锣场镇发展与区域发展、城镇与周边乡镇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着眼于镇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工业化专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不断增强集镇资源要素的能力,引导人口向集镇集中,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又要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实力,引导科技向产业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2、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原围绕科学发展观,基于城镇发展现状,全面分析资源承载力,确定合理的人口及城镇发展规模;对城镇用地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科学制定空间布局规划,使城镇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最佳化。3、规划动态性原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城镇用地布局科学合理,城镇建设有机协调,适应“标、重实际、可操作”。4、资源节约利用原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5、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

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镇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等,致。6、坚持法制性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等纳入强制性保护内容,进行严格控制。四、规划理1、区域整体有机发展共同发展。2、集约、积中发展理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充分利用土地,优地优用,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结合业积聚发展,集约式,提高企业间相互协作能力。3、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五、规划重1进城乡协调发展;2、根据新形式下的发展机遇和要求,论证城镇性质,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应的指标体系3产业的布局;4划,合理布局城镇各类功能用地;5、完善镇内的道路系统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6六、规划期1、近期:2012~2015年,与十二五规划时间相2、中期:2016-2020年,与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时间相符3、远期:2021~2030七、本规划分为二个层次包括7个行政村和托管的垱玉壶村部分用地面积约为33.9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镇区规划,为满足镇规划建设的发展需要,有利于规划实施管理,结合行政区划和地理界限,确定规划区范围为:西到关沮、白水滩,东到观岑公路,北到沪汉蓉高铁,南抵豉湖渠。规划总用地约为20.44其中规划建设用地为16.92平方公第三 城镇发展与目一、锣场镇发展条件的SWOT分

(一)优势——1带来发展动力与诉求;2锣场镇地处长江荆江段北岸江汉平原西部省中南部东部紧临都市圈,通过318国道和汉宜高速东达黄石、,西达宜昌;北部紧临荆州市沙市区。3特色版块。其丰富的淡水资源,为其大力发展高耗水工业和淡水养殖业提供了前提。4生态环境良好。(二)劣势——1、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近几年较快,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GDP较低。经济2、产业结构尚需调整,做大做强工业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3健全。城区道路、和污水处理厂、馆、文化体育中心、专科医院等一批基础设施亟待建立和完善;4、规划范围内有大量零散的农村居民点,还迁量很大(三)机遇——、1省“两圈一带”总体《中共省人民关于加快长 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的实施与全市经济的发展《决定》在、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提出以构建“两圈一带”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为目标,优先开发至黄石、荆州至宜昌段的重大举措。而锣场镇作为荆州市的东大门,也必将迎来发展的空前历史机遇。、2省提出了打造江汉平原宜荆荆城市群的城镇发展,锣场镇、3体化的发展趋势必然带来锣场镇新的发展机遇,锣场镇将与荆州市沙市开发区发展。4、荆州机场拟搬迁至岑河镇,距离锣场镇仅1小时车程,将形成水、陆、二、(一)1、产业集聚策结合锣场镇目前城市中产业数量分析和城市产品输出的单一性,锣场镇目前城市发展尚处于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输出型综合体,城市主要由多家或几家企业构成了城镇的经济。经济成熟型城市甚至区域型、特色型城市的目标发展,需要继续强化自己的第二产业支柱,在更大、更广的范围里吸引投资,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竞争力,在长江和宜荆荆城市群中起到应有的配套辅助作用。2、结构多元策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工业、旅游业和科教产业的建设,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质量。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高三产。体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思想,注重环境质量,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持生物多样性,将锣场建成“宜荆荆城市群”最适宜创业和生活的工业

新城3、生态宜居策一方面可以强化城镇的整体形象效应;另一方面,为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提供前提,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4、重点轴线发展策地位。5、空间整合策向,加快新区建设。6、集约发展策通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形成合理便捷的对通体系,增强城镇承载力。7、统筹发展策施,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及农副产品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二)1社会发展主要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针对由经济发展引起的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动制定相应的,积极应对化及城镇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规划相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2统筹城乡发展主义新农村传统农村由于布局松散难以配套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应鼓励建设平。3根据快速特征应大力建设文化设施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三)1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强化对重要生态环境资源的空间。2优化其产业布局。(四)1实现多层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锣场与荆州沙市开发区和垱关沮协调发展。2、实施镇区促进和空间集聚,加快镇区发展。三、发展目标(一、经济发展目据沙市区和锣场镇“十二五”规划和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预测锣场镇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15%。(二、社会发展目生活水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和13%。到2030指标,部分达到富裕水平。

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的平均水20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9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达到100%。到2030年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多筹集社会保障,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村环境与居住条件,主义新农村。(三、生态环境发展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镇生活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气化普及率达到100%农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乡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水、节地、节能的集约式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至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0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持续发展城镇。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一、

第四 镇域镇村体系规为出发点,建设面向全镇服务的各类文化设施医疗: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全

重点镇区完善中心镇区的职能构建良好的平台培养增长极核,使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城镇;逐步完善镇村体系,形成适当的规模,分级配置,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谋求产业调整、人口分布、综合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形态的整合等城乡发展,实现城乡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逐步建立新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加强新农村建设,将各居民点规划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镇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一)镇域总人口预总人口由于大量人群来到沙市经济开发区务工,人口呈上升趋势和农业人口整体趋势是缓慢减少的,主要是人口迁入和由于区域的吸引使人口进镇进城。但非农业人口是逐渐增加的,主要是户籍制度的,城镇的拓展而就地城镇化的城镇人口。考虑到人口变化的延续性,以及区域城镇化对人口的9839外来务工人口26075人,现状总人口为35914人;规划近期总人口增长率取4%、中期总人口增长率取4.2%、远期总人口增长率均取9.8%,则锣场镇的总人口2015年:35914×(1+4%)6=454422020年:43134×(1+4.2%)5=558202030年:55820×(1+9.8%)10=142171(二)镇域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根据锣场镇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劳力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等因2015为88;远期2030年为96。本次规划的最终取值如表

锣场镇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取值一览(2009年(2015年(2020年(2030年三、镇村布局规(一)重点发展建制镇,强化其中心职能,形成结构等级明确、分布合理的镇村系(二)城镇体系等级结按职能和规模建立中心心村—基层村三级的镇村结构体系。第一级:中心镇1个—锣场镇区第二级:中心村1个—高阳1、确定中心镇在锣场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2、结合交通条件较好、位置适中、人口已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规划建设(三)中心镇区:能力为出发点,强化镇区的生态观光开发及配套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网络和对通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对现有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增强镇区对市域乃至荆州市东部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心村:中心村为镇域发展条件较优的区域,不仅具有承担农村居民的主要居住区的职能,应加大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承担一定的基础教2000~3000基层村:村镇的基本居民点,具有一定的居住和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能(四)镇村空间布局结规划以锣场中心镇为,东方大道空间发展轴线和三一八国道空间发展轴线,形成“一心、一点、两轴”的镇域镇村空间布局结构。“二轴指东方大道空间发展轴、三一八国道空间发展轴(五)按照国家和省村镇建设用地指标要求,城镇取小于120平方米/人;村庄用地规模按90~120平方米控制,一般不超过100平方米为宜。撤并扩建的村庄现状人均低于80平方米的可适当调高10~15现状人均在100~120平方米之间的可适当调整,人均不宜超过110平方米;现状用地120平方米的应调低到120平方米以内。若按宅测算,每户必须有明确的院落界线(包括前后院,户均用地140~180平方米,使用耕地的应取下限,使用四、(一)

以经济发展为,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群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二)1、整体规划,分类指坚持规划先行,把中心镇区、一般镇区、中心村、自然村的规划结合起来,1000—3000造,统筹安排失地农民的居住、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制定具体的政策和要区。对于保留发展型村庄,应加大投入,充分尊重农愿,大力发展宜农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村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严格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广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重点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制定防灾减灾的措施,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扎实稳步地推进。拆迁新建型:对有一定经济基础、耕地少、规模小、散点分布的村湾,结合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因素,通过整体拆迁、统一安置的方式,建设新型村民社区。2、集约发展,综合配居住向小城心村的集中,以稳步推进文明新村建设为主线,使小城镇、中心村成为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逐步建立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区位条件优越,位置适中,用地用水系统比较完整②土地比较完整,能规划300地。③村庄相对密集,有一定的规模和设施,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能在规划期内建成具

宅管理提倡相对集中建房要加强土地整理“空心村闲置宅的复垦工作。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20平方米。3、建设水和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实现处理以防治水土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五、基本农田保护规锣场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现已基本形成,与村镇建设基本上无大的,但由作如下调整。将镇域内一般保护农田调整为基本保护农田按照新农村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推动新村建设工作,将相对分散耕调整为一般保护农田。六、镇域基础设施规(一)1对通规划通过三一八国道东方大道关锣路大道大高铁荆州站的联系。、、2镇域交通通过三一八国道东方大道关锣路大道大道、、、的交通网络系3、客运站:在东方大道与318国道交叉口东南角布置长途汽车客运地面积1.72(二)文化、医疗设1、医疗设施:基层村建立卫生室,中心村建立一卫生院,镇建立医2、文化设施:中心村建立文化室,镇建立文化中心3、教育设施:镇区内建立中儿园、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三)镇域内平均生活用水标准450L/人·日,镇域各村排水取雨污分流制,设置(四)镇域村镇电力由镇区10kv出线供应,用电负荷参数取150千瓦/公顷,七、生态环境保护规1、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多保留一些天然水体2、积极发展无污染和低污染的产业,避免重污染行业向村镇转移3、人口和乡镇企业向镇区有序集中,避免遍地开发,分散建4、大力开展生态绿地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第五 空间规一、空间原(一)协调一致的原已建区 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之间要相互协调,统筹

虑,严格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利于城镇可持续发展(二)保护与整治并重的原之尽量回复原貌,改善人居环境。(三)引导与相结合的原对村民的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引导对建设区进行严格控制引导村民向适宜建设区集中建设。对不同的用地分别采取不同的空间策略,适宜城可持续发展。设分区划(一)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关键或决定性影响,若因不当使用而易造成资源环境不可恢不能进行开发建设。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交通通道制带、防护绿地等。1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农林业生产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和缓冲区及其它生态保护地。2交通通道控制带包括主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的建设(以防护绿带的形式保持。3、防护绿地区:包压走廊、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设施防护区、防风林等4、主要包括沪汉蓉快速铁路以北区域、汉宜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绿地、白潭生态湿地(二)限制建设主要包括镇区以北,沪汉蓉快速铁路以南的区域和镇区的南部公园(三)适宜建设主要包括镇区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建设三、空间措1、镇村建设用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不得擅自扩大到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其用途以外报批,依法严格执行各项建设用地的制度;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严格控制建设区内的土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未使用用地;对经办理征地手续、连续两年未用的用地,原则上收回土地使用权;村庄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要做好规划,严格按村镇规划建设用地,充民点;农村居民点不得突破人均用地指标,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实行建新房拆旧房措施。2、耕严格执行国家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转用 证制度。

国家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的,应按照规定的权限与程序报批。对建设占用规划预留的一般耕地,必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批准改变用途后才能征用。占用耕地的严格执行“占多少,垦多少”的政策。第六 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一、环境保护规1、空能区划分与空气环境质量目全镇可分为城镇、乡村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特殊保护区等2类功能22222211111111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与水环境质全镇水域可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用水区和城镇纳污控制区等3类功能水环境功能区规划执行标景观用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声环境质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及其质量目标主要是集镇不同类型区域的区分,其分类系统及其标准见下表: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及其质量类类类4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控制与治在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和示范。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推广成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和的效率,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缓冲带和生态沟渠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损失一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统一规划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进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带等技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物控制的生态技术。二、资源保护规1、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建立防灾、抗灾体系,减少自然对土地资源的破坏3、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沿路、沿河、沿沟渠绿化,保护水土4生产用地比例。5、加强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严禁乱占耕地6、加强对荒地、废弃地的开发和复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7、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各种水域,注意巩固和提高防涝、防旱能力8、保护水域,防治水质污染,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基本农田的灌溉9、加强农副产品资源的保护一、城镇性

第七 城镇性质和规

城期人口:P2020=40406(1+4.4%)5=50112人城镇远期人口:P2030=50112(1+10.5%)5=1360082镇化水平预测根据荆州市“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和沙市区城乡(2011—2020镇的实际情况,确定锣场镇城镇性质为:荆州东部的交通枢纽城镇,沙市区工业集中区,以机械汽配业、化工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城镇。二、城镇规(一)为比较精确的预测集镇人口的规模,规划采取了综合增长率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法两种方式,通过测算比较,确定合适的人口规模。1、综合增长率为比较精确的预测集镇人口的规模,规划采取了综合增长率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法两种方式,通过测算比较,确定合适的人口规模。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锣场镇近年来的人口增长情况,近期镇区人口综合增长率取8%,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取10.5。以2011年现状镇区人口为规划初期人口,综合各项因素取综合增长率导出规划期末的镇区总人口。推导公式为式中P0为基年人口,Pn为预测年末人口,r为人口综合增长率,n为预测计算得城镇近期人口P2015=27500(1+8%)5=40406

规模。计算公式为:镇区人口=镇域人口×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镇区人口=4.54万人×88%=4.0万人;中期2020年镇区人口=5.58万人×90%=5.02万人远期2030年镇区人口=142171万人×96%=13.6万人荐规划期末镇区人口规模如下:4.34中期镇区人口规模(2020年底:5.0万人远期镇区人口规模(2030年底:13.6万(二)镇区现状(201年)建成区面积为343.76公顷,人均125.00平方米,在现表:与关沮、荆州中心城区联系便捷。用地内水塘较多,同时有白水滩生态湿地。锣场镇近、远期建设用地规模一览现状(2011年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2.754.345.0014.20343.76521.00600.001691.72125.00平方米/120.05平方米/120.00平方米/119.14平方米/第八章区总体一、用地现状及存在问现状建设用地343.76公顷,通过多年建设,镇区工业用地已初具规模,行现状存在着以下问题:道路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用地缺乏,公用工程设施有待补充完善。二、用地发展方向选镇区东侧地势较平坦生态环境较好用地多为闲和水塘交通便利。沿318国道发展,对国道交通影响较大。可作为城区的发展方向,但应适当发展。镇区南部地势较平坦,用地多为闲和水塘,交通便利,与荆州中心城区联系便捷。汉宜高速公路,与老城区交通不便。适合城区有序发展,可作为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镇区西部地势较平坦,生态环境较好,用地多为闲和水塘,交通便利

作为城区的发展方向,但应控制发镇区北部地势较平坦,用地多为闲和水塘,靠近长湖,生态环境良好。有部分的水系,有两条天然气管道,同时318过。可作为城区的近期发展方向,但应控制发展。锣场镇区发展方向为:重点向南,适当向东,限制向西,向北发展三、规划布局原1各片区相对独立发展的关系,形成整体有序、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镇。2全镇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3城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四、城镇空间结根据用地发展条件分析,结合锣场镇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在原有的用地结构和空间的基础上,确定镇区的发展采用紧凑集中发展的模式,规划以优化镇区用地结构、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出发点,提出了“二心、五轴、三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二心: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形成宜黄高速景观轴线、白水滩景观轴线和豉湖渠景观轴线三片区:一个居住片区、一个湿地公园、一个工业仓储区工业仓储区:位于镇区南部,能很好的为镇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湿地公园:位于镇区西南部,能很好的为镇区的居民提供景观服务五、主要用地布(一、居住用1、现状:现状居住用地37.57公顷,人均用地13.66居住用地分布比较零散,存在沿道路呈树支状无序蔓延的倾向,住宅建筑多为私人住宅和单位自建住宅,层数以二、三层为主,建筑密度大,环境质量差,配套设施,土地利用率低。2、规划:镇区居住用地为284.14公顷,人均20.01用集中紧凑布局的方式。居住片区在原来的基础上集中成组团发展。居住片区的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创建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的现代居住环境。(二)1化设施,行政办公用地,布置较为松散,基本能满足集镇的服务需求。但很多公共设施用地规模不达标,服务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锣场镇城镇不断发展,原有设施已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而且镇区还缺乏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现状公共设施总用地22.43公顷,人均8.16平方米。2、规划

施进行改造,根据人口的分布、城镇的职能和现代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健全城到74.81公顷,人均5.27平方米。行政管理集中布置行政办公用地。教育机构锣场小学搬迁至龙阳路与五支渠路交汇处东南侧,并扩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三所小学分别位于龙阳路与振生路西南侧的地块、龙阳路与临西路东南侧的地块和宜黄高速以南的居住组团内。镇区现无标准,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300米的要求,按照规范设置幼儿园,的用地规模不小于1000平方米。文体科技8.59医疗用现镇卫生院用地规模仅1.31公顷、不能满足今后居民就医的需要,规划将卫生院搬迁至梅森路以东、发展大道以西、龙阳路以南地块,扩建 ,地面积2.89公顷,以改善现有设商业金融商业金融设施布局考虑到方便群众,体现的原则,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集通便利的地段。主要商业设施沿东方大道布置,通过商业用地整合和商业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商业中心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集镇容貌,镇区内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26.60公顷。集贸市场用镇区原市场已不满足发展需要,规划沿三一八国道新建三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一个农贸市场,镇区内规划集贸市场用地面积19.39公顷。锣场镇区建设用地平衡序用地代用地名现状(2011年近期(2015年远期(2030年面(公顷比人(平方米/人面(公顷比人(平方米/人面(公顷比人均(平方米人1R居住用地2C公共设施用地其中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用地商业金融用地———集贸设施用地3M生产设施用地4W仓储用地5T对通用地6S道路广场用地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G绿化用地其中公共绿地———合计(建设用地第九 镇区综合交通规一、交通系统现锣场镇对通主要依靠公路交通,三一八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穿越镇区。镇区现有七条道路,其中道路有东方大道、三一八国道、二号路、三号路、六号路、五支渠路、五支半渠路等,镇区形成了“三横一纵”的道路系统。现状道路总面积36.41公顷,人均13.24平方米二、1、道路网络系统尚未完全形成,缺乏支道,不能有效组织居住区的交通23道路功能不明确集镇主干道同时承担了过境交通道路的职能影响集镇交通的安全。4、缺乏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进行交通疏散和城市空间形态的集散广场三、对通规在镇区中部规划一处客运站,占地面积1.72公顷。规划按照有利于现代交通发展的原则,建立流畅的交通系统,解决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关系,增加城市集散广场,改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镇品位。在规划期末道路广场总用地面积达到249.90公顷,人均面积17.60平方米。1、道路

道、大道、大道、岑观公路干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80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0-30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0-14米2、静态交通设在镇区共有两座规划两处停车场,位于城镇内的停车场面积为11.97公顷规划指标类长度路网密度主干次干支对外道合第十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一、绿地系统规(一、现状情布在镇区的水面防护绿地及自然生长植被构成绿化总面积为7.99公顷,人均2.90平方米/人;道路绿化建设较差,树木和带草皮缺乏,没能形(二、规划原1林绿化体系。2镇居民就近游乐、休闲。3然景观资源和水渠,争取通过少量的投入,使各类自然景观融入整体绿地系统中。(三、规划布规划期末,中心镇的绿化系统形成“一廊、五轴、三节点”的规划结构。镇区绿地面积为176.8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其中沿宜黄高速两侧的景观通廊区、豉湖渠滨水景观轴。

“三节点:指中心部三一八国道和宜黄高速之间的重要景观节点、中心镇北部用地为49.43公顷的北部公园和中心镇南部用地为102.61园景观节点。(四、道路绿道路绿化对粉尘、噪音污染有很好的作用,对镇区的道路要普遍进行绿道路总面积的25%,次干道不小于道路面积的20%。(五、树种选植物群落丰富。在树种选择以强调以下方面:12视了季节的变化特征和人们对阳光的照射需要。建议长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为60:40。二、城镇景观风貌规(一)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城镇风貌。(二)镇区的景观体系由景观节点、门户节点、景观轴线、景观控制界面、重要观控制区等要素共同构筑而成,通过景观体系的建立,营造镇区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点的现代新城镇风貌。(三)1、景观以东方大道和现三一八国道作为镇区主要景观轴线,沿轴线形成良好的绿化环境,建筑应构筑起伏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形成丰富多样的建筑景观风貌。沿景观轴线两侧的建筑必须符合景观控制界面的规定:要求位于界面上的建筑立面必须精心设计,或采取连续性界面,或采取节奏性界面;并规定2层2、景观成围合空间并体现现代感,成为展现镇区风貌特色的重要场所。另外,南部工业园区主要道路的处均设置门户节点,门户节点通过设立标示牌,其空间意向起到提示进入工业园区的作用。3铺装、标志牌等细部设计,以真正达到环境点缀的目的。4、景观控制重点组织好沿街建筑群、城镇主要出、中心小游园和镇区中心等主要景观控制区,展现城镇空间序列。5、景观控制要——建筑形式:以现代风格为主,但应在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地方性和时代感相结合的建筑造型,以体现地方特色。——建筑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调,局部和细部则可采用明快色彩点缀——绿化配置:以地方树种为主,做到搭配合理,季移景异,乔、灌木、大、中、小相结合,并考虑色彩的变化。——建筑高度:居住建筑以4-6层为主,公共建筑以3-7层为主

第十一 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一、给水工程规(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GB5028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给水设计规范《村镇供水工程技术(SL3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二)现状及存在问镇域内现由城市给水供水东方大道现状DN600的给水干管已引入镇内镇域内分布不全,支管配置不完善(三)1、结合镇区实际情况,考虑发展的需要,统一规划,分期实2、采用环状供水,提高供水安全性3、节约用水,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四)最高日用水量预1、镇区城镇人口最高日用水量预近期: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0.35万人/日万人,日变化系数取1.4。最高日综合用水量为1.40吨/日。日均综合用水量为1.00吨/日。远期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0万吨/(万人/日),远期13.6万人,日变化系数取1.4。最高日综合5.44吨/日。日均综合用水量为3.89万吨/日2、农村最高日用水量近期:供水普及率95%,供水人口0.3万人,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为140升人日。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042万吨/日远期:供水普及率100%,供水人口0.6万人,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为180/人日。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11万吨/日。(五)水采用城市给水供水(六)布规划给水成环网布置,给水干管沿区内干道布置,管径DN150-DN600,末稍压力应不小于0.28MPa(七)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二次(镇区规划人口13.6万人),一次灭火用45L/S,沿道路布设消火栓,间120米。镇区设普通消防站一座,面积控制在3000平方米二、排水工程规(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GB5031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CJ308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荆州市工业新区排水规划

《荆州市沙市开发区排水规(二)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1、排水体制:雨、污合流制2(30m3/s的城市主要雨水泵站)设施。(三)1、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2、污水经管道收集,并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豉湖渠。(四)1排水格局,本区域污水由管道集排入豉湖渠南侧城市污水处理厂,本次规划保持荆州市工业新区排水规划及荆州市沙市开发区排水规划的排水格局。280%0.80(平均量。远期污水量按总用水量的85%计,约3.31万吨/日(平均量。本区域属于水位较高地区,考虑水渗入量按污水量的10%计,近期预测污水总量约:0.88万吨/日;远期预测污水总流量约为3.64万吨/日。3、污水处理厂镇区污水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由管道集排入豉湖渠南侧城市污水(按荆州市工业新区排水规划及荆州市沙市开发区排水规划控制:豉湖渠污水处理厂近期总规模10万吨/日,远期总处理规模20万吨/日。4(GB8978-1996,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应(CJ3082-1999)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水应(CJ3025-93)的要求。(五)1、规划指标及参数暴雨强度公式:q=684.7(1+0.854lgp)/t0.56(L/s.hm2)重现期:P=1年,地面迳流系数2、规划指导思、根据荆州市工业新区排水规划及荆州市沙市开发区排水规划,雨水通过管沟收集就近排入现状排渠。高速公路南片雨水通过管沟收集就近排入豉湖渠及白水滩围河等,高速公路北片雨水通过管沟收集近期排入盘湖渠、中心渠等,最终排入豉湖渠等;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排渠,降低工程造价。、规划调蓄水体:保留大道以东、大道以西、豉湖渠北侧的大片鱼塘作为调蓄水体,水面面积约48公顷,结合绿化设计形成沙市开发区、合理划分汇水面积,计算确定排水管渠断面(六)锣场镇水域条件较好,河渠,比较大的水系有中心渠、盘湖渠、白水滩围河、八支渠豉湖渠等,即是排水通道,又对暴雨其调蓄作用。在道路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合理调配现有农田灌溉,保证排水畅通及水体环(涝能力及农田灌溉能力。三、燃气工程规(一)《荆州市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二)镇区内三一八国道高、中 、东方大道高 及区域分输计量站

门站已建成,其余道路尚未建设天然气高中压。所以镇区居民及商业用户能源结构仍处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等多气源并存的格局。(三)近期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远期为天然(四)输配规户。中压设计压力0.4Mpa,运行压力0.3Mpa。(五)居民耗热取1890MJ/人.年,天然气低发热值35.5MJ/NM3,用气不均匀系数取K月=1.2,K日=1.15,K时=3.0.远期气化率100%,商业用气取居民用气量的30%,不考虑工业用气,镇域内近期总用气量约为:11189NM3用气量约为:36950NM3/日。四、电力工程规(一)《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荆州市城市总体规(二)并结合荆州市城镇同类建设用地用电水平采用以下负荷指标:居住用地用电公共设施用地用电:400KWhm2生产设施用地用电:250KWhm2道路广场用地用电:40KW/hm2对通用地用电:100KW/hm2工程设施用电:100KW/hm2绿地用电:5KW/仓储用地用电:30KW/同时系数本区总计算负荷约为(三)变电站规;锣场镇35KV锣场变供电,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开发建设,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规划将新建110KV锣场变电站、110KV垱变电站,锣场变容量为三台50MVA有载调压变压器垱变容量为两台50MVA有载调;(四)110KV网络规规划的110KV锣场变电源利用220KV楚都变至垱变和220KV关沮变至锣场变的2回110KV线路供电;110KV垱变由220KV楚都变至垱变和110KV宿驾变至垱变110KV线路供电110KV群力金属专变由220KV楚都变出一回110KV线路供电。(五)10KV网络规锣场镇10KV网络规划:由锣场变出四回10KV线路沿创业大道南侧分别向南敷设至岑观公路由锣场变出四回10KV线路沿渔湖大道南侧分别向东敷设至岑观公路由锣场变出四回10KV线路沿创业大道南侧向西敷设至大道后沿大道东西两侧向南敷设至豉路,最后沿豉路北侧分别向东敷设至岑观公路,向西敷设至八支渠路;群力金属厂区用电有110KV群力金属专变负责供电由锣场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大道东侧向北敷设至锣场路,然

由垱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玄妙路南侧向西敷设由垱变出一回10KV线路经三一八国道沿龙阳路北侧向西敷设(7)由垱变出两回10KV线路沿三一八国道南北两侧向西敷设(六)380V/220V网本区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以变电台区或箱变为单元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七)本区内10KV线路规划采用电缆沿道路侧埋地区内220KV楚都变至锣场变和锣场变至垱变110KV线路沿大道东侧敷设楚都变至群力金属专变110KV线路沿盘湖渠东侧高压走廊敷设;110KV宿驾变至垱变110KV线路沿宜黄高速北侧高压走廊敷设220KV关沮变至锣场变110KV五、电信工程规(一)弱电用户量预依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采用负荷密度法对本区固话用户进行预以下负荷指标:居住用地:150门公共设施用地:150门生产设施用地:30门道路广场、对外和仓储:10门工程设施:50门据此预测本区固定用户约为80000门,弱电用户约为68000端口(二)本区网络用户由现状三湾电信局出线覆盖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发建设,通讯用户不断增长,本区、网络用户将由现状三湾电信交换局和规划的锣场电信局共同出线覆盖。本区内邮政服务设施按服务半径1.0公里布置,保留现状邮政所(三)本区移动通信用户远期将达到9.5万门规划在本区内建设20个至24移动通信(四)弱电规东方大道东西两侧各设置12孔岑观公路东侧、大道西侧和大道西侧单侧设置12孔渔湖大道北侧、三一八国道南侧单侧设置12孔创业大道北侧单侧设置9孔各分支道路和小区规划道路单侧设置6孔(五)馈线电缆采用交接配,交接箱采用式布置在道路的两侧主干道上双侧或单侧布置12孔,次干道和各小区规划道路单侧布6孔各主次道路按100米间隔设置公用1、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管线平面布雨水、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车行道下,给水、燃气、电力、电信管线布置在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小区内各种管线均沿道路单侧布置,污水、给水、电力管线布置在道路西侧或南侧,雨水、燃气、电信管线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北

侧合规划规范》表2.2.9的规定。3、管线立交原信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表2.2.1的规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表2.2.12的规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第十二 镇区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一、环境保护规(一)镇区污染源主要是废水其中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水处理直接排入水渠其次为空气污染和城镇噪声。(二)规划指针,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力求在城镇发展的同时,逐步改善并保护好城镇(三)全面环境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争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1、空气环境目镇区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共分为两类,即一类区、二类区。执行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镇区范围和农村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2、水环境目其它河渠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值3、固体废物治理目镇区生活处置率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固体废4、噪声环境保护目GB3096-2008),本规划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点控制霏霖路、龙阳路、五支渠路、发展大道两侧的噪声。(四)规划根据锣场镇区的功能分区,将城镇建设区域按二类环境保护区进行环境控制。二类环境保护区:居住区、宾馆、公园。噪声标准白天ld≤55dB(A),夜ln≤45dB(A)。

二类环境保护区:居民文教区、科研区、机关区、商业区。噪声标准白天≤60dB(A),夜间ln≤50dB(A)二类环境保护区:工业区、仓储区、物流区。噪声标准白天ld≤65dB(A),夜间ln≤55dB(A)。(五)环境污染防治措1、空气污染防治措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共识。的单项建设。对工业污染实施总量控制,提高工业废气处理率及烟尘排放,提高烟有可能对环境污染的工业项目,需通过严格的评价才能予以。控制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和燃油类型,预防NO、NO2污染2、水污染防治流内倾倒、杂物。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使地面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规划中将工业用地尽量集中连片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组团,以便统一进行水处理和控制,有水污染的企业放在集镇河流的下游严格控制有害、难沉淀、难溶解的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生检查,严格管理,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声环境防治严禁在特殊环境园区内如学校、居民居住区等产生噪加强城区绿化,起到降低噪声的良好作用,同时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进行控制。进入工业园区组团车辆鸣高音喇叭,拖拉机、农用车、摩托车重载货车等要限线、限速、限时行驶,干道两侧应建设绿化隔声林区域的干扰以及烟尘飞扬。4、工业噪声污染防有噪音的施工作业,如土建、装修、木材加工等应尽可能避开居民正常的休息时段,一般22:00~6:00地段,施工作业时应尽可能使用低噪音的施工机械和相应的作业方式,必要时在施工现场周围砌筑的噪声墙上安装护板。5、固体废弃物综合治宣传和普及分类投放生活的做法实现生活按居住片区定点分类收集,以便于深入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的重点是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再次利

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建立生活工业废弃物的统一收集体系并集中进行处理同要控制生活的产生量,建立转运站和处理场所。二、环卫设施规1、镇区生活人均指标为1.0kg/日,生活总量136t/日;日产日清,清运率100%,处理率100%,粪便处理率100%。2、处理设施设置中,必须具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活废弃物收集和处置功能。3、镇区公厕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1座,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400~500m,在一般街道为800~1000m,每处公厕占地40~60平方米,建筑面30~50平方米,均为水冲式厕所。4、镇区设转运站一座,用地面积2500平方米;处理方式:近期为5、供居民使用的收集投放点的位置应固定,并应符合方便居民、不影响市容观瞻、利于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收业等要求。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70米有害必须单独收集单独单独处理其容器应封闭并应具有便于识别的标志。6、健全环卫机构,逐步增加环卫用第十三 综合防灾规一、原则,以防御洪水自然为重点,建设和完善以镇区为的各类防灾基础工程体系,加强防灾指挥系统现代化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城镇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镇整体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镇安全。二、城镇总体防灾要1、城镇布局应协调与分蓄洪区的关系,避开活断层和地质极易、较易发区,在地质环境较不适宜建设区内应合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和内容。2、城镇重要目标、市政公用设施相对分散布局,增加灾时应变能力3、结合城镇学校建设防灾避难场所,确保避难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并充分利用空间防灾避险。4、加强对品源生产、、和使用的管理。对于现状安全规范要求以及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对于城镇生产生活所必需的高风险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审慎建设、严格管理。5、整合资源,成立全镇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全镇的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三、防洪规划、排涝规镇区内水系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

结合城镇规划布局,健全和完善河道、堤防防洪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应按河道管理部门制定标准执行。对镇区范围内现有的河渠清淤除障,保证水系畅通。充分发挥镇域内河渠雨水调蓄功能,完善镇区排水设施,形成完善的排涝防灾安全设施体系。四、消防规1、消防消防站布局以接到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根据国(站责任区面积4~71个,规划消防站为消防指挥中心,规划占地面积3000平米。消防站内建筑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并按锣场镇设防烈度提高1抗震构造措施。2、消防给水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城镇给水中要满足消防给水的需要。给水的管理要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总用水量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可利用水面作为天然消防水源。主要道路按国家关于公用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直径不小于100毫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的规定设置,并设消防水井3、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与镇区内道路合用,消防道路的间距不大于150米、宽度不应小于米,长度超过120米的尽端式道路应设15×15米的回车场和回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