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管理学与基本财务知识分析概念课件_第1页
区域经济管理学与基本财务知识分析概念课件_第2页
区域经济管理学与基本财务知识分析概念课件_第3页
区域经济管理学与基本财务知识分析概念课件_第4页
区域经济管理学与基本财务知识分析概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区位概念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第三节:区域经济第四节:区域经济学12/4/2022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4/20221第二章区域第一节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工业生产--工业区位场所居住活动--居住区位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12/4/2022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区位概念一、经济区位12/4/20222第二章二、区位单位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区位单位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研究工业区时,某一工业整体可视为一个区位单位;在更微观层次的研究上,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可视为一个区位单位。3.结论: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因区位的层次不同而不同。

12/4/2022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区位单位12/4/2022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三、区位因素

1.定义: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上区位因素的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2.埃德加·M·胡佛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的相对优劣。12/4/2022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三、区位因素12/4/2022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E.M.胡佛(Hoover,1948)完成了关于运输成本方法的论述。与对区位问题的讨论相比,胡佛曾精辟分析了行业的聚集力与扩散力,后者的贡献更大。他在把运输成本与生产成本作为聚集力与扩散力的分析中,比前人走得更远。胡佛还强调了公用事业、保险、劳动力补给、以及用于区位决策的资金来源等的重要性。12/4/2022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4/2022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四、区位决策

1.定义: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12/4/2022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四、区位决策12/4/2022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本节主要内容一、区域二、区域经济12/4/20227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本节主要内容12/4/20227第二本节重点:区域经济的含义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本节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12/4/2022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节重点:12/4/2022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1.1950年,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中把经济空间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把经济空间分为三种: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12/4/2022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12/4/2022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弗朗索瓦·佩鲁(FrançoisPerroux1903.11.19-1987.05.02)法国经济学家,教授。1955年,佩鲁提出“发展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均衡分布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空间中,经济发展应当以非总量的方法来安排发展计划,经济增长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相同的速度平衡增长,相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增长。一些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增大自身规模并对所在部门和地区产生支配作用,从而不仅使所在部门和地区迅速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1982年佩鲁提出“新发展观”,认为社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发表了“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经济空间理论是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Per-toux)于1949年11月2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他指出:欧洲国家由于狭隘的地域空间观念而产生了许多病态心理,如小国陷入众多国家包围之中,经济发展受地域限制,生存空间受他国围困,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以此为基础制定的保护主义政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冲突。他认为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和新经济”,首先必须转换视角、更新观念、协调政策,否则,就会坐失良机。

12/4/202210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弗朗索瓦·佩鲁(FrançoisPerrou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思想,将区域分为三类:

①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均质区指自然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均质区指自然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自然要素的相似性: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地形)人文要素的相似性:方言区(语言)、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农作物))

②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12/4/20221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雅克.布德维尔(Boudeville,Jacque,):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先提出了增长极概念。此后,许多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转换到地理空间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布德维尔强调经济空间的区域特征。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从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也自然就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线展开。增长极开发模式较适合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12/4/20221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雅克.布德维尔(Boudeville,Jacque,):1二、经济区域

1.定义: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特点(与地理学区域比较):

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②不能无限划分;③不是固定不变的;

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3.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同等、均匀的。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

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12/4/20221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经济区域12/4/20221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

第三节区域经济

本节主要内容一、区域经济的含义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12/4/20221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区域经济本节主要内容12/4/202214第二本节重点:区域经济的含义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本节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12/4/20221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节重点:12/4/20221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1.经济发展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12/4/20221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经济的含义12/4/20221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①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③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⑤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⑦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12/4/202217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12/4/202217第二章区域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1.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12/4/20221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12/4/202218第二章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5.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弊处:12/4/20221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区域性经济问题,如如何实现区及协调发展;如何加快城市化,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如何解决区际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人际收收入差距等;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同时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环境问题等更深层次的区域性问题;2007年6月国务院把成都和重庆批准为“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2007年12月又把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见,区域经济学解决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日渐广泛和深入。

第四节区域经济学

12/4/202220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地域分工理论定义: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等。2.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按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12/4/20222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2/4/2023.比较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积极意义在于:4.两者区别: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指出区域贸易的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区际贸易就能以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区域贸易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就能以较少的劳动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提出了区域交换特殊规则:相对值的高低。12/4/20222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区域贸易的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5.要素禀赋论

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不同的来源6.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相同:都使用相对比较原则来说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着眼于商品本身的差异不同:各部门技术不同:资本密集型产品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较稀缺-相对价格高劳动密集型产品较丰富-相对价格低要素禀赋理论:引入资本,对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作进行了深刻、科学的研究,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12/4/20222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5.要素禀赋论各部门技术不同: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劳动要素禀赋理论的不足: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总量既定不变且得到充分利用,采用的是短期静态比较分析,缺乏长期动态的观点且把技术因素视为无差别、相对静止的既定因素,显然有悖事实。

4.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露了赫—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二、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①基本观点: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

12/4/20222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理论的不足: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总量既定不②缺点:

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视为同质的一元经济,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表现为多类型的经济形态;假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已经成熟,从而把要素流动和经济均衡增长直接联系起来;忽略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因素。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12/4/20222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②缺点:12/4/20222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①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度区域。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②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区域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秩序地从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转移。(3)增长极理论

①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把经济空间划分为计划经济空间、力场作用经济空间和均质经济空间三种类型,关心的主要是增长极的结构特点,尤其是产业间的关联效益,而忽略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12/4/20222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12/4/202226第二章②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

③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代(德)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指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响:“极化效应”(polarized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②+③+④⑤卡尔多(N.Kaldor)1970年他提出“相对有效工资”概念,即货币工资与生产率增长率的比例。

缪尔达尔—赫希曼假说12/4/202227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②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罗德温(LRodWin)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和布代维尔(J.B.Boundville)提出并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系统地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到地理含义,认为经济空间包含了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12/4/20222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罗德温(LRodWin)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⑥卡尔多及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的局限性:

都是循环模型,缺乏对初始优势条件的有力解释;卡尔多模型中的有效工资(较高的工资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这是因为较高的工资会使工人更健康、士气更高,且可以维持较低的人事变动率)概念无法解释生产力行为如何引起较快增长的机制。

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1991年又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

4.评述-尚待解决问题

增长无论处于哪一阶段是否都存在对非均衡的依赖性?增长对非均衡的依赖性是否存在某种客观限制?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要求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怎样判断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合理性?12/4/20222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⑥卡尔多及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的局限性:12/4/2022倒U型假说(Inverted-UHypothesis)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平等长期变动趋势的倒U型假说(Inverted-UHypothesis)。库兹涅茨在引证了普鲁士1854~1875年的数据资料论证了经济增长早期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恶化的趋势之后,利用历史上的美国、英国和德国萨克森地区以及二战后一些国家的数据,阐述了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经济增长得以改善的趋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增长的后期阶段则逐渐缩小。”12/4/202230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倒U型假说(Inverted-UHypothesis)12非均衡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做出解释。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区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和生产率提高缓慢两大类别,前者被称为进步部门,后者被称为非进步部门。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技术和劳动发挥的作用不同,在进步部门,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在非进步部门,劳动起着决定作用。假设两个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工资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由于劳动密集的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而该部门的工资率与进步部门的工资率呈同方向等速度变化,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换言之,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12/4/20223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非均衡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三、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是指后期的国民经济产出量在规模上比前期增加。

2.经济增长的方式

3.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劳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4.其他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

关键术语

经济区位

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

经济发展低阶段:大规模物质财富增长经济较高阶段:大规模的信息和服务经济为主12/4/20223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三、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低阶段:大规模物质财富增长经济较高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model),R.哈罗德和E.多马分别提出的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1929-1931年大危机之后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模型结论1、增长率随储蓄率增加而提高,随资本-产出比扩大而降低。2、经济的增长路径是不稳定的。12/4/20223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新古典增长理论(New-ClassicalTheoryofEconomicGrowth)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是指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所提出的经济增长的理论。索洛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一个新的增长模型。这个模型假定:第一、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资本和劳动可以互相替代;第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价格机制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第三、不考虑技术进步,技术变化不影响资本-产出比率,因而规模收益不变。用a和1-a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贡献,△K/K为资本增长率;△L/L为劳动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该模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G=a△K/K+(1-a)△L/L12/4/20223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新古典增长理论(New-ClassicalTheoryo新经济增长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以罗默(PaulRomer)和卢卡斯(Robert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基础是:(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新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产出量和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相关的函数形式,即Y=F(K,L,H,t)其中,Y是总产出,K、L和H分别是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存量,t表示时间。

12/4/20223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新经济增长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以罗默思考题

1.经济区位的含义是什么?2.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研究区域经济的意义是什么?4.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内容?12/4/20223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思考题12/4/20223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区位概念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第三节:区域经济第四节:区域经济学12/4/202237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4/20221第二章区域第一节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工业生产--工业区位场所居住活动--居住区位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12/4/20223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区位概念一、经济区位12/4/20222第二章二、区位单位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区位单位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研究工业区时,某一工业整体可视为一个区位单位;在更微观层次的研究上,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可视为一个区位单位。3.结论: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因区位的层次不同而不同。

12/4/20223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区位单位12/4/2022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三、区位因素

1.定义: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上区位因素的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2.埃德加·M·胡佛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的相对优劣。12/4/202240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三、区位因素12/4/2022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E.M.胡佛(Hoover,1948)完成了关于运输成本方法的论述。与对区位问题的讨论相比,胡佛曾精辟分析了行业的聚集力与扩散力,后者的贡献更大。他在把运输成本与生产成本作为聚集力与扩散力的分析中,比前人走得更远。胡佛还强调了公用事业、保险、劳动力补给、以及用于区位决策的资金来源等的重要性。12/4/20224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4/2022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四、区位决策

1.定义: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12/4/20224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四、区位决策12/4/2022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本节主要内容一、区域二、区域经济12/4/20224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本节主要内容12/4/20227第二本节重点:区域经济的含义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本节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12/4/20224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节重点:12/4/2022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1.1950年,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中把经济空间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把经济空间分为三种: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12/4/20224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12/4/2022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弗朗索瓦·佩鲁(FrançoisPerroux1903.11.19-1987.05.02)法国经济学家,教授。1955年,佩鲁提出“发展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均衡分布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空间中,经济发展应当以非总量的方法来安排发展计划,经济增长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相同的速度平衡增长,相反,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增长。一些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增大自身规模并对所在部门和地区产生支配作用,从而不仅使所在部门和地区迅速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1982年佩鲁提出“新发展观”,认为社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发表了“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经济空间理论是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Per-toux)于1949年11月2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他指出:欧洲国家由于狭隘的地域空间观念而产生了许多病态心理,如小国陷入众多国家包围之中,经济发展受地域限制,生存空间受他国围困,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以此为基础制定的保护主义政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冲突。他认为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和新经济”,首先必须转换视角、更新观念、协调政策,否则,就会坐失良机。

12/4/20224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弗朗索瓦·佩鲁(FrançoisPerrou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思想,将区域分为三类:

①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均质区指自然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均质区指自然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自然要素的相似性: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地形)人文要素的相似性:方言区(语言)、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农作物))

②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12/4/202247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雅克.布德维尔(Boudeville,Jacque,):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先提出了增长极概念。此后,许多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转换到地理空间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布德维尔强调经济空间的区域特征。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从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也自然就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线展开。增长极开发模式较适合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12/4/20224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雅克.布德维尔(Boudeville,Jacque,):1二、经济区域

1.定义: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特点(与地理学区域比较):

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②不能无限划分;③不是固定不变的;

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3.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同等、均匀的。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

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12/4/20224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经济区域12/4/20221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

第三节区域经济

本节主要内容一、区域经济的含义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12/4/202250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区域经济本节主要内容12/4/202214第二本节重点:区域经济的含义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本节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12/4/20225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节重点:12/4/20221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1.经济发展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12/4/20225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经济的含义12/4/20221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①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③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⑤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⑦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12/4/20225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12/4/202217第二章区域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1.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12/4/20225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12/4/202218第二章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5.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弊处:12/4/20225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区域性经济问题,如如何实现区及协调发展;如何加快城市化,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如何解决区际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人际收收入差距等;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同时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环境问题等更深层次的区域性问题;2007年6月国务院把成都和重庆批准为“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2007年12月又把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见,区域经济学解决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日渐广泛和深入。

第四节区域经济学

12/4/202256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地域分工理论定义: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等。2.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按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12/4/202257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2/4/2023.比较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积极意义在于:4.两者区别: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指出区域贸易的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区际贸易就能以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区域贸易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就能以较少的劳动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提出了区域交换特殊规则:相对值的高低。12/4/202258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区域贸易的理论基础:只要有相对成本优势,5.要素禀赋论

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不同的来源6.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相同:都使用相对比较原则来说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着眼于商品本身的差异不同:各部门技术不同:资本密集型产品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较稀缺-相对价格高劳动密集型产品较丰富-相对价格低要素禀赋理论:引入资本,对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作进行了深刻、科学的研究,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12/4/202259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5.要素禀赋论各部门技术不同: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劳动要素禀赋理论的不足: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总量既定不变且得到充分利用,采用的是短期静态比较分析,缺乏长期动态的观点且把技术因素视为无差别、相对静止的既定因素,显然有悖事实。

4.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露了赫—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二、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①基本观点: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

12/4/202260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理论的不足: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总量既定不②缺点:

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视为同质的一元经济,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表现为多类型的经济形态;假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已经成熟,从而把要素流动和经济均衡增长直接联系起来;忽略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因素。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12/4/202261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②缺点:12/4/20222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①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度区域。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②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区域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秩序地从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转移。(3)增长极理论

①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把经济空间划分为计划经济空间、力场作用经济空间和均质经济空间三种类型,关心的主要是增长极的结构特点,尤其是产业间的关联效益,而忽略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12/4/202262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12/4/202226第二章②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

③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代(德)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指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响:“极化效应”(polarized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②+③+④⑤卡尔多(N.Kaldor)1970年他提出“相对有效工资”概念,即货币工资与生产率增长率的比例。

缪尔达尔—赫希曼假说12/4/202263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②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罗德温(LRodWin)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和布代维尔(J.B.Boundville)提出并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系统地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到地理含义,认为经济空间包含了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12/4/202264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罗德温(LRodWin)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⑥卡尔多及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的局限性:

都是循环模型,缺乏对初始优势条件的有力解释;卡尔多模型中的有效工资(较高的工资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这是因为较高的工资会使工人更健康、士气更高,且可以维持较低的人事变动率)概念无法解释生产力行为如何引起较快增长的机制。

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1991年又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

4.评述-尚待解决问题

增长无论处于哪一阶段是否都存在对非均衡的依赖性?增长对非均衡的依赖性是否存在某种客观限制?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要求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怎样判断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合理性?12/4/202265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⑥卡尔多及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的局限性:12/4/2022倒U型假说(Inverted-UHypothesis)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平等长期变动趋势的倒U型假说(Inverted-UHypothesis)。库兹涅茨在引证了普鲁士1854~1875年的数据资料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