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华侨农场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华侨农场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华侨农场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华侨农场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华侨农场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华侨农场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30年12月,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一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政府决意发挥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

B.政府决计无视市场经济规律C.政府决心加强经济立法功能

D.政府意欲充当企业最后“保护伞一”参考答案:A2.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摊丁入亩参考答案:C3.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

199725.538.117.918.5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参考答案:D略4.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A.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C.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完善“人民资本主义”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信奉自由主义”的信息可知,撒切尔“改革”不会大力国家干预,只会减少国家干预,A项错误;材料中“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表明,80年代以后(1979—1990年在任)英国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不是“建立”,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人民资本主义是指发达国家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但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D。故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福利国家”5.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经曲折反复,下列关于法国政权更迭顺序正确的是(

)A.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B.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C.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第二帝国D.第二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参考答案:A6.从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这说明A.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B.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C.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D.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参考答案:C根据“从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说明垄断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结束,B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主要说明大型工业企业(垄断企业)的作用,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再现的能力。材料中针对的是50年代末的“缺点和错误”,指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针对这些错误探索,党政府在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加以纠正,故D项符合题意。8.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最终目的是A.顺应经济的发展变化B.维系和稳定罗马的统治C.保护统治者的财产D.为近代欧美立法奠基参考答案:B【详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罗马帝国时期颁布法律主要是维护罗马的统治,B正确。A不是颁布法律主要目的,排除。私有财产是罗马法特点,C错误。D是罗马法对世界影响。9.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A.金融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工业领域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先爆发于股票交易所即金融领域,A项正确。贸易领域、农业领域、工业领域也均出现了经济危机,但均不是首先爆发的领域,排除BCD。10.1911年4月21日,一艘中国海军巡洋舰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湖北军政府的十八星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参考答案:B11.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对香港租借的时间到期B.“一国两制”政策的灵活性C.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正确;ABC是香港回归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2.有誓词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 B.卢沟桥抗战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参考答案:考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考查北伐战争的目的.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北伐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依据题干的誓词可知,讨伐的目标是军阀和帝国主义,即反帝反封建,结合所学可知,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国民大革命,故D项正确.武昌起义的目标是清政府,故A项错误.卢沟桥抗战的目标是日本帝国主义,故B项错误.南昌起义是反对国民党,故C项错误.故选D.1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关系正常化: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破产

B.掀起了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C.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D.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参考答案:C14.“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参考答案:D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A、明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受外商企业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参考答案:A16.1839年,英国外相巴麦尊说:“(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材料中的“商品”是指A.纺织品B.机器C.茶叶D.鸦片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人打开不了中国的市场,反而要向中国人买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所以为了能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人用这件事情为导火线,引发了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D正确;故排除ABC。所以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背景【名师点睛】鸦片战争的背景

中国英国(根本原因)政治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工业革命;抢占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对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与掠夺军事军备落后坚船利炮思想天朝上国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17.《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从中得出的信息最确切的是(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C.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时间限制

D.江南经济的繁荣参考答案:C18.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B.“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C.“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D.“树墩”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参考答案: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把大树砍断了指的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树墩”还在,这指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封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D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树墩”萌发指的是封建专制思想的滋长,故B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19.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参考答案: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解答:根据题文中“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帝国主义,当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侵略的时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当战争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时,民族资本主义马上萧条,所以独立是前提,故D正确;ABC表述与题文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20.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B.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知小宁辛勤劳作,但是在沉重的赋税和水旱自然灾害面前借高利贷,最终“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说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选项A解读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正确,选项C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水旱灾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因此选项B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天灾人祸都会影响小农,因此选项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21.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悠久政府经营B.产品精美享誉世界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D.清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参考答案:D【详解】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并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中国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占统治地位。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综上所述,此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22.17世纪后半叶的荷兰,海外贸易虽然达到极度繁荣的状态,但却因丧失国内生产根基或根基不牢而相当脆弱,经受不了竞争对手的打击。这表明荷兰A.海外扩张缺乏工业基础B.是造船业最先进的国家C.成为当时世界海上强国D.在农业繁荣基础上崛起参考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战胜,说明荷兰衰落的的根本原因是海外扩张缺乏工业基础,A选项符合题意。荷兰是造船业最先进的国家的说法不属于荷兰衰落的原因,B选项排除。成为当时世界海上强国的说法与材料“但却因丧失国内生产根基或根基不牢而相当脆弱,经受不了竞争对手的打击。”的说法冲突,C选项排除。荷兰的繁荣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之上的,D选项排除。23.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文化观 A.美我之美 B.美人之美 C.各美其美 D.美美共美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辛亥革命以来,各种服饰并存,具有民主与革命思想的新派人士推崇中山装,学生装在青年人群体中盛行,城市流行欧式风格的裙子,其他粗布长衫、西装、旗袍异彩纷呈,体现了近代社会文化观的美美共美的特点,故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24.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出现了邢窑、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等著名的白瓷产地,景德镇在元朝成制瓷中心,明朝成为“瓷都”。下图所示位置对应景德镇的

A.①B.②C.③D.④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景德镇位于长江中游。靠近鄱阳湖,与安徽交界,所以与地图上对应的是④,答案为D。①②在今天的河北省,③在陕西一带,所以①②③所处位置与景德镇不符,排除ABC。2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参考答案:B2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B.曲辕犁的推广C.经济重心的南移D.高转筒车的出现参考答案:C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D是唐朝出现。27.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参考答案:A2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西周、秦朝、西汉

B.战国、秦朝、西汉C.秦朝、西汉、三国

D.秦朝、西汉、唐朝参考答案:D2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之“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受西方资本主义刺激而产生C.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D.由民族资本家创办参考答案:C30.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说法正确,秦朝设有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百官奏章,下达皇帝诏令;B说法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D说法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王国问题;C说法不正确,宋朝设有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因此选C。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②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③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刺史制度。④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⑤加强:在中央,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⑥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⑦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有关明清商业发展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二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三

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

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请回答:(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2)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并从经济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3)明清时商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当时实力最强的商帮有哪些?(4分)(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1)明清商业诚信问题。(2分)(2)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人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谋取暴利,坑蒙拐骗。(2分)(3)背景: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2分)徽商和晋商。(2分)(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持续发展;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任两点,2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列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3)不能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分封制度下,诸侯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便于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详解】(1)根据“(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和饼形图可知,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结合所学,晋、鲁、卫、燕等都属于同姓诸侯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密切结合。(3)①不能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②可分别从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能维护长久的政治关系等角度分析回答。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民家庭手工业开始受到洋纱洋布的冲击,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说:“近日洋纺,松江布市,消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对权力的追逐;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在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他们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以及费孝通《中国士绅》等材料二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的开展,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经常利用领主法庭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英国王室颁布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的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4世纪中叶发生的黑死病,使英国人口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摘编自侯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主要由西方侵略所致;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解体速度缓慢。(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3)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国农民家庭手工业开始受到洋纱洋布的冲击…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部分人口流入城市”结合所学从解体成因、表现、区域分布、解体速度进行概括。(2)根据材料二“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英国王室颁布法令明确规定…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黑死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