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三节货币需求理论
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1教学重点:货币供应二级制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关注热点: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教学重点:2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主要两个环节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与货币供应量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
3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的结果:在一定时点上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是一个经济过程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结果:在一定时点上形成一定4通货的供给存款的供给货币的供给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提现的方式间接地将通货传送到非银行社会公众手中。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通货的供给存款的供给货币的供给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提5(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主要两个环节“货币供应二级制”(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二、货币供给的主要两个环节“货币6(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央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力度(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7是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Ms=B×m强力货币;高能货币1.基础货币(MonetaryBase,也称货币基数)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强力货币;1.基础货8B=C+R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准备金基础货币的构成:B=C+R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基础货币的9从来源看,它是货币当局的负债表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L1和L2B=L1+L2从来源看,它是货币当局的负债B=L1+L210有价证券(A1)再贴现、再贷款(A2)政府借款(A3)黄金、外汇(A4)其它资产(A5)合计货币发行(L1)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L2)政府存款(L3)发行债券(L4)其它负债(L5)资本(L6)合计资产负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有价证券(A1)货币发行(L1)资产负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11中央银行的资产A1有价证券---A2再贴现及放款---A3
财政借款---A4
黄金和外汇储备---A5其他资产---
本国政府债券、外国政府债券以及
高质量的商业票据等对金融机构的债权
央行对财政的贷款;固定资产等国外资产中央银行的资产A1有价证券---本国政府债券、外国政府12中央银行的负债L1通货发行---L2金融机构存款---L3政府存款---L4发行债券---L5其他负债---L6资本项目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法定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基础货币(储备货币)央行代理国库外国央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央行票据等中央银行的负债L1通货发行---流通中的现金法定准备金存款基13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资产-非基础货币负债用公式表示:L1+L2=(A1+A2+A3+A4+A5)-(L3+L4+L5+L6)财政收支状况黄金存量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状况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
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
其他因素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财政收支状况14(1)财政收支状况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不同的。※增收节支:这对B没有影响;※财政借款、透支或直接发行货币:这些方式都会增加B,导致货币供应增加,通常被称为“债务货币化”;※发行国债:若发行的债券由社会公众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则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若由中央银行购买,则增加中央银行的资产,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1)财政收支状况15(2)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
央行买入黄金、外汇或流通中货币增加或商业银行的准备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2)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基础货币相应增加16(3)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再贴现;再贷款当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时,银行体系总储备增加,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当商业银行归还央行贷款时,银行体系总储备减少,
基础货币相应减少;(3)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再贴现;再贷款17(4)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央行购买有价证券,则基础货币等额增加;央行出售有价证券,则基础货币等额减少;(4)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18(5)其他因素(次要的、暂时的)
※央行固定资产的增加,基础货币增加(5)其他因素(次要的、暂时的)19
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较为主动。因为:金融市场较为健全;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能较灵活地开展,从而能有效抵消其他因素对基础货币的扰动。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较为主动20(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以现金形式存入的资金或中央银行再贴现、再贷款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通过转账放款形式而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
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储备率成反比m为派生倍数(存款扩张倍数)=1/rd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以现金形式存21三、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推导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三、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与货币供应22起扩大和缩减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m=MS/B
(一)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MS=B╳m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
起扩大和缩减货币供应量的作用m=MS23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超额储备分子分母同除以D:C/D+1C/D+RR/D+ER/D=c+1
c+(RD+RT)/D
+ER/D总储备现金漏损率m1=超额储备率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24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超额储备分子分母同除以D:C/D+1C/D+RR/D+ER/D=c+1
c+(RD+RT)/D
+ER/D总储备=c+1c+rd+trt
+e现金漏损率m1=超额储备率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25c+1+tc+rd+trt
+e=M2M2(广义货币乘数)B=C+D+TC+Rm2=分子分母同除以D:c+1+tc+rd+trt+e=M2M2B=C+D+26(三)影响货币乘数m的因素2.超额储备率e:代表商业银行的行为,对Ms有放大性影响;1.rd、rt:代表央行的作用,与Ms反向变动,威力巨大;3.现金漏损率c与定期存款比例t:代表社会公众的行为。(三)影响货币乘数m的因素2.超额储备率e:代表商业银行的行27影响超额储备率e的因素利率
经济状况
借款渠道EEE可以保留较少储备(i是持有E的机会成本)借贷机会影响超额储备率e的因素利率EEE可以保留较少储备(i是持有28收入其他资产的相对预期报酬率通货膨胀危机非法活动(逃税、走私、贩毒)信用制度
影响现金漏损率C的因素CCCCC发达C收入影响现金漏损率C的因素CCCCC发达C29影响t的因素
利率收入偏好信用制度tt影响t的因素
利率tt30小结:货币供给最终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央银行发挥决定性作用:B、rd、rt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创造者,通过e影响m,使Ms成倍增减社会大众对货币资产的需求和选择行为影响Ms:c、t中央银行是导演商业银行是主角企业公众是配角小结:货币供给最终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共同作用的结3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非政策性变量)在宏观经济体系以内得以确定的不为政策所左右的变量,如国民产出、失业率、价格水平
外生变量(政策性变量)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如税率、战争、人口增长。
第二节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第二节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32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内生性: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而是由经济主体决定外生性: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33内生论的代表斯图亚特:马克思: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流通的商品价值总额决定了社会的“必要货币量”Ms是央行被动地适应公众Md的结果,不完全外生货币供给因受到货币需求的制约而内生内生论的代表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流通的商品341.凯恩斯货币外生性是宏观研究的重要前提:中央银行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控,增减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办法
外生论的代表2.货币主义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现金比率-----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公众的行为货币国定论起决定作用1.凯恩斯外生论的代表2.货币主义-----货币当局的行为-35货币供应量是具有很强内生性的外生变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央行独享货币发行权运用货币信用调节手段,扩张和收缩信用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受经济社会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决定
货币供应量是具有很强内生性的外生变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36(一)基础货币的内生性
(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四、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一)基础货币的内生性(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四、中国货币供给37在1994年以前,基本上通过信贷来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仅占26.4%;2002年超过50%,2006年达89.3%在1994年以前,基本上通过信贷来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仅38金融学第七章货币供求模板课件39第三节货币需求及有关概念
货币需求
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国民生产总值、恒常收入等)条件下,个人、企业或政府“愿意”以货币这种资产的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比例。第三节货币需求及有关概念
货币需求40名义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即Md;实质货币需求: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Md)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即Md/P。名义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41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二、古典货币数量说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四、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五、现代货币数量说六、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歧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42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公式Md=PQ/V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与待实现价值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d---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
P-----价格水平;
Q-----待出售的商品数量;
V-----货币的流通速度。
(二)特点以金属货币流通背景;从宏观角度探讨社会货币需要量;从交易需要出发探讨货币量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公43二、古典货币数量论
(一)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货币的流通速度;P------各类商品价格;T------商品的交易数量。假设V、T在短期内为常数二、古典货币数量论
(一)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假设44货币M的任何变动,只会正比例地反映在物价上货币量的变动是因,物价水平是果价格水平是货币量的函数结论货币M的任何变动,只会正比例地反映在物价上结论45(二)现金余额方程式
Md=kPY
其中:Md---名义货币需求;P-----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k----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比例;主观性(二)现金余额方程式
Md=kPY其中:主观性46分析特点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侧重分析货币的贮藏职能;强调个人选择的行为,即主观愿望(强调“想要”持有而非“必须”持有)利率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资产的选择行为;设K为常数,最终得出了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化的货币数量论观点。分析特点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47(三)两个方程式的区别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强调的是交易功能------“飞”着的货币剑桥强调货币贮藏功能-------“坐”着的货币考虑的因素不同交易方程式把货币需求诉诸制度因素,忽视主观动机。余额方程式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利率是否影响Md?(三)两个方程式的区别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利率是否影响Md?48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特点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放弃将V视为常量的观点;对持有货币的动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特点49(二)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性需求(Transactiondemand)预防性需求(precautiondemand)投机性需求(Speculativedemand)L1=f(Y);L2=f(i)货币需求函数Md=L1(Y)+L2(i)=f(Y.i)贡献:视利率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二)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性需求(Transactiond50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二)“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三)“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平方根定律”——鲍51五、现代货币数量论(一)特点吸收了凯恩斯重视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以及把货币看成可以互相替代的多种资产中的一种的观念;承袭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化与物价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五、现代货币数量论(一)特点52
Md=f(Y,W;rm,rb,re,πe;μ)其中:(二)货币需求函数
Y=恒常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rb=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债券价格的变动re=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股票价格的变动πe=预期物价变动率,因而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u=表示主观偏好以及制度因素
Md=f(Y,W;rm,rb,re,πe;μ)(二)货53货币需求函数可简化为:Md=f(Yp)
因为:财富(恒常收入)是Md决定性因素,长期稳定;货币(M2)有收益,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rb-rm,re-rm,P-rm这三个差额变得越来越小,所以可忽略掉;偏好、风尚、技术制度在一定时期也是相对不变的,对Md影响不大货币需求函数可简化为:Md=f(Yp)
因为:54
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所以Md是稳定的函数,可准确预测;因而V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时,把V的预测值代入交易方程式,就可以估计出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因此,“货币供给是决定名义收入的主要因素”。(三)结论
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所以Md是稳定的函数,可准确预测;55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三节货币需求理论
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56教学重点:货币供应二级制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关注热点: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教学重点:57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主要两个环节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与货币供应量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决定机制
58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的结果:在一定时点上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是一个经济过程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结果:在一定时点上形成一定59通货的供给存款的供给货币的供给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提现的方式间接地将通货传送到非银行社会公众手中。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通货的供给存款的供给货币的供给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提60(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主要两个环节“货币供应二级制”(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二、货币供给的主要两个环节“货币61(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央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力度(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62是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Ms=B×m强力货币;高能货币1.基础货币(MonetaryBase,也称货币基数)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强力货币;1.基础货63B=C+R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准备金基础货币的构成:B=C+R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基础货币的64从来源看,它是货币当局的负债表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L1和L2B=L1+L2从来源看,它是货币当局的负债B=L1+L265有价证券(A1)再贴现、再贷款(A2)政府借款(A3)黄金、外汇(A4)其它资产(A5)合计货币发行(L1)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L2)政府存款(L3)发行债券(L4)其它负债(L5)资本(L6)合计资产负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有价证券(A1)货币发行(L1)资产负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66中央银行的资产A1有价证券---A2再贴现及放款---A3
财政借款---A4
黄金和外汇储备---A5其他资产---
本国政府债券、外国政府债券以及
高质量的商业票据等对金融机构的债权
央行对财政的贷款;固定资产等国外资产中央银行的资产A1有价证券---本国政府债券、外国政府67中央银行的负债L1通货发行---L2金融机构存款---L3政府存款---L4发行债券---L5其他负债---L6资本项目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法定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基础货币(储备货币)央行代理国库外国央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央行票据等中央银行的负债L1通货发行---流通中的现金法定准备金存款基68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资产-非基础货币负债用公式表示:L1+L2=(A1+A2+A3+A4+A5)-(L3+L4+L5+L6)财政收支状况黄金存量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状况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
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
其他因素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财政收支状况69(1)财政收支状况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不同的。※增收节支:这对B没有影响;※财政借款、透支或直接发行货币:这些方式都会增加B,导致货币供应增加,通常被称为“债务货币化”;※发行国债:若发行的债券由社会公众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则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若由中央银行购买,则增加中央银行的资产,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1)财政收支状况70(2)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
央行买入黄金、外汇或流通中货币增加或商业银行的准备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2)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基础货币相应增加71(3)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再贴现;再贷款当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时,银行体系总储备增加,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当商业银行归还央行贷款时,银行体系总储备减少,
基础货币相应减少;(3)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再贴现;再贷款72(4)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央行购买有价证券,则基础货币等额增加;央行出售有价证券,则基础货币等额减少;(4)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73(5)其他因素(次要的、暂时的)
※央行固定资产的增加,基础货币增加(5)其他因素(次要的、暂时的)74
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较为主动。因为:金融市场较为健全;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能较灵活地开展,从而能有效抵消其他因素对基础货币的扰动。3.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度,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较为主动75(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以现金形式存入的资金或中央银行再贴现、再贷款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通过转账放款形式而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
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储备率成反比m为派生倍数(存款扩张倍数)=1/rd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以现金形式存76三、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推导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三、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与货币供应77起扩大和缩减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m=MS/B
(一)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MS=B╳m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
起扩大和缩减货币供应量的作用m=MS78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超额储备分子分母同除以D:C/D+1C/D+RR/D+ER/D=c+1
c+(RD+RT)/D
+ER/D总储备现金漏损率m1=超额储备率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79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超额储备分子分母同除以D:C/D+1C/D+RR/D+ER/D=c+1
c+(RD+RT)/D
+ER/D总储备=c+1c+rd+trt
+e现金漏损率m1=超额储备率B(二)推导M1=C+DC+R=C+DC+RR+ER法定储备80c+1+tc+rd+trt
+e=M2M2(广义货币乘数)B=C+D+TC+Rm2=分子分母同除以D:c+1+tc+rd+trt+e=M2M2B=C+D+81(三)影响货币乘数m的因素2.超额储备率e:代表商业银行的行为,对Ms有放大性影响;1.rd、rt:代表央行的作用,与Ms反向变动,威力巨大;3.现金漏损率c与定期存款比例t:代表社会公众的行为。(三)影响货币乘数m的因素2.超额储备率e:代表商业银行的行82影响超额储备率e的因素利率
经济状况
借款渠道EEE可以保留较少储备(i是持有E的机会成本)借贷机会影响超额储备率e的因素利率EEE可以保留较少储备(i是持有83收入其他资产的相对预期报酬率通货膨胀危机非法活动(逃税、走私、贩毒)信用制度
影响现金漏损率C的因素CCCCC发达C收入影响现金漏损率C的因素CCCCC发达C84影响t的因素
利率收入偏好信用制度tt影响t的因素
利率tt85小结:货币供给最终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央银行发挥决定性作用:B、rd、rt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创造者,通过e影响m,使Ms成倍增减社会大众对货币资产的需求和选择行为影响Ms:c、t中央银行是导演商业银行是主角企业公众是配角小结:货币供给最终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共同作用的结86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非政策性变量)在宏观经济体系以内得以确定的不为政策所左右的变量,如国民产出、失业率、价格水平
外生变量(政策性变量)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如税率、战争、人口增长。
第二节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第二节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87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内生性: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而是由经济主体决定外生性: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88内生论的代表斯图亚特:马克思: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流通的商品价值总额决定了社会的“必要货币量”Ms是央行被动地适应公众Md的结果,不完全外生货币供给因受到货币需求的制约而内生内生论的代表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流通的商品891.凯恩斯货币外生性是宏观研究的重要前提:中央银行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控,增减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办法
外生论的代表2.货币主义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现金比率-----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公众的行为货币国定论起决定作用1.凯恩斯外生论的代表2.货币主义-----货币当局的行为-90货币供应量是具有很强内生性的外生变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央行独享货币发行权运用货币信用调节手段,扩张和收缩信用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受经济社会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决定
货币供应量是具有很强内生性的外生变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91(一)基础货币的内生性
(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四、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一)基础货币的内生性(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四、中国货币供给92在1994年以前,基本上通过信贷来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仅占26.4%;2002年超过50%,2006年达89.3%在1994年以前,基本上通过信贷来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仅93金融学第七章货币供求模板课件94第三节货币需求及有关概念
货币需求
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国民生产总值、恒常收入等)条件下,个人、企业或政府“愿意”以货币这种资产的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比例。第三节货币需求及有关概念
货币需求95名义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即Md;实质货币需求: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Md)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即Md/P。名义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96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二、古典货币数量说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四、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五、现代货币数量说六、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歧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97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公式Md=PQ/V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与待实现价值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d---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
P-----价格水平;
Q-----待出售的商品数量;
V-----货币的流通速度。
(二)特点以金属货币流通背景;从宏观角度探讨社会货币需要量;从交易需要出发探讨货币量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公98二、古典货币数量论
(一)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货币的流通速度;P------各类商品价格;T------商品的交易数量。假设V、T在短期内为常数二、古典货币数量论
(一)现金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假设99货币M的任何变动,只会正比例地反映在物价上货币量的变动是因,物价水平是果价格水平是货币量的函数结论货币M的任何变动,只会正比例地反映在物价上结论100(二)现金余额方程式
Md=kPY
其中:Md---名义货币需求;P-----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k----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比例;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昭通市绥江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微生物分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BIM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培训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8.2.2 程序的基本结构
- 中医诊断绪论
- 养老院新员工入职培训
- 危大工程培训
- 闽粤赣三省十二校2025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小学生防诱骗安全教育
- The+Little+Woman英文名著《小妇人》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件
- 用友ERP-U8基础档案设置
- 慢性胃炎中医症候评分表
- DB21T 3701-2023 海砂资源开发利用规范
- 高中美术鉴赏(必修) 湘美版 《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
- 夜空中最亮的星二部合唱简谱
-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 2023年神东煤炭集团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1723-2020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 SB/T 10554-2009熟制南瓜籽和仁
- 四天一练6唐山一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