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随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羲之①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土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②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④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⑤,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⑥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⑦视听之娱,信⑧可乐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②冠:超越。③修禊:古人游春活动。④映带:景物相互映衬。⑤流觞曲水:觞,酒杯。在弯曲的水道中取酒为乐。⑥品类:这里指天地万物。⑦极:尽情。⑧信:实在、确实。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蓑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D.莪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会: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B.修:茂林修竹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C.之:名士多居之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D.志:莪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联系选文,概括出引发作者''信可乐也”感慨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C(2分).B(3分).(1)即使(虽然)没有音乐演奏的盛景,(但是)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叙说内心的情怀。(“虽”“丝竹”“以"翻译错误各扣0.5分,共2分)(2)抬头望见广大的天地,低头察看繁盛的万物。(语序不当扣1分,共2分).①美丽的山水②游春活动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宴饮④畅叙幽情(内心的情怀)⑤欣赏天地万物。(答对其中任意三项,意近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趣。文章说: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2021湖北随州)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②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③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④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蓑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②出:超越,胜过。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B.吾从而师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D.作《师说》以贻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2分)B.(3分)A.(4分)(1)(2分)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明白)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知”“孰”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2)(2分)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德行有才能。(“是故”“贤,,“于”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0.5分)15.(3分)示例一:我认同这种观点(1分),因为互联网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资源,改变了教学方式。学生一“键”在手,学海任游;足不出户,“名师”任求。学习更便捷、高效。所以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2分)。示例二:我不认同这种观点(1分),因为即使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学校依然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仍然是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依然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网络学习的引导者(2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
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道理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郑子、在弘、师襄、老聃为师。郑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己。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2020湖北随州)【甲】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日“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节选自《史林测义》)【注释】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土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②啻:止,仅仅。③球:美玉,特指玉磬。④见……于……:表被动。1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E娜的一项是()(2分)A.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日“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日“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C.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日“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D.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日“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A.宋祁称再“笔力遒婉”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A.宋祁称再“笔力遒婉”B.今披阅遵迹C.见晋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D.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基真无马邪(《马说》)是以先帝简拔以遐陛下(《出师表》)使人之所晋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颐的一项()(3分)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B.【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D.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参考答案】(2分)B(3分)C(4分)(1)(2分)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重”“益”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2)(2分)(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达为"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3分)C【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耍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句意:天下不用姓名称而独称他为“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颜真卿被派前去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为敌所害。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日“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13题详解】A代词,代颜真卿/表诘问语气。B遗迹/送,赠给。C都是“厌恶”。D谋反/通“返”,返回。【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益:更加。啻:止,仅仅。球:美玉,特指玉磬。达:实现。【15题详解】C“只能把正直的营论藏在心里”错误,与原文“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不符。【参考译文】【甲】史书称颜真卿指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他让唐德宗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再看他当时怒骂逆贼步入火中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壮烈慷慨啊!颜真卿生平喜欢正楷、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笔力遒婉”,如今再看颜真卿的遗迹,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力透纸背,笔墨纸间感觉到有一股生机勃勃的忠义之气。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2019湖北随州)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日:”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注释】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一一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兆人:兆民,万民。亏:使……受损害。.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陛下爱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若如公意 者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我安能亏法 支求其能千里也(《马说》)D.卒不洋 潭中鱼可百洋头(《小石潭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译文: .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答: 【参考答案】(2分)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一处1分,划三处及以上该题不得分)(3分)C(3分)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意近即可)(2分)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人公无私(公正无私)(答对第点即可得满分2分,只答对第点可得1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2018湖北随州)修中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J吾日:'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母学谓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B.死拼也 小大之欲(《曹刿论战》)C.我求其垄 至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译文: (2)修闻而服之终身。译文: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3分)答: 【参考答案】(2分)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一处1分)(3分))C(1)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2分)(2)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2分)(3分)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启示2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2017湖北随州)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薮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土,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熊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注释】①姥(mu):老妇。②熊(f6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善鸣,求市未能得 (2)遂携新友命驾旗观(3)当单群相送耳 (4)使人耽之若是.“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 D.缙其体肤(《〈孟子〉两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参考答案】(2分)(1)善:擅长(善于)(2)就:前往(去,接近,靠近)(3)举:全(全部)(4)使: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题0.5分)(2分)C(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2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这类情况。(2分)“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2分)B【参考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土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莪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熊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隼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给人写信说:“东汉张芝临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2016湖北随州)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日:“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较明易习者也? (2)君子必俱交游焉。(3)无笈不如己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墨子悲于染丝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如人芝兰之室,久加自芳也可远观而不可褒玩也(《爱莲说》)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D.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但优于我,便足贵之。.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参考答案】(1)学习(2)慎重或谨慎(3)以……为友(交朋友)(每小题1分,共3分)C(2分)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或值得)让我看重他。(2分)D(3分)【参考译文】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
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2015湖北随州)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海。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痛: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12.下列各组句子中,A.B.(卜与倩公一面季梁为大贤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12.下列各组句子中,A.B.(卜与倩公一面季梁为大贤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期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贤能为之用(《隆中对》)C.D.始生紫阳先生以写别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3分)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瘟。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A.①②③@ B.②④⑤⑦ C.②⑤®© D.③④⑤@【参考答案】12.(3分)B13.(3分)(倩公)胸怀壮志却没有成功,期望有一天能成功(应得老练、成熟)。(落实“就”“期”的意义,大意正确即可)14.(3分)C【参考译文】谢安四十岁时长期隐居在会稽上虞的东山;桓温曾多次征召谢安出山,谢安终于答应。曾经和支公一起游赏山水,友情甚笃,古代圣贤,默契有佳,正说的像他们一样。我和倩公相见,不辱没古人,你回到汉东,我很是伤心。汉东这个地方,出了很多贤士,神农以后,季梁最为有成就。而后,沉寂了多年,到了盛唐,才有紫阳先生。先生六十归隐,继而奋起的,只有倩公了。倩公胸怀壮志却没有成功,期望有一天能成功。况且你能重义信守,有贤德善写文章。就好像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名噪一时。我生平写作文章,把自己的所作送与你。想念至亲却要远行,流泪作别。现在战争已经快结束了需要建设人才。我就是现在的贾谊,老天有眼,重见天日,希望我们在新松之山快乐的相见!写了这首绝句小诗,以表别后之情。(2014湖北随州)岳飞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久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力日:“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⑯,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注释】①休舍: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束,捆。刍,喂牲口的革。⑤徇:示众。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这里形容儒将风度。⑨恂恂:谦和的样子。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更问:“天下何时太平”或:或者。B.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以:用来。C.凡有所举举:行动。D»东南民力承矣竭:用尽。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分)(1)飞妻问劳其家。译文:(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译文:13.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4分)【参考答案】(4分)A(5分)(2分)译文: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死者的家人。(3分)译文: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4分)号令严明;体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不重名利。(答对二点即可)【参考译文】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的人,(岳飞)立刻斩杀了他来遵循(法令)。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敢进入的兵卒。(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士兵有疾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各个将士到远方戍边,(岳飞)派遣妻子问候慰劳他们的家属:死于战事的士兵,(岳飞)为他们哭泣而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把儿子和他们的女儿婚配。大凡有颁奖犒赏,平均分配给军官小吏,一点都没有私心。(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与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调配军粮,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的百姓的力量,消耗凋敝的很严重(岳飞)喜欢贤明识礼的士人,浏览经史典籍,高雅地放歌喝两口酒,恭顺得象书生一样。他每次推辞官职,一定说:“将士们效力,岳飞有什么功劳呢?”(2013湖北随州)【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通意义.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多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3分).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参考答案】.“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2湖北随州)破釜沉舟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城震楚国,名闻诸侯。乃谴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放铜鹿②。战少利,陈余复请兵③,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④,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⑤,无一还心⑥。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⑦,绝其甬道⑧,大破之,杀苏角⑨。虏王离⑩。涉间不降楚(11),自烧杀。(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工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之词。②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陈余:秦将。复请兵:又要求增援。④釜:饭锅。甑(z£ng):蒸储工具。庐舍:房屋。⑤必死:决死之心。⑥无一还心: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⑦九战:经过多次战斗。九:泛指多数。⑧甬道:走廊,过道。⑨苏角:秦将。⑩王离:秦将。(11)涉间:秦将。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TOC\o"1-5"\h\z①乃谴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 将:②破釜甑 破: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以示士卒必死A、臣"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译文: 11、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答: 【参考答案】8、(1)率领,1分。(2)砸破,摔破,把……砸破,1分。9.D,2分。10.这样楚军一到就把王离的军队围住,与秦军相遇,经过多次战斗,截断了秦军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评分标准:准确译出"绝”“破”各1分,意思明确I分计3分。11、示例:面对困难,我们要下定决心,毫不退缩,勇往直前。评分标准:意思接近、言之成理即可,3分。【参考译文】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黄河,援救钳鹿。战争只有一些小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2008湖北随州)黔之驴
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②,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喉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①黔(qidn):地名。②愁愁(yinyi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un):逃走。④噬(shi):咬。⑤狎(xid):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ang):跳跃。⑧喉(hdn):虎怒吼。.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TOC\o"1-5"\h\z(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翻译下列句子。(2分)技止此耳!译文:.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成语:启不:【参考答案】.(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2)去,离开。1分。.C.2分。.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评分标准: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参考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2007湖北随州)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康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文者气( )之所形也②移( )其气之小大③动乎其言而如( )乎其文④事( )观终南、褐、华之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慨然想见古之豪杰A.思考至深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甚矣,汝之不惠.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2分)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1L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2分).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另一条途径是,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的途径来“养气治文(2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①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意近即可)②相当,配合③显现,(表达)。④无拘束。.B10.如不先养气,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而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为文与养气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加强内在修养丰富外在阅历丰富外在阅历.示例:作者“求见”的目的能够达到。因为文章能以恳切的言辞、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才华吸引人,以正当的理由、严密的推论说服人。【参考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货瓷砖合同样本
- 应急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手册
-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Section A 3a-3c 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第二单元《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第4课《蜡染与扎染》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 拉围挡施工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放射防护知识
- 2025至2030年中国管道式电磁流量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001
-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设计-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2023年新疆兵团事业单位开展招聘考试真题
- 331金属晶体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矿山矿石采购合同模板
- 2024年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05人)笔试核心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竞赛技术文件-混凝土建筑项目
- 防溺水应急救援培训
-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教学课件
- 地铁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DB13-T 5317-2020 河北
- DLT 5707-2014 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