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高二上历史必修三测试试题(含答案)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高2012级第三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C.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D.贵明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教学与音乐相结合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3.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B.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C.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4.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6.“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8.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9.该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10.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3.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A.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14.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C.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6.“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B.罗马教皇C.马丁·路德D.贵族18.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二者的不同点是①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②④1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D.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20.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C、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21.某科学著作阐述了这样的基本原理: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这一著作应该是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B.《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C.《论物体的电动力学》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22.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达尔文C.牛顿D.伽利略2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写道:“1977年后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24.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25.恩格斯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所述的现实与下列哪一类文学的产生密切相关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社会主义文学二、材料分析题26.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4分)(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4分)(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8分)27.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因为它若可因别的称义,就不必需要道,这样,也不必需要信了。——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材料三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28.技术的革新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材料:材料1:司空远寄养初成,毛色桃花眼镜明。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材料2: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材料3: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后,挂着“京V―02009”车牌的红旗阅兵车成为全社会的话题。材料4: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泉城济南圆满落幕。由包括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百度网、凤凰网等在内的65家网络媒体组成的媒体联盟进行了全程报道。全国很多观众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和点播观看了此次盛事。请回答:(1)从材料1的诗句可知,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的动力是什么?(2分)(2)材料2中的交通工具是哪一时期出现的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3)材料3中的交通工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2分)举例说明当时的科技成就还有哪些表现?(2分)(4)材料4反映了人类进入什么时代?(2分)其标志是什么?(2分)阳安中学高2012级第三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答题卡总分请将正确答案涂黑(50分)12345678910【A】【A】【A】【A】【A】【A】【A】【A】【A】【A】【B】【B】【B】【B】【B】【B】【B】【B】【B】【B】【C】【C】【C】【C】【C】【C】【C】【C】【C】【C】【D】【D】【D】【D】【D】【D】【D】【D】【D】【D】11121314151617181920【A】【A】【A】【A】【A】【A】【A】【A】【A】【A】【B】【B】【B】【B】【B】【B】【B】【B】【B】【B】【C】【C】【C】【C】【C】【C】【C】【C】【C】【C】【D】【D】【D】【D】【D】【D】【D】【D】【D】【D】2122232425选择题得分【A】【A】【A】【A】【A】【B】【B】【B】【B】【B】【C】【C】【C】【C】【C】【D】【D】【D】【D】【D】材料分析请注意答题格式(50分)26.(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26题总得分(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4分)(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4分)(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及其原因。(4分)27.(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2分)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分)27题总得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2分)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28.(1)从材料1的诗句可知,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的动力是什么?(2分)28题总得分(2)材料2中的交通工具是哪一时期出现的?(2分)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3)材料3中的交通工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2分)举例说明当时的科技成就还有哪些表现?(2分)(4)材料4反映了人类进入什么时代?(2分)其标志是什么?(2分)12345678910【B】【D】【C】【A】【A】【B】【D】【D】【A】【C】11121314151617181920【A】【C】【D】【B】【B】【C】【B】【B】【C】【D】2122232425【D】【A】【B】【D】【A】1试题分析:审题的关键是理解实施“仁政”与“分田制禄”间的关系。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施仁政必须从土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2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

孔子和早期儒学

等考点的理解3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所说的就是古代的民本思想。对于古代的民本思想,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统治者通过顺应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能够谋求特定阶级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他维护社会秩序是为统治者服务的。4试题分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天人感应”无直接关系,故可排除;“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5试题分析:孔子和墨子分别代表儒家、墨家,B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C是道家的“无为”主张,D是法家的主张,BCD排除;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都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A符合题意。6试题分析: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据此本题选A项。另外本则材料选自商鞅的《商君书》,阐述上古以来政治体制的演变。7试题分析:审题关键是结合“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不是最主要的背景;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不符合史实;B.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也不是最主要原因。故选D项8试题分析:仁”和“礼”是儒学的核心观点,也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但在本材料中没有体现;“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一语,强调了个人的身份地位,体现了对秩序的重视和维护,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发展的内在可能,C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观点,故应选D项9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因此说开始突破“海禁”政策是错误的,明朝才开始实行“海禁”政策。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体现的是“中体西用”的主张,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保守派的主张,C项是维新派的观点,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的观点,故答案选C项。11试题分析:由“20世纪初”“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可知该思想家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家,B、C错误;由“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知该思想家认为打破保守的观念,方能实现国家振兴,A正确,D错误。12试题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是在《南京条约》,B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甲午战争是在19世纪九十年代。D是在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孙中山的讲话可知,中国人比较注重家族和宗族观念。而孙中山则认为应把这种观念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层面,强调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14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等考点的理解15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可笑的比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意即“唤醒和捍卫思想自由”。就选项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6试题分析:题干中有效信息“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是要追求个性的独立与解放17试题分析:联系宗教改革的相关史实可知,通过宗教改革把人从天主教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所以题干当中的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主要指的是对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信仰。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宗教改革18试题分析: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等考点的理解19试题分析: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考点的理解20试题分析: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21【解题思路】根据所学,材料中提及的基本原理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中的重要内容。根据所学,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空间、时间不是独立的实在,它们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广义相对论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