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1页
导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2页
导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3页
导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4页
导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区位条件;2.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自主学习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①珠江下游。(2)范围: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②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③香港和澳门。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④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城市化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⑤广州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3.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镇⑦数量多,分布密度大,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⑧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思维活动】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区位优势。答:位于东南沿海,毗邻香港、澳门,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廉价丰富;著名侨乡;地价低廉;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科技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等。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阶段时间工业化进程夯实基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⑨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形成以⑩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⑪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思维活动】2.汹涌的“民工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城市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内地由于经济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政策允许人员流动。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分类问题解决对策工业化问题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⑭过度密集;⑮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建立⑲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高效合理的⑳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城市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城市占用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珠江水质恶化;城市⑱酸雨现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互动探究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85年和2022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示意图。材料二1980~202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在人口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答:(1)工业化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镇规模变大,数量变多,密度增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完善。(2)地形平坦;濒临海洋,用水及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地处我国南大门,靠近港澳,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地产业的转移,使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3)外来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反思归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程特点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形成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形成原因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探究点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守田的老家在皖北江淮平原上。20世纪80年代初李守田一家来到珠江三角洲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几年后,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1988年,李守田的儿子李向城与数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起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箱包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随着当地几家电子厂的建设,李向城经过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每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500元。由于当地规划建造生产电子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李守田的房子被拆迁,现在,李守田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8000多元,是十年前的4倍。材料二广州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图及李守田的家乡位置图。(1)李守田的儿子李向城1988年进了外资箱包厂。结合珠三角的工业化进程,这一阶段属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哪一阶段?箱包厂属于什么性质的工业?外资箱包厂得以进入珠三角布局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类型的变化。(3)据材料一、二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答:(1)夯实基础阶段。劳动密集型。对外开放政策。(2)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3)郊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反思归纳】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思维拓展】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与我国主要城市化模式比较探究点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较为密集,建设项目多,工业密集,城市大量占用耕地。火电厂排出大量SO2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成为我国三大酸雨区之一。由于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围绕在城市周围,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珠江,超过其自净能力。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较大比重。(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答:(1)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社会治安复杂等。(2)①努力发展教育、科技,提升产业结构。一方面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城市向科技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②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充分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③探求城市生态发展模式,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反思归纳】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镇密集,人口增多,城市不断扩大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占用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建设项目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珠江水质恶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酸雨现象严重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增多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率自我检测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中国灯都”古镇,灯饰是绝对的支柱产业。全镇3000多家灯饰企业,产品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一灯照亮全球”。古镇是中山市区域特色经济的一个典型。在中山大地上,还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如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黄圃食品、南头家电、东凤小家电、大涌江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材料描述的中山市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是()A.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B.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C.用生产的产品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贷款D.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4.在“中国灯都”形成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①城市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②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③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④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据此完成5~6题。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带来的问题的是()A.大量占用耕地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C.环境污染严重D.产业结构层次高6.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重点发展()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加工基地向制造服务基地的转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加工,以________产业为主;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2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3)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状况,怎样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