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5:区域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 课件_第1页
专题35:区域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 课件_第2页
专题35:区域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 课件_第3页
专题35:区域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 课件_第4页
专题35:区域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区域与区域发展

高考地理

专题

课件考情分析

考卷

题号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分值2022年全国甲卷36(1)(4)题示意图+文字以瑞士经济发展特点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基础和因地制宜发展10分2022年全国甲卷2题文字以S集团与国内建厂相比选择在越南建厂为背景,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分析4分2022年全国甲卷4题文字以吉林与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为背景,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分析4分2022年海南卷19(1)题示意图+文字以那波利与蒙特雷两区域气候特点差异为背景,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分析4分2022年山东卷1-2题区域图+文字以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区域关联性和区域协调辐射带动作用8分2022年湖南卷3、5题区域图+文字以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在体育非遗所占比重大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风俗习惯的影响(区域整体性)8分2022年江苏卷1-2题示意图+文字以罗弗群岛聚落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建筑特点的影响(区域整体性)8分考情分析

考卷

题号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分值2022年江苏卷25(2)(3)题区域图+文字以江苏省与广东省两区域对比为背景,考查区域的差异性和区域发展措施8分2021年河北卷16题区域图+文字以冰期人类遗址区生存和威胁为背景,考查区域的整体性的分析16分2021年山东卷3-4题示意图+文字以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为背景,考查区域的整体性的分析8分2021年江苏卷25(2-3)体题示意图+文字以南泥湾的开发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与分析12分2021年海南卷12题文字以浙江绍兴常年腌制和食用咸菜习俗为背景,考查区域特征的描述与分析4分2020年全国2卷1-2题示意图+文字以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地名为背景,考查区域的整体性的分析8分2020年浙江7月卷3-4题文字以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为背景,考查区域的关联性的分析和区域特征的分析8分备考建议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建议如下:备考方略:1.高考这部分内容考察是对区域的含义、类型及划分,区域特征分析和区域差异性分析思路相关原理的实践应用,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人地协调发展,考生备考时需掌握上述内容相关的基本原理,特别要注重特定区域知识的积累,如我国四大分区、过渡性区域等知识的积累。3.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框架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不同类型的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区域与区域发展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高考高频考点

包括:1.多种多样的区域;2.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关联性;3.区域特征的分析;4.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5.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基础;1多种多样的区域区域: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范围可大可小;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区域A区域B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面积、形状、边界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性1多种多样的区域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寸土不能失!!!中国四大自然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四大分区区域可以划分为下一级的单位如福建省可分为九个地级市地区;1多种多样的区域区域类型①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中国东部季风区区或黄土高原区②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③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中国主体功能区③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的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扶贫地区、生态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练一练根据区域划分知识,把下面区域填在对应的框内。自然区域经济区域东南沿海,热带,长江三角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经济特区,旅游区,农业区,工业区行政区域东南沿海热带长江三角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经济特区、旅游区农业区、工业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划分目的: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便于行政管理脱贫区生态保护区文化区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1多种多样的区域1多种多样的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区域空间尺度的内涵: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个较小尺度的区域(如东北平原属于东北地区,东北平原包括三江、松嫩、辽河三大平原)区域空间尺度的意义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

,具有不同的

发展条件和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上海市的繁荣发展长江三角洲繁荣发展相互促进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相互促进发展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相互促进发展资金与技术原材料与市场1多种多样的区域1多种多样的区域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

,具有不同的

发展条件和不同发展方向同一国家级:俄罗斯:领土辽阔,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可发展重化工业、宇航航天工业等圣马力诺:袖珍小国,资源贫乏,可以发展旅游业,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同一地区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利用沿海优势招商引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内陆省级行政区2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区域整体性区域要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关系:①区域内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②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2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区域差异性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区域差异性和关联性区域差异性和区域关联性的关系:区域差异性是区域关联性的基础;区域关联性: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娶她地区发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地区域间流动实现的2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幅图和您所学的知识,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等要素差异,完成表格内容:2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气候条件

耕地条件

矿产资源

农业生产耕作类型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工业生产发展方向

30°N~33°N附近43°N~48°N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地处东北地区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贫乏丰富的石油等资源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例题讲解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区域划分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解析:秦岭—淮河,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的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该线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所以C项正确C例题讲解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区域划分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解析: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所以D项正确。D例题讲解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区域划分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和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所以D项正确。D(2020年全国2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A例题讲解区域整体性(2020年全国2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A:图中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B:图中土地利用结构改变不大,B错误。C: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D: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D例题讲解区域整体性(2021年河北卷)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例题讲解(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4分)气候对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直接影响:气候寒冷,对人类低温冻害;间接影响: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区域整体性例题讲解(2021年河北卷)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气候: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形、水源和土壤: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资源: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区域整体性例题讲解(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3-4题。区域整体性3.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分析】3.从图中看,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A、D错;该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东西两岸差别不大,C错;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能够减弱风沙侵蚀,B正确。故选B。B例题讲解(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3-4题。区域整体性4.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分析】4.构造运动、太阳辐射对于上下层洞窟的影响基本相同;人类活动对于下层洞窟的影响较大,ABD错误。空气中的湿度越大,壁画就越容易酥碱,越容易遭受破坏,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上层洞窟距离崖顶更近,受大气降水影响更多,空气中的湿度更大,所以遭受的破坏更严重,C正确。所以选C。C例题讲解(2022年江苏卷)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1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B区域整体性例题讲解(2022年江苏卷)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A区域整体性例题讲解区域整体性(2022年江苏卷)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D例题讲解(2022年湖南卷)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3题详解】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ABD。故选C。C区域整体性例题讲解(2022年湖南卷)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题详解】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C例题讲解区域关联性(2020年浙江省7月高考真题)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面小题。3.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3.浙江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海西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海西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浙江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搬迁成本高,不适合将海西农民迁居浙江,②错误。青海地处西部内陆,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浙江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浙江人才到海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帮助海西州实现整体脱贫,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海西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正确。故选A。A(2022年广东卷)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例题讲解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2题详解】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选项错误。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选项错误。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选项错误。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D选项正确。故选D。D区域关联性(2022年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例题讲解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所以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A正确;沈阳和大连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是两城可以构建双核结构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影响不是影响双城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A。A区域关联性(2022年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例题讲解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题详解】大连市的城市定位不是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④错误。所以选C。C区域关联性3区域特征的分析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描述角度及术语】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1)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3区域特征的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1)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类型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势、土壤、气候、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地形特征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等)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地势特征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方向、区域极值(海拔最高、最低值)河流水文特征年径流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等河流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的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水系形态、河道特征、上中下游的划分等3区域特征的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1)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光照、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如: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主要从种类、类型、覆盖率的高低等方面分析。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自然资源主要分析从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丰富程度、开发条件等。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3区域特征的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2)主要的人文地理特征类型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社会经济环境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地域联系方式、环境污染状况等人口特征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水热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农业结构(各部门所占比重)、生产规模、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商品率)等3区域特征的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2)主要的人文地理特征类型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区位条件、类型(轻工业、重工业等)、部门(主要工业部门)、规模(大型、中小型)、方式(大批量标准化、中小批量定制化等)、投入(原料、劳动力、技术等)、产出(市场范围、产品周期)、地域分布、发达程度、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等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点、线)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的分布与发展状况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例题讲解(2022年北京卷)粮食安则天下安。中国粮食连年丰收,长期保持库存充足。图1(a)示意建有粮库的四地位置,下图(b)是智慧粮库管理系中①地1号粮库信息界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区域特征1.图(a)中粮库所在地()A.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B.①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C.冬至②地比③地昼更短D.④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①粮库位于太行山以东,处于地势第三阶梯,A选项错误。④粮库处于秦岭淮河以南,为我国南方地区,其水热条件和资源条件更为丰富,故其环境承载力应更大,B选项错误。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C选项正确。④地位于秦岭以南,从其经纬度位置来看,位于四川盆地,因其阴雨天气较多,其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少,D选项错误。故选C。C例题讲解(2022年海南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区域特征例题讲解(2021年江苏真题卷)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材料二:图11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2)解读“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描述的农业生产布局。(2)平地、川地(谷地)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养鱼放鸭;山上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2)解读“陕北好江南"歌词,从平地川地、池塘、山地等地形出发,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具体地说就是平地、川地(谷地),地势低平,土壤相对肥沃,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易积水,适合养鱼放鸭;山上土壤浅薄,水分条件差,适合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区域特征例题讲解(2021年江苏真题卷)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材料二:图11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3)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3)农田的差异:南泥湾是旱田,江南是水田;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差异:南泥湾放牧业,江南地区家庭饲养为主。(3)比较南泥湾和江南地区,可以从农田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来比较。农田的差异。区域特征例题讲解(2021年海南卷)“灶的南面置大水缸,俗名七石缸,半埋地中,用以储井水,西北又是一只,则是腌莱缸……”(摘自《鲁迅的故家·灶头》)。浙江绍兴人喜食腌莱,素有“腌储咸菜御冬”的古风,也是会“过日子”的象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绍兴常年盛行腌制和食用咸菜习俗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冬季漫长 B.夏季湿热 C.秋季多台风 D.地下水盐度高A: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A错误;B:夏季湿热,蔬菜易腐烂变质,腌制咸菜可以延长蔬菜保存时间,B正确;C:台风属于天气现象,登陆时间和强度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时间较短,因此秋季多台风不是主要自然原因,C错误;D: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河网密布,地下水盐度较低,D错误B区域特征例题讲解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1.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2.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伞市场的基础;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空气湿润,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中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油纸伞市场不大且不利于其保存(易变脆、开裂)。CA区域特征例题讲解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6~8题。6.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解析:1、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A: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错误;B: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错误;C: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错误。故选D项。D区域特征例题讲解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6~8题。7.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2、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地形封闭与三角的地形特点不符;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故选B项。B区域特征例题讲解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6~8题。8.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3、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川剧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故选D项。D区域特征例题讲解(2022年广州二检)《天工开物》记载:“西川(四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区用竹子制成连接管而非陶土原因是()A.保护耕地 B.就地取材 C.竹管耐火 D.陶土稀缺西川(四川)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温暖湿润适宜竹子生长盛产竹子,方便就地取材,利于原料的获取A:开采陶土会破坏耕地,但不是使用竹子的主要原因,A错误;C:竹管不耐火,C错误;D:无法判断当地陶土资源状况,D错误B区域特征例题讲解(2022年福州二检)“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由二段石梁桥和一段浮桥组合而成,历史上曾现“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盛况。桥梁建造之初使用“拦河建墩法”,后改用“睡木沉基法”。图5示意广济桥位置及景观。据此完成11-13题。11.推测广济桥修建桥墩的最优时间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修建桥墩适宜选择水位较浅的时间段,当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降水少,河流和海湾水位浅,A项正确;A区域特征4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差异的形成:气候差异降水影响径流量气温影响结冰期地貌差异地势影响流速地形影响水系和流域面积植被差异影响径流量变化影响含沙量多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差异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④土壤、植被的差异的形成: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土壤的类型、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等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的等方面的差异。4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2)人类活动因素的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4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2)人类活动因素的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4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例题讲解(2022年江苏卷)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图为“江苏地形图”。材料二:2020年,广东和江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2)在与广东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2)江苏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广东;与广东比江苏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差异较小;苏南(长江以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于苏北。与广东比,江苏GDP最高的城市不及深圳广州,但其它城市GDP水平高于广东。例题讲解(2022年全国甲卷)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据此完成1~3题。2.与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A.降低生产成本 B.增加产品产量

C.提高产品质量 D.方便原料供应比较类目

中国国内

越南

备注劳动力成本

较高

较低越南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A项正确土地成本

较高

较低关税出口成本

较高

较低技术水平

较高

较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可能得到增加和提升,BC项错误基础设施

较完善

落后

原料供应

充足

缺乏原料供应大多来自于国内,错误A例题讲解(2022年全国甲卷)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4~6题。4.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比较类目2021年吉林省年秸秆产量2021年河南省年秸秆产量

备注产量差异

4000万吨(较低)

6550万吨(较高)A:2021年河南省平均降水量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导致秸秆产量与之前相比减产,错误;B:粮食作物结构相类似,导致秸秆产量不大,错误C:吉林耕地质量较好,产量较高,错误;D:河南作物熟制度多,提高复种指数建设,产量较高,正确;年降水量平均降水量为689.1毫米平均年降水量为1136mm粮食作物结构

玉米(为主)、水稻、大豆、小麦

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作物、大豆、黑麦等耕地质量

较高(黑土,深厚肥沃)

较低(土壤盐碱化退化)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例题讲解(2020年浙江省7月高考真题)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区域差异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10.79.571.6人口占全国比例(%)7.726.538.627.2人均GDP(万元)4.75.99.45.4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6.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

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B例题讲解(2020年浙江省7月高考真题)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区域差异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10.79.571.6人口占全国比例(%)7.726.538.627.2人均GDP(万元)4.75.99.45.47.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7.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机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选C。C5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自然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