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解题课件_第1页
游褒禅山记解题课件_第2页
游褒禅山记解题课件_第3页
游褒禅山记解题课件_第4页
游褒禅山记解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世称。卒谥,又称。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者简介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介甫半山荆国公文王文公王荆公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抚州临2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遒劲清新,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如《桂枝香金陵怀古》

。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3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4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

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5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6

本文是王安石34岁任舒州通判时的作品,是他流传后世的唯一的一篇游记。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背景知识本文是王安石34岁任舒州通判时的作品,是他流传后世的唯7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宋朝人尚理——严羽《沧浪诗话》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8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借对自然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景物中融入了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以游者之情取胜。比较阅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9宋代诗文尚理,注重对哲理的阐发,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前赤壁赋》令人陶醉的美景与耐人寻味的妙理完美地结合。

宋代诗文尚理,注重对哲理的阐发,如10①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记游洞经过③

抒发游洞的感慨:志、力、物内在联系

尽吾志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治学要“深思而慎取”

⑥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一、记叙游山经过。

二、议论游山心得。

三、

(过渡:于是予有叹焉)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②

记游洞经过③

抒发游洞的感慨11空间方位图距其院东五里有泉侧出由山以上五六里慧空禅院空间方位图距其院东五里有泉侧出由山以上五六里慧空禅院12为什么文章要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写洞的名称以便以它为基点,重点突出地来记叙褒禅山的名胜华山洞。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

写仆碑重在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发表感想和议论张本。

分析欣赏为什么文章要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分析欣赏13前洞

第二段着重记叙了什么?

记游者甚众

后洞

①好游者不能穷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③有怠而欲出者遂与之俱出④予之力尚足以入⑤火尚足以明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三段的感慨、议论是怎样与第二段的叙述一一对应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③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④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⑤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⑥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前洞第二段着重记叙了什么?记游者甚众后洞①好游者不能14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

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15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特色: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记叙的详略取舍,都是根据后文议论的需要;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每一个感点都折射出游程的投影。前有所叙,后必有所发;后有所议,前必有所本。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小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特色:

小结16对本文观点的理解和联想

作者认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的地方,要达到这样的境地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其中“志”是主观因素,起关键作用,而“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看待失败?

如果未尽力就半途而废,只会落得既被人讥笑,又自己后悔的结果;如果已尽己之志,那么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

对本文观点的理解和联想作者认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17作者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作者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18本文中心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本文中心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19知识归纳常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当初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南面有穴窈然

幽深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拿着有怠而欲出者懈怠火尚足以明也

还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寻常山脚知识归纳常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20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辅助何可胜道也哉

尽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终,最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在)不出,火且尽

将要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叹息,感慨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何可胜道也哉尽唐浮图慧褒始舍于21一词多义盖音谬也

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错误使……错,弄错景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代,那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代,那种一词多义盖音谬也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错误使……错,弄错景22然力足以至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于是予有叹焉

其孰能讥之乎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语助词语助词代,那里代,它的代,它,华山洞代,自己语气副词,难道代,那些然力足以至焉而人之所罕至焉于是予有叹焉其孰能讥之乎则其23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助,……的样子连,然而然力足以至焉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由山以上五六里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介,因为连,而连,来介,因用来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助,……的样子连,然而2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代,它而卒葬之

代,这里褒之庐冢也

助,的遂与之俱出

代,他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助,消独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代,它而卒葬之代,这里褒之庐冢也助,的25词类活用名作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称,命名名作状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走上去词类活用名作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以故其后名之26形作动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动作名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使动谬,使……谬误,弄错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传说尽吾志也

尽,尽到不出,火且尽尽,烧完形作动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动作名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27特殊句式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墓旁的庐舍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所说的华阳洞,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它。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现在念“花”如同“华实”的“华”,大概是声音读错了。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是有所悔恨的。特殊句式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现在所说的慧空28此予之所得也。

这是我(这次游览)得到的感受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谨慎取舍的原因。省略句有碑仆道有块石碑倒在地上此予之所得也。这是我(这次游览)得到的感受此所以学者不可以29介词结构后置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唐朝和尚慧褒当初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居住介词结构后置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唐朝和尚慧褒当初在它的山脚30作业要求一、预习作业1文学常识2生字注音二、知识归纳三、内容回放四、作者主张五、精华摘抄六、现实意义作业要求一、预习作业二、知识归纳31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2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世称。卒谥,又称。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者简介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介甫半山荆国公文王文公王荆公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抚州临33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遒劲清新,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如《桂枝香金陵怀古》

。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34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35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

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36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37

本文是王安石34岁任舒州通判时的作品,是他流传后世的唯一的一篇游记。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背景知识本文是王安石34岁任舒州通判时的作品,是他流传后世的唯38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宋朝人尚理——严羽《沧浪诗话》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39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借对自然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景物中融入了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以游者之情取胜。比较阅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40宋代诗文尚理,注重对哲理的阐发,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前赤壁赋》令人陶醉的美景与耐人寻味的妙理完美地结合。

宋代诗文尚理,注重对哲理的阐发,如41①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记游洞经过③

抒发游洞的感慨:志、力、物内在联系

尽吾志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治学要“深思而慎取”

⑥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一、记叙游山经过。

二、议论游山心得。

三、

(过渡:于是予有叹焉)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②

记游洞经过③

抒发游洞的感慨42空间方位图距其院东五里有泉侧出由山以上五六里慧空禅院空间方位图距其院东五里有泉侧出由山以上五六里慧空禅院43为什么文章要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写洞的名称以便以它为基点,重点突出地来记叙褒禅山的名胜华山洞。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

写仆碑重在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发表感想和议论张本。

分析欣赏为什么文章要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分析欣赏44前洞

第二段着重记叙了什么?

记游者甚众

后洞

①好游者不能穷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③有怠而欲出者遂与之俱出④予之力尚足以入⑤火尚足以明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三段的感慨、议论是怎样与第二段的叙述一一对应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③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④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⑤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⑥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前洞第二段着重记叙了什么?记游者甚众后洞①好游者不能45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

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46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特色: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记叙的详略取舍,都是根据后文议论的需要;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每一个感点都折射出游程的投影。前有所叙,后必有所发;后有所议,前必有所本。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小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特色:

小结47对本文观点的理解和联想

作者认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的地方,要达到这样的境地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其中“志”是主观因素,起关键作用,而“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看待失败?

如果未尽力就半途而废,只会落得既被人讥笑,又自己后悔的结果;如果已尽己之志,那么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

对本文观点的理解和联想作者认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48作者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作者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49本文中心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本文中心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50知识归纳常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当初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南面有穴窈然

幽深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拿着有怠而欲出者懈怠火尚足以明也

还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寻常山脚知识归纳常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51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辅助何可胜道也哉

尽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终,最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在)不出,火且尽

将要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叹息,感慨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何可胜道也哉尽唐浮图慧褒始舍于52一词多义盖音谬也

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错误使……错,弄错景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代,那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代,那种一词多义盖音谬也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错误使……错,弄错景53然力足以至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于是予有叹焉

其孰能讥之乎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语助词语助词代,那里代,它的代,它,华山洞代,自己语气副词,难道代,那些然力足以至焉而人之所罕至焉于是予有叹焉其孰能讥之乎则其54有穴窈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