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教学设计改进稿——参考模板基本信息学科年级高一教学形式讲授教师李英单位课题名称《记念刘和珍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的阅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有一定的难度。冋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冋,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是一篇悼念性散文,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本单元的文章都是要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纪念刘和珍君》就成为让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塑造灵魂和思想的重要一课。教学目标1•品读文本,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对不冋类人的不冋情感态度以及写作的三个“必要”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念缘由2•体味名段“真的猛士……”体会鲁迅语言美感和情感表达的真挚3•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咼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对不同类人的不同情感态度以及写作的三个“必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念缘由难点::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1•鲁迅笔触的“三类人”的归纳整理2.“三个必要”的理解教学策略:1.自制ppt课件、相关音频、视频2•父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人记事散文《记念刘和珍君》1926年3月18日,以刘和珍、杨德群为代表的40余名中国青年学生为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段祺瑞政府的黑暗统治而倒在了敌人凶残的刀枪棍棒之下。死时,杨德群只有24岁,而刘和珍年仅22岁。同年4月1日,身为老师的鲁迅为自己的学生、为这些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们写下了这曲挽歌。回忆营造氛围带入复习检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梳理了本文的结构并积累了一些重点生字词。1•首先来过一下字词关。2•接着我们来回忆一下本文的结构。本文共计7小节,共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表明写作目的第二部分(3、4、5)追忆烈士遇难经过第三部分(6、7)总结教训和意义】一条龙顺次读生字词。回忆复习检查品读文本(一)3•这节课我们就来聚焦写作目的,看看鲁迅为何写这篇散文,或者说纪念之缘由何在?本文作者笔触了哪些人或群体?你能给他们分类吗?作者对各类人或群体的情感态度如何?(1)带领学生顺次找出文中所有的人或群体【明确:段祺瑞执政府、刘和珍、杨德群、四十多个青年、真的猛士、庸人、杨荫榆女士、刘百昭、张静淑、中国军人、八国联车、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思考、筛选信息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笔触的三类人进行归纳概括,并通过合作讨论明确作者对各类人的情感态度

的闲人、当局者、流言家、中国的女性、苟活者】(2)现在作者笔触的所有人或群体已经全部找出,这些人或群体之间是否有着重合或是包含关系呢?请大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给上述笔触之人进行分类,并总结概括作者对其的不同态度和情感(最好用四字词或短语)(板书笔触类人及对其不同态度)【明确:爱国青年j沉痛悼念真的猛士崇高敬意后曲垫卄当局者—控诉残秦反动射力工亠痛斥卑劣庸人*呼唤爆发小组讨论思考交流品读文本(二)4•作者在第一部分(1、2)反复用了几个“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试分析这几个“必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板书:写作的三个“必要”)【明确: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悼念烈士)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揭露暴行)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警醒庸众)】思考交流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写作的三个“必要”的不同内涵品读文本(三)5.结合上述学习内容,你能概括总结作者写作缘由/写作目的吗?(板书:写作缘由)【明确:(1)悲痛悼念(2)愤怒揭露(3)沉痛总结】概括、整合、总结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对不同类人的不同情感态度以及写作的三个“必要”,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笔触注人号件缘由总结及对其福感态度悲捅悼念=愤怒福臨写作的三个"必要"说赭总结分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