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04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04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04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04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04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②一个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没有什么影响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①对。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②错。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有影响,③错。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④对。故选D项。第2题,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导致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发展速度变慢,C项对。图示信息没有显示出资源、人口的变化,A、B、D三项错。故选C项。答案1.D2.C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交通便利的地区,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易发展成为城市。故选A项。第4题,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利于聚落的发展,①对。同时,聚落的发展,增加了运输需求,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②对。沿河设城现象不只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也有,③错。沿河分布的城市多呈条带状,④错。故选A项。答案3.A4.A读图,完成5~6题。5.该城市拟建的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图中的()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6.近几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政策 C.铁路 D.科技解析第5题,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所以应布局在①处。故选A项。第6题,该城市老城区沿河分布,规模较小,新建工业区沿铁路分布,规模大,故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铁路。故选C项。答案5.A6.C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8.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①地形②地租③市场④交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第7题,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读出①地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故选A项。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公路干线的交叉路口,交通便利;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故选C项。答案7.A8.C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地形区以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和。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该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

(3)A、B、C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其良好的区位条件有

(4)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和产生很大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中铁路以东区域等高线数值大多在200米以上,为低山丘陵区;图中铁路以西地势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第(2)(3)题,铁路是在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运在古代占有重要地位,故图中A最早形成城市。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C城市的区位优于A城市。答案(1)铁路低山丘陵平原(2)A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地集散、中转(3)C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4)分布发展能力提升读江苏铁路网示意图,完成1~2题。1.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 B.地价C.河流流向 D.技术水平2.江苏铁路网的建设将()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害无利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C.加快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际联系D.不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解析第1题,经济因素是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故选A项。第2题,交通线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际联系,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C项。答案1.A2.C根据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50年,无锡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城区为核心,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形线网,其中一、二、三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四、五号线为辅助线。读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完成3~4题。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无锡市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包括()A.有利于缓解市区交通压力B.有利于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C.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D.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4.无锡市轨道交通布局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行线网的好处是()A.环行线有利于加强城市中心地带与郊区的交通联系B.环行线有利于加强无锡市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C.放射状线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D.放射状+环行线网有利于缩短城市不同方向之间的交通距离解析第3题,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内部交通问题,对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没有影响。故选D项。第4题,环行线对加强城市中心地带与郊区的交通联系关系不大,对加强无锡市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关系更不大;放射状线有利于加强市中心地带和郊区的交通联系,但可能会增加市中心的交通压力。故选D项。答案3.D4.D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完成5~7题。5.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A.地质条件复杂B.科学技术先进C.社会经济发达D.气象灾害频发6.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①城市等级②流动人口数量③城市形态④服务范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A.增加公路等交通压力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D.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解析第5题,主要从地形、地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该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故选A项。第6题,读图分析可知,爱斯特尔德位于隧道的端点,因此将会增加该地的流动人口数量,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②④正确,故选C项。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原有铁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物载重限制较大,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路程缩短,运量限制放宽,公路等交通压力减轻,A项错误;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B项错误;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C项错误;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项正确。故选D项。答案5.A6.C7.D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闻名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和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1)“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解析第(1)题,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第(2)题,主要从位置、交通、市场、人口、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第(3)题,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答案(1)该区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