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多地区优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工程工可报告编制12_第1页
串联多地区优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工程工可报告编制12_第2页
串联多地区优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工程工可报告编制12_第3页
串联多地区优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工程工可报告编制12_第4页
串联多地区优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工程工可报告编制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湖北段)5、建设方案PAGE995、建设方案5.1绿色公路设计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2014年,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的战略决策,为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公路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进一步提高的新形势下,以全面实施绿色公路建设作为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切入点,进一步转变公路发展方式,推动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交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根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湖北省拟在2030年之前建成“国土空间开发优化格局、环境友好的产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生态文明体系。交通运输部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新理念,重点加强能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保等,到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绿色公路是“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理念的拓展与升级、是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延续、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在新时期的沿用与创新。绿色公路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公路建设全过程,更加注重公路与环境、社会多系统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要求的贯彻和落实,更加注重公路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需求引领下公路的服务提升,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任务和措施体现了时代性、针对性和引领性。根据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服务水平,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在贯彻落实交通部提出绿色公路勘察设计理念的前提下,本项目制定了总体设计原则,具体如下:5.1.1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绿色公路是基于资源及能源节约型的公路,资源节约的对象是能源、土地、水、材料等主要资源。绿色公路应体现对自然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减量利用、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严格保护土地资源(1)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2)积极推进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综合施措;(3)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桥梁、浅路堑和隧道方案;以桥代高路堤,尽可能少占用土地资源以隧代深路堑,尽可能少占用土地资源(4)统筹布设公路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合站等,做到永临结合。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1)推广应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温拌沥青技术和冷补养护技术等新技术与新设备;(2)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等老旧工程机械;(3)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大力推行废旧材料再生循环利用(1)积极推行废旧沥青路面、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2)推广粉煤灰、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拟在项目中的措施(1)为了节约占地,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设置一定数量的桥梁和隧道;在基本农田路段落采用无面板加筋土挡墙。(2)在丹江服务区、两处主线收费站及龙山互通、凉水河互通、石鼓互通收费站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污水处理回用、照明节能。太阳能光伏发电服务区采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联合热水供给系统,该热水供应系统当晴天的时候太阳能集热器工作产生热水,利用水泵使热水在储热水箱和太阳能集热器之间循环,不断加热,储热水箱中的水达到设定温度时进入恒温水箱。恒温水箱中的水保持恒定温度,并提供给用户使用。自来水直接供应给储热水箱,以便自来水在太阳能集热器和贮热水箱循环时加热。当白天阳光不足、晚间或者阴雨天时,太阳能集热器不能供应足热水时,空气源热泵就工作产生热水满足要求。冷凝器与恒温水箱组成一个热水循环回路,不短加热热水,保持恒温水箱的水温。污水处理回用服务区洗涤废水和雨水经过回收处理后,可用于场区内的灌溉。A2-MBR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以国际先进的智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为核心的新型污水处理设备,该产品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成套水处理设备,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冗长、占地面积大、操作管理复杂等缺点,具有结构紧凑、外型美观、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安装维护操作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出水水质好,可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及《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亦可达到国家最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T18920-2002一级A或一级B标准,可直接排放或回用。照明节能1)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随着全球常规能源短缺情况的加剧,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清洁可再生的自然能源的利用将逐渐普及,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代表着未来路灯的发展方向。它具有亮度高、安装简便、工作稳定可靠、不敷设电缆、不消耗常规能源、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属于当今社会大力提倡推广的可再生能源产品。采用风光互补路灯可为社会节约巨大能源,也是对全社会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的最有成效的宣传,更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最有效的途径。风光互补路灯由小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灯具以及灯杆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有风的时候,风能通过叶轮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电能;当有阳光的时候,太阳能通过光硅片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两路电能通过电缆引到蓄电池组加以储存,在晚上的时候为灯具发光提供电能。2)LED节能照明经济在发展,能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攀升,全球的气温在升高,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挑战和威胁,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广泛推广高能效的照明系统势在必行。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照明节能及环保问题,积极推广使用LED照明。LED照明是采用发光二极管的全新照明技术,能够高效率地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具有工作电压低、使用寿命长达数万小时、耗电低、亮度大、色彩饱和度高、色彩丰富。LED灯的成本随技术的不断提高而降低,节能灯及白炽灯必然会被LED灯所取代。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照明节能及环保问题,建议在本项目推行使用LED灯。3)电气节能电气节能是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又是一种能源开发,因此,电气设计应做到尽可能地减少电能损耗,其具体措施如下:①变电室位置位于用电负荷中心,使供电线路最短,从而减少线路损耗。②选用SG10型低损耗铜芯变压器和Y型节能电机,所有水泵、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塔均选用高效节能型。③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引起的有功损耗。④适当增大电缆与导线截面。⑤电缆、导线敷设,尽量避免线路迂回。⑥选用新型高效节能灯具及合理的设置开关。(3)路面拟采用胶粉沥青面层,实现废旧材料再循环利用。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长寿命路面材料的应用是绿色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废胶粉应用于改性沥青行业是实现废胶粉下游产品应用的重要途径。胶粉沥青主要性能:1)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60℃动稳定≥10000次/mm;2)改善集料的抗剥落性,提高抗水损害性能,尤其是两次冻融循环条件的劈裂强度比的损伤较小,对于抗水损性能改善较为明显;3)延长路面的抗疲劳寿命;4)提高改性沥青PG等级;5.1.2加强生态保护,注重自然和谐绿色公路是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公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是绿色公路建设的重要目标;绿色公路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加强生态保护、注重自然和谐是绿色公路建设的核心要义。推行生态环保设计(1)加强生态选线,依法避绕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2)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将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野生动物保护放在突出位置,重视湿地生态保护;(3)增强公路排水系统对路(桥)面径流的消纳与净化功能。严格施工环境保护(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2)完善施工现场和驻地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措施;(3)加强施工扬尘与噪声监管,推进公路施工、养护作业机械尾气后处理;(4)在环境敏感区域施工,应制定生态环保施工专项方案。加强运营期环境管理(1)加强各类环保设施的维护与运行管理,探索推行环境管理的市场服务机制,确保排放达标;(2)全面推进沿线附属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3)强化穿越敏感水体路段的径流收集与处置。拟在项目中的措施(1)本项目需跨越丹江口水库,在通道研究阶段选取了对水源地影响较小的丁家营至石鼓通道走廊,放弃了离水源较近的土关垭至石鼓走廊。(2)对清表土资源全部集中堆放,用于弃土场的复耕和绿化。(3)路线方案应绕避丹江口风景名胜区、双龙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与景区的交通规划保持一致,尽量减小公路建设对景区开发的影响。(4)施工期全部要求施工驻地进行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并在设计图中做出严格规定。5.1.3着眼周期成本,强化建养并重全寿命周期成本思想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尽量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产品效能。绿色公路建设要坚持全寿命周期思想,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养护管理全过程进行统筹考虑,进行系统管理,实现公路质量和效益的双赢。突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1)将公路运营和维护纳入工程设计与建设一并考虑,突出全寿命,强调系统性,强化结构设计与养护设施的统一;(2)推进钢结构桥梁的应用,发挥其在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的特征优势;(3)积极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保证结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公路运营养护成本。全面实施标准化施工(1)建立标准化施工长效机制,实现工地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2)鼓励工程构件生产工厂化与现场施工装配化,注重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耐久性,实现工程内外品质协调统一;提高养护便利化水平(1)以科学养护为统领,注重公路设计与建设的前瞻性;(2)统筹考虑后期养护管理的功能性需要,合理设置检修通道,做到可达、可检、可修、可换,提高日常检测维修工作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拟在项目中的措施(1)采用标准化设计,铺砌采用统一预制块,中央排水沟盖板及边沟盖板采用聚合物盖板。(2)在有运输条件的位置采用钢结构桥梁设计,即丁家营枢纽互通区上跨福银高速公路主线桥及小半径弯、坡、斜匝道桥。(3)施工区全部按省厅要求,采用标准化场地建设和标准化预制构件。(4)养护工区、交警营房与龙山互通合建、服务区、监控分中心和凉水河互通合建,公用附属生活设施,减少重复建设浪费。5.1.4实施创新驱动,实现科学高效创新是公路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要把创新贯穿到绿色公路建设的各环节,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绿色公路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加强绿色公路技术研究(1)边坡植被恢复技术;(2)陡边坡木方格绿化;(3)路域生态修复技术;(4)格宾石笼绿化;(5)加快研究湿地保护、动物通道设置、能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路域边坡生态防护与修复、公路碳汇建设等新技术。大力推进建设管理信息化(1)基于“互联网+”理念,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2)逐步建立智能联网联控的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质量检验检测数据实时互通共享技术。总结推广建设管理新经验(1)鼓励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2)探索应用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HSE管理体系;(3)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稳步推进公路建设与运营能耗在线监测管理;(4)鼓励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营造绿色公路市场发展环境。探索设置多元化服务设施(1)科学设置观景台、服务区、停车场等设施;(2)探索增设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站等特色设施;(3)鼓励在公路沿线布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公路服务区内设置加气站,积极做好相关设备安装的配合工作。丰富公路综合服务方式(1)继续推进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建设,扩大ETC覆盖范围,提高路网整体通过能力;(2)鼓励拓展ETC技术应用业务,逐步实现ETC在通行、停车、加油、维修、检测等环节的深度应用;(3)利用短信平台、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构建公益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拟在项目中的措施(1)路基的防护全部采用生态防护;(2)信息牌和监控全部接入全省网络,实现大数据信息共享;(3)在丹江服务区加入汽车充电桩和加气站;(4)丹江服务区结合库区旅游开发,和丹江风景名胜区联合建设,实现多元化服务设施,推进绿色服务区的建设。5.2建设条件5.2.1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1)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属丘陵区高速公路,处于湖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29'27.07"-32°46'57.86",东径111°11'39.80"-111°29'17.56",行政区划隶属丹江口市。区内交通有G70福银高速、G316国道及丹郧路S337省道,简易村村通公路呈网状分布,可达区内各个村镇,交通较为便利。(2)地形、地貌丹江口市是一个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山区,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略向东部倾斜,呈心脏形,平均海拔高度400米,最高点为武当山主峰,海拔l612.6米。汉水自西北向东南将全境划成两个自然块,俗称江南、江北。丹江口坝下汉江及两岸海拔高度一般在80米至180米之间,桥位处岸线较稳定,但坝下2至4公里区段本项目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地貌单元属构造侵蚀剥蚀、溶蚀、堆积低山-丘陵-垄岗地貌类型,海拔高程约150~660m左右,沟谷切割深度较大。一般自然坡角10~40°左右,植被较发育。根据地形地貌特征,构造格架,将调查区划分为以下三个地貌区。图5-1丹江口市地形地貌图1)剥蚀堆积垅岗地貌区(Ⅰ)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内的石鼓镇黄川村至终点和丹江水库及汉江沿岸的宽阔河谷地带,区内海拔高程150-360m,其中汉江及丹江水库一带海拔高程150-200m,后段海拔高程180~360m。该分区地貌显示低矮的垅岗地貌,切割较浅,地形相对平缓,形态显示浑圆状,丘坡略凸,沟谷呈“U”型,山丘上部及沟谷低洼地带和河流两岸多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冲积层所覆盖。2)剥蚀构造浅切割丘陵-垅岗地貌区(Ⅱ)分布在线路区起点至丹江水库附近路段,即白河-石花街断裂以北,两郧断裂以南的路段,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200~470m。该分区地貌显示低矮的丘陵-垅岗地貌,相对切割较深,山系较为陡峭,沟谷呈“V”形和“U”型,山体形态少量呈浑圆状。3)剥蚀构造浅切割低山-丘陵地貌区(Ⅲ)分布于丹江水库以北线路中段的观沟村区至石鼓镇黄川村,地势总体为中间高,南北低,海拔高程300-680m左右,总体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区内地势总体表现为山系呈北西向展布,山脊线明显,峡谷、危岩时而见及,沟谷呈“V”型和“U”型,地形条件较复杂,拟建线路近视垂直穿越,该段交通条件较差。(3)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等。丹江口市年平均气温7.7°C-16°C,无霜期180-250天,丹江口市日照时数1950小时,年均日照率为44%,年降雨量750mm-900mm,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气候条件优越,库区“冬冷而不寒、夏热而不炎”。(4)河流水文线路区主要河流为汉江,拟建线路中前部在土台乡响水沟附近穿越丹江水库狭窄处而过。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属长江流域),总面积846平方公里,有“亚洲天池”之美誉,是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汉江属宽浅游荡性河流,为雨源型河流,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4.8亿立方米,水库来水量大部分来自于汉江和汉江的支流丹江。丹江口大坝加高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将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库容将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将达1022.75平方公里。对部分线路及拟建汉江大桥有一定的影响。项目区小型溪沟较多呈羽毛状。多具明显的季节性,与大气降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暴雨时陡涨,旱季水量很少,由于地处山区,河流排泄条件良好,均注入丹江水库;另外线路上还有少量的蓄水水库,主要有:胡家沟水库、刘家凹水库、岩屋沟水库等,水量受季节性影响。5.2.2地质构造图5-2项目区域地质图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构造事件发展的过程中,项目区历经多次构造变动,构造形态复杂,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时间的构造形迹遍及全区,褶皱稍发育,尤其在丹江水库南岸断裂交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有的至今仍在活动着,反映了反复活动的区域构造背景,是个相当复杂的构造地区。(1)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及体系归属基于地质力学理论,依据区内构造形迹展布方向、性质、排列组合规律以及成生、发展演变历史,将线路区构造分别划属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南亚带,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北西向构造和区域东西向构造。1)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南亚带拟建高速公路沿线基本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南亚带,在房县以南隔青峰断裂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西翼反射弧相邻。主要发育一组北西-北西西向挤压构造形迹-逆冲断裂、褶皱组成;伴生的北东向张性结构面往往被后期新华夏构造系所迁就、利用,并改变为压或压扭性质;其两组扭裂面不很发育,规模也较小。该构造体系是区内成生发展最早的构造体系,从晋宁运动或者以前开始活动,加里东运动有所发展,印支运动基本定型;是区内主要构造格架,也是本区“背景”构造,其他后期构造在此构造之上叠加、穿切、横跨,它们彼此联合、复合在一起,造就一副繁杂而又次序井然的构造应变图案。2)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分布线路区内青峰断裂以北广大地域,位处我国新华夏构造第三隆起带南带北端。新华夏构造形迹一般呈横跨、反接复合关系于纬向构造体系之上,并控制白垩-第三系沉积,属燕山运动的产物。该构造体系为调查区构造主要格架之一。a、武当隆起武当隆起由南至北影响了线路区的广大地域,该构造表现不仅地势呈北北东方向隆起,而且还以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的压性结构面(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以及伴生的北西向、北东东向两组扭裂面为其特征,叠加、从生在区内纬向构造体系之上,迁就、利用、改造、横跨现象并存,分布交织纵横,构成本区构造(断裂)网络。b、郧县(丹江口-草店)盆地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的燕山运动,调查区以伸展构造占主导,使早期断裂出现张性改造;尤其是横亘于郧县南部的两郧断裂再次活动--伸展变形,沿断裂带形成了小型断陷盆地-郧县盆地(丹江口-草店盆地西端),从而沉积了上白垩统(K2)紫红色砂砾岩层。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区域应力场又以挤压变形为主,使元古代地层甚至最后成岩的晚白垩世紫红色砂砾岩中也出现了大量小型的北东、北西向扭性、压扭性的脆性破裂面,特别是沿断裂带分布的该盆地上白垩统地层,其小型断裂尤为发育。3)北西向构造该构造为线路区内体系不明之构造,由一组北西向展布、规模比较大的压性断裂组成。该组断裂的成生,是在纬向构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改造而成,因此断裂部分地段与纬向构造发生重接复合,两者难以区分,但沿断裂走向追索就斜切纬向构造、斜切地层走向独自展现。该组断裂对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一条即为分割两郧小区与武当山小区的白河-石花街断裂,为调查区规模较大的断裂之一。北西向构造与纬向构造体系、新华夏系呈反接复合,部分地段与纬向构造呈重接复合关系,反映出长期活动的特点,但成生早期时代不明;该构造的张性复活时期为燕山晚期,之后在喜山期仍有活动。挽近时期,沿北西向构造的断裂时有地震活动,说明这组断裂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2)褶皱项目区的褶皱形成主要受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的影响,其他后期构造在此褶皱基础之上叠加,彼此联合、复合在一起,但影响均不大,未再对褶皱形态造成较大的变化。项目区褶皱轴向皆成北西向展布。依据褶皱展布形态、构造特征、发育程度,本项目穿越十堰-朱连山褶皱带,南部区域紧邻白河-石花街断裂。汉江断裂以北朱连山一带褶皱构造占主体,耀岭河群地层产状平缓,呈波状褶曲而且还成生低序次褶皱;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灯影组地层组成一系列北西西向紧密褶皱--向西翘起、向东倾伏的背斜、向斜,并且具箱状褶皱形态为其特征,汉江断裂以南地区出露中元古界武当群,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褶皱构造次之,而且被断裂构造破坏残缺不齐。十堰-朱连山褶皱带主要褶皱有朱连山倒转向斜(37)、三尖山倒转背斜(1)、霍楼向斜(2)、白龙沟倒转背斜(3)、杨山-铁佛寺向斜(4)等及低序次白良坪背斜(35)和枣树垭向斜(36)。(3)断裂断裂构造为线路区主要的构造形迹。线路区断裂交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有的至今仍在活动着;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是区内主要断裂构造格架,也是本区“背景”断裂构造,其他后期断裂构造在此断裂构造之上叠加、穿切、横跨,它们彼此联合、复合在一起,造就一副繁杂而又次序井然的构造应变图案。项目区经过区主要断裂的特征详见表5-1。表5-1项目区沿线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表构造体系名称方位(°)规模(km)产状(°)特征昆仑-秦岭纬向构造汉江断裂(F8)295-30540E∠62~75断裂北西与两郧断裂相接,西起高庙,向东经白家沟、安乐河,然后潜于上白垩系红层南襄盆地,长达40余公里。断裂发源于中元古界武当群杨坪组与双台组,大体平行地层走向分布,断裂两侧地层缺失部分岩层,沿断裂破碎带发育,一般宽10~30m,最宽达250m;该断裂在晚白垩世前为压性活动,之后为张性活动。大黄龙沟断裂(F12)30530不清断裂使Pt2y2与Pt2s1接触,呈舒缓波状展布,被断裂(19)错开,挤压片理发育,断裂两盘岩层有拖拽现象,属压性。土关垭断裂(F11)270-27534NE∠55~80°断裂西段有分支复合,临丹江库区被新华夏系北北西向(大义山式)张扭性断裂(19)所截,平面分布平直,断面平整,倾向北东,倾角55~80°断裂发育于中元古界武当群姚坪组,断裂分布基本与地层走向一致,局部地段略斜切,造成底层重复,早期基性侵入岩体(脉)被切割,沿断裂破碎,宽度10~30m,挤压片理发育,断裂下盘岩层有拖拽现象,断面倾角向深部有逐渐变缓之势,显示出上盘向上逆冲的压性断层。银洞山断裂(F10)30537NE∠65°SW∠80°分布于Pt2y5中,两端被断裂(14)(15)(18)切割,破碎带宽1m,均见挤压片理、透镜体、糜棱岩、角砾岩,为压(引)张断裂牛河断裂(F9)29544NE∠50-70°断裂有分支复合现象,使Pt2y5与Pt2yn2断裂接触,东段被断裂(14)切割,为压性断裂。格提寺断裂(F3)2907.4不清断裂使∈2y与∈3wg部分缺失接触,朱连山向斜扬起部位北翼破坏,属压性断层。水田沟断裂(F6)30010NE∠80°Z2dn与Qn-Z1yl断裂接触,确实Z2d,挤压透镜体,破裂岩发育,挤压片理,为压扭性,低序次构造使其断裂弯曲分布。油坊岭断裂(F5)30019NE∠65-70°该断裂是一条,平行地层走向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断裂,位于白龙沟背斜(3)、杨山-铁弗寺向斜之间,西到凉水河延至内乡幅,向东跨过丹江水库,经大岭、雷庄,延到杨化岗,然后伏于下第三系红层之下,区内出露长度19km;断裂在地貌上多处呈负地形,沿带可见挤压破碎现象,宽度5-7m,挤压破碎,碎裂岩岩性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断裂产生碳化和硅化现象,断裂分布平直,西段略呈舒缓波状,被北北西向断裂割切错位。北西向构造白河-石花街断裂(F2)290-315>100NE∠60-85该断裂由平行的一组北西-南东向压性逆冲断裂所组成。断裂地貌特征明显,南侧为中山地形,北侧为低山丘陵;沿断裂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谷随处可见。断裂挤压破碎厉害,形成宽达400-500m左右的断裂破碎带,挤压碎裂岩块、挤压透镜体、糜棱岩发育。断裂早期为压性,自燕山运动以后,断裂为张性活动。新华夏构造高庙断裂(F18)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早期为张扭性断裂。张家院断裂(F19)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早期为张扭性断裂。5.2.3地层岩性项目区大地构造单元地处昆仑秦岭区两郧小区,地质构造条件较为复杂。区内出露地层以中元古界武当群变质岩组以及晋宁期侵入岩体为主,其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耀岭河组和陡山沱组、灯影组,下古生界寒武系局部分布,白垩系-第三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后段,第四系地层在区内零星分布;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明显。(1)沉积岩、变质岩项目区区一级地层分区为秦岭区,属地槽沉积且普遍遭受变质作用,岩性为一套变沉积岩、火山碎屑岩等;线路穿越秦岭区的两郧小区。从地层分布范围而言,项目区内地层出露分带特征极为明显,主要受两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所限。白河-石花街断裂至汉江断裂间出露中元古界武当群自下而上分为姚坪组(Pt2y)、杨坪组(Pt2yn)、双台组(Pt2s)三个岩组;汉江断裂两侧主要出露武当群双台组(Pt2s)地层;而汉江断裂以北主要见震旦系(Z)及寒武系(∈)和白垩-第三系(K-E)地层分布。现按各时代地层从老至新描述如下:1)中元古界武当(岩)群(Pt2)武当(岩)群(姚坪组Pt2y)武当(岩)群主要出露于项目区前段,地层厚度大未见底顶界划分在正常沉积碎屑岩组底界面,即中厚层状钠长石英岩底界工程一个大的喷发沉积旋回,其中变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等约占厚度的1/3,其间局部有大量基性岩脉贯入活动,根据岩性特征,可划分为5个亚组。a、第一亚组(Pt2y1)岩性主要为变沉积碎屑岩、变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等,根据具体特征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项目区未见出露b、第二亚组(Pt2y2)本组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分布上主要见于丹江水库以南,岩性主要为绢云钠长变粒岩、二长变粒岩、浅粒岩、绿泥绢云英片岩、变中酸性晶屑凝灰岩、含红帘钠长变粒岩。c、第三亚组(Pt2y3)本组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分布上主要见于丹江水库以南,岩性主要为钠长浅粒岩、变粒岩、绢云英钠长片岩、变中酸性晶屑凝灰岩、含砾岩屑晶屑凝灰岩。d、第四亚组(Pt2y4)本组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分布上主要见于丹江水库以南,岩性主要为变中酸性晶屑凝灰岩、钠长浅粒岩、变粒岩、绢云英钠长片岩。e、第五亚组(Pt2y5)本组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分布上主要见于丹江水库以南,岩性主要为绢云英片岩、绢云英钠长片岩、绿泥钠长片岩、变中酸性晶屑凝灰岩钠长变粒岩。武当(岩)群(杨坪组Pt2yn)本组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分布上主要见于丹江水库以南,岩性主要为石英绢云片岩、钠长英片岩、钠长变粒岩、钠长石英岩、绢云英片岩,含炭、含磷绢云英片岩、钠长浅粒岩、钠长绢云英片岩、绿泥钠长英片岩、钠长石英岩。武当(岩)群(双台组Pt2s)本组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分布上主要见于汉江两侧及以南,岩性主要为含黄铁矿绢云钠长英片岩,含榴钠长变粒岩、变石英角斑岩、变晶屑岩屑凝灰岩、含榴绢云钠长英片岩、绢云英钠长片岩,变角斑质熔岩、含榴石英绢云片岩、钠长变粒岩、浅粒岩、变石英角斑质熔岩。2)震旦系(Z)项目区震旦系-青白口系出露岩组有下统耀岭河群(Qn-Z1)yl上统陡山沱组(Z2d)和灯影组(Z2dn)。a、下统耀岭河组(Qn-Z1)yl该组出露于武当隆起边沿,分布于白河-石花街断裂以北的北灵应观至丹江口市。该组为上、中部为灰黄、灰绿色石英片岩、石英绿泥片岩、石英钠长绢云片岩,底部为灰、灰黄色变砾砂岩,不整合于武当群之上。b、上统陡山沱组(Z2d)震旦系上统地层广泛分布于丹江口市凉水河一带,根据岩性特征,可划分为陡山沱组和灯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主要为一套浅海碳酸盐相地层总厚达1795.26m,呈北西向带状展布。陡山沱组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灰黄色薄至中层大理岩、微晶灰岩、细晶白云质灰岩,夹灰黄、黄色黏土质灰岩、钙质页岩和页岩。由下至上有泥质减少钙质增高之势,反应了海侵旋回的沉积特征,岩石具水平层理,厚度约251.47m。c、上统灯影组(Z2dn)由下至上可划为三段,总厚度1543.79m第一段(Z2dn1):以灰白色、浅灰色厚至块状微-细晶灰岩为主,上部夹有灰黄色泥质灰岩和含硅质条带微-细晶灰岩底部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厚245.31m。第二段(Z2dn2):深灰色、灰色厚层微-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细晶砂屑白云岩,上部夹有硅质条带,厚311.76m。第三段(Z2dn3):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白色藻白云岩,岩石结果繁多,常见有花边状、泡沫状、葡萄状和同心层状,另外还有凝块状和叠层状等,并含有核形石,块状构造,表面多具刀砍状纹,厚986.72m。3)寒武系(∈)寒武系地层零星分布于丹江口市以北的杨山-朱连山一带,呈北西西和南东东方向展布,是构成朱连山复向斜的主导地层,厚度约855.26m,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硅质岩。在调查区内寒武系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寒武系中统岳家坪组(∈2y)、下统水沟口组(∈1sg)地层。a、下统水沟口组(∈1sg)顶部为灰色厚层白云岩,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细晶灰岩,中部为灰黄、紫色至灰黑色水云母黏土岩,风化后页理发育,下部为灰黑色硅质岩,厚度113.85m,与下伏地层灯影组呈整合接触。b、中统岳家坪组(∈2y)岩性为灰、深灰色薄层具米黄色、紫红色泥质条纹和泥质条带微至细晶灰岩,夹少量厚层微晶灰岩。地表岩石风化后往往呈薄片片,含三叶虫化石厚度321.44m。4)白垩-第三系(K-E)项目区内上白垩-下第三系主要分布于丹江口市石鼓镇-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间,其中第三系自下而上分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a、寺沟组(K2s)条带状分布于石鼓镇南西,向南东方向尖灭,不整合覆盖于前白垩系及古老岩体之上,厚约55.5m,岩性为浅、紫红、灰白色泥灰岩、泥岩、钙质细砂岩、砂砾岩。b、玉皇顶组(E1-2y)分布在玉皇顶-石鼓镇间,不整合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之上,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和泥灰岩为主,夹砂岩和砾岩,本组于石鼓镇北西方向尖灭。c、大仓房组(E2d)主要分布于仓房镇一带,砾岩、砂岩、泥岩组成,上部以泥岩为主夹砂砾岩、砂岩和薄层泥灰岩,不整合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之上,本组于石鼓镇北西方向尖灭。5)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丹江水库及其支流两岸,丹江水库周边和沟谷低洼地带,其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洪积、坡积、残积,根据岩性特征和相对高度可划分为更新统(Qp)和全新统(Qh)地层。a、更新统(Qp)区内广泛分布在丹江水库及其支流两岸的山麓坡脚和残丘、垅岗地带,地貌上多构成二级、三级阶地及夷平面,下部为砂砾石层、砾石层,砾石层中含有砂金,砾石层略具分选,结构较松散,厚度一般为3-5m不等;上部主要为冲积、洪积和残坡积堆积,岩性为棕红色砂质黏土、含钙质结核粉质黏土和蠕虫状黏土等。本层总厚约5-10m。b、全新统(Qh)主要分布于丹江丹江水库及其支流两岸和沟谷低洼地带,地貌上多构成一级阶地、河漫滩或河床冲积物,高出河床约7-10m不等,亦具二元结构,下部为卵砾石层,上部为砂、砂土层、粉土及粉质黏土层,总厚度约10m左右。(2)侵入岩(βμ)本项目区侵入岩比较发育,侵入期为晋宁期,受构造控制,侵入岩呈北西或北西西方向展布,侵入层位主要为武当群,次为耀岭河群,以基性岩为主规模较大,并受一定岩性和层间构造制约,相对集中于武当群双台组、姚坪组的亚组上段或上部的薄层状绢白云钠长片岩、绢白云石英片岩及层间破裂发育的层段中,产出形态上,主要为顺层侵入的岩床,少数为明显切穿围岩呈岩株、岩枝及不规则脉状的侵入体。岩性以辉绿岩为主,次为辉绿玢岩,经变质(区域变质和自变质)后,为绿泥钠长片岩或斜长角闪岩,但任保留有辉绿结构的残余。(3)工程地质岩组及分区线路分布区地处于鄂西北山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貌单元形态明显,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显示剥蚀构造低山-丘陵、侵蚀堆积垅岗地貌,工程地质类型以武当群变质岩系和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以及震旦寒武系沉积岩系,本次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和岩性及地形地貌特征,将线路区划分四类工程地质岩组(表5-2)和四个工程地质分区。1)工程地质岩组其分组条件区内工程地质岩组较为复杂,决定于地质构造、岩组、岩层结构、产状及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综合分析区内的地层、岩性条件划分以下四个工程地质岩组:表5-2工程地质岩组划分表分组代号工程地质岩类名称分布范围亚组代号亚组岩性特征所属地层工程特性易发工程地质问题Ⅰ坚硬-半坚硬变质岩类丁家营、太山庙、龙山沟村、土台村、檀山村等地Ⅰ-1坚硬-半坚硬变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组Pt2y、Pt2yn、Pt2s硬岩为主,强度较高,风化层厚滚石、岩堆、小型风化层滑塌Ⅰ-2坚硬火成岩岩组βμ2硬岩为主,强度高,风化层厚岩崩、危岩、坠石Ⅱ坚硬-半坚硬碎屑岩类观沟村一带Ⅱ-1坚硬-半坚硬变碎屑岩岩组(Qn-Z1)yl硬岩为主,局部软、总体强度较高顺层滑塌、风化剥落、泥石流、崩塌等坚硬-半坚硬可溶碳酸盐岩类岩屋沟水库、柳林村等地Ⅱ-2坚硬-半坚硬可溶碳酸盐岩岩组Z2d、Z2dn、∈2y、∈1sg硬岩为主,溶蚀轻微发育、结构稳定性较好溶蚀塌陷Ⅲ半坚硬碎屑岩类后张凹、黄川村至终点Ⅲ半坚硬碎屑岩岩组K-E质软、强度较低,垂向差异大、风化层较厚顺软弱夹层滑坡、泥石流、风化剥落、岩崩Ⅳ松散岩类汉江、丹江水库及其支流两岸、斜坡地带Ⅳ-1含砾老黏性土、卵石土松散岩组Qp硬塑状、密实状为主膨胀土、软弱土、液化砂土Ⅳ-2一般黏性土、砂、卵砾石松散岩组Qh可-硬塑状,松散-稍密状a、坚硬-半坚硬变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Ⅰ)该岩组分布于线路南部,主要由中元古代武当岩群上、中、下的岩组(Pt2y、Pt2yn、Pt2s)的变火山岩、变碎屑岩、变沉积岩类组成,具体岩性主要为白云石英钠长片岩、白云钠长变粒岩、白云石英片岩及变质砂岩,其次尚有浅粒岩、绿片岩、大理岩、石英岩及灰岩夹层等。另外,区内见有大量呈北西向侵入的不同期次的辉绿岩(βμ2)等,受北东向断层的切割,岩体(脉)多成短柱状或透镜状出露。该岩组在白河-石花街断裂以北为丘陵地貌区,其岩石承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有一定的差异,由南至北,两地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承载力有降低的趋势。该岩组可分为二个亚组。Ⅰ-1坚硬-半坚硬变火山碎屑-沉积岩亚组:大面积分布于A线AK1+000~AK8+000,AK10+500~AK12+300,AK13+100~AK15+900、AK16+400~AK17+400、AK18+600~AK20+200、AK20+400~AK21+500、AK21+700~AK22+500、AK22+800~AK23+600,B线BK13+900~BK15+600、BK16+200~BK16+600、BK19+100~BK20+200一带,为Pt2y、Pt2yn、Pt2s地层,岩层总体倾向NE,局部形成次级褶皱,有零星侵入岩侵入。Ⅰ-2坚硬火成岩亚组:大面积分布于A线AK8+000~AK10+500、AK12+300~AK13+100、AK15+900~AK16+400、AK20+200~AK20+400、AK21+500~AK21+700、AK22+500~AK22+800、AK23+600~AK25+100,B线BK15+600~BK16+200、BK16+600~BK17+500、BK20+000~BK21+180,C线CK24+300~CK25+000,D线DK26+600~DK27+200一带,为βμ侵入岩,北西向侵入武当群地层。b、坚硬-半坚硬变碎屑岩、可溶碳酸盐岩类工程地质岩组(Ⅱ)该岩组主要分布在以两郧断裂为界的线路北部,也相当于汉江、丹江水库以北的地区。该岩组岩性主要为震旦系耀岭河组((Qn-Z1)yl)、陡山沱组(Z2d)、灯影组(Z2dn)及少量出露的寒武系中统岳家坪组(∈2y)、下统水沟口组(∈1sg)地层。其中,耀岭河组岩性以绿色片岩类为主,及绢云母片岩、钠长片岩、蓝闪片岩、绿泥片岩等;陡山沱组则由变质砂岩、绢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白云大理岩等组成;灯影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大理岩及硅质岩、绢云母片岩为主。另外,少量出露的寒武系由老至新依次为硅质岩、粘土岩、中厚层白云岩、灰岩;泥质微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含化石;泥质条带微晶灰岩、生物灰岩,上部为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微晶灰岩等碳酸盐岩类岩石。该岩组在地貌上主要为剥蚀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程多在300-680m之间,岩性以浅变质片岩类及重结晶碳酸盐岩类为主,含泥质成份较高,易产生顺层滑塌,边坡不稳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岩组按变碎屑岩、可溶碳酸盐岩成份的不同可分为二个亚组。Ⅱ-1坚硬-半坚硬变碎屑岩亚组:主要分布于A线AK25+100~AK29+500,C线CK25+000~CK29+300,D线DK27+200~DK31+000一带,为(Qn-Z1)yl地层,为变质碎屑岩。Ⅱ-2坚硬-半坚硬可溶碳酸盐岩亚组:主要分布A线AK29+500~AK34+800,C线CK29+300~CK35+300,D线DK31+000~DK35+100一带,为Z2d、Z2dn、∈2y、∈1sg地层,以重结晶可溶碳酸盐岩为主,溶蚀现象一般发育。c、半坚硬碎屑岩类工程地质岩组(Ⅲ)该岩类主要分布柳林村以北至终端路段。A线AK34+800~终点,C线CK35+300~CK42+460,D线DK31+000~DK36+100一带。该岩组岩性主要为半坚硬的白垩-第三系(K-E)砾岩、砂砾岩、钙质泥岩、泥质灰岩、泥质粉砂岩等,胶结较好,多为钙、泥质胶结,风化强烈,风化层较厚。该岩组在地貌上主要分布在垄岗地带,地形条件较为有利,但局部易引起小型土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d、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Ⅳ)该岩组为第四系更新统(Qp)和全新统(Qh)松散堆积层,岩性主要为残坡积黏性土、碎石土,及河流冲积砂土层、砂砾石层、黏土、粉质黏土层和卵砾石层,河流沿岸具上细、下粗的二元结构特征。该岩组在地貌上分布在山区低洼地带和相对下降的河流沟谷地带,地形条件较为有利,但局部易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陷和第四系中的浅层土质滑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岩组按沉积时代及岩性的不同可分为二个亚组。Ⅳ-1含砾老黏性土、卵石土松散岩亚组:零星分布于汉江两岸阶地、夷平面上以及AK35至终点路段斜坡等地,为第四系更新统地层,以含砾老黏性土、蠕虫状黏土、卵石土为主。Ⅳ-2一般黏性土、砂、卵砾石松散岩亚组:主要分布于汉江、丹江及其支流的河道漫滩及阶地上,A线AK17+700~AK18+450、AK37+250~AK37+500、AK41+150~AK41+600,B线BK17+700~BK18+450一带,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以粉质黏土、粉土,卵砾石为主。2)工程地质分区依据地形地貌及岩性组合特征,将线路区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分区。a、垅岗半坚硬-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分区(Ⅰ)该分区范围主要为后段石鼓镇路段及丹江水库两岸内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区内岩性主要为(K-E)紫红色、灰白色泥灰岩、钙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细砾岩和砾岩,岩石成层性好,层次清楚,层位稳定,相对而言,岩溶较发育,可见溶洞、溶隙等岩溶现象。第四系主要沿河流及沟谷地带分布,成因以冲积、残坡积及山麓堆积为主,结构松散。其中,第四系更新统河流冲积层,一般高出河床20m,岩性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以砂土层、砂质黏土层、黏土层为主,含铁锰质结核,下部为砾石层、砂砾石、砂卵石层为主,地貌上可组成Ⅱ级、Ⅲ级阶地,或夷平面地貌,厚度一般约0-7m。第四系主要为近代河流冲积层和山麓坡脚的残坡积堆积层。该分区的(K-E)砂砾岩层,岩性稳定,成层性好,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b、丘陵-垄岗坚硬-半坚硬变火山碎屑岩变沉积岩工程地质分区(Ⅱ)该分区主要分布观沟村以南地区,区内海拔高程200~470,靠近汉江和丹江口水库周边,海拔高程多在200m以下,总体具南部较高,北部低的特点。该分区岩性主要为武当岩群下、中、上(Pt2y、Pt2yn、Pt2s)岩组,下组岩性主要为绢云英片岩、绢云英钠长片岩、绿泥钠长片岩、钠长浅粒岩、变粒岩、变中酸性晶屑凝灰岩钠长变粒岩等;中岩组岩性以浅灰色含砾沉凝灰岩、绿泥钠长片岩、变粒岩、石英片岩为主;上岩组岩性为含岩屑凝灰岩、石英片岩、浅粒岩、钠长变粒岩、石英片岩局部夹灰岩等。该岩群有大量顺层贯入的不同期次的辉绿岩(脉)和花岗斑岩等。在地貌形态上该分区反映为剥蚀构造线切割丘陵区,区内山丘连绵,高度不等,形态相似。顶部夷平面作用较明显,山丘呈浑圆形,横剖面呈“U”型。该分区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其发育,地表岩石风化剥蚀作用强烈,该类岩石在受到断裂及外力作用(工程施工等)影响下,极易形成不稳定斜坡和产生顺层滑塌等地质灾害。c、低山-丘陵坚硬-半坚硬变碎屑岩、可溶碳酸盐岩工程地质分区(Ⅲ)该分区包括汉江以北至路线起点的刘洞以南地区,区内海拔高程多在300-680m,具有线路东侧低,西侧较高的特点。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青白口系耀岭河群((Qn-Z1)yl)、陡山沱组(Z2d)、灯影组(Z2dn)及少量出露的寒武系中统岳家坪组(∈2y)、下统水沟口组(∈1sg)地层。其中,耀岭河群(Qn-Z1)yl)岩性为石英片岩、石英绿泥片岩、石英钠长绢云片岩,底部为灰、灰黄色变砾砂岩等组成;陡山沱组(Z2d)为大理岩、微晶灰岩、细晶白云质灰岩,夹灰黄、黄色黏土质灰岩、钙质页岩和页岩等组成;灯影组(Z2dn)则以灰岩、白云岩、泥质条带白云岩、条带状硅质岩为主。寒武系岩性以深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泥质条带微晶灰岩为主,底部见水云母粘土岩页岩及凝灰质砾岩等。区内岩性由于含绢云母质片岩,而且岩层产状一般在40-50°,均极易产生顺层滑移,形成滑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影响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并且在耀岭河组与陡山沱组之间为一不稳定性顺层滑脱带,加之片岩类岩石易产生顺层滑塌,故该类岩石在受到断裂及外力作用(工程施工等)影响下,极易形成不稳定斜坡和产生顺层滑塌等地质灾害,对拟建线路设计工作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在地貌形态上该分区反映为剥蚀构造浅切割低山-丘陵区,山系呈近视北西向展布,山脊线明显,峡谷、危岩时而见及,沟谷呈“V”型和“U”型,通行条件较为困难。5.2.4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三大类。从岩土体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补、迳、排条件来看,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区域基岩岩性以变质岩、碎屑岩、火成岩为主,赋水性差,地下水量总体较贫乏。(1)第四系孔隙水1)第四系砂卵石孔隙潜水、承压水:赋存于主要河流的河谷冲积砂砾、卵石层中,分布于河流沟谷、漫滩地段,地表水补给条件较好,水量丰富,水位埋深较浅,对桥梁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2)第四系粘性土及碎石土孔隙上层滞水:主要赋存河谷两旁、山间洼地等的松散黏性土及碎石土中,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局部接受高位下降泉补给,迳流方式以顺坡下渗为主,受基岩阻隔及地形切割排出地表,具有“下雨有水,无雨干涸”的特点,水量贫乏,季节性强,透水性弱,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2)基岩(碎屑岩、变质岩、火成岩)裂隙水1)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K-E紫红色、褐红色砾岩、粉砂岩等软弱碎屑岩类的风化裂隙中,以向斜核部、断裂破碎带为相对富水带,均匀性较差。补给来自大气降雨,以裂隙下降泉形式出露或受地形切割排出地表,多为季节性浅表水,短距离渗流就地分散排泄于地表,水量贫乏,对工程建设基本无影响。2)变质岩、浅变质火成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Pt2y、Qn-Z1)yl、、Z2d、Z2dn的块状坚硬-半坚硬变沉积岩、变火山喷出岩、变粒岩、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及侵入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均匀性极差,补给来源以大气降雨为主,水量贫乏,对工程影响小。局部向斜段裂隙水较富集,具弱承压性。路线基本以路基或桥梁形式通过该类型地下水分布区,地下水对公路建设影响较小。(3)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线路北部上震旦统Z2d、Z2dn和寒武系∈1y、∈2sg的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中,但不均一,在褶皱核部和断层破碎带等高应变域岩溶较发育,水量较丰富。该类地下水常形成富集段,以上升泉或下降泉形式出露。该类型地下水分布区范围不大,仅局部基岩溶蚀、裂隙发育段有分布,但对公路路基、桥梁及隧道建设有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水量较丰富的区域是第四系冲积物的分布区及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应注意地下水对路基、桥梁及隧道建设施工的影响;若路基、桥基为第四系冲积砂砾石层时,在基础开挖时应注意地表水的疏排;若隧道、桥梁建设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在隧道掘进、桥基开挖时应注意裂隙岩溶水的疏排。5.2.5不良地质根据1:250万“湖北省主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拟建高速公路各备选方案均位于Ⅲ区鄂西北滑坡、崩塌极易发区。拟建项目属低山-丘陵山区,由于人工修路、开山采石形成高陡人工边坡,将破坏山体的平衡条件,易诱发不稳定斜坡失稳、滑坡、崩塌的地质灾害。本次勘察围绕项目走廊带进行了地质环境调查,发现项目区内发育有滑坡、崩塌(包括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三种不良地质现象,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另有局部存在少量潜在性岩溶、泥石流、断裂破碎带和膨胀土等多种不良地质现象。(1)滑坡根据野外实地地质调查,项目区内滑坡从滑坡性质而言,多为地表浅层风化残积层土质滑坡,滑体厚度一般不大,多为含碎石粘土和残坡积堆积体所组成,滑坡现状一般较为稳定。滑坡从所处位置和规模而言,多发生在含云母片岩类变质岩地层中和泥质灰岩出露区;区内未见体积10×104(2)崩塌根据本次野外实地地灾调查,项目区崩塌一般发生在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形相对高差大的地段。主要分布在相对高差大,沟谷深切,地形陡峭,具备危岩体崩塌的成生条件,沟谷中常见崩塌形成的块滚石堆积。区内崩塌按其形成可分为自然形成的崩塌和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崩塌,且以后者为主。在坡体岩层结构完整性上,表现为节理、裂隙、层理发育,相互切割,岩体破碎;岩性组合上呈上部为硬质岩石,下部为软质岩石;在斜坡形态上为上陡、下缓、中凹的s形或直立坡形。上述地段,在人类工程活动如开山修路、炸山采石的作用下必将促使崩塌的发生和发展。(3)潜在不稳定斜坡1)形成机理项目区沿线低山--丘陵山脉走向大多为近北北西、北西向,与项目走向斜交或平行,局部小角度相交;沿线山脉坡度一般较陡,多在15°-40°之间,且相对高差较大;构造线方向与项目走向斜交或平行,项目区内边坡、路堑容易沿构造线方向产生顺层滑动。综合上述条件,项目区一般易形成不稳定斜坡,在内、外力地质作用及人工切坡的诱发下,易产生变形破坏甚至整体失稳。2)现状分析本次野外实地地灾调查在高速公路沿线发现多处潜在性不稳定斜坡,其边坡坡角较陡,多在40°以上;组成坡体的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一般有1-3组顺坡向的结构面;在外动力作用下,因临空面的存在易产生边坡失稳及滑塌。(4)断裂构造的影响1)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规模较大,延伸远,北北西、北西向断裂较发育,并多成组出现,构成网格状构造,这类断裂可造成岩石错位、缺失、重复,并可导致断裂带附近岩石破碎,降低其稳定性。部分断裂甚至在项目区形成宽达几十上百米的构造破碎带。因此,在桥梁建筑和隧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断裂构造所可能带来的危害,使工程得以顺利地进行。2)顺层滑脱带在耀岭河组与陡山沱组地层之间为一不稳定性顺层滑脱带,加之其中的片岩类岩石易产生顺层滑塌,故该类岩石在受到断裂及外力作用(工程施工等)影响下,极易形成不稳定斜坡和产生顺层滑塌等地质灾害,对拟建项目设计工作会增加一定的难度。(5)岩溶、泥石流及特殊性岩土1)岩溶线路在丹江水库北岸分布有上震旦统Z2d和寒武系∈1y、∈2sg的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等可溶碳酸盐岩,有溶蚀现象,主要为溶沟、溶槽、溶穴等小型溶蚀现象,根据地质调查未发现溶洞等大型的溶蚀空间。但不排除因溶蚀引起的地面塌陷。2)泥石流项目区泥石流一般不发育,类型以沟谷型水石流为主,多发生在低山-丘陵地貌区的深切沟谷中,两侧植被一般发育较少,冲沟坡度大于30°,且相对高差一般较大;斜坡上散体物质在洪水期因山洪的爆发,沿着沟谷冲向下游。根据地质调查,一般山体沟谷中形成泥石流的土石物质来源不丰富,泥石流沟谷堆积范围亦不大,仅在沟口形成面积不大,由碎石组成的洪积扇。3)特殊性岩土丹江水库两岸的二级、三级阶地及夷平面上及终端路段分布少量更新统(Qp)冲积层,为棕红色砂质黏土、含钙质结核粉质黏土和蠕虫状黏土等老黏性土,普遍具弱膨胀性,呈可塑-硬塑状态,裂隙发育,密度大,粒度成份以粘粒为主,矿物成份以水云母、蒙脱石等为主。人工切坡较易造成膨胀土边坡的不稳定,诱发小规模滑塌及边坡失稳;膨胀土路基在暴雨的作用下易造成胀缩变形,引起路基开裂。线路处于山陵重丘区,无大面积的静水沉积环境,且沿线湖、塘分布很少,故少见软弱土层分布,对工程建设影响小。5.2.6地震及区域地壳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勘察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0.10g,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7度。根据湖北省建设厅颁发的《关于确定我省主要城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设计加速度和设计分组的通知》(鄂建文2001[357]号),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取6-7度。本项目本项目图5-3本项目影响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项目本项目图5-4本项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综上所述,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7度。5.2.7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本次工程可行性调查对路线区及附近可用的筑路材料进行了初步调查,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可就地开采用于工程建设。初勘时,可进一步确定具体采点。沿线筑路材料丰富,大部分可就地取材,经适当加工,可满足本项目工程建设的需要。1.石料沿线可提供路基垫层块石料、混凝土碎石骨料和水泥砂浆砂石料。沿线分布有采石场,但品质差异较大,主要分为碳酸盐岩片石、碎石和侵入岩(辉绿岩、花岗斑岩)片石、碎石两大类。经了解,沿线的部分料场石料品质优良,可放心使用。1)块石料沿线多数路段分布有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片岩、辉绿岩和石英砂岩等,岩体坚硬、结构致密,为理想的块石用料。储量丰富,运输较为便利,沿线工程用料可就地、就近取材,但不得破坏生态环境。2)碎石料碎石料主要用于混凝土浇筑中的粗骨粒。路线区主要有辉绿岩、白云岩和片岩等可作为骨料开采,采石需加工成碎石状。因路线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肩工程均需大量混凝土,骨料使用量大,需建立定点的采石点和加工点。沿线有多家小规模石料厂,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和材质好坏选点,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作为临近工程的料厂使用。2.砂料沿线砂场较缺乏,距离路线一般较远,主要为丹江、汉江一带的黄砂,可选作高速公路一般工程地段的混凝土配用料;其他山区支流小河的河砂,分选性及砂质较差,含泥量较高,储量较小,一般不宜选作高速公路混凝土配用料。考虑到路线沿线的石料质量较好、储量丰富,低山-丘陵地区可考虑采用机制砂,用于桥梁、道路及其它的有关工程,但重点工程中的高质量用砂需采用外运优质黄砂方能满足工程需要。3.土料路基垫层除块石铺垫外,还需土料填充空隙,铺垫碾压;因用量不大,可就地、就近采取风化土层及第四系碎石土层,根据需要可合理选择取土场地,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同时沿线部分地段土层具弱膨胀性,应根据取样试验成果,按相关规范计算出胀缩等级Ⅰ~Ⅱ级,应经过改良处理、添加掺合剂后方能作为路基填料。4.水参考附近已建工程水质分析资料,项目区水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具微腐蚀性,满足工程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其中丹江为常年性流水,水量丰富;在山间冲沟有地表水汇成的溪流,一般可满足工程用水,久旱则水量不足;在线路跨域丹江水库,山间亦见众多小水库,均可作为工程用水。5.运输条件项目区有福银高速公路、国道G316、土武一级路、丹土一级路(G241)、省道S279、省道丹郧路(S337)、省道凉习路(S444)、省道孟土路(S302)以及丹江口环库公路等多条国省干线。另外县乡公路及村镇公路为沥青路或水泥路,基本上可全天候通车,是良好的施工运输便道。5.2.8社会环境(1)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图5-5十堰市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总体发展目标:将十堰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宜居的国家生态发展示范地区,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鄂渝陕豫四省(市)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十堰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带”。1)“一心”指由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城镇形成的市域城镇发展核心区。规划继续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联动周边的六里坪、武当山、黄龙等乡镇,形成分工合理、服务区域、功能完善、富有吸引力的市域城镇发展核心区。2)“两带”指市域北部的沿汉江生态城镇发展带和南部的竹房特色城镇发展带。沿汉江生态城镇发展带:依托国道G316、福银高速、十漫高速形成的复合城镇发展轴,以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形成的城镇密集发展地区为核心,东起丹江口市区,西至郧西县上津镇,沿线城镇有丹江口市的土关垭镇、浪河镇、丁家营镇、武当山特区、六里坪镇,市区的黄龙镇,郧县县城、茶店镇、柳陂镇、青曲镇,郧西县的夹河镇、县城、观音镇、土门镇、上津镇等。强化区域交通轴线对产业和城镇的集聚带动作用,突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等3个县(市)域中心城镇的核心集聚作用。竹房特色城镇发展带:依托谷竹高速、省道S305等交通干线,以房县县城、竹山-竹溪县城及周边城镇为核心,沿线城镇包括青峰镇、军店镇、化龙堰镇、溢水镇、宝丰镇、麻家渡镇、擂鼓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和县河镇等。探索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城镇化路径,强化房县、竹山、竹溪等3个县(市)域中心城镇的核心集聚作用。(2)丹江口市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丹江口市域的城乡发展组团:城区综合发展组团:以丹江口市区为主要经济发展极核,积极发展土关垭镇商贸物流业,以丹江口市区和土关垭镇形成组团内协作发展极核,带动牛河林区和凉水河镇旅游业和工业的发展。武当山旅游发展组团:充分利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品牌效应,发挥官山镇、盐池河镇和白杨坪林区自身的民俗风情特色资源,形成以武当山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协调发展组团。“汉十高速”工业组团:主要依托汉十高速的交通优势,发挥十堰市、襄樊市等区域工业对本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适度发展制造业,吸纳镇区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同时,注重对丹江口水库上游水体的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组团: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发展柑橘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等特色农业,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强习家店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以服务组团内的农业生产。库区旅游发展组团:依托丹江口库区岸线资源,发展与“水”相关的旅游产业,发展生态渔业,积极发展与武当山旅游组团的旅游互动。城乡空间结构发展方向上,打造“一心两级三组团”的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发展中心城区,实施城区“东扩西展,北控中优”空间发展战略,构筑“单核多极、带状延伸”的城乡发展格局。图5-6丹江口市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3)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根据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要求和构建“中部崛起”新支点的发展趋向,规划提出“强化中心、拓展两翼、轴线辐射、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心、两轴、五板块”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扩展城市职能与发展空间,强化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两轴:指以宁西铁路和焦枝铁路为依托,“十字型”的城镇与产业发展复合轴线,作为南阳市域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的主体构架,以及跨区域合作的主要通道。五板块:指构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轻纺工业集聚区、北部清洁能源和冶金建材产业集聚区、东部食品和石油产业集聚区、西部生态产业集聚区五大区域经济板块,并通过积极引导,实现人口和产业同步转移,建设与产业集聚相匹配的城镇集聚板块。图5-7南阳中心城市核心控制区总体规划图5.2.9拟建项目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1)拟建公路与其它公路的衔接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丹江口市土关垭镇,终点位于石鼓镇,与十淅高速公路河南段对接。沿途通过互通式立交与国道G316、土武一级路、省道仓青线(S279)、省道凉习公路(S444)、省道丹郧路(S337)及部分通村公路相连接。(2)拟建公路与铁路的联系本项目建成后,可发挥路网关系,通过316国道或福银高速公路至六里坪火车站、十堰市火车站、以及正在规划的十堰机场快速通道衔接,从而将本项目与铁路运输联系起来。(3)拟建公路与水运的联系项目区内有汉江航道,该项目建成后,发挥路网的综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将本项目与项目区内港口码头连接起来,一定程度地发挥水陆联合运输优势。(4)拟建公路与航空机场的联系本项目影响区内有老河口机场和襄阳机场以及正在拟建十堰市武当山机场。项目建成后可通过316国道、土武一级公路、G70福银高速公路,至十堰市城区、老河口市、襄阳市,从而到达各个机场各机场,充分发挥公路和航空运输的优势。5.3建设项目起、讫点论证本项目是《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项目的起、终点必须服从《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三五”规划》及十堰市总体规划和丹江口市城镇发展规划。项目起、终点位置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三五”规划》及十堰市、丹江口市以及河南省南阳市的城区总体规划;二是带动项目周边乡镇经济发展及土地规划。本项目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本项目路线起点确定为丁家营镇,与福银高速公路(交叉桩号K1332+700)及国道G316(交叉桩号K1568+588)衔接,起点桩号K0+500;项目终点位于丹江口市石鼓镇,与河南段(西十高速公路)在仓房镇对接,终点桩号K43+000。路线起、终点位置与“十三五”规划总体走向一致,与现有公路路网有较好连接,起、终点与丹江口市总体规划相一致。项目起、终点论证如下:本项目图5-8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三五”规划示意图5.3.1本项目路线起点论证本项目起点位于丹江口市,与福银高速公路襄十段及国道G316土武段衔接。起点选取时要考虑以下控制性因素:未来北延与栾川至西峡高速公路的顺适连接;跨越丹江口水库桥位选址;丹江口市城乡总体规划;福银高速公路现状。(1)未来北延与栾川至西峡高速公路的顺适连接本项目起点可选择丁家营镇或者土关垭镇与福银高速公路衔接,由起点方案示意图(图5-9)可见,两处作为起点均可与栾川至西峡高速公路顺接。而丁家营镇作为起点的方案线形较为顺直,路线里程相对较短。武当山镇土关垭镇石鼓镇丁家营镇武当山镇土关垭镇石鼓镇丁家营镇图5-9起点方案示意图(2)跨越汉江桥位选址选择丁家营镇作为起点从上游河道较窄处(柳河口码头附近)跨越汉江的红线方案桥梁工程规模较小;而下游靠近丹江口市区,水域面积较大,桥梁工程规模较大,而且也不利于库区的综合资源开发。(3)丹江口城乡总体规划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丹江口市的发展不应孤立的看作单个城市的发展问题。根据丹江口城乡总体规划理念,丹江口城乡发展的目标是至2030年基本实现:城区集聚度高、辐射力强;城乡功能互补、品质均优;资源共享、设施一体;城乡共建共生、共赢发展。选择丁家营作为起点的方案,对项目区域内部的城市与乡镇来说,在差异化方针的指导下,既可以避免有害的竞争,又能够促使各城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内部的均衡发展。(4)福银高速公路现状目前福银高速于土关垭镇和武当山镇分别设置了互通,于丁家营镇预留了设置互通的线形。丁家营镇位于两镇之间,距离土关垭镇约14公里,距离武当山镇约13.5公里,选择丁家营镇作为两条高速交叉点,其互通间距合理,互通布设条件良好。而于土关垭镇作为起点则需要对原有互通进行改造,土关垭互通地形条件受限,改造困难;况且目前随着丹土一级公路及土武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土关垭互通已经处于一种超负荷状态,交通压力很大,如若进行互通改造,原有互通将进行功能调整,对于福银高速的正常营运影响较大,保通难度较大。结合以上分析,本项目路线方案起点选择丁家营镇较为合理。(5)起点方案比选图5-10起点方案示意图根据前述论证结果,本项目起点选择丁家营镇土武一级路,结合福银高速公路节点选择,拟定了上跨福银高速公路与下穿福银高速公路的两个方案进行比选,如图5-10。1)方案一方案一上跨福银处互通方案一方案一起于土武一级公路,起点桩号K0+500(土武路桩号K1568+588),位于三清庙村的乱泥沟,向北开挖山体后上跨国道G316及福银高速公路(福银高速桩号K397+965)至余家院,然后沿山坡展线,经段家窝至大脑沟,穿隧道(陈家院隧道1042米)至鳖盖,再经南山沟村太山庙至大凹,终点桩号K5+950。上跨福银高速公路方案一上跨福银处互通方案一图5-11起点方案一方案图2)方案二方案二起于土武一级公路,起点桩号K0+000(土武路桩号K1567+272),位于三清庙村的庙子沟,向东北方向,上跨国道G316后经余家沟至杨家沟,下穿福银高速公路(福银高速桩号K396+341)预留互通匝道桥至李家沟,然后沿山坡展线,穿隧道(大沟脑隧道822米)至肖家院,经鳖盖大桥(22×30m)至南山沟村太山庙,然后与方案一汇合,终点桩号K6+606.699。下穿福银高速公路位置及丁家营枢纽互通采用双喇叭型式,如图5-12。互通方案二方案互通方案二方案二下穿福银处福银高速交叉处图图5-12起点方案二方案图3)方案比选两方案比选结果如表5-3所示。表5-3起点方案比选方案方案一方案二与福银高速公路交叉方式上跨福银高速下穿福银高速方案比较平、纵面指标福银高速R=1700m,纵坡i=-1.8%;十淅高速R=∞,纵坡i=1.83%福银高速R=720m,纵坡i=3.0%;十淅高速R=1300m,纵坡i=-1.85%路线里程(km)5.45公里。6.607公里,主线较方案一里程长1.107km。方案布置场地相对开阔,方案布设相对容易可利用福银高速预留老桥,但受地形限制,互通喇叭布设紧凑,行车干扰大,安全隐患大工程规模桥梁2136m/6座,隧道1042m/1座。桥梁较方案二短297m,规模稍小,隧道较方案二长220m,规模稍大。桥梁2433m/9座,隧道822m/1座。桥梁规模稍大,隧道规模稍小。与丁家营镇总体规划关系不穿越规划区,对丁家营镇规划干扰较小,拆迁规模较小起点路段穿规划区,对丁家营镇规划干扰较大,沿线拆迁相对较多营运成本交通量主方向是武当山方向,营运里程短,且相对顺畅,成本相对较低行车绕行约2.84km,成本稍高结论推荐由表5-3可知,方案一较方案二更优,因此推荐上跨福银高速公路的方案一为起点方案。5.3.2本项目路线终点论证本项目终点对接河南省规划的栾川至西峡高速公路延伸线淅川段,丹江口市交通运输局已组织并与南阳市交通运输局、淅川县交通运输局初步达成共同意见,对接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镇盐店门村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前营村,路线终点明确。两省交通运输厅已就本项目省界接点方案签定了协议。根据河南省“十三五”交通规划:栾川至西峡高速公路项目是河南省武西高速公路(S88)项目的重点路段,栾西高速延伸至淅川段(西十高速)以西峡(沪陕高速与栾西高速互通交叉枢纽)为起点,走西峡县城西向南,经西峡的五里桥乡、淅川县毛堂乡、金河镇、上集镇、马蹬镇,跨丹江后经盛湾镇、仓房镇后交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镇。图5-13终点方案示意图香严寺广场路线终点处5.4备选方案的拟定5.4.1方案拟定原则(1)服从国家、湖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通道总体走向;(2)项目建设应服务于十堰市、丹江口市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路线方案应与沿线城镇总体规划协调配合,与沿线各级路网规划建设有机结合;(3)路线方案的选择应与项目沿线各地农林、水利、电力、旅游等方面规划建设布局相适应;(4)路线布设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物保护,减少各种建筑物的拆迁和居民再安置的难度;(5)本着“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遵循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等设计理念的前提下,注重路线布设结合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土地利用等方面合理性;(6)路线布设应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意见。5.4.2主要控制因素(1)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控制因素本项目为福银高速公路与沪陕高速之间的一条南北纵线连接通道,项目所在地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市丹江库区中部,跨越丹江口水库。线路分布区地处于鄂西北山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貌单元形态明显,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显示剥蚀构造低山-丘陵、侵蚀堆积垅岗地貌。沿线水文条件较好,无明显不良地质,局部地段高差较大,总体地形对工程建设制约较大。(2)沿线重要城镇规划本项目路线途径丹江口市土关垭镇、武当山特区的南沟村、丹江口市的龙山镇、凉水河镇和石鼓镇,因此丹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