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云河灌区取水枢纽提水泵站设计_第1页
专科云河灌区取水枢纽提水泵站设计_第2页
专科云河灌区取水枢纽提水泵站设计_第3页
专科云河灌区取水枢纽提水泵站设计_第4页
专科云河灌区取水枢纽提水泵站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5页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云河灌区取水枢纽提水泵站设计电大分校:水利厅工作站学生姓名:黄学民学号:067274061指导教师:古云香完成日期:2008年6月15日目录摘要 1前言 21基本设计资料 31.1概述 31.2基本资料 31.3主要资料 31.3.1气象 31.3.2水文 31.3.3地质 41.3.4工程材料 51.3.5其他 62水泵选型 62.1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计算 62.1.1设计流量Qp 62.1.2设计扬程Hp 62.2选型 72.2.1水泵 72.2.2电动机 82.2.3起重设备 93枢纽设计 103.1取水建筑物设计 103.1.1引渠设计 103.1.2进水闸的设计 123.2进水建筑物的设计 123.2.1前池尺寸的设计 123.2.2进水池尺寸的设计 133.3泵房的设计 153.3.1泵房形式的选择 153.3.2泵房布置和尺寸的确定 173.3.3泵房各部分高程确定 183.3.4其它各部分尺寸 193.4出水建筑物的设计 214水泵工作点的校核 224.1工作点的确定 224.1.1确定目的 224.1.2确定方法 224.2工况校核 224.2.1局部水头损失 224.2.2沿程水头损失 255泵房稳定校核 265.1抗渗校核 275.1.1工况 275.1.2计算渗径及校核 275.2地基应力及抗滑、抗倾校核 275.2.1工况 275.2.2计算泵房各部重及对A点的力矩 285.2.3抗倾校核 295.2.4地基应力校核 306水泵梁的结构计算 316.1水泵梁的荷载及内力计算 316.1.1水泵梁的荷载 316.1.2内力计算 326.2配筋 336.2.1配筋计算 336.2.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36.2.3配筋图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5摘要云河灌区位于湖北省境内,灌区有45万亩农田分布在云河的左岸。云河取水枢纽工程位于云河上。枢纽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7531平方公里,水源丰富。云河的年来水量可以满足云河灌区灌溉农田45万亩的要求,但是云河的河道水位较低,常年水位仅在35.5~36.5米灌溉泵站建于云河的左岸。其主体建筑物泵房为湿室型泵房,泵房的长和宽分别为9米和77.85米,内设18台1000ZLB—8.7型水泵及18台与水泵相配套的JSL—15—12型电动机,电动机的功率为330千瓦。泵房的底板高程为34.6米,电机层楼板高程为42.12米,屋面梁下缘的高程为47.78米。泵站的取水建筑物为引渠,渠底宽为15.6米,渠道末端渠底高程为35.4米。进水建筑物有前池和进水池。前池总长为54.8米,底坡无坡降,池底高程为35.4米;进水池为矩形,宽度为泵房的布置满足稳定要求,水泵也工作在高效区内,整个泵站的设计合理,经泵站提水后,能满足灌区灌溉的水位要求。关键词:灌区;灌溉;泵站

前言泵站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区域性的防洪、除涝、灌溉、调水和供水的重任,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服务于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成农业排灌泵站50余万座,提灌面积已达4亿多亩,为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除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我国西北和黄河中上游广大黄土高原地区,早在50年代末期就建成了陕西渭惠渠高塬店里抽水灌溉工程,泵站共22座,安装大中型离心泵83台,灌溉面积96万亩。1960年7月黄河干流上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泵站山西夹马口泵站建成投入运行,总抽水量9.5m3/s,分三级扬水,累计净扬程110m,取水的一级泵站中安装24Sh—10型双吸离心泵10台,总灌溉面积40万亩。在随后的年代里,在黄河干流上又陆续兴建了百余处泵站提水工程,总灌溉面积约900万亩,其中装机容量超过10000kW或灌溉面积大于30万亩的大型电力提灌工程34随着大规模的泵站兴建,我国水泵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几乎没有一家水泵制造厂,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工厂生产各种型号规格的水泵,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各方面的需要,并有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云河灌溉泵站为云河灌区灌溉提水。云河灌区位于湖北省境内,灌区有45万亩农田分布在云河的左岸。云河取水枢纽工程位于云河上。枢纽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7531平方公里,水源丰富。云河的年来水量可以满足云河灌区灌溉农田45万亩的要求,但是云河的河道水位较低,常年水位仅在35.5~36.5米

1基本设计资料1.1概述云河灌区位于湖北省某县境内。本枢纽位于云河上。枢纽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531平方公里,水源丰富。河道常年水位在35.50~36.50之间。年来水量可满足云河灌区灌溉农田45.0万亩及枢纽下游的已建电站的发电要求。灌区45.0万亩农田分布在左岸,枢纽下游以东0.5公里1.2基本资料云河属于汉河水系,云河全长180公里。汉河是长江的一条大的支流。云河上游段为山麓型河段。枢纽上游的五十公里及下游为平原河段。河槽比降小。稳定河槽宽度为200米。洪水期河床宽度300米左右。云河现有堤防高程42.00米,堤顶宽6米1.3主要资料1.3.1气象1.3.1.1气温灌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7~8月份常有高温出现,最高气温为40.5℃;冬季12月~2月常有霜冻和降雪,最低气温达-11.2℃;多年平均气温为15.9℃,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8月份间。年最大降雨量1722.81.3.1.2风速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8.0m/s,极端风速达32.5m/s。1.3.2水文1.3.2.1洪水根据枢纽上游五公里处的云河伏水水文站近30年的观测资料整理出不同的频率值洪峰流量如表1—1。表1—1各种频率与相应洪峰流量频率0.1%0.2%0.5%1%2%流量81007440652058605150频率5%10%25%75%95%流量4240351025051090630灌区进水闸以5%的洪水作为停止引水标准。进水闸引水时(相应灌溉频率P=75%时)相应的河道流量Q=600m3/s1.3.2.2泥沙云河伏水站月平均含沙量为1.46kg/m3,最大月平均含沙量为7月3.3kg/m3,年平均输沙量为104万吨。有关资料如下表1—2和1—3。表1—2伏水站典型年不同流量及相应含沙量关系流量(m3/s)1206009251020223030305000含沙量(kg/m3)0.351.201.802.202.402.602.80表1—3伏水站泥沙颗粒分析成果粒径(mm)0.25~0.10.1~0.050.05~0.005<0.005%10.413.747.928推移质无实测资料,灌溉期用悬移质占90%估计的来沙量如表1—4。表1—4伏水站流量频率及升相应含沙量流量频率(%)25102来沙量(万立方米)15.734.271.3推移质平均粒径dcp=3.70mm,最大粒径dmax=50mm。泥沙容重γs=25.97kN/m3。1.3.3地质枢纽附近地质情况:由地质剖面图知在枢纽轴线位置的320米河槽范围以内,由东向西约有230米长的覆盖层(为砂卵石层)最厚达11米,最薄5米,平均约8米;下面为砂壤土,最大深度约40米,小为5米,平均厚约20米;再往下为分砂泥质岩,紧接的90米范围河槽部分,最深覆盖层约5米,最浅1米沿河一带由于河道常年有水,故地下水位相对较稳定,一般在35.5米地基土力学指标:砂壤土:容重:=15.09kN/m3,γ饱=18.62kN/m3,=17.64kN/m3;空隙比:e=0.5;内摩擦角:φ=25°;渗透系数:K=6×10-4cm/s凝结力:c=4.9kN/m3;泊松比:vo=0.40;地基土壤变形模量:E0=160kg/cm2;滑动摩擦系数:f=0.35(混凝土与砂壤土);地基允许承载力:[σ]=2.5kg/cm2;地基应力分布允许不均匀系数:[η]≤2.0。玄武岩:=24.40kN/m3;E0=20000kg/cm2;f=0.5;[σ]=25.7kg/cm2;回填土:应尽量以开挖出的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回填,其力学指标:=15.68kN/m3,γ饱=19.6kN/m3,=17.64kN/m3;c=0;填土与墙后摩擦角σ=0。本区不考虑地震作用。1.3.4工程材料1.3.4.1石料及混凝土骨料枢纽轴线右岸的云河山,可提供石料及混凝土部分骨料,运距一般在1000米1.3.4.2砂料枢纽附近1公里1.3.5其他1.3.5.1交通根据交通部门规划及枢纽效益规划,水路方面:云河航运船吨位为50吨级船只;陆路方面:沿云河防洪地基枢纽两岸的农田公路能行使农用拖拉机。1.3.5.2灌溉渠道设计成果渠道渠底高程:36.00米最大引水流量:Q=50m3/s灌溉期正常挡水位:38.00米,相应下游水位:37.82渠道纵坡:i=1/7000;渠道边坡:m=2;渠道底宽:B=14米渠道顶部高程:39.50米渠道顶部宽度:6米渠道水位:44.00米1.3.5.3其他闸门采用平板钢闸门,为了减少上游淹没损失,在P=0.2%的洪水时上游水位不宜超过42.85米2水泵选型2.1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计算2.1.1设计流量Qp泵站的设计流量取灌溉渠道的最大引水流量Qp=50m3/s2.1.2设计扬程Hp设计外水位44.00m,设计内水位38.00m。S未能给定,需经枢纽布置完成后求出。根据经验:取即m2.2选型2.2.1水泵根据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大小,选用的水泵为18台1000ZLB—8.7型泵。经比较,当叶片安放角为+4°时,效率较高,且满足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需要。相关技术参数见表2—1。表2—11000ZLB—8.7型泵技术参数泵型号叶片安放角(度)流量Q扬程H(m)转速n(r/min)功率p(kW)效率η(%)叶轮直径D(mm)(m3/s)(L/s)轴功率配用电机及功率1000ZLB—8.78530.27655.45785.92369.52126.51607.26.208.1910.49490183.41206.21221.69JSL—15—12280kW78.5382.874.568709042.18214.56045.52511.72281.81679.36.818.4610.79207.26225.30238.2680.9184.074.569806.08795.97031.92723.92443.31953.36.768.7610.73223.12249.81261.6580.9184.078.5310503.49524.27462.12917.62645.62072.86.838.7411.07241.46269.23286.46JSL—15—12330kW80.9184.278.5311111.810025.67936.93086.62784.92204.76.968.9511.42260.31290.90314.3380.9184.078.5311705.011230.210540.13251.43119.52927.87.208.119.24283.66297.76315.7480.9183.384.01000ZLB—8.7型水泵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见图2—1。图2—11000ZLB—8.7型泵外形和安装尺寸图2.2.2电动机选取18台与1000ZLB—8.7型水泵相配套的JSL—15—12型电动机,功率为330kW。2.2.3起重设备选取DL型5吨电动单桥式起重机,相关技术参数见表2—2。表2—2DL型5吨电动单桥式起重机技术参数表起重量吨5操纵形式地面操纵/操纵室操纵运行机构运行速度v运米/分30;45/75电机型号ZDM21-4/ZDR12-4(ZDM3.00/ZDR2.00)功率N千瓦2×0.8/2×1.5转速n转/分1380/1380起升机构电动葫芦型号起升速度v升米/分8;0.8起升高度H米6;9;12;18;24;30工作制度中级JC=25%电源3相50赫兹380(220)V车轮直径毫米φ=350轨道面宽毫米32~70跨度LK米8.5起重机最大轮压吨3.14~3.44起重机总重吨2.10~2.50基本尺寸A毫米662.5B1120C1310D841.5E2000F2616Gh7003枢纽设计3.1取水建筑物设计3.1.1引渠设计3.1.1.1渠道比降的确定渠道比降大、流速增大,可能引起渠道冲刷,也会增大水头损失。比降过小又可能加大渠道断面积,引起渠道淤积。因此,渠道比降的确定应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一般在含沙量较大的河流中取水时,可取比降i=1/2000~1/5000,从含沙量少的河道中取水时,为了防止冲刷,可取i<1/5000。本设计中,在水流入引渠之前,已经设有拦沙闸,所以含沙量较少,取i=1/4000。3.1.1.2渠床糙率的选择渠床糙率与渠道土壤、地质条件、施工质量及维修养护有关。还受通过的流量和含沙量等因素影响。一般的土渠床,当输水流量为1~25m3/s、渠道平整顺直、养护良好时,糙率n可取0.0025;养护正常时,可取n=0.025。渠床多石、杂草滋生、养护较差时,可取n=0.0275。本设计中取n=0.025。3.1.1.3渠道断面宽深比的选择按渠道断面相对稳定来选择宽深比a:断面过于窄深,容易产生冲刷;过于宽浅又易形成淤积,都会使渠道变形,不能维持其稳定状态。渠道保持稳定的宽深比是与过渠水流特性(流速、含沙量、泥砂粒径)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一般可采用以下经验公式。(β—系数,β=0.7~1.0,一般可取)则(时,可取,取。N—系数,。)则则取,则保持m不便,改变h继续试算:当,时,;当,时,。取,。引渠渠首渠底高程:由于引渠渠道比降较小,引渠较短(取引渠长为30m),所以,△H可忽略不计,引渠渠底高程也为35.4m。3.1.2进水闸的设计经计算,二十年一遇洪水的最高水位为41.12m,即水闸闸门的设计以二十年一遇洪水的最高上游水位为依据,闸门的最小高度为5.72m。进水闸门采用平板钢闸门2个,尺寸为6m×8m。3.2进水建筑物的设计3.2.1前池尺寸的设计前池是连接引渠和进水池的建筑物。前池的形状和尺寸,不仅会影响水流流态,而且对泵站工程的投资和运行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对这部分设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由此而来引起的进水池流态恶化,水泵机组振动,泵站效率下降,池内泥沙淤积等问题严重的例子时有发生。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前池的流动规律,合理确定前池的形状和尺寸,是泵站工程的重要问题之一。图3—1前池尺寸图3.2.1.1水流扩散角的确定根据有关试验和实际经验,前池扩散角α应为α=20o~40o。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缩短前池的长度,α也可以增大到60o,本设计取α=60o。3.2.1.2前池池长L的确定根据公式确定前池池长,其中B为进水池的宽度,未给出,所以,要先确定进水池的宽度。进水池的边壁形式采用矩形。根据1000ZLB—8.7型泵的要求:泵中心距池壁不小于2m,同池两台水泵中心距离不小于4m,拟定尺寸:,。具体尺寸见图3—2。图3—2进水池内部尺寸图3.2.1.3前池底坡i的确定综合水力和工程条件,池底坡度可采用。但由于本设计中前池的长度较长,底坡会影响进水池底板高程,如果底坡无坡降,对水流流态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本设计中取底坡。前池末端高程为:3.2.1.4边坡系数m和岸墩翼墙型式的确定取边坡系数。岸墩翼墙建成直立式并和前池中心线成的夹角,此型翼墙便于施工,水流条件较好。3.2.2进水池尺寸的设计3.2.2.1进水池边壁形式的选择本设计采用进水池的边壁形式为矩形。3.2.2.2进水池宽度的确定经过计算,取进水池的宽度。3.2.2.3进水池长度的确定按公式计算:(K—流量倍数,当时,K=25~30;当时,K=15~20。取K=20。)由吊车梁跨度确定进水池底长度:选吊车梁跨度为8.2m,墙厚取比较以上两种计算结果,进水池池长取9.0水从前池跌入进水池的跌落高度取0.8m(泵样本查得)。进水池底部高程:3.2.2.4悬空高(h2)的确定从水力学观点看,悬空高可采用。本设计中取。3.2.2.5吸水管的最小淹没深度h1的确定前池最低水位为设计下水位:38.00m。考虑到拦污栅损失0.05m及检修闸门损失0.05m:前池末端最低水位:图3—3最小淹没深度计算简图3.2.2.6进水池的构造进水池多为浆砌块石圬工结构,池壁一般为立式箱形,池底采用不小于10cm厚的水泥抹面,以防冲刷和便于清淤。对从多泥沙取水的泵站,进水池中还应考虑防沙设施,在池中最低部位应设集水坑,以便检修时排净池中积水。进水池后墙,侧墙采用直立式。直立式边墙可采用浆砌石挡土墙结构。3.3泵房的设计泵房是泵站的主体建筑物。泵房的设计包括:选择结构类型、内部布置和泵房尺寸的确定、整体稳定校核及结构计算等内容。其设计原则为:1、在保证便于设备安装、检修及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机房的尺寸和布置应尽量紧凑,合理以节约工程投资。2、泵房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应满足稳定要求,构件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抗震性能良好。3、泵房应坐落在稳定的地基基础上,避开滑坡区。4、泵房水下结构部分应进行抗裂校核及防渗处理。5、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讲求建筑艺术,力求整齐美观。3.3.1泵房形式的选择泵房的结构类型分为:按位置能否变动可分为:固定式泵房、移动式泵房。按基础形式可分为:分基型泵房、干室型泵房、湿室型泵房和块基型泵房。各种泵房结构形式比较见表3—1。表3—1泵房结构形式表类型结构特点适用场合湿室型泵房将泵站的进水池直接设于泵房下部,形成一个充水的地下室。一般分为两层,下层湿室是安装水泵和吸水管的进水室,上层安装电机和电气设备,称为电机层。适用于中小型轴流泵、混流泵和立式离心泵机组。可适用于较大的水位变幅及站址处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分基型泵房水泵机组和泵房的基础和水泵基础分开,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采用砖、石、木等当地材料,工程造价比较便宜。(1)、水泵吸程较高。(2)、安装卧式离心泵或卧式混流泵机组。(3)、站址地基基础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不至渗入而影响泵房或影响地基。干室型泵房这种泵房型式有地上和地下两层结构。地上结构与分基型泵房基本相同,地下结构为不能进水的干室。室内安转水泵机组,机组的基础和泵房的基础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整体。(1)、建立在河岸边,直接从河流中取水,安装有卧式离心泵,蜗壳式混流泵和卧式轴流泵的固定式泵站,且水源水位变幅大于水泵的有效吸程。(2)、建立于海拔高程较高地区的大、中型卧式离心泵站。(3)、泵房所在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地质条件较差。块基型泵房泵房高度和跨度都大,结构复杂,设备较多。大型水泵的口径大,机组重量也大,水泵流量大。根据水位变化、流量和开挖量的大小,决定本设计采用湿室型泵房(墩墙式)。墩墙式泵房下部除进水侧外,其它三面建有挡土墙,每台水泵之间用隔墩分开,形成单独的进水室,支承水泵和电机的大梁直接搁置在隔墩和边墙上。这种结构形式优点是每台泵有单独的进水室,水流条件好;进水室可设闸门和拦污栅,便于检修;隔墩及底板可采用浆砌石结构,可就地取材,施工简单。缺点是,泵房水下部分断面尺寸大,增大了地基应力,也费材料;和排架式泵房相比,墙后填土增加了土压力,不利于泵房的整体稳定,投资较多。3.3.2泵房布置和尺寸的确定3.3.2.1主机房和配电室主机组采用一列式布置,立式机组湿室型泵房,平面尺寸主要决定于下层湿室的尺寸。由水泵样本可知:泵中心距池壁不小于2m,同池两泵中心距不小于4m,本设计为墩墙式,每个隔墩厚0.8m,取两泵的中心距为4.325m,泵房两侧各留有2m宽,便于汽车进厂房并兼作检修间。这样泵房净长:18台机组,每台都配有配电柜,还有一台总配电柜和操作台,这样配电室也为列式布置,其长度与泵房相同,也是78.85m。3.3.2.2泵房跨度在泵左侧有吊物孔,采用1.6m×1.6m方孔,孔距墙0.4m。泵中心距左墙4.0m。主机房与配电室之间没有隔墙,这样比较方便。但配电室较低,低压配电柜宽0.6m,距右墙0.8m。配电柜距泵中心3.6m。这样泵房净跨度:图3—4泵房平面尺寸布置图3.3.3泵房各部分高程确定3.3.3.1进水池底板3.3.3.2喇叭口高程3.3.3.3电机层楼板h为超高,取。灌区进水闸以频率5%的洪水作为停止引水标准。当频率为5%时,相应的流量为4240m3/s(已知),相应的河道水位经计算为41.12m即。电机层楼板高程设计满足要求。3.3.3.4屋面梁下缘式中,;;;;。3.3.3.5配电室屋面下缘3.3.4其它各部分尺寸房四周墙厚40cm,牛腿上部墙厚30cm。屋面采用CB(2)33—1型槽型板。屋面结构如图3—5。图3—5屋面结构图1.小石子保护层;2.二毡三油沥青卷材防水层;3.水泥沙浆抹平层;4.矿渣混凝土保护层;5.承重基层(槽型板、屋面梁)。泵房底板长为78.85m,尺寸见图3—6。图3—6泵房底板剖面图水泵梁尺寸为;电机梁尺寸为;屋面梁尺寸为和;圈梁尺寸为。吊物孔采用;牛腿以下的窗户的尺寸为,以上的尺寸为。泵房中的管路布置如图3—7。图3—7管路布置图注:上图中个部分的高程均是经过查样本后再计算得出的正确结论。管路采用铸铁管,(由水泵的样本查得)。图3—8泵房立面高程图3.4出水建筑物的设计对于出水建筑物的布置有两种方案,即压力池和压力箱。对于本站修建的出水建筑物,采用两者的优缺点如表3—2。表3—2方案比较表压力池压力箱工程量工程量较大,施工难度大,压力池的高度太高。工程量小,压力箱只需要6.4米高即可以,压力箱顶高程只有41.00水流条件水流条件好与压力池相比不如压力池好。对泵房整体布置的安排由于压力池太高,因此泵房的通风条件、采光条件不好,泵房的高度将比原来增加几米,而且对泵房的稳定有很大的威胁。与压力池相比,泵房不用增加高度,通风以及采光条件好,而且对泵房的稳定没有大的影响。结构及管理结构简单,管理维修方便。结构复杂,管理不方便,而且水头损失大,耗电量大。根据以上两个方案的比较,根据本站的条件,决定采用压力箱。压力箱的高度以能检修为原则,取为6.4米,压力箱中用三排柱子支撑大梁,尺寸为,具体尺寸见下图3—9。图3—9压力箱剖面及平面简图4水泵工作点的校核4.1工作点的确定4.1.1确定目的检验所选水泵是否工作在高效区内,所选电机是否超载运行,安装高程是否合理,若工作点不在高效区内,则需要重新调节。4.1.2确定方法(1)计算局部水头损失;(2)计算沿程水头损失;(3)画出计算扬程曲线,与水泵工作曲线相对比,看是否在高效区内工作。4.2工况校核4.2.1局部水头损失4.2.1.1进口段喇叭口:渐变段:弯管:弯管:出口:拍门:4.2.1.2出口段压力箱渐变段:闸门:压力箱出口:4.2.2沿程水头损失图4—1沿程损失计算简图管路材料为铸铁管,,。表4—1H需~Q计算表Q1.41.82.22.63.03.43.86.67.07.58.18.89.610.5把表格中的对应数据绘于图中,得到曲线。图4—2性能曲线图由图上可以看出:曲线与角曲线相交的A点在高效区83.3%内。由此可见,工况校核满足要求。此枢纽布置合理,符合设计要求。5泵房稳定校核稳定校核的目的是检验前面所拟定的泵房各部分尺寸是否合理。如果稳定校核不满足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队原初步设计尺寸进行修改,然后再计算,这样反复计算,直至合格。本设计泵房为湿室型,对稳定校核要求较高,所以要进行抗渗、抗倾、抗滑及地基应力的校核。5.1抗渗校核5.1.1工况采用上水位为44.00m,下水位为38.00m,这样水头差最大,为最不利抗渗情况。5.1.2计算渗径及校核采用勃莱法:实际渗径是指从入渗点开始到渗流溢出点为止的长度。所以,渗径满足要求。5.2地基应力及抗滑、抗倾校核5.2.1工况泵房完建期。荷载:泵房及泵房各部分重(不计活荷载)。上水位采用灌溉渠道水位,。进水池内无水,按底板高程34.6m进行计算。5.2.2计算泵房各部重及对A点的力矩图5—1泵房立面简图表5—1泵房各部重及对A点力矩计算表名称比重kN/m3截面积m2长度m铅直力kN力臂m力矩kN·m数量合力kN合力矩kN·m水泵0.464.01.84188.132.4电机0.194.00.75183.3113.25底板0.257.277.85137.24.5617.71137.2617.70.250.37577.857.154.532.19214.0263.1隔墩0.257.27.5213.34.559.6717221994.2边墩0.2561.21.214.994.567.44229.38132.19水泵梁0.250.123.00.0940.35363.09612.384电机梁0.250.123.00.0940.35363.09612.384出水管0.01kN/m5.350.056.50.36180.9636.3电机层楼板0.251.3577.8525.74.5115.8125.7115.8配电柜0.04kN/m246.711.917.915.0711.9115.07起重设备0.214.250.9110.210.91吊车梁0.250.1277.852.890.250.5712.890.570.250.1277.852.898.752012.8920屋面梁0.250.158.40.314.51.3820627圈梁(后)0.250.1277.852.298.8520.2212.2920.22圈梁(前)0.250.1277.852.298.8520.2212.2920.22屋面板0.250.6777.8512.764.557.48112.7657.48牛腿0.250.124.40.130.250.032182.2860.5720.250.124.40.138.751.13182.28620窗户(后)0.04kN/m21.80.07390.66191.3712.312窗户(前)0.04kN/m21.80.0730.20.014191.370.27窗户(后)0.04kN/m20.60.02490.22190.4564.104窗户(前)0.4t/m20.60.0240.20.005190.4560.09大门0.4t/m210.80.224.50.9910.220.99前墙1.95400.441.88141.88后墙1.93100.424.048.6206.7120.04306.7两侧墙1.9570.44.424.519.928.6639合计565.252473.25.2.3抗倾校核5.2.3.1浮力计算5.2.3.2渗透力计算5.2.3.3抗倾校核所以,抗倾稳定满足要求。5.2.4地基应力校核5.2.4.1计算应力5.2.4.2求平均应力式中:γ—土壤浮容重1.9t/m3(设计资料已经给定);b—底板计算宽度9m(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