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测试题1_第1页
诗词赏析测试题1_第2页
诗词赏析测试题1_第3页
诗词赏析测试题1_第4页
诗词赏析测试题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赏析测试题1诗词赏析测试题1诗词赏析测试题1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诗词赏析测试题1日期:20xx年X月诗词赏析专题训练(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选出对曹操《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B)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2.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虚写,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3.。请默写在写秋的思想感情上与曹诗相近的一首诗(词)答:《秋词》刘禹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选出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D)A、一二句中的“客路”、“青山”流露出飘泊羁旅之情,一个跋山涉水者的形象跃然纸上。B、三四两句写江面景色:江潮涨涌,江面宽阔,波平浪静,轻舟乘风扬帆面行。“阔”字表现出诗人视觉的独特感受,炼字极见功夫。C、五六两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大江日出的壮景,用字精警,句意新颖,自然而有情趣,极具艺术魅力。D、七八两句即景生情,真情难得还在家乡,急切盼望洛阳的亲友写信来,以求慰藉。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蕴含了旧事物中往往蕴含着新事物的哲理,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C)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①沉郁中见豪放(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四)《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诗歌一二句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忧国思家)的感情。3.选出对杜甫《春望》赏读有误的一项:(D)A、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伤乱思家之情。睹物伤情,由家及国,由己及人,感情沉郁,富有感染力。B、第一联形象地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国家残破,城池荒凉,人民稀少,长草遍地。C、第二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倒装的句式,概括诗人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感情。D、最后两联道出了诗人的企盼:烽火不断,道路阻隔,要得到家人的一本书,又谈何容易,日思夜想,头发都白了。(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太守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报效朝廷杀敌建功的豪情壮志。3.词中用典贴切:①看孙郎,写出词人出猎豪气。;②遣冯唐,写出词人盼望能再展宏图、为国立功。4.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5“左牵黄,右擎苍”,刻画了一个在谪官生涯中雄风犹在威武豪迈的太守形象。其中“黄”、“苍”,用了借代修辞手法。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①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②此处用典,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六)《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叙事,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答:不同。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写的是远景;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镜:天外飞来的明镜,此处以“天镜”喻月轮之光明,海楼:江上云霞美丽的景象,此处以“海楼”喻云彩之奇特。3.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答:①拟人②思乡③长江水自蜀地东流而下,故称之为“故乡水”④“远”4、选出对赏析有误的一项:(D)A、首联交代了游踪来去。“从”字似说江水情意深长地陪伴自己来楚地漫游。B、颔联“平野”“大荒”生动地写出了长江流域景物的特征,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C、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楼”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有静有动,恢宏飘洒。D、尾联用拟人手法对故乡的山水万里相送的深情,表示婉惜,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缠绵深挚。(七)《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愁绪,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2、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每空限填一个词语)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八)《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选出对赏读有误的一项:(C)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对名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赏析。答:巧妙嵌入“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了对国家时局的惶恐和隔热眼前处境的零丁,语带双关,可谓妙手偶得的佳句。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这句话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九)《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选出对赏读有误的一项:(B)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试说说它的深刻含义答:只要有机遇,自己也会有所作为的豪情壮志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十)《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选出对赏析有误的一项:(B)A.开篇点题,交代了诗人轻车简从,只身前去“居延”一带慰问将士的使命。B.颔联描状出征途迢迢,行程艰苦。“征蓬”喻其万里行程;“归雁”是以南雁北飞思归故里,暗示出将士厌战思乡之情。C、颈联勾勒了大沙漠上孤烟垂直,浑圆的落日与涛涛黄河交相辉映的奇异壮观景象,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中。D、尾联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歌颂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情的赞美。:2、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作者此处巧借“征蓬”和“归雁”两种物象,描绘了出使途中所见到的独特景象。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仕途上受排挤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答:①这两句诗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第一,这两句诗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再到空中的烽烟,一直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再到远处的夕阳,最后是绵延无边的大漠。在这幅画面上,景物虽然不多,但是空间广阔辽远,,层次错落有致。第二,这两句诗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横交错,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