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课件_第1页
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课件_第2页
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课件_第3页
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课件_第4页
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1、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2、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3、非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一、日本二、韩国三、新加坡(一)、礼节礼貌1)鞠躬作为见面礼节2)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3)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4)忌讳高声谈笑5)在正式场合,通常穿西式服装,在隆重的社交场合或节庆日,时常穿着自己的国服和服6)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时,进门前要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二)、饮食习惯

主食以大米为主,多用海鲜、蔬菜,讲究清淡与味鲜,忌讳油腻;日本人非常爱喝酒;人们普遍爱好饮茶,特别喜欢喝绿茶。

寿司2、却视为甚为不吉。原来,“4”在日文里发音与“死”相似,而“9”的发音则与“苦”相近。在三人并排合影时,日本人谁都不愿意在中间站立。他们认定,被人夹着是不祥的征兆。3、日本人很爱给人送小礼物,但不宜送下列物品:梳子、圆珠笔、T恤衫、火柴、广告帽。在包装礼品时,不要扎蝴蝶结。同他人相对时,日本人觉得注视对方双眼是失礼的,通常只会看着对方的双肩或脖子。6、日本人在用筷子时,有“忌八筷”之说。①舔筷;②迷筷,手拿筷子,拿不定吃什么,在餐桌上四处寻游;③移筷,动一个菜后又动一个菜,不吃饭光吃菜;④扭筷,扭转筷子,用舌头舔上面饭粒;⑤插筷,将筷子插在饭上;⑥掏筷,将菜从中间掏开,扒弄着吃;⑦跨筷,把筷子骑在碗、碟上面;⑧剔筷,将筷子当牙签剔牙。

二、韩国

(一)、礼节礼貌一般都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礼节、鞠躬或者点头致意;在交际应酬之中通常都穿着西式服装;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喜欢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

(二)、饮食习惯韩国人饮食的主要特点是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爱吃的菜肴主要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一般都不吃过腻、过油、过甜的东西,并且不吃鸭子、羊肉和肥猪肉。男子通常喜爱烧酒、清酒、啤酒等。在用餐的时候,韩国人是用筷子的。与长辈同桌就餐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在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整齐地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三)、节庆习俗1、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节日活动类似我国春节2、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3、农历四月八日为佛诞节及颂扬女性的春香节4、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以食青篙糕、挂菖蒲来过节5、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6、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韩国人还很重视圣诞节7、儿童节5月5日8、恩山别神节3月28日至4月1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有射箭、摔跤、拔河、秋千、跳板、风筝、围棋、象棋等。传统饮食是种果(栗子、核桃、松子等)、药膳、五谷饭、陈茶饭等。2、需要对其国家或民族进行称呼时,不要将其称为“南朝鲜”、“南韩”或“朝鲜人”,而宜分别称为“韩国”或“韩国人”。3、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他们强调所谓“身土不二”。在韩国,一身外国名牌的人,往往会被韩国人看不起。4、需要向韩国人馈赠礼品时,宜选择鲜花、酒类或工艺品。但是,最好不要送日本货。5、进入房间时,女人不可走在男人前面。进入房间后,女人须帮助男人脱下外套。男女一同就坐时,女人应自动坐在下座,并且不得坐得高于男子。通常,女子还不得在男子面前高声谈笑,不得从男子身前通过。

四、新加坡

(一)、礼节礼貌

见面礼节多为握手礼。华人往往习惯于拱手作揖,或者行鞠躬礼;马来人则大多采用其本民族传统的“摸手礼”。通常竖有“长发男子不受欢迎”的告示,以示对留长发的男子的反感和警告。对讲脏话的人深表厌恶。在国家庆典和其他一些隆重的场合,经常穿着自己的国服。在社交正式场合,男子一般要穿白色长袖衬衫和深色西裤,并且打上领带;女子则须穿套装或深色长裙。在日常生活里,不同民族的新加坡人的穿着打扮往往各具其民族特色。华人的日常着装多为长衫、长裤、连衣裙或旗袍;马来人最爱穿“巴汝”、纱笼;锡克人则是男子缠头,女子身披纱丽。在许多公共场所,穿着过分随便者,比如穿牛仔装、运动装、沙滩、装、低胸装、露背装、露脐装的人,往往被禁止入内。

(三)、节庆习俗

新加坡华人过春节相当隆重,也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信奉印度教的人过“屠龙节”。国定节日为食品节每年4月17日举行,节日来临,食品店准备许多精美食品,国人不分贫富,都要购买各种食品合家团聚、邀亲请友,以示祝贺。

(四)、禁忌

崇尚清爽卫生,对蓬头垢面、衣冠不整、胡子拉碴的人,大都会侧目而视。在色彩方面,认为黑色、紫色代表着不吉利,不宜过多采用黑色、紫色。对“4”与。7”这两个数字的看法不太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华语中,“4”的发音与“死”相仿,而“7”则被视为一个消极的数字。要多使用谦词、敬语。新加坡人对“恭喜发财”这句祝颂词极其反感。他们认为,这句话带有教唆别人去发不义之财、损人利己的意思。在商业活动中,宗教词句和如来佛的图像也被禁用。在新加坡,人们不准嚼口香糖。过马路时不能闯红灯。“方便”之后必须拉水冲洗。在公共场合不准吸烟、吐痰和随地乱扔废弃物品。欧洲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之英国

一、英国

(一)、礼节礼貌

极其强调所谓的“绅士风度”。主要表现在对妇女的尊重与照顾、仪表整洁、服饰得体和举止有方。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一类的礼貌用语,他们是天天不离口的。在进行交谈时,对英国人要避免说“Englih”(英格兰人),而要说“British”(不列颠人),因为他可能是苏格兰人或爱尔兰人。英国人,特别是那些上年纪的英国人,喜欢别人称呼其世袭的爵位或荣誉的头衔。至少,也要郑重其事地称之为“阁下”或是“先生”、“小姐”、“夫人”。男士要穿三件套的深色西装,女士则要穿深色的套裙,或者素雅的连衣裙。庄重、肃穆的黑色服装往往是英国人优先的选择。英国男子讲究天天刮脸,留胡须者往往会令人反感。

(二)、饮食习惯

英国人的饮食具有“轻食重饮”的特点。“轻食”,主要是因为英国人在菜肴上没有特色,日常的饮食基本上没有变化。除了面包、火腿、牛肉之外,英国人平时常吃的基本上是土豆、炸鱼和煮菜。“重饮”,即讲究饮料。绝大多数英国人嗜茶如命,所喝的茶是红茶。在英国,喝“下午茶”既是午餐与晚餐之间的一顿小吃,而且也是“以茶会友”的一种社交方式。英国苏格兰生产的威士忌,曾与法国的干邑白兰地、中国的茅台酒并列为世界三大名酒。英国人除以威士忌佐餐外,还喜欢净饮。

(三)、节庆习俗

英国除了宗教节日外还有不少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节日。在全国性的节日中,国庆和除夕之夜是最热闹的。除夕之夜必须瓶中有酒,盘中有肉,象征来年富裕有余。丈夫在除夕还赠给妻子一笔钱,作为新的一年缝制衣物的针线钱,以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能得到家庭温暖。在苏格兰,人们提一块煤炭去拜年,把煤块放在亲友家的炉子里,并说一些吉利话。

(四)、禁忌

英国人十分忌讳被视为死亡象征的百合花和菊花,不喜欢大象、孔雀与猫头鹰,厌恶黑色的猫。遇上碰撒了食盐或是打碎了玻璃一类的事情,都是认为很倒霉的。反感的色彩主要是墨绿色。他们还忌用人像作商品装潢。忌用大象、孔雀、猫头鹰等图案。在握手、干杯或摆放餐具时忌讳无意之中出现了类似十字架的图案。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当二者恰巧碰在一起时,不少英国人都会产生大难临头之感。英国人还忌讳“3”这个数字,特别忌讳用打火机和火柴为他们点第三支烟。在英国,动手拍打别人,跷起“二郎腿”,右手拇指与食指构成“V”形时手背向外,都是失礼的动作。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吃狗肉,不吃过辣或带有粘汁的菜肴。

非洲国家和地区礼俗礼仪

南非

二、南非

(一)、礼节礼貌

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西方人所讲究的绅士风度、女士优先、守时践约等等基本礼仪,南非人不仅耳熟能详,而且早已身体力行。在具体称呼上保留自己的传统,即在进行称呼时在姓氏之后加上相应的辈分,以表明双方关系异常亲密。比如,称南非黑人为“乔治爷爷”、“海伦大婶”,往往会令其喜笑颜开。正式一些的场合,讲究着装端庄、严谨。进行官方交往或商务交往时,最好要穿样式保守、色彩偏深的套装或裙装,不然就会被对方视作失礼。在日常生活中,南非人大多爱穿休闲装。白衬衣、牛仔装、西装短裤,均受其喜爱。南非黑人穿这类服装,不分男女老幼,往往对色彩鲜艳者更为偏爱,尤其爱穿花衬衣。

(二)、饮食习惯

在饮食习惯上,当地的白人平日以吃西餐为主,经常吃牛肉、鸡肉、鸡蛋和面包。并且爱喝咖啡与红茶。南非黑人的主食是玉米、薯类、豆类。在肉食方面,他们喜欢吃牛肉和羊肉。但是一般不吃猪肉,也不太吃鱼。不喜欢生食。信仰印度教者不吃牛肉,信仰伊斯兰教者不吃猪肉。

(三)、节庆习俗

新年是1月1日,人权日3月21日,耶稣受难日为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家庭节为复活节后的第二天。自由日4月27日,全国进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各种族人民都有不同活动。劳动节5月1日,举行传统仪式及活动,是典型的宗教节日,有宗教活动,和西方相似。青年节6月16日,全国适龄青年欢庆活动,是青年迈向成年的仪式。南非的妇女节是8月9日。南非部分地区有过传统节的习俗,时间是9月24日,一般举行传统的活动,歌舞、特色饮食等。和解节12月16日,举行大型纪念仪式及活动,忘怀种族之间的隔离政策。圣诞节12月25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