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论文_第1页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论文_第2页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论文_第3页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论文_第4页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开放的,发展着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入理解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对于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

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的时代特征提出来的理论观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倡导和确立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精髓”。过去,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在此过程中大大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毛泽东思想,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他们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靠的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决摈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坚决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引向成功,并在此过程中继承了这些思想和观点,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错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的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邓小平领导党从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主题的基础上,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总结了历史经验,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全面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也开始起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在党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来形成和展开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任何剥削阶级居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发展目标,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从生产力的角度,指明了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基本观点。他一再强调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他最关切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努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全面改革逐步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逐步形成。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等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正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为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9月召开了党的十五大,正式启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这一条写进了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遵循。邓小平同志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去当年有很多新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等等。这些根本性的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

综上所述: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就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总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装在心中,放在首位。人民利益至上,是他领导各项工作和指导制定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他判断各种意见、办法是否正确可行以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准绳,是他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实现这“三个有利于”,是他集中群众智慧、创立邓小平理论的真正目的和深层动力之所在,是整个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