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_第1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_第2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_第3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_第4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xxx公司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18.简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主要表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主要表现是:(1)1987年以后,美国不再强调拖垮苏联及其“加速发展战略”,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2分)(2)由不愿和苏联达成重要协议,不给苏联喘息时机,变为愿意做重大裁军交易。(1分)(3)美国改变了用阿富汗和柬埔寨两场战争消耗孤立苏联的做法,愿意与、苏联寻找共同点,政治解决这两个热点问题。(1分)(4)从1985到1988年,美苏两国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共签署了43个双边协议。(1分)20.简述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前社会民主党的三个派别及其主张。在德国十一月革命前,德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自己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待战争和暴力革命问题的态度的不同而分裂为三派:右派掌握了社会民主党的领导权,党的主席是艾伯特,国会党团领导人是谢德曼。右派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大战爆发后,公开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的叛卖政策使党员人数急剧下降。(2分)中派以哈阿兹和考茨基为代表,反对世界大战,主张和平,但并不准备用革命手段结束战争,更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17年4月,他们退出了社会民主党,另建独立社会民主党,有成员10万。(2分)左派也叫斯巴达克团,它创建于1916年1月。领导人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斯巴达克团的力量非常薄弱,成员不足200人,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政党,最初是社会民主党的左翼,1917年成为独立社会民主党的成员。他们的政治主张是坚决反对战争,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分)2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实质是什么作用:①控制了危机,使美国经济很快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②缓和了阶级矛盾,解决了就业问题,实行了社会保障和劳工关系法,调节了劳资关系;(1分)③避免了法西斯势力上台,保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④促进了经济发展,为美国在二战中充当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作了物质准备;(1分)⑤新政开辟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1分)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措施,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立法,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2分)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由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三种主要力量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以法国败降后英美联盟形成为开端,苏德战争爆发后苏美英形成是其关键性阶段,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1分)(1)法国败降后,对美国震动很大。1941年春天,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以借贷的形式向英国提供战争物资,随后,英美共同制订ABC—1计划,确定先欧后亚的方针,这标志着英美结成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1分)(2)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迫切需要英美的援助;英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表示愿意援助苏联。这样反法西斯联盟就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941年7月,苏英在莫斯科签订《关于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协定》。美国也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经济援助。8月14日,美英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提出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其他一系列进步与民主的原则,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1分)(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1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后来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分)3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政策是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1分)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尤其是依靠农业积累资金;(1分)高度的计划性;(1分)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1分)追求高速度,强调产值产量。(1分)第六题、论述题:(16个)2.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分)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2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有《秘密附属协定书》,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1分)在慕尼黑协定后,苏联时刻警惕着出现新的慕尼黑勾结。当英法苏军事谈判看来无成功希望而德国又竭力靠拢时,苏联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便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备战。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根据秘密协定书,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2分)5.试述二战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战后中日关系受国际大格局的影响,主要是中美关系的制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非正常状态中。从50年代初开始,日本民间友好人士积极开拓对华贸易渠道。1952年春天,日本众议员帆足计、参议员高良富等人绕道莫斯科来华访问,并与中国签订了战后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此后,中日民间经济、科技、文化等往来交流活动日益活跃。(2分)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廖承志为副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双方在侨民反国、日方送还中国“战争劳工”死难者遗骸等方面积极配合,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2分)1962年11月9日,池田勇人政府与中国签订了《关于日中综合贸易的备忘录》,使中日关系进入了半官半民的新阶段。(2分)1972年,田中角荣把中日关系正常化作为上任后外交的首要任务。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率团访华,29日签署了《日中政府联合声明》,正式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结束了两国间的长期对立的局面。在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宣布放弃对日战争索赔的要求,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分)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使恢复邦交的中日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分)8.试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相比有以下几方面进步作用。①维护和扩大了集体安全原则。联合国的建立,促进了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是国联所没有的;②肯定了国际民主原则,促进了法西斯国家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也有利于中欧和东欧各国走上民主化道路;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④把和平共处原则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联合国的托管制比国联的委任统治进步。(每点1分,4分)它的消极作用是:雅尔塔体系没有摆脱凡尔赛体系中大国强权政治的基本框架。如果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体系相比较,它不符合广大中、小国家的利益。(1分)主要表现在:①不尊重小国主权,由大国调整欧洲国家边界,没有当事国代表参加,其结果造成大批难民。②侵犯中、小国家权利合理化。苏军和美军分别长期占领东欧和西欧。③开创了大国干涉小国内政的战后先例(如波兰联合临时政府的建立)。④不尊重国家间的平等互利原则(如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美元霸权地位的原则)。⑤雅尔塔体系确认的和平共处实际上是冷战共处,是以军事实力为后遁,从而导致了持续的军备竞赛,加剧了战后几十年的国际紧张局势。(每点1分,5分)9.蒙巴顿方案给印巴两国带来了什么后果蒙巴顿方案给印、巴两国留下了一大堆问题:①方案主要是按宗教划分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徙,造成了大批难民。②分治之后,切断了原来的经济联系。主要的工业基地划归印度,农业、粮棉产区划归了巴基斯坦,严重影响了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③巴基斯坦由两个互不相连的部分组成,东巴与西巴相距1600多公里,交通又受到印度的阻挠,对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极为不利。④按宗教划分没有规定明确的国界,两国刚刚独立就发生边界纠纷。⑤克什米尔问题。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在这里发生长期发生武装冲突。(每点2分)14.试述凯末尔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凯末尔革命后,把君主立宪制变为共和政体,废黜了苏丹和哈里发制度,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3分)②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2分)③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非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走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最前列,为各被压迫民族树立了榜样;(2分)④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是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独立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所进行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促进了土耳其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3分)16.如何评价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是一战结束后,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建立新秩序的体系。但它内部包含着各种矛盾,使该体系的崩溃不可避免。(2分)首先,由于构成这一体系的几个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其掠夺性骇人听闻,因此,必然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剧。(2分)其次,对战败国和弱小民族的掠夺和处置,造成了诸多的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成为以后大国为打破凡尔赛体系挑起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2分)第三,帝国主义列强把凡尔赛体系变成反苏反共的工具,并维持了殖民统治。战后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着凡尔赛体系的基础。(2分)第四,凡尔赛体系没有也不可能消除战胜国之间的种种矛盾。列强继续争夺霸权的斗争是削弱凡尔赛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三国同盟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1878年柏林会议后,俄、德矛盾日趋尖锐。俾斯麦深恐俄国组成反德集团,就拉拢奥匈帝国组成反俄同盟。1879年10月7日德、奥在维也纳签署军事同盟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果遭到俄国进攻,两国在军事上互相支援。此条约是针对俄国的,从而加速了俄、法的接近。德、奥同盟成立后,俾斯麦便着手建立联盟体系。时值意大利因在北非突尼斯与法国竞争激烈,在国内担心德、奥两国帮助罗马教皇干涉内政,而主动靠拢德、奥两国。俾斯麦觉察到俄、法接近的迹象,便积极调停奥、意之间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使其进行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必须以全部军队予以支援;如果俄、奥之间发生战争,意大利将宣布中立;一旦德国遭到法、俄进攻,意大利则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争。从此,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后来英、法、俄成立协约,与之对抗。两个军事集团的对抗是导致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在大战期间,凡是参加德、奥一方作战的便称为同盟国,成为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军事集团之一。意大利因为同奥国有矛盾,所以在1915年退出同盟国而加入协约国作战。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至此协约国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意、美等二十五国先后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出。1918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曾以协约国的名义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遭失败。因协约国间矛盾不断加深,逐步瓦解。第二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论述题2.什么是“委任统治”制度其实质如何委任统治制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这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殖民统治的一种新的形式。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手法。1919年1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由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义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制度。3.何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如何评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随后又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掠夺性的和约;在华盛顿会议上,又签订了一些条约作为其补充,这样就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及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通过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以及列强关系的调整而建立的这种战后世界性‘‘和平”体系,历史上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定程度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创设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也有众多的危害: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遭受宰割而拥有极大经济潜力的德国不会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抑,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第三,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第三章俄国十月革命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二、论述题2.试评价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课本198)评价: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全盘集体化运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列宁提出的改造农民的自愿和逐步原则;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限制城乡间的商品货币关系。造成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题重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课本204)所谓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发挥了巨大作用。斯大林通过它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这一模式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要求。从长远看,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第四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二、论述题2、如何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答:(1)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动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甘地提出了一整套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纲领和策略,他自始至终举起民族的旗帜,进行不屈不挠的反英斗争;他是印度国大党的核心人物,曾根据实际情况将国大党改组为一个有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有城市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事业提供了组织保证;甘地比较注重实际,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印度的传统,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他先后四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唤起了人民大众的民族觉悟;他在反英斗争中善于吧印度各阶级、不同种姓和宗教信仰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旗帜之下,使反英斗争由上层的小圈子扩大到人民群众之中。因此,他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1947年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3)虽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甘地和甘地主义反对暴力革命,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界限之内。加之他在反英斗极力维护印度资产阶级对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3、怎样评价凯末尔革命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以后独立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第五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民主国家二、论述题第六章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二、论述题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是如何建立的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时,意大利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阶级和各阶层都对现状极度不满;工人运动有了广泛的发展,然而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未能采取正确的策略,还没有力量夺取革命的胜利;而以垄断资产阶级和封建王室为主体的统治阶级又软弱无力,不能有效地控制局势,因而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吸引群众、压制革命力量的政治组织及其领袖人物来执掌政权,以维护它们摇摇欲坠的统治。正因为有了客中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法西斯主义才得以滋生和泛滥起来。另外,从对外原因上来看,正当国内矛盾异常尖锐的同时,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分赃最少,甚至连英国和法国在1915年为换取意大利站在协约国一边参战而做出的许多领土许诺也未能兑现。这引起意大利社会各界的极大不满,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人们对政府的软弱无能日益感到不满,期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铁碗人物来扭转意大利的局势,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稳定政治以及满足领土要求。于是,推翻无能的政府,另立新主的意识在意大利人民的心中孳生,一旦有人作为出头鸟挺身而出的话,他们则会立即响应。还有,在外部因素上我们不能不考虑国际银行家的幕后操作阴谋。对于银行家而言,动乱、战争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和平时期缓慢折旧的各种昂贵设施和物品,会在战争和动乱中顷刻间灰飞烟灭,交战各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取得胜利,他们会大量的向银行借款,而银行家们也会趁此机会大赚一笔。到战争结束时,政府无论输还是赢都将深深陷入银行的债务陷阱之中。特别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他们拥有整个南意大利地区的财政收入做抵押的资产,(欧洲)所有国家的国王和部长都在聆听他们的教诲。他们在战前就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并派遣战略情报间谍到欧洲的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穿梭。此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远高于任何一个官方信息系统。因此他们可以在人们还不知道消息之前做好准备或是制造假信息来获取利润。等人们知道实情时已为时以晚。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意大利参加一战和政府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不需要这些银行家的经济支持,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希望意大利动乱,他们也会作为助推器使意大利发生动乱。他们会为动乱者提供巨大的财力支持。我想这也是意大利法西斯能够上台的原因之一。在这种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主义情绪全面爆发以及国际银行家暗地里操作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墨索里尼挺身而出,他一面为军人歌功颂德,一面积极支持他们去夺取地主的荒地,这使他赢得了广大退伍军人的拥护,为他建立法西斯组织提供了军事基础。还有,对于墨索里尼来说,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少不了他掩人耳目的一系列欺骗性行为以及巧妙的大胆的对法西斯组织的运作。一战以前,他还是个反对战争的《前进报》编辑,但是一战开始以后,他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狂热的帝国主义者和沙文主义者,鼓吹意大利在协约国一边参加战争。他被社会党开除后接受法国资助,办报宣传他的参战主张,组织“参战同盟”。1919年3月,他由大企业主和这些企业主身后的国际银行家资助经费,招集游民和退伍军人,组织了“战斗的法西斯”。他们进行大量的欺骗性宣传,如:“在法西斯运动纲领中提到建立共和国,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口号”。这些宣传使得意大利人民,特别是社会党没有把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组织作为敌人来对待。也正是由于他的运作使得意大利垄断资产阶级在怯于人民革命运动高涨时,决定把资产阶级极右的政治势力——法西斯分子推上政治舞台。3、试析日本与德国法西斯的异同.相同点:都推行对内镇压,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都提高国防开支,用国家经济军事化来克服危机。不同点:建立方式不同,德国通过大选获胜,很快建立法西斯统治;日本则是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恐怖活动,逐渐建立法西斯统治。统治方式不同,德国采用一党独裁专政的形式;日本则采用军部控制政府的方式。具体统治政策不同,德国对内实行种族屠杀,对外侵略以欧洲为主;日本对外以亚太地区为主要侵略目标。原因:历史上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洗礼,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遏制了其侵略势头,而引起两国不满;经济危机引起世界动荡,为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法西斯的专制侵略本质决定了其政策的镇压和扩张。第七章通向战争之路3、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果:1)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至于首先与德国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与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2)使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国境,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苏联使伙同德国划分了东欧的势力范围,不符合社会主义对外关系基本准则: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人民中间引起了混乱,不利于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他打击了可以争取和联合的中间力量,不利于促进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打破了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为苏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备战,也打破了德日两国的反苏同盟,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二战整体来看,这也使希特勒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其发动世界大战的野心.另外,苏德无视小国利益,参与分割东欧,给世界和平带来很大危害.)1.“有利”说。王芝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争取了对苏联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使苏联赢得了为战胜侵略者所必需的22个月的时间”,并使日本“在国际上更加陷入孤立”,“对苏联人民及世界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更有利”(王芝《条约有利于世界人民》)。李安启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打破了英德勾结起来反对苏联存在的企图,而且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反苏联盟约和战线,使苏军在军事上避免了两线作战”(李安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再研究》)。2.“利大于弊”说。赵纯海在他的文章《也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中指出该条约利大于弊,应该予以充分肯定。高明振也认为:“我们既要看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积极作用,又要如实地分析客观存它的消极后果。但是两相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尽管条约给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以及苏联本身曾经暂带来一些消极的后果,但积极的作用是根本的,主导的”(高明振《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几点看法》,《世界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4期)。3.“弊大于利”说。薛龙根认为条约弊大于利、过大于功,尽管条约为苏联赢得了一年多的备战时间,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它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如“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给国际共运造成了分裂,损害了各国共产党的威信,破坏了开始形成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自己丧失警惕,使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薛龙根《过大于功弊大于利──也谈苏德条约》。4.“不利”说。王斯德认为条约消极作用很大,理由是:“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苏联的手脚,不利于充分利用帝国主义矛盾,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模糊了苏联和世界人民的认识,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6][7]4、慕尼黑会议前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第八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二、论述题:2、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