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产品设计需求文档_第1页
减压产品设计需求文档_第2页
减压产品设计需求文档_第3页
减压产品设计需求文档_第4页
减压产品设计需求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互设计需求文档一、设计背景城市压力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 30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有一个方面的变化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漫长的农耕社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大锅饭”体制,使国人养成了以淡定和慢节奏为主调的生存方式。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现代化、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等已成为社会的主题词。在这些主题词背后释放出的是一股股强大无比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方面在推动社会的前进,同时不知不觉中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中尤以社会精英为甚。城市压力的影响在职工作压力大,生活常无规律,在“过劳死”、“猝死”等敏感词汇不断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在职群体已然成为了“高压群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职群体中,84.7%的受访者感觉自己有压力的, 其中15.7%的受访者感觉压力大得难以承受,42.4%的受访者感觉比较有压力的,26.6%的受访者感觉压力一般。另外,仅有3.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轻松,没压力。社会资源的不足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在职群体对未来的生活充满隐忧,不得不提前对个人、家庭等进行计划。在心理上,他们身上背负着就业压力、车房压力 、养家压力、升职压力等,生活、娱乐、投资步步精打细算;在生理上,他们自愿放弃假期加班赶工,咖啡、快餐度日,熬夜透支身体追求前途和理想,长久积累下去,在职群体开始产生焦躁、失眠、心律不齐、抑郁等症状,进而处于身心的亚健康状态。城市压力与疾病城市压力病是一种城市工作生活双重压力导致的身心疾病。1965年,伦敦坎伯韦尔卫生部门对当地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几十年后,再对照当初的数据时,他们发现一个惊人的趋势: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在德国,2000年至2010年因精神疾病休病假的天数翻了一番;在北美,40%因病不能工作的情况都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有关。同时,近几年,过重的压力给城市人带来的伤痛,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的负影响也狰容渐露。新华网去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带薪休假的调查显示,选择不休假者占了70.62%。长期的不休息、高压力,使得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正在持续上升,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亚健康发生率分别达75.3%、73.5%和73.4%。城市压力病案例湛江人林先生在东莞开了一家公司,身家已过百万 ,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晚上躺在床上还要想着白天的生意。前几天,林先生在回湛江的时候突然感到胸痛,同时伴随着咳嗽,在湛江一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结核病,肺部已经空出了一个大洞。“很后悔自己没有注意休息,不能老想着赚钱,除了赚钱还要保命呐。”他的朋友黄先生,得知林先生患病的消息后,想着以前单位体检时,自己都不重视而缺席,猛然惊醒,急忙跑到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医生告诉他 体内已经出现了血管瘤,白血细胞偏低等等,大大小小毛病不少。黄先生说,长期以来,自己就偏头痛,但工作太紧张,科室里只有二个人在工作,领导大事小事都找到你,实在走不开。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止痛药,最后检查显示白血细胞也很低。、设计目标为城市在职群体减轻部分精神压力三、用户调研城市在职群体基本调研(1)学历学历构成在学历构成中,本科生2091人,占总人数比49.2%,为群体主导人员;专科生952人,占总人数比22.4%;其次是高中生442人,占比10.4%;硕士生399人,占比9.4%;初中生238人,占比5.6%;博士人数相对较少,只有89人,占比2.1%;另有其他学历共计38人,占比0.9%。(2)工作状况

工作情况显示,工作1—2年共计952人,占总人数比例22.4%;工作2—5年共计1963人,占总人数比例46.2%;工作5—10年共计999人,占总人数比例23.5%;工作10年以上共计336人,占总人数比例7.9%。(3)工作单位(3)工作单位从上表可以看出,受访者人数最多的工作单位类型分别为民企(1623人,38.2%)、外企(1071人,25.2%)、事业单位(625人,14.7%)、政府办公人员(608人,14.3%)、央企(323人,7.6%)。(4)月均收入大部分受访者月收入在5001—10000元,共计2014人(47.4%),其次是2001-5000元、1001-2000元,分别为901人(21.2%)和735人(17.3%),月收入在较低水平1000元以下、较高水平10001—15000元和15000元以上的人数较少,分别为132人(3.1%)、259人(6.1%)和208人(4.9%)。(5)对职业与收入的满意程度

满意程度1600140012001000满意程度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14461122人,占比34.5%;其次是对现在的职业和收入满意度一般和基本满意,分别为14461122城市在职群体压力调研(1)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由上图可见,认为工作压力很大的共计2023人(47.6%),认为工作压力一般的共计1593人(37.5%),认为工作压力不大的共计578人(13.6%),认为工作没有压力的人数最少,共计55人(1.3%)。(2)学习压力学习压力

受访者中认为学习压力很大的共计 1071人(25.2%),认为学习压力一般的共计1989人(46.8%),认为学习压力不大的共计 922人(21.7%),认为学习没有压力的共计268人(6.3%)(3)经济压力经济压力25002175200015001000500很大1372599一般不大102没有25002175200015001000500很大1372599一般不大102没有受访的在职群体中,认为经济压力很大的共计2175人,占比51.2%,认为经济压力一般的共计1372人,占比32.3%,认为经济压力不大的共计599人,占比14.1%,认为经济没有压力的仅有102人,占比2.4%。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有经济压力。(4)情感压力情感压力由上图可知,认为情感压力很大的受访者共计1432人,占比33.7%,认为情感压力一般的受访者共计1967人,占比46.3%,认为情感压力不大的受访者共计599人,占比14.1%,认为情感没有压力的受访者共计251人,占比5.9%。(5)家庭压力2500200015001000500家庭压力20521330由上图可知,认为情感压力很大的受访者共计1432人,占比33.7%,认为情感压力一般的受访者共计1967人,占比46.3%,认为情感压力不大的受访者共计599人,占比14.1%,认为情感没有压力的受访者共计251人,占比5.9%。(5)家庭压力2500200015001000500家庭压力20521330688178很大一般不大没有受访者中认为家庭压力很大的占比48.3%(2052人),认为家庭压力一般的占比31.3%(1330人),认为家庭压力不大的占比16.2%(688人),认为家庭没有压力的占比4.2%(178)人。(6)健康压力健康压力受访者中认为身体健康压力很大的占比47.6%(2073人),认为身体健康压力一般的占比20.7%(880人),认为身体健康压力不大的占比24.4%(1037人),认为身体健康没有压力的占比7.3%(310)人。(7)人际关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由上图可知,认为人际关系压力很大的受访者共计 1241人,占比29.2%,认为朋友及人际关系压力一般的受访者共计 1721人,占比40.5%,认为朋友及人际关系压力不大的受访者共计1050人,占比24.7%,认为朋友及人际关系压力没有的受访者共计238人,占比5.6%。国内外城市在职群体解压方式调研

800700600500400300200100根据调研显示,当遇到压力时,选择打游戏、睡觉和夜店或 KTV作为首选的解压方式的人数最多,而听歌、喝酒以及找人倾诉则被认为是最不会采用的首选解压方式。另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不会排解压力。目前,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这里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消气中心,上下左右皆布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英国专家认为,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时,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需要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但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禁用此法。美国人认为当食物与口腔粘膜接触时,一方面能够通过神经末梢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从而产生一种慰藉,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口腔接触食物并咀嚼和吞咽时,可以转移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个兴奋区,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在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来刺激或平复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缓解心理压力很有效果。调研总结(1)在职群体普遍对职业和收入不满意根据调研结果,34.5%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和收入不满意, 12.6%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和收入非常不满意,仅有 7.3%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和收入非常满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在职群体职位晋升难度大,在为公司服务一定时间后,薪酬的相应增加和职位的相应提升这些实际的工作回报,都直接影响了在职群体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归属感,而职位晋升机会的缺失往往导致在职群体对职业的满意度降低,这种效应更是在同事间的互相攀比中放大;另一方面,生活成本的提高,包括物价上升、赡养子女和老人等,使在职群体的生活压力增大,而收入无法对应的提高必然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从而降低在职群体对收入的满意度。(2)房产压力和经济压力严重影响了在职群体的生活质量北京作为发展机遇最多同时房价也最高的特大城市之一,经济和住房问题带给在职群体的烦恼和压力也最为突出。在进一步调研后发现, 62.2%的受访者感觉到很大的房产压力,仅有4.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压力。超过半数的在职群体做出这样的选择,大部分原因在于北京的高房价水平,虽然他们努力奋斗、勤奋工作,但实现买房目标的历程依然艰辛而漫长,其中的一部分人甚至感到实现目标的希望渺茫。并且,高涨的房价和房租、居无定所的漂泊感、支付房贷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已经严重影响了在职群体生活品质和社会心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体悟。而在经济上,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在职群体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这更进一步加剧了在职群体的经济负担。(3)“亚健康”成为在职群体的专属标签亚健康似乎特别“钟爱”白领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认为身体健康压力很大的占比47.6%,认为身体健康没有压力的仅占比 7.3%。并且,41.6%的受访者都认为压力比较严重对生活产生影响,另有 25.4%的受访者认为压力严重干扰了生活。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在职群体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许多人在职场奋力“混战”,也许事业攀上了高峰,但精神状况却滑到了谷底,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疾病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病症。再加上以车代步、久坐少动的在职群体往往没有时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久而久之就会是自身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不断地下降,一步一步地走到亚健康的行列。(4)在职群体压力管理意识亟待培养压力的存在是必然的,正确认识压力、疏解压力相当重要。根据调查结果,43.1%的受访者感到压力的频率非常高,另外 36.4%的受访者感到压力的频率一般。除此之外,当遇到压力时,打游戏(15.8%)、睡觉(14.4%)及夜店或KTV(13.3%)成为了在职群体普遍选择的解压方式,而找人倾诉( 6.5%)、听歌(8.1%)则不被采纳,更有部分在职人员(12.2%)认为自己不会缓解压力。压力会在多方面对在职群体产生危害,包括身体健康、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等,压力过大会导致在职群体在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厌烦情绪,工作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压力不可避免,在职群体更要积极进行压力管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变压力为动力,才能促进工作的进步。四、用户画像姓名:王立伟年龄:27性别:男职业:普通公司白领学历:普通本科毕业婚恋状况:单身居住状况:与人合租公寓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月薪:6500工作时间:2年家乡:哈尔滨“真希望生活能轻松一点啊”王立伟刚刚入职两年,这两年间经济压力一直伴随着他。一方面,北京的房价物价都非常高,另一方面,毕业两年,同学们也都陆陆续续的结婚生孩子了,份子钱也让他十分头疼,这导致打拼了两年的王立伟几乎没有剩下什么钱,有时甚至还要靠家里救济一部分。王立伟的性格相对内向,不善交际,因此朋友也比较少。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交际问题也令他十分头疼,不知道怎么处理。王立伟最近总是担心自身的健康状况,因为这两年里他的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再加上北京的雾霾,他觉得自己的身体非常疲惫,想去医院检查检查,可是根本没有时间王立伟最近要评价业绩了,而这也关系着他之后的职位和工资待遇,因此这段时间他也是压力山大。用户动机:希望能在生活中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能够活的轻松一点用户挫折:工作忙,没有自己的时间,经济压力太大,处处都是困扰理想情境:工作能轻松一些,能赚更多的钱负担得起每月开销,生活能够比较充实有趣,不再枯燥乏味五、用户分析同理心图Empthymap基于上图中的同理心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用户模型的六大痛点特征:(1)在职人群需要舒缓精神上的紧张(2)在职人群需要合理的规划安排时间(3)在职人群需要非机械性的的工作条件(4)在职人群需要合理的薪酬待遇(5)在职人群需要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加以掌握(6)在职人群需要对生活和工作进行平衡基于六大痛点特征,我们可以引出六种痛点解决方向:(1)帮助在职人群舒缓精神压力(2)帮助在职人群进行时间规划(3)调节在职人群的工作方式,使其不再是机械性工作(4)提高在职人群的薪酬,或合理控制其开支(5)令在职人群可以实时监控自身健康状况(6)帮助在职人群合理规划工作与家庭分工六、设计定义设计一款帮助在职人群舒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