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意义: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在作用部位达到适当浓度。要达到适当浓度,与药物剂量及药动学有密切相关,它对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持续时间有很大影响。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意义: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给药部位作用部位
bindingfree
储存部位
freebinding药物血管外给药
(血浆)
游离药物(free)血浆蛋白
binding代谢产物
(肾脏)排泄excretion
(肝脏)
代谢(biotransformation)absorptiondistributiondistributiondistribution药物体内过程及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变化的关系给药部位作用部位储存部位药物血管外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效应器官血药浓度达到阈浓度才能产生效应代谢器官及排泄器官而使效应消除。生物膜是由蛋白质和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主要是磷脂)所组成。脂溶性大、极性小的药物较易通过。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方式水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水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大多数细胞(结肠、肠道、泌尿道等上皮细胞)膜孔道小,<100~150Da且是水溶性者能通过(锂离子,甲醇、尿素等)。大多数毛细血管上皮细胞间孔隙较大,可允许大至20000~30000Da的分子通过。脑内大部分毛细血管无孔隙。大多数无机离子小,但其跨膜由跨膜电位差或主动转运控制一、方式(一)滤过(filtration)——passivetransport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一、方式(一)滤过(filtration)——passivetransport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2)不耗能(3)不需要载体(4)无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一、方式特点:一方式(二)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passivetransport
/lipiddiffusion/passivediffusion非极性药物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指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特点:与药物脂溶度成正比顺浓度差,不耗能与浓度差成正比与药物解离度有关一方式非极性药物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特点:pKa(pH)非解离型药物解离型药物(离子障)脂溶性↑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易扩散不易扩散
离子障(iontrapping):分子
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膜离子
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药物的pKa及所在环境的pH,决定药物的解离度。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而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pKa(pH)非解离型药物?
临床意义:
1.了解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难易
2.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3.改变体液的pH以改变药物的解离度,以达到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
①碱化胃液(持续洗胃)解离度↑→脂溶性↓→脂溶扩散↓→吸收↓②碱化血液(静脉滴注)解离度↑→脂溶扩散↓→通过血脑屏障↓?临床意义: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跨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生理性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内源性物质或药物释出。主要在肾小管、B.B.B.、胃肠道、胆道等一方式(三)载体转运(carrier-mediatedtransport)1、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特点:(1)逆浓度差转运(2)需要载体(3)耗能(4)有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2、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特点:顺浓度差的载体转运,不耗能。速度比脂溶扩散快。葡萄糖和Na+、K+、Ca2+等的吸收;铁的转运;甲氨蝶呤进入白细胞;胆碱进入神经末梢。其他:极少数药物可通过膜动转运方式转运,如胞饮和胞吐。跨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生理性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简单扩散滤过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简单扩散滤过载体转运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浓度差膜面积药物份子的脂溶度膜厚度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管紧张度等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浓度差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哪些给药途径或用药目的无吸收过程?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局部作用目的——外用或口服几种常用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吸入>肌内>皮下>口服>直肠>皮肤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一、吸收(一)口服主要转运方式:脂溶扩散主要部位:小肠上段影响因素:饮水量、胃内容物、胃肠蠕动度、胃肠pH值、药物颗粒大小等。胃肠道分泌的酸、酶及肠道菌群的生化作用等。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不同给药途径吸收过程及其特点:一、吸收(一)口服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首过代谢、首过效应)指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进入全身循环前必须先到达肝脏,如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胆汁排泄能量大,则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代谢代谢粪体循环肠壁门静脉
首过消除高,生物利用度低,可利用的有效药量少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首过代口服给药——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直肠给药——约50%可绕过肝脏
直肠中、下段→下痔、中痔静脉→下腔静脉
直肠上段→上痔静脉→门静脉系统→肝脏胃肠道外给药——肺内排泄或代谢舌下给药——基本避免首过消除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的首关效应明显。口服给药——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二)吸入
气态麻醉药、治疗性气体、易于气化物质(沙丁胺醇)、难溶且水溶液不稳定物质(色甘酸钠)等。肺泡表面积大、肺血流量丰富,药物吸收迅速。(三)局部用药皮肤、眼、鼻、咽喉、阴道、直肠等。皮肤和直肠(四)舌下给药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被破坏或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二)吸入(五)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吸收迅速、完全肌内注射:水溶液(简单扩散、滤过方式)吸收快
油剂——减慢药物吸收皮下注射:吸收较慢动脉内和鞘内注射——特殊给药途径(五)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吸收迅速、完全二、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药物发挥作用快慢和强弱取决药物分布进入靶器官的速度和浓度消除的快慢取决药物分布进入代谢和排泄器官(肝脏、肾脏)的速度。影响因素:脂溶度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量血浆蛋白和组织结合药物pKa和局部pH转运蛋白量及功能状态屏障作用等
二、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一)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①差异性。不同药物结合率差异很大。②暂时失活和暂时贮存。③可逆性。④饱和性及竞争性。⑤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非特异性的保泰松→华法林(出血)磺胺异恶唑→胆红素(致死性核黄疸)(一)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保泰松→华法林(二)器官血流量再分布:硫喷妥→血流量大的脑→脂肪组织(二)器官血流量再分布:硫喷妥→血流量大的脑→脂肪组织(三)组织细胞结合与组织细胞成分有特殊亲和力,组织的浓度>血浆游离药物浓度碘→甲状腺钙→骨骼氯喹→肝脏庆大霉素→角质蛋白(皮肤、毛发、指甲)四环素与钙络合→骨骼和牙齿→生长抑制、牙齿黄染或畸形药物与组织的结合是药物在体内的一种贮存形式(四)体液的pH和药物pKa——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细胞内液pH7.0,细胞外液pH7.4,一般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进行解毒。(三)组织细胞结合与组织细胞成分有特殊亲和力,组织的浓度>血1.血脑屏障(BBB):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有保护脑组织生理屏障作用。分子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磺胺嘧啶易通过,用于细菌性脑膜炎。2.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几乎所有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
3.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五)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BBB):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三、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机体代谢(CYP450)
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灭活)出现作用或作用增强(活化)出现毒性(活化)phaseⅠphaseⅡ诱导剂: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等抑制剂:异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肝、胃肠道、肺、皮肤、肾三、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排泄途径:肾脏、肺、胆汁、乳腺、汗腺、唾液腺、泪腺。四、排泄——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最终过程。(一)肾脏排泄排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回收再利用——肾小管重吸收尿液pH值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以肾脏排泄为主要消除途径的药物在肾功能受损时,消除速度减慢,给药量相应减少。排泄途径:肾脏、肺、胆汁、乳腺、汗腺、唾液腺、泪腺。(二)经消化道排泄
Liver小肠粪便排泄门静脉胆管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后,并自胆汁排入小肠,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重吸收,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增加药物体内滞留时间,如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对体内药物浓度的影响?(三)其他途径通过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排泄。乳汁pH略低于血浆,碱性药物(吗啡、阿托品)可较多自乳汁排泄。(二)经消化道排泄Liver小肠粪便排泄门静脉胆管肝肠循环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统称。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统称。第五节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CmaxTmaxAUC——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第五节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药物浓度稳态浓度(坪值):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多次给药后,体内消除的药量和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到达坪值时间仅取决于半衰期。在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不变下,经过4~5个半衰期基本可达到坪值。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剂量仅能改变AUC或Cmax或Cmin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药物浓度稳态浓度(坪值):按一级动力学药理学第2章药动学课件药-时曲线意义;上升段的斜率:吸收快时,斜率大;降段的坡度:消除快的药物,下降坡度大;Cmax:吸收程度的大小Tmax:吸收速度的快慢给药剂量可影响药-时曲线的形态药-时曲线意义;一、消除半衰期(halflife,t1/2)1.定义: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2.临床指导意义:
(1)确定给药的间隔时间;(2)按t1/2的间隔连续给药,需4~5个t1/2
血药达坪值;(3)停药后血中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为4~5个t1/2第六节药动学重要参数时间(半衰期)
累积量消除量血浆药物浓度(%稳态)87.59497一、消除半衰期(halflife,t1/2)1.定义:指二、清除率(clearance,CL)定义: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其单位为ml/min。CL仅表示药物从血中清除的速率,并不是被清除药物的具体量。意义:CL小,首关消除少,F大。总体清除率(血浆清除率)=肝脏+肾脏+其他清除器官仅某一器官在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清除则称为该器官清除率(肝清除率、肾清除率)二、清除率(clearance,CL)三、表观分布容积(Vd)定义: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再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意义:主要估计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或与组织 结合的程度,指导用药剂量。Vd=5L——血浆;Vd=10~20L——细胞外液Vd>40L——广泛进入组织器官;Vd>100——高度集中于某个器官内(如碘)或分布至大范围的特殊组织中(如集中分布于骨髂或脂肪等组织中)三、表观分布容积(Vd)Vd=5L——血浆;四、生物利用度(F)
定义: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达到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A(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F=————————————×100%D(用药剂量)F另一个含义即药物进入全身循环的速度四、生物利用度(F)F另一个含义即药物进入全身循环的速度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F=AUC血管外给药AUC静脉给药X100%F=AUC受试试剂AUC标准试剂X100%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F=AUC血管外给药AUC静脉给第七节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大多数药物均需多次给药,属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如每隔一个t1/2等量给药一次,则经过5~7个t1/2血药浓度可达到一个稳态/坪值。药时曲线开始呈峰值与谷值交替组成的锯齿形上升,然后逐渐趋于平稳。维持量负荷量个体化治疗第七节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1、选择和确定一个靶浓度;2、根据病人特点估算CL和Vd;3、计算负荷量、维持量、给药速度以求靶浓度;4、根据计算,达CSS后测血药浓度。5、根据血药浓度计算病人CL和Vd;6、根据临床反应修正靶浓度;7、6后再从3做起合理治疗方案步骤1、选择和确定一个靶浓度;合理治疗方案步骤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规律。意义: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在作用部位达到适当浓度。要达到适当浓度,与药物剂量及药动学有密切相关,它对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持续时间有很大影响。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意义:药物要产生特有的效应,必须给药部位作用部位
bindingfree
储存部位
freebinding药物血管外给药
(血浆)
游离药物(free)血浆蛋白
binding代谢产物
(肾脏)排泄excretion
(肝脏)
代谢(biotransformation)absorptiondistributiondistributiondistribution药物体内过程及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变化的关系给药部位作用部位储存部位药物血管外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效应器官血药浓度达到阈浓度才能产生效应代谢器官及排泄器官而使效应消除。生物膜是由蛋白质和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主要是磷脂)所组成。脂溶性大、极性小的药物较易通过。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方式水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第一节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水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大多数细胞(结肠、肠道、泌尿道等上皮细胞)膜孔道小,<100~150Da且是水溶性者能通过(锂离子,甲醇、尿素等)。大多数毛细血管上皮细胞间孔隙较大,可允许大至20000~30000Da的分子通过。脑内大部分毛细血管无孔隙。大多数无机离子小,但其跨膜由跨膜电位差或主动转运控制一、方式(一)滤过(filtration)——passivetransport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一、方式(一)滤过(filtration)——passivetransport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2)不耗能(3)不需要载体(4)无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一、方式特点:一方式(二)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passivetransport
/lipiddiffusion/passivediffusion非极性药物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指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特点:与药物脂溶度成正比顺浓度差,不耗能与浓度差成正比与药物解离度有关一方式非极性药物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特点:pKa(pH)非解离型药物解离型药物(离子障)脂溶性↑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易扩散不易扩散
离子障(iontrapping):分子
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膜离子
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药物的pKa及所在环境的pH,决定药物的解离度。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而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pKa(pH)非解离型药物?
临床意义:
1.了解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难易
2.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3.改变体液的pH以改变药物的解离度,以达到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
①碱化胃液(持续洗胃)解离度↑→脂溶性↓→脂溶扩散↓→吸收↓②碱化血液(静脉滴注)解离度↑→脂溶扩散↓→通过血脑屏障↓?临床意义: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跨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生理性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内源性物质或药物释出。主要在肾小管、B.B.B.、胃肠道、胆道等一方式(三)载体转运(carrier-mediatedtransport)1、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特点:(1)逆浓度差转运(2)需要载体(3)耗能(4)有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2、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特点:顺浓度差的载体转运,不耗能。速度比脂溶扩散快。葡萄糖和Na+、K+、Ca2+等的吸收;铁的转运;甲氨蝶呤进入白细胞;胆碱进入神经末梢。其他:极少数药物可通过膜动转运方式转运,如胞饮和胞吐。跨膜蛋白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生理性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简单扩散滤过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简单扩散滤过载体转运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浓度差膜面积药物份子的脂溶度膜厚度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管紧张度等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浓度差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哪些给药途径或用药目的无吸收过程?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局部作用目的——外用或口服几种常用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吸入>肌内>皮下>口服>直肠>皮肤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一、吸收(一)口服主要转运方式:脂溶扩散主要部位:小肠上段影响因素:饮水量、胃内容物、胃肠蠕动度、胃肠pH值、药物颗粒大小等。胃肠道分泌的酸、酶及肠道菌群的生化作用等。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不同给药途径吸收过程及其特点:一、吸收(一)口服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首过代谢、首过效应)指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进入全身循环前必须先到达肝脏,如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胆汁排泄能量大,则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代谢代谢粪体循环肠壁门静脉
首过消除高,生物利用度低,可利用的有效药量少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首过代口服给药——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直肠给药——约50%可绕过肝脏
直肠中、下段→下痔、中痔静脉→下腔静脉
直肠上段→上痔静脉→门静脉系统→肝脏胃肠道外给药——肺内排泄或代谢舌下给药——基本避免首过消除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的首关效应明显。口服给药——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二)吸入
气态麻醉药、治疗性气体、易于气化物质(沙丁胺醇)、难溶且水溶液不稳定物质(色甘酸钠)等。肺泡表面积大、肺血流量丰富,药物吸收迅速。(三)局部用药皮肤、眼、鼻、咽喉、阴道、直肠等。皮肤和直肠(四)舌下给药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被破坏或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二)吸入(五)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吸收迅速、完全肌内注射:水溶液(简单扩散、滤过方式)吸收快
油剂——减慢药物吸收皮下注射:吸收较慢动脉内和鞘内注射——特殊给药途径(五)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吸收迅速、完全二、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药物发挥作用快慢和强弱取决药物分布进入靶器官的速度和浓度消除的快慢取决药物分布进入代谢和排泄器官(肝脏、肾脏)的速度。影响因素:脂溶度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量血浆蛋白和组织结合药物pKa和局部pH转运蛋白量及功能状态屏障作用等
二、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一)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①差异性。不同药物结合率差异很大。②暂时失活和暂时贮存。③可逆性。④饱和性及竞争性。⑤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非特异性的保泰松→华法林(出血)磺胺异恶唑→胆红素(致死性核黄疸)(一)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保泰松→华法林(二)器官血流量再分布:硫喷妥→血流量大的脑→脂肪组织(二)器官血流量再分布:硫喷妥→血流量大的脑→脂肪组织(三)组织细胞结合与组织细胞成分有特殊亲和力,组织的浓度>血浆游离药物浓度碘→甲状腺钙→骨骼氯喹→肝脏庆大霉素→角质蛋白(皮肤、毛发、指甲)四环素与钙络合→骨骼和牙齿→生长抑制、牙齿黄染或畸形药物与组织的结合是药物在体内的一种贮存形式(四)体液的pH和药物pKa——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细胞内液pH7.0,细胞外液pH7.4,一般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进行解毒。(三)组织细胞结合与组织细胞成分有特殊亲和力,组织的浓度>血1.血脑屏障(BBB):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有保护脑组织生理屏障作用。分子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磺胺嘧啶易通过,用于细菌性脑膜炎。2.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几乎所有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
3.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五)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BBB):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三、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机体代谢(CYP450)
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灭活)出现作用或作用增强(活化)出现毒性(活化)phaseⅠphaseⅡ诱导剂: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等抑制剂:异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肝、胃肠道、肺、皮肤、肾三、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排泄途径:肾脏、肺、胆汁、乳腺、汗腺、唾液腺、泪腺。四、排泄——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最终过程。(一)肾脏排泄排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回收再利用——肾小管重吸收尿液pH值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以肾脏排泄为主要消除途径的药物在肾功能受损时,消除速度减慢,给药量相应减少。排泄途径:肾脏、肺、胆汁、乳腺、汗腺、唾液腺、泪腺。(二)经消化道排泄
Liver小肠粪便排泄门静脉胆管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后,并自胆汁排入小肠,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重吸收,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增加药物体内滞留时间,如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对体内药物浓度的影响?(三)其他途径通过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排泄。乳汁pH略低于血浆,碱性药物(吗啡、阿托品)可较多自乳汁排泄。(二)经消化道排泄Liver小肠粪便排泄门静脉胆管肝肠循环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统称。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统称。第五节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CmaxTmaxAUC——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第五节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药物浓度稳态浓度(坪值):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多次给药后,体内消除的药量和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到达坪值时间仅取决于半衰期。在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不变下,经过4~5个半衰期基本可达到坪值。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剂量仅能改变AUC或Cmax或Cmin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药物浓度稳态浓度(坪值):按一级动力学药理学第2章药动学课件药-时曲线意义;上升段的斜率:吸收快时,斜率大;降段的坡度:消除快的药物,下降坡度大;Cmax:吸收程度的大小Tmax:吸收速度的快慢给药剂量可影响药-时曲线的形态药-时曲线意义;一、消除半衰期(halflife,t1/2)1.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餐饮行业智能点餐系统采购合同3篇
- 《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3篇
- 2024年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咨询合同
- 2024年酒水销售合同
- 2024建筑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4年版简单家用电器买卖合同
- 2024年股权转让协议(限售股权)
- 2024年股权转让预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社保代缴业务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校园空气净化新风系统采购与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销售员工年度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电子招投标平台搭建与运维服务合同
- 人工智能 课件 第五章 机器学习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4年)解读
-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红色简约年终工作总结新征程再出发PPT模板
- 工业通风换气次数的有关规定
- 试剂验收记录表.doc
- 霸气YY游戏频道设计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