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的具体_第1页
《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的具体_第2页
《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的具体_第3页
《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的具体_第4页
《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的具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1.《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的具体内容上作了哪些修改?说一说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内容的具体结构。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问题一:《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三个学段的具体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其中,“数与代数”主要修改内容如下:第一学段1.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第二学段1.增加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2.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以为数乘、除两位数”。4.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改为“能理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第三学段1.明确几个概念:算术平方根最简二次根式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2.增加几个具体的内容: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想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3.减少了部分内容: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问题二: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内容的具体结构如下。1.数的形成---从量到数的抽象(自然数)。自然数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0~9)的形成;二是计数单位(十百、千等)的建立。2.数的表示:数位与记数法3.数的扩充----分数和小数4.数的扩充---有理数5.数的运算---四则运算的含义与运算律6.用字母表示数(式与方程)7.正比例与反比例问题三:学生的数感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逐步体验、逐步建立起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我们的练习一般都是根据题目列式,我却经常在课堂中经常让孩子根据列式编题目。如:根据下面的算式编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9.6-1.648×1.5762.4+7.628.95÷5根据学生的作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1、“9.6-1.64得数是多少?”这种学生不能联系实际拓展想象空间,是完全没有数感的一类;2、“我买了1.57千克的苹果,苹果的价钱是每千克8元,一共要多少元?”这种学生有相当好的数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数学问题,他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当然,培养学生的数感应该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练习。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应该更多的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再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袋糖果有多少粒?全校有多少名学生?电影院里有多少个座位?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2.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部分内容设置上有哪些变化?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问题一:“图形与几何”包括空间与图形部分,点、线、面,基本的平面图形(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图形的面积计算,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问题二:“图形与几何”部分在结构上没有变化,只是把实验稿中“图形与变换”改为“图形的运动”。在设置上有以下的变化:1.删减的内容。第一学段,由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以直观认识为主,图形学习经验并不丰富,基本的操作技能还没有形成。因此,新标准适当删减了一些学生在这个阶段理解或操作有困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删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教学,第一学段只要求“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删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删去“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删去“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第二学段,删去“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并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移到第三学段,作为“基本事实”进行教学。2.降低要求的内容。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八个方向,是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有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生活技能。而学生对现实空间良好的方位感的形成,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因此,新标准适当降低了这方面内容的教学要求,把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改为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且只要求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3.增加的内容。实验稿中要求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但没有安排认识扇形的学习内容。新标准在第二学段增加“知道扇形”的要求,使课程内容更加完整,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圆的认识,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4.进一步规范课程目标的表述。新标准对实验稿中表述不够准确、清楚的目标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以使课程目标的表述更准确、规范、完整。例如,在第一学段,将“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改为“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等。在第二学段,将“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改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将“欣赏生活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改为“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设计简单的图案”;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等。问题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就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比如,在感知了1厘米的长度后,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1厘米。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厘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学会测量较短物体的方法和画线段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认识厘米的同时,形成了正确、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