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_第1页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_第2页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_第3页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_第4页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中办发〔2017〕38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重要意义新型农业(含畜牧、农机、林业、渔业,下同)经营主体是指在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经营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者,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基础。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质量稳步提升,但所占比重不高、单个实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与农业产业政策结合、与脱贫攻坚政策结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二)基本原则——坚持基本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存量、倾斜增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坚持统筹兼顾。扶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既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又不忽视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既扶优扶强、又不“垒大户”,既积极支持、又不搞“大呼隆”,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经营组织形式,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支持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智能化管理,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坚持落地见效。不断创设扶持政策措施,明确政策实施主体,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督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则和产业升级规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形成与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健全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标准严格、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营、创新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纽带更加紧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0%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比重达到75%以上,农业生产作业主要环节基本实现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

三、明确政策引导方向(一)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积极推广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季节性流转等方式,推进整村连片流转土地经营权,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并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托管等全程化服务,提升农业服务规模水平。做好产业区域规划,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或服务,建设形成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基地,提高产业整体规模效益。在有需要且条件成熟的地方,鼓励开展农户退出承包经营权试点,由村集体统一租赁给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农户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享集体土地经营收益。建立健全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开展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引导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平稳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林权有序流转。(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供销社,有关区市)(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发展质量。鼓励家庭农场使用规范的生产记录和财务收支记录,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订单”农业的指导,推广应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提高合同履约率。引导农民合作社依照章程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成员积极性,共同办好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作业标准、服务价格、技术模式、生产资料等,提高服务质量水平。继续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示范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示范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直报系统,加强运营监管和风险评估。鼓励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研发、推广技术,并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建立长期协作服务关系,实现“一社(企)一顾问”,促进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性服务,建立健全规范程序和监督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有关区市)(三)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优势区域等开展广泛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加工流通、直供直销、休闲农业等,形成分工协调、互利合作的发展格局,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依法组建家庭农场联盟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合作、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领办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融合发展。探索带机、带地、带资或技术入社的资本合作方式,推动“企社共建”“银社共建”。(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供销社、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有关区市)(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扩大就业容量,吸纳农户脱贫致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带动、保底收益、利润返还、股份合作、共设风险保障金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防止被挤出、受损害。支持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提高政府扶持资金的“靶向”作用,探索建立合理公平、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既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竞争力,又增强其带动农户发展能力,让更多农户分享政策红利。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依据。允许将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户共享发展收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区市)(五)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实行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引导生产性经营主体和服务性经营主体合理定位,在各自优势领域发挥功能作用,实现错位、协调发展。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对经营规模相当于普通农户15—20倍,收入相当于外出务工平均收入的予以重点支持。重点支持真正实现社员所有、社员控制、按章程分配的农民合作社。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和国内外营销,优先支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让农民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开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种苗推广、仓储烘干等生产性服务。加大对服务性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建立集农技服务、信用评价、保险信贷、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支持水利、供销、邮政、农机等部门、单位向农村延伸设立服务机构,提供各具优势的为农服务。大力培育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实现规模经营。(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利局、市供销社、市邮政局,有关区市)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综合采用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信贷担保、以奖代补、示范奖励、定向委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兴建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建立科技研发机构等。对获得驰名商标(工商部门认定)、中国名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家级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创建区域品牌的,市财政按规定给予奖励。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对象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农业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要向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等资金优先扶持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对农业龙头企业提取的风险保障金在实际发生支出时,依法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调节市场、解决本地农产品卖难问题中起到主要作用的,财政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贷款优先给予贴息补助。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可按照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给予补助。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林牧渔和水利等生产性服务。对认定为市级及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的,在安排相关专项时给予优先扶持。对进入上市辅导期和列入上市后备资源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关部门在发行债券、并购重组、股权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新建项目优先列入重点工程。区市根据实际,制定本级及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方案,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区市)(二)优化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经营管理比较规范、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收益相对稳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化审贷流程,确保其合理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信贷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机具、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整理农田、修建水利、建设设施大棚等农业生产用途,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积极拓宽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推动厂房、渔船、存货、生产大棚、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和生产订单、农业保单、应收账款等进行质押贷款。充分发挥农业融资信贷担保机构的作用,对符合政策性支持对象和业务范围标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信贷担保余额不低于总担保规模的70%。鼓励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联保”、社员入股收益权质押等担保抵押方式,支持龙头企业为其带动的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探索建立市场化林权收储机构,为林业生产贷款提供林权收储担保的机构给予风险补偿。鼓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通过互助解决小额资金需求。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灵活确定贷款期限、简化审批流程,对正常生产经营、信用等级高的可以实行贷款优先。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产业资本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办、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粮食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有关区市)(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符合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政策的,税务机关应及时依申请批准领购发票,并按政策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对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农业经营主体,按政策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性扶持资金,根据国家税收有关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对拖拉机不征车船税,对捕捞、养殖渔船免征车船税,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推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对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所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和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税收优惠,强化宣传培训、纳税服务、申报征收、后续管理等,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质效。(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交通运输委、青岛保监局,有关区市)(四)扩大保险支持范围。完善保费补贴办法,将更多的农业直接补贴转为保险间接补贴。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在落实农业保险保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基础上,创新“基本险+附加险”产品,实现主要粮食作物保障水平涵盖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积极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保险+期货”、农田水利设施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范围,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收入保险以及大蒜、茶叶、肉鸭等青岛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研究开展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制种等保险试点。探索开展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稳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互助合作保险试点,探索符合实际的互助合作保险模式。继续推动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稳步推进“农业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险资金投融资”试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链条。扩大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吸引保险总公司对青岛龙头企业到海外投资农业提供投融资保险服务。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探索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大灾保险试点。建立和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为农业保险提供持续稳定的再保险保障。探索建立政府参与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由政府和保险机构共同建立大灾风险准备金,保持农业保险经营的基本稳定。建立政府相关部门与农业保险机构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建立专业化农业保险机构队伍,简化业务流程,搞好理赔服务,提高保险机构为农服务水平。(责任单位:青岛保监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有关区市)(五)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财政投资建设的各类小型农业设施,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建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仓储烘干、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农业设施。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原料基地。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重点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电商平台基础设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区(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所需建设用地,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盘活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单列支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指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引导其节约用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利局、市物价局,青岛供电公司,有关区市)(六)积极拓展市场营销。利用好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博览会等农业展会,支持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出国出境参展,巩固出口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直销店(点),采用采摘体验、会员制配送等直供直销方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交易服务功能,改造市场基础设施,优化市场布局结构,发挥公益性批发市场示范作用,到2020年,建成以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为龙头、部级定点市场为骨干、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为补充的现代化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年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品牌创建和申请专利,打造青岛市农产品整体品牌。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采取补贴快递费扩、降低入场费用和促销费用等措施,支持其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引导农村物流、邮政快递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开展农村共同配送。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入社工程,促进农村信息化服务普及。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完善专家分析师队伍和预备信息分析会商发布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子商务培训和面向农民的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发展生产的能力。(责任单位:市农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市通信管理局,有关区市)(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创新培训模式,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上下贯通、数据共享、高效互动、服务快捷的农科教综合服务体系。开展教育培训、认定服务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农民职业化促进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将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加强“农科驿站”建设,鼓励各级星创天地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实务、实训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开拓农民创新创业培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待遇,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吸引科研人员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任职兼职,提升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