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_第1页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_第2页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_第3页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_第4页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8/148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作者王义昌目录序一序二一封辞职信管理学家的书房管理学家的回信感动一部手稿恩——第六项修炼之六共鸣景——第六项修炼之一豁然开朗纲——第六项修炼之二迷惑亲——第六项修炼之三湿润行——第六项修炼之四向牛学习省——第六项修炼之五振奋成就型组织的蓝图泪光尾声:四年以后后记

序—:什么书才算好书?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书的内容是写现代企业管理的,再说得具体点,不仅是以企业员工、普通管理者为读者对象的书,更是一本以CEO为读者对象的书。这类书,这些年来在书市和书店里不算少。有宏篇巨著,有译作,有系列丛书,有分门别类的各种读本,让人目不暇接,不知道当看哪本是好,也不知道应该先看哪本,后看哪本,以至让人无所适从。正像眼下谈营养、谈养生,各种书刊,各种宣传工具,有的这样讲,有的又那样讲,弄得读者听者一日三餐,不知道怎样择善而从。当今信息年代,加之现代科技,各种信息又多又快,书籍也越来越多。13亿人口的大国,可以说谁都知道挣钱,谁都想当大款,谁都想当CEO。但CEO不是人人都能当了的,也不是当了就能做得好的。因此首先需要知识,需要学习,只有先学习如何当CEO,才能当好CEO。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多出版现代企业管理的书。过去,政治类书籍太多,有人有看法,现在,经济管理的书多了起来,这叫与时俱进,无可非议。可是有不少这方面的书,要不太长太厚,半个月一个月读不完,或者没时间去看;要不理论色彩太重,让从事实际企业运作的人看不明白,也记不住;要不,与经济管理实践对不上号,读者不想看,看了也用不上;要不书的内容构思不新颖,一马平川,讲的又不是他们习惯了的语言,看不下去。因此,我身边不少企业界朋友谈及此事,都希望把书的读者定位再具体一点,书的厚度再薄一点,语言再通俗一点,让他们一口气能读完她。因此概括出,什么才叫一本好书?答案是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就是好书。10年前,社会上就流传一个说法,叫做看报看标题,看书看书皮。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有些书报办得不好,调动不了读者的胃口;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看中了一个好标题,一个好书名,才有兴趣往下看。假如又能吸引读者看了一段又一段,看了一章又一章,欲罢不能,欲停不止,这就叫一口气读完。这样的书肯定是不错的书。拿上述的感受来对照,《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就有些意思。当作者把书稿拿给我的时候,仅一个书名就吸引了我。10年前,我自己辞职,弃官从商,弃文从商,也算成了一个小老板。之后自己又有不少员工辞职的事情。多年的经商和管理实践,教训多于经验,总想成功总不能成功。想到此,就有读下去的要求。但此类书我过去看过不少,没有几本能让我读完。我不知道王义昌先生这本书能否读下去,我断定读不下去。结果是我错了。我在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她,花了近10个小时。吸引我的有这么几点:一是书的谋篇,先是辞职信,再是一部手稿,然后一反常态,先写第六项修炼之六,再是一二三四五,一步一步引着你往书里走,真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二是主人公,一个咕咕,一个嘟嘟,既像网虫的名字,又像动画片里的人物,要知道,动画片是中老年人都喜欢看的,而且两个人的表演象东北二人转,看似单调其实不单调;三是通俗,一部实际上专业的管理著作,读起来倒像是一部小说,而这样一部“小说”却能让人体会到许多深刻的管理学思想;四是哲理,将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与国际上的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观点既现代又传统,讲现代不丢传统,讲传统又有创新,很能为当代中国企业界所接受;五是语言,虽说不上很漂亮,但读起来有味道,不讨嫌;六是不长,一本书稿不到6万字,不费太长的时间就读完了。不管学业好坏,我也是读了20多年书的人,虽不能说博览群书,但能说看了不少。当我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衷心希望新闻出版界,能够多推出类似《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这样让读者能一口气读完的作品来。原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戴松成2003年6月28日

序二:我们该如何修炼?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伦理道德的“修炼”、“学习”、“修养”是十分重视的,孔子就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名言被世代传诵,即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学习和对他人的教育。虽然,具体学习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发展和调整,然而对于“修炼”、“学习”、“修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被一代一代完整地传了下来。在大学毕业后的20年间,我一直都在不停地修炼,也始终鼓励我们用友公司的同仁一起修炼,以把用友公司这个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我不太欣赏类似宗教式的企业文化,我认为用友公司发展的目标非常严谨,但是不太强调个人的魅力,我重视的是企业发展目标、员工的专业发展机会、工作氛围以及合适的薪酬待遇,这些方面都做了就会取得成就,就会有优秀人才追随。因此,《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强调雇员积极参与管理,雇主深度关爱员工,倡导新时期的雇主和雇员共同发展和修炼,及时化解劳资矛盾,不断促进关系和谐,最终缔造一个美好的组织生活方式——一种理想的组织——成就型组织的思想,在当前特别值得提倡和弘扬。彼得·圣吉先生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在国外十分流行,在我国也很有影响,《第五项修炼》正是针对西方国家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我认为,在我们中国这个崇尚道德的社会,在今天我国市场经济确立的初期,很有必要提出我们倡导的符合中国企业情况的修炼内容,《一封辞职信》一书正是力图针对当前的需要,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景”、“纲”、“亲”、“行”、“省”、“恩”六项修炼,可以说这六项修炼不仅闪烁着我国许多传统美德的光辉,而且体现了许多最新管理思想的精华,不仅可以发现不少国外著名企业的经验归纳,还可以看到我们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最新动向。难怪我们公司的一些年轻员工阅读了该书的初稿后,觉得书中的事情好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动我国企业新一轮的学习热潮。二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修炼的过程,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天生的“圣人”。这也是对企业界某些浮躁现象的警示。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修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企业界同仁是要担负发展中国经济,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经营管理之中的耐心修炼。去年,我同一位日本企业家共进晚餐,他问我经营企业的秘诀是什么,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说,我是“按常识办事”的,他十分惊奇并表示出共鸣。其实“按常识办事”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偷奸耍滑,不要做事总是想走捷径,我想这是不容易的,需要刻苦修炼的。我十分欣赏我国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我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将“情、理、法”三者有机结合。作为企业负责人一定要“以德为先”,从“修己”即自我修炼做起,而以“安人”即良好的企业管理和理想化的社会管理,及最终的世界大同为归宿。管理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使企业的员工在道德威望的影响下,自然达到管理的良好状态。感谢王义昌先生倾力所著的《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为我们勾画出我国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进行修炼的思路和方法,也很高兴地发现自己的很多管理感悟能在这部新书中得到肯定和印证,这本新书是一个大胆的思考和探索,衷心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2003年6月于北京

一封辞职信咕咕来到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作为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CEO,他看起来其实一点也不起眼。个子低,眼睛小,身体瘦,说话也有点结巴。虽然年龄并不算大,但却很显老。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有自信,但看到公司里年轻的美眉和帅哥,心灵深处总有一点自惭形秽,他甚至觉得他们其实更显得有领导的魅力。当然,这种感觉只是一闪而过,他从没有向别人提起过。毕竟,他们都是他的下属,而且对他深深地爱戴。嘟嘟敲门进来。嘟嘟是公司里唯一的一个硕士,毕业于一所最著名的大学。嘟嘟的工资是全公司里最高的,比咕咕的还高。嘟嘟说话并不多,但一说起来,速度很快,有时让大家反应不过来。嘟嘟属于那种才华横溢又帅的那一种人,公司里的女孩子都喜欢和他在一起,甚至在周末时会主动邀请他共进晚餐。咕咕听到后也会有那么一点点酸溜溜的感觉。但他真心为嘟嘟感到骄傲。虽然有时候觉得嘟嘟不谦虚,但客户那里出了再疑难的问题,好像嘟嘟都能三下五除二轻易解决,有几个客户还为咕咕能聘用到嘟嘟这样的人才对他表示羡慕。咕咕感到嘟嘟今天表情有点怪异,还没来得及问,嘟嘟递给他一封信说:“老板,我,我很抱歉,我想离开公司。”咕咕好像没听明白,又好像一下子变懵了。嘟嘟的在辞职信还有一个标题——《我的辞职报告:10万年薪留不住我的心》。嘟嘟说这封信原是他的一个名叫Coben的网友辞职时交给老板的。但奇怪的是未曾谋面的Coben竟然和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几乎一模一样,致使嘟嘟他只需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即可完全代表他自己的想法。在正文中,嘟嘟写道:两年间,我跳槽九次,从作WAP开发到作网管,最短11天,最长是这次。那时我找不准究竟要干什么,跳槽是我获取新知识的手段,跳槽使我心浮气躁。来到这个新环境,开始感觉还不错,真是想好好干下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很久没在一个公司干过这么长时间。我原来有很多项目,本想拉到公司来做。但是公司很多事情和你的行为让我感到失望。我以为,跟随一个英明果断、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打工,我才有发展和前(钱)途。在国企、外企、私企干了这么久,我非常了解Boss之辛苦,Boss也很难,所以我有利益上的不满很少说。当我无法忍受的时候,就辞职。但我觉得有些事情不得不说给你听(我不说没有人会说给你,这也是我要辞职的一个原因):1.作为老总,有些琐碎之事,你不该过问。老总就应该做一些比较大、有水平的事情,整天盯着下边的员工毕竟让人不舒服。例如,哪台计算机给谁使用,怎么又迟到早退啦,关于报销之类的事等等。小事虽小,却使老总形象毁于一旦。我从没有见过老总亲力亲为计算每个员工的年薪,并亲自发到每个员工的手中。——这也太平易近人了吧?2.纠偏过正。办公开支是应该节省,网是不能无限制地上,车是不能随便地打,话费是不能随便地报,出差费用是不能太高……但是不要太过,否则员工会怨声载道的。3.要讲公平。迟到扣钱,那么加班呢?工作要讲效率,而不能光看工作时间,能不能完成工作要看自觉性,何必非要上下班打卡呢?准时上班我却打瞌睡,有个屁用!比如你自己,迟到多少回了,能说你上班没努力吗?你给我上保险,我很高兴,但这件事情你干得没水平。为什么每个人的待遇不一样,有的人上,有的人却没有(也许我是不知好歹)?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你怎么能够留住人心呢?这种小把戏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司行为。4.说话要算数。我来的时候,阿毛明确说过:今年年薪按照一年算。但阿毛走了,也无据可循,你记得不记得我就更不知道了。我来公司已经卖了力气,交给我的工作我都完成了,而且×××的项目我已给公司赚回了我的年薪,而且今年会有更多的项目(但你也许认为很小)。公司网络和布线方面没什么利润,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居然年终没有双薪和奖励,而且扣钱,这使我决定走人。5.你认为自己是领导你就代表组织,你代表组织就代表正确,你代表正确我们就必须听你的话惟命是从,公司管理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公司管理得一塌糊涂,全凭一个人说了算,狭隘的官僚心理在作怪,典型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6.我比较喜欢自由的工作,没有束缚,喜欢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公司不适合我。我与那个城市通过喝酒、请三陪、揣钱做生意的工作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用户太至上,尊严何在?)基本无法沟通,我不想再去那个城市做项目,因此我在公司无用武之地。九个月来,我像个打杂的,一会儿去那儿十几天(本来也就需要一两天),一会儿去这个电话局做本来无法完成的调试(不可完成的任务),或对用户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谎话,做了很多没有意义和受累不讨好的工作,也没学着什么东西(倒是敲了几万字的方案)。浪费了不少时间,却没有完成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所做的工作与我来公司预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想你至今也不知道我擅长的是什么,我喜欢什么工作、厌恶什么工作。7.公司像个小作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安全感,大家在一起有混的感觉。无论公司以前怎么辉煌,至少现在公司缺少大气。而且我们拿项目靠的不是技术实力。换句话说,公司舍得在搞关系上挥金如土,而在技术上却一毛不拔,一年了,没有任何技术资金投入。这也许就是作技术的与商人的区别。8.不要以为给我年薪10万我就满意,老@除了溜须拍马就那点本事竟然在公司混了二年而且为什么只比我少一万?9.部门互相封闭,信息互不公开,大家只扫自己门前雪,气氛太沉闷。10.公司问题太多,不写了,你也不一定爱看。总之,今次,我之所以在公司工作了不足一年便提出辞职,是因为公司给我的发展空间有限。而且自己表现出的能力,老板不懂得欣赏。干部家长制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员工低三下四做牛做马的习气我看不惯。如果你说我年薪10万跳槽是没有道德,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才受折磨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不道德。我多年跳槽的准则是:既然老板不给自己机会,自己也不会给老板机会——辞职走人。10万年薪,你也许能够找到比我好的职员,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仅仅靠这10万年薪就可以留住一个员工的心。本来现在就是一个双向选择、互炒鱿鱼的时代,少了谁公司都照样运转。我对公司实心实意,公司也要对得起我。我辞职对公司不会有任何影响,高手有的是,祝愿公司兴旺发达!

管理学家的书房看过辞职信后,咕咕已经记不起来怎么与嘟嘟交流了。嘟嘟走后,咕咕感到很疲惫、很沮丧。他关上门,吩咐谁也不要打扰他。躺在沙发上,咕咕一支烟接着一支烟抽。他并不喜欢抽烟,平常只是没办法的时候陪一下客户。但今天却觉得只有抽烟能让他放松一下。在烟雾缭绕之中,一些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吃个鸡蛋都很困难。艰苦的日子,使他从来不怕吃苦,工作起来拚命干。10年前,靠着朋友们的帮助,他创办了一个小服装厂,由于生意出奇地好,他积累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5年前,由于服装厂生意越来越难做,他决定转行,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创办了这家属于自己的IT公司。对待公司的员工,他真的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现在比一比其他的那么多的各方面都不规范的私有和国有公司,他的公司可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这个IT公司刚刚创办的时候,由于他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公司管理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最好,特别是他觉得新公司人员素质比从前服装厂的人员素质大大提升了,但奇怪的是员工却好像变得比从前更加难于管理了,虽然他想尽了办法改善管理但管理始终也没有明显改善,后来听说不远的那个城市,有一位管理学家,这位管理学家声名虽然并不显赫,但却被认为绝对出色,而且他不仅对人和善,又总能对身陷管理困境的人们指点迷津。于是,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气专程去拜访那位管理学家。一到管理学家的办公室兼书房,他就被四周尽是一架架一排排图书的场景所感染,但管理学家刚好不在,在咕咕非常遗憾准备离开的时候,管理学家的秘书告诉他,办公室兼书房的一切包括所有的管理学图书、复印机、打印机、计算机、纯净水等等均无偿对充满困惑的远道而来的来访者开放,如果来访者愿意,他们可以享用这里的一切,当然务必做到保持安静、不能抽烟,确保阅读图书时能够物归原位,使用计算机和上网时能够保证不删除和改动文件。时间还早,咕咕决定留下来。一方面可以等待管理学家,另一方面这里有这么多管理学的书籍,简直是个难得的专业图书馆,又不用付费,有什么理由不尽情享用呢?就这样,从上午到下午,从下午到晚上,他把那里管理学方面的图书特别是教科书贪婪地翻了一本又一本,最后却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全是些所谓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等等。咕咕最终大失所望,觉得所谓管理学和管理学家们也不过如此,婆婆妈妈的管理教科书上尽是些婆婆妈妈的家庭主妇式的管理理论。离开之后回到自己的公司,垂头丧气之余,咕咕忍不住给那个未曾谋面的管理学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在简单描述了自己的困境之后,咕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管理学和管理学家们的无能、嘲笑和鄙夷。咕咕发泄一通本来只是将自己的愤懑一吐为快,但没想到很快收到了那个管理学家的回信。回信的大意是对咕咕的批评长久以来他也深有同感,事实上他和他管理学界的伙伴们正在全力对传统的管理学进行全面的反思、批判和重建,不远的将来管理学将很可能会焕然一新。关于咕咕面临的困境,那位管理学家说有一本新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也许有用,不妨一读。咕咕找到《第五项修炼》的书,一读之下,的确让他很有启发。之后他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公司彻底改造成为一个高境界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终于站稳了脚跟,公司人员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嘟嘟有些偏激,这是他早就知道的。然而……,咕咕再次拿起嘟嘟的辞职信看起来,禁不住越看越生气:“你嘟嘟懂得什么叫管理?一年到头了,不由我亲自给大家发放年薪又由谁?各种费用的控制在业界可以说已经很宽松了!打卡让你不自由,但上班不打卡行吗?又有哪一家单位上班不打卡?今年没有双薪是因为IT业今年有困难,从前哪一年没有双薪?公司总不能没有一点束缚吧?否则要什么制度!公司实行薪酬保密你是怎么知道别人工资的?我确定员工工资还需要征求你的意见吗?公司里的事情我不作主谁来作主?刚毕业就只想当领导不干具体活,我到现在还亲自处理很多具体业务呢……”咕咕满腔怒火:“哼,我平日待你嘟嘟不薄,几乎有求必应,工资定得比我还高,我还准备进一步考虑对你进行提升,你……你竟然是这样一个狭隘的人!看我如何收拾你!”咕咕自言自语:“狭隘、自私,现在的年轻人学历越来越高了,素质怎么越来越低了?一定给嘟嘟颜色瞧瞧,要么扣住档案不放,要么想法给个处分,否则自己这点面子何在,以后自己还怎么当领导,还怎么管理公司?”打定了注意,咕咕顿时轻松了许多。

管理学家的回信过了许久,咕咕又觉得嘟嘟辞职信里所说的,似乎也没有全错。到底怎么回事?经济发展了,钱怎么越来越难赚了?对员工已经“足够”好了,为什么他们又总是“不识抬举”?员工水平越来越高了,为什么又越来越难管理了?工资奖金增加了,为什么员工的士气反而降低了?创业时很亲近,为什么组织发展起来了大家却又变得疏远了?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增加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怎么反而降低了?“唉”,他最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到底该如何创造利润?到底该如何凝聚力量?到底该如何高效运营?到底该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准的企业机制和公司文化?到底把企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不知什么时候,他昏昏沉沉进入梦乡。醒来的时候,他觉得好受一些,但先前的困境依然没有答案。他觉得先前的那个管理学家也许会给他提供帮助,何不再发个电子邮件,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他?第二天,咕咕一打开信箱,便赫然发现了那个管理学家的回信。在信中,管理学家说他很快就要出版一部新著——《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相信对他改善组织管理能够有所帮助。回信的最后是管理学家建议在处理嘟嘟的事情之前,不妨读一下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未名作者的文章——《误会、钉子、等待和宽容》:1.误会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个年轻人结婚,他的太太后来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因为忙于生计,许多时候不能照看孩子,就特地把家里的狼狗进行训练。那狼狗聪明听话,很快能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有一天,他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后来因遇大雪,他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匆匆忙忙赶到了家。狗立刻叫起声来迎接主人。当他打开房门,发现竟然到处是血,连床上也是血,孩子却不见了,而狗就在旁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的狼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他大怒之下,拿起刀把狗劈死了。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他抱起孩子,发现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后腿上的肉没有了,而不远处竟有一只死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可悲的误会。误会往往在人不了解、不理智,未能多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又极为冲动的情况下发生。误会一旦开始,就会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由此,又会使误会越陷越深,最终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动物狗所发生的误会,尚且有如此可怕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象。2.钉子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为别人开启一扇窗,也能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3.等待……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大家一致认为。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象换了一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些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这个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4、宽容这是一个关于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他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孩子,”父亲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过了几天后,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一样,要去喜欢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爱那些造成我们不便或不快的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和那些不如我们聪明、美丽或健康的人保持距离。然而感谢上苍,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她)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今晚在你入睡之前,请向自己默默祈祷,鼓起勇气和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样不如我们的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种东西叫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是给我们带来特殊的礼物。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世界给我们最珍贵的赠予。朋友就像稀奇的宝物,他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敞开。自读毕此文后,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把这段文章,以及包括后面内容的整本书转送给所有你认为是朋友的人,如果这段文章、这本书又被人送回来,你将知道你拥有了一辈子的朋友。

感动咕咕一字一句看完了这封回信。“也许,在对嘟嘟有所决定或判断之前,我应该先想想这是否是一个误会;然后再考虑是否一定要钉下这个钉子。即使可以的话,看来也应且慢下手”,咕咕忽然又想起了一句话:“对别人宽大,就是对自己宽大。”外面的阳光射进来,他感觉今天的阳光竟然变得也如此五彩斑斓、温暖美好,一股深深的感动好像从身体的深处涌起来。他忍不住再次把回信打开,一句一句地读起来。第二遍读完,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他已经基本上明白了,虽然很多地方仍有待他进一步去揣摩。关闭电子邮件的时候,咕咕忽然涌起一股冲动——他决定再次到那个书房去。他已经开始更加佩服管理学家的智慧,而且那本《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也许已经出版了呢!咕咕太渴望管理学界的智者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一部手稿终于再次来到了管理学家的书房。这个屋子是他很熟悉的。桌子、书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凳子等好像一点也没有改变,只是书架上的书好像更多了。咕咕曾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一天,那一本本的“道理正确得完美却等于没说”的管理学教科书虽然让它想起来就感到心绪难平,甚至也降低了他对阅读所抱有的美好情感,但他还是喜欢读书的,特别是当他进入一部好书所描绘的世界中去时,他无论如何都会暂时忘掉难受的一切。况且,他读过的一些书,譬如《因特网经营》、《第五项修炼》、《生存——6500万年前人类和动物的对话》、《最好的礼物——职业健康的体操和管理》等等,的确能给他带入一个从未有过的美妙的崭新的阅读世界,虽然个别图书有的地方读起来有些费劲。《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这本书在不在?问问秘书,秘书也说不清楚,于是他走向书架,开始寻找目标。翻了好半天,仍然没有找到。当咕咕感到疲倦又有一些失望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在书桌上,放着一部手稿。那是什么?咕咕一把拿起来。手稿很薄,标题是《恩——第六项修炼之六》。他轻轻地翻开……

谢缘缘分是一种命运。尽管您不一定相信有命运这种东西,但它事实上存在。人们往往把命运说得过于玄虚,其实命运主要是客观的代名词。而当你打开本书的时候,一种新的缘分就正在悄悄地降临。一个大学生毕业时找工作,联系了几个单位都没有成功,后来终于梦寐以求,找到了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之后往往也就觉得找工作就是双方碰头、达成一致这么简单,认为绝对是自己和用人单位两者之间的事情。其实,其中就有一种缘分的东西在里面。找工作的人的确有更加想找到的工作,想来单位也会有他们自己的理想条件或更中意的人选。而一个空缺岗位招聘的最后,机会竟然给了你而不是别人……这其中难道会没有命运的因素?日本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劝告年轻人要珍惜与公司的缘分,认为一个人到公司就职,看起来完全是雇主和雇员双方意愿一致才实现的,但事实上,冥冥中另有巨大的力量促成双方的结合,这实在是命运的安排。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困难。如果我们怀抱“这种遭遇就是我的命运、我的缘分”这样的信念,我们就能沉着应战,经受磨炼,最终克服任何形式的困难。“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连碰巧一起乘船渡河的人都需要修行百年才会有此缘分,那么进入一个组织工作和学习,与许多人成为同事、同学,这样的缘分,又需要几百年的修行啊?人生就是因缘。对于拥有的宝贵的缘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和感激呢?

惜福许多人小时候都有从父母那里听到麦穗故事的经历。故事是这样的:很早很早的时候,一颗麦子长的麦穗有十多个。由于麦穗很多,即使发大水或遇大旱,家家也都粮食满仓。由于粮食很多,人们对粮食也丝毫不觉得珍惜。有一天,老天爷派大臣化妆后来到人间。大臣明查暗访,发现除了一个老太太依然很节约粮食外,其他人都非常大手大脚。在一个村子里,他还遇到一个小孩儿,刚拉完屎,因找不到擦屎的纸,就哇哇地哭起来。他妈妈在远处心烦,一时也没找到纸,就顺手摔过来一个馒头:“用馒头擦屁股吧。”那位大臣回到天宫报告后,老天爷大怒,下旨“大旱十年,从此以后任何一颗麦子一个麦穗也不能长”。消息传到人间,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一齐向老天爷祈求开恩,一律没有得到允许。那位老太太跪地苦苦哀求整整数月,终于感动上苍,老天爷看在那位老太太的份上,开恩答应一颗麦子长一个麦穗。这才使人后来有了粮食活命。但从此再也没有从前那样舒坦安逸的日子了。故事肯定是虚构,但讲的却是珍惜的道理。许多人小时候自从听过那个故事以后,确实很少剩饭,再难吃的饭菜都尽量吃完,否则内心总会觉得是一种罪过。对待其他事物,也常常想到其得来之不易,总是心怀珍惜。等到后来渐渐长大,知道了“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当留有余不尽之意。故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的道理,再经历和感受生活的诸多艰辛和曲折,回忆起历代圣贤之教,对惜福的道理便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春节时横批常有“五福临门”,最早大概来自《书经·洪范篇》,其中有:“五福者,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就是长寿的意思,富就是富有的意思,康宁就是健康平安的意思,修好德就是积德行善,享受富、寿、康宁进一步的福分,考终命,就是进一步能够寿终正寝。五福中寿、考终命是我们无法知道是否会拥有的,但比比我们的前辈和从前困难的日子,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说有富和康宁之福。“人在福中不知福”,我们中又有几多人能够珍惜现在的福分呢?古人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等幸福过后才知道幸福的可贵,除了让我们懊悔不已,又怎能补救?如果通晓人生的智慧,便会进一步懂得福祸辨证的道理。《韩非子·解老篇》中有一段话:“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可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谓之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当我们享受着极大富足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是否想到在边远的农村和偏僻的世界里有多少人依然饥寒交迫?我们是否愿意献出自己一点点爱心行善积德呢?当我们处在失业、失学、薪资低下、工作环境郁闷、大气污染、路途遥远、病痛折磨、生活压抑、事业不顺、遭人误解、辛苦劳累而没有回报等等困境之中的时候,也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但少欲知足,想想我们依然拥有信念,拥有关爱,拥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拥有填一填肚子的东西,拥有阳光,拥有希望……而且在所有的困苦和烦恼之中,又无不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美好,我们又何不心存感激,视挫折和困苦为理所当然,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振作精神奋斗呢?

奉献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斯(Spartacus)领导一群奴隶起义。他们两度击败罗马大军,但最后一次关键的战役不幸失败。据说罗马军官告诉几千名斯巴达克斯部队的俘虏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还是奴隶。但是罗马军队慈悲为怀,只要你们把斯巴达克斯交给我,你们就不会受到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在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罗马军官准备把他带走的时候,没想到他身边的人站起来说:“我才是斯巴达克斯。”而下一个人也站起来说:“不,我才是斯巴达克斯。”在短短的时间内,被俘虏军队里的每一个奴隶竟然都站了起来。故事中连生命都争先恐后甘愿付出的奉献精神,至今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灵。在现今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张扬个性,强调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这当然正常无可非议,而且还应被看作社会开明和进步之举,但真正奉献于组织、奉献于社会的行动似乎越来越少了,这又不能不让人忧虑。2000年前的奴隶也能心甘情愿为理想、为团队、为战友牺牲,2000年后的我们,又怎能不去考虑为愿景、为组织、为同事有所奉献呢?日本的《太阁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丰臣秀吉原来是织田信长雇用的带草鞋的仆人,但丰臣秀吉非常爱戴他的主人,在寒冷的冬晨,他把主人的草鞋藏在怀里,用体温暖和后再交给织田信长穿。后来织田信长让他照顾马匹,他又成了马夫。当马夫时,丰臣秀吉已有妻室。两人只靠他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可是,他非常疼爱他负责饲养的织田信长坐马,除日常的饲草之外,还自掏腰包,买马最喜欢吃的胡萝卜喂它。结果,拿回去的钱自然很少,他的妻子为此非常不满,对他厉声喝问“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钱”,丰臣秀吉只好老实把事情说给妻了听。他的妻子非常生气:“老板的马要吃胡萝卜,为什么要用你的钱?那是不是应该由老板来付?我要的衣服都不买给我,却为马买那些胡萝卜,你还爱不爱我?”最后终于抛弃丰臣秀吉远走高飞。想来丰臣秀吉妻子的话也不无道理,自己家中极其困难的时候丰臣秀吉仍那样做,也未必可取。但其惊人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却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这大概也是当年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最终能够确立领导地位、统一日本的原因吧。

感恩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后来,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永远纪念。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同事、领导、部下、政府、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莫不应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道:“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会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所以,尽管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努力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组织和人们。回报父母之恩,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回报母校之恩,是各位师长培育我们成长;回报组织之恩,是组织在我们需要工作机会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使我们能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锻炼而且不仅不用再交学费,还能获得报酬;回报领导之恩,是他的责骂、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使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使我们没有陷于懒散和放任的泥潭;回报同志之恩,是他们与我们一起工作和奋斗,共同开拓着未来;回报社会之恩,是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生活的舞台;回报政府之恩,是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安宁和秩序,使我们免受混乱;回报员工之恩,是他们的鼎力支持和努力工作才使我们做领导的有所成就;……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过于自己;就会把组织的优点告诉大家,把组织的不足告诉领导。而牺牲精神便会凝聚在我们体内,当需要舍弃个人英雄主义时,我们坦然面对;在组织困难的时候,甘愿做出自我利益的牺牲;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感恩之心使我们为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发自内心忏悔并主动接受应有的惩罚;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狭隘的积怨和蛮恨,感恩之心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在这个感恩的世界,人们心中充满了像刘宏娟和宛云所说的那样的感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共鸣咕咕一字一句看完了这段手稿。他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觉——很清晰,又说不清楚。一股深深的感恩之情好像从心灵的深处涌处来。他想起了离去的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咕咕对于母亲的恩情在最有条件回报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回报了。“那么,就让我及时把自己的感恩之情回报给大家吧”,咕咕对自己说道。他彷佛真的进入了一个感恩的世界,而之前读过的一些文字又浮现脑海:“尽管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努力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组织和人们。回报父母之恩,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回报母校之恩,是各位师长培育我们成长;回报组织之恩,是组织在我们需要工作机会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使我们能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锻炼而且不仅不用再交学费,还能获得报酬;回报领导之恩,是他的责骂、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使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使我们没有陷于懒散和放任的泥潭;回报同志之恩,是他们与我们一起工作和奋斗,共同开拓着未来;回报社会之恩,是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生活的舞台;回报政府之恩,是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安宁和秩序,使我们免受混乱;回报员工之恩,是他们的鼎力支持和努力工作才使我们做领导的有所成就;……”他忍不住再次把手稿捧起,一句一句地读起来。第二遍读完放下手稿的时候,他忽然想到,既然这是“第六项修炼之六”,那么一定还有更多的其他部分。他决定马上去寻找。咕咕是个干脆利落的人,凡是决定的事情,他便立即展开行动。他把桌子上的资料一件一件地翻阅,没有找到;他又重新走向书架,一本一本地翻,甚至每一本书也都要翻翻看有没有夹页,仍没有找到;也许书房的主人不小心把手稿的其他部分丢在了地上?他把桌子底下、书柜底下也都搜了个遍,仍没有找到。《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其他部分到底上哪儿去了?他最后想也许是书房的主人带到外面去了。于是他决定不再寻找,而把书桌上的手稿《恩——第六项修炼之六》拿起来,打开复印机,复印了一份。他想,公司里的员工如果读一读,他们是否也会有所感触呢?第二天上班,他把《恩——第六项修炼之六》的复印件拿给大家看。这份短短的资料一整天在公司的全体员工中传阅,最后他们每人还又复印了一份自己保存。快下班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问咕咕《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手稿的其他部分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看到。咕咕讲了之前的经过。大家说:下班后让我们共同去一趟吧,一方面看看能不能碰到管理学家,另一方面即使碰不到大家也可以一起再仔细找一找书稿,相信一定能找到。咕咕被大家的共鸣和热情感染了。他带领大家重新来到书房。书房的主人依然不在。给秘书说明来意后,大家环顾四周便很快地、安静地展开工作,几乎把整个书房找了个“底朝天”,却仍然是没有。当咕咕准备下令撤退的时候,嘟嘟说:“电脑里面是否存有书稿的电子版呢?”咕咕眼前一亮:“对啊,秘书早给我说过,只要不删除和更改文件,是可以利用管理学家的电脑的!”嘟嘟三下五除二打开电脑,敲击键盘搜索文件,很快在“全面管理体系”文件夹下的“第六项修炼”子文件夹中,发现了目标,他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呼:“在这里!”大家凑过去一看,电脑显示屏上赫然就是《景——第六项修炼之一》

愿景关于愿景的话题现在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对个人来说,愿景就是个人在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愿景必须是共同的。共同的愿景就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愿景的概念并不神秘。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贫穷、没有失业、人人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实就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共同愿景。“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革命年代里,共产党员们秉持这样的坚定信念,为了实现愿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使得世界上从无到有出现了苏联、中国以及东欧的一系列崭新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这就是愿景的力量。今天的我们很少需要为愿景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了。但好像愿景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逐渐失踪了。而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有没有共同的愿景,或者说愿景能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实在是组织的领导者领导水平的分水岭。而这种领导水平差异的结果,必然是组织间差距的关键原因。为什么有如此的结果?因为有没有共同愿景对于员工的行为来说,具有表面微小实际却十分重大的差别。员工的奉献精神——人类任何组织崇尚的普遍美德,便与组织的共同愿景息息相关。而如果没有共同愿景,那么奉献的行为不仅不会产生,连真正遵从的行为也不可能。在《第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博士精微地分析了奉献、投入、遵从之间的区别,他引用基佛的话“投入是一种选择成为某个事物一部分的过程”,“奉献是形容一种境界,不仅只是投入,而且心中觉得必须为愿景的实现负完全责任”,进而认为没有共同愿景的组织往往只会导致员工对上级对组织的被动式的遵从,而决不会导致对组织的真诚奉献。共同愿景的建立虽然并不容易,但也有规律可循。集成式、凝炼式、影响式就是建立共同愿景的三个途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那些有相同个人愿景的人组成一个集体,在集体中再进一步实现共同愿景的构建,这就是集成式。许多协会和团体共同愿景的建立属于这种类型。招聘新员工时,不仅看素质和能力,同时强调个人发展及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匹配性,也可以看作是通过集成式路径建立组织共同愿景的方式。凝炼式则是把大家心灵深处的共同的意象挖掘出来,并进行凝炼,进一步构建共同愿景。这一路径的特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适用于那些组织成员同质性很强又积极面向未来的组织。影响式建立共同愿景的途径讲的主要是从个人愿景建立共同愿景。从个人愿景建立共同愿景,并不意味着一定从组织最高首领的个人愿景到组织的共同愿景。也可以借助于前辈,还可以借助于外部。但通常情况下,基于一个组织的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愿景的构建常见的情况确实一般是从决策核心层的人发起的。特别是那些希望构建共同愿景,而从前没有共同愿景或不注重共同愿景构建的组织,更是这样。建立共同愿景不能靠命令,不能靠规定,只能靠周而复始的沟通和分享。必须认识到,不断的强势宣传推动也是可取的方式,但任何强迫和勉强性的举措可能都会适得其反。建立共同愿景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回答,也不是一种形式性的东西,而是必须由组织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全过程、全方位、全方法、全面地将共同愿景贯彻落实在生产经营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共同愿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细致的工作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愿景”还必须得到“使命”的支持。愿景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要创造什么,它往往是一种相对宏观和抽象,又需要长期的奋斗才能接近或实现的目标,如共产主义。而使命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创造和实现。所以使命既可以说是实现愿景的关键步骤或手段,又可以说是组织实现愿景的现实的总目标、富有挑战性而且明确的基本任务,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使命也是组织成立的目的和存在的原因。使命对于愿景来说格外重要,没有使命支持的愿景往往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价值人类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工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研究所、慈善机构、政府、军队、政党、社团等等。各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每种组织的独特价值也确实不应该有高下之分的。然而,当前社会中仍然有普遍看重政府、事业单位而轻视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倾向。但认真想一想,社会的习惯看法确实很不对头。企业这种组织的价值还是更特殊一些。企业在所有组织中实在是最伟大的组织。人类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生存是最基本的。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如果所有社会成员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都不能满足,那么教育、科学研究、宏观管理、政治活动、军事建设等等也无法支持和保证。最贫穷的人也需要医院保证健康,这当然也不错,但贫穷实在是健康和生命的最大障碍、最大杀手。不仅如此,贫穷同样是社会道德沦丧的一个重要原因。《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讲的就是衣服食物充足即生活没有忧虑后,人才能讲究礼义廉耻。而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使命都是创造财富,消灭贫穷,不断增进人类福祉。这样想来,企业的使命是何等重大而尊贵。所以,成功的企业,即便是一时失败的企业也同样应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企业的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在这样一个最伟大的组织中工作、学习和生活,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幸福的事情吗?而给大家创造这种幸福的企业的投资者和创办人,不更值得我们心怀感激,而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去表达这种感激吗?秉持企业和自己的活动是为了增进人类幸福,自信产品和售后服务给客户创造不断完美的价值,以这样的想法去发展生产推销产品,努力说服顾客不要错过,我们的工作不更有快乐、意义并且走向成功吗?我们处在一个英雄的时代。人类自古又崇尚英雄。也许每个人内心身处都渴望在组织金字塔的顶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遗憾的是一个组织的最高首脑只应该有一位,其他领导人的数目也很少。大多数组织成员注定也许一生都处在极为普通的岗位上从事平凡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组织没有让他感受到他工作的价值,或者他自己岗位和工作的意义,原有的理想和斗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磨灭。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的工作不能清晰地紧密连结,是大多数组织不能成为成就型组织的一个症结,也是许多组织虽然薪酬福利工作条件看起来都很不错,却士气低落甚至有更多抱怨的原因。组织只有让员工充分了解组织创建的原因、组织的梦想、组织的传统、组织的战略和计划等,才会将员工的力量加以凝聚;而员工只有对组织存在的价值和对本岗位、本职工作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只有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觉得有意义,并满怀希望,才会产生拼命工作的意愿,才会提高自己和组织的生产力。时传祥是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身背粪桶手推车,走街串巷掏厕所”几乎是他一生的工作。而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他之所以能全身心而又创造性地投身于普通的环卫事业,决不是因为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也不是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而是因为在他工作的过程中,社会认可了他工作的价值,他自己也从内心深处彻底认识了掏粪工作“虽然一人脏,却换万家净”的价值,认识到了平凡踏实的一生更是真正的英雄。造就组织中的时传祥,员工负有义务,组织更有责任。现实生活中,组织成员有了共同的愿景,也明确了共同的使命和各项具体目标,这样的情况下组织的运营效果应该让人满意了吧?确实,如果真的进行了愿景、使命、目标等建设工作,组织的面貌一定是气象一新的。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组织的士气和效率依然不能令领导和组织成员满意。人们也苦于无法知道真正的原因。其实症结就在于组织成员没有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工作,或者说领导者忽略了自身一个至关重大的职责——让下属清晰地认识和体会到自己岗位、工作的乐趣,以及岗位和工作的意义——对于愿景、使命、其他部门、其他员工、顾客、企业价值实现等等的意义,以及人和企业生存的意义。

信念一个企业的总经理,拼命工作,自然是追求企业和个人能够赚钱。但如果他的认识只是仅仅限于赚钱而不是同时去追求更高的价值和利益,肯定也不会赢得员工的诚心追随和社会的鼎力支持。他必须认识到,企业所承担的生产和经营任务,并不直接是为自身服务的,是为顾客、社会和人类的福祉服务的,这样看来,它所担负的生产和经营工作,不仅仅是赚钱,而是有着更为崇高的使命和价值。正是因为有着崇高的追求,所以企业设计了自己的愿景。组织的愿景描绘了一个组织发展所要实现的蓝图,这个蓝图凝聚了组织的领导者和员工的伟大理想。企业的领导人在这个理想的实现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我就是国家的总理”、“我代表全国人民、代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总理来经营这个企业”——企业的领导人有了这样的信念,他就会更加感到工作的特别意义和自己所负的责任,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涌起更大的勇气。企业的一个普通员工,工作也许再平凡不过,但他秉持“在我工作的范围内,我就是总经理”的信念,彻底激发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深刻领悟本身岗位和工作的意义,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和改进工作,自身和公司事业也必然会焕然一新。松下幸之助先生回忆往事,提到过一位名叫坂口的先生。坂口先生从前有一次力荐松下买下他所服务的企业下属的一家工厂重新整顿。松下为他的热诚所打动,决定买下来,但同时提出了一个条件:坂口先生加盟松下公司,并担任这家工厂的经营者。坂口先生却一口回绝:“松下先生,这是不行的,因为我现在是我服务的信托公司的社长,要我辞去不干是不行的。”松下很奇怪地问道,你的身份不是社员吗,怎么会是社长。坂口先生答道:“我的身份当然是社员,但我一向都是以社长的心情去做每件事。社长是不能跳槽的。”每当想到这个故事,就让人觉得坂口先生的话非常了不起,也总会从他的精神和气魄中受到鼓舞。在日常的工作中,领导者再热心、再拼命工作,如果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事业当然仍难以推动。所以,必须设法使每个人都自认在职责范围内自己就是最高领导人,都自认为是公司的栋梁,并勇于承担起不断完善本职工作的责任。

豁然开朗读完了《景——第六项修炼之一》,咕咕想起共同愿景这个词儿在《第五项修炼》中也提到过,但当时对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仍感到无从下手,实施的时候效果因而也不明显,现在好像心目中明显清楚了一些。而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价值和信念的内容。特别是“企业在所有组织中实在是最伟大的组织”、“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使命都是创造财富,消灭贫穷,不断增进人类福祉”、“企业的使命是何等重大而尊贵”、“我代表全国人民、代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总理来经营这个企业”这些话深深地震动他的澎湃的胸膛。这些思想的火花在他创办和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就像是天上的流星,他总能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但却总是不能捕捉到,只是到了今天,他才如此清晰明白。而有一件从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也好像知道了原因。从创办企业开始,它就立志使每一位进入公司的员工为自己的公司骄傲,因此公司成立半年有了一定的收入之后,就大幅度提升了全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工资奖金方面的增长公司也从来没有“抠门”过,员工的薪水目前整体上远远高于传统行业,即使今年遇到困难但在同行业中也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但奇怪的是随着工资奖金的增长,员工的抱怨好像也在相应增长。不只一次,他觉得公司的士气远远不如最初的时候。不只是他,几个公司的老员工也很怀念当初他们一起创业的时候,那半年,工作很苦,收入也不高,但大家的兴致却很高,也没有多少牢骚。咕咕曾经为此深深苦恼,除了有时感叹“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好员工越来越难找”外,他毫无对策,因为连自己也觉得员工素质变低不应该是正确的原因啊。他现在明白了,当初待遇虽然低,但大家工作的成就感高,现在的待遇虽然提升了,但组织的梦想、组织的传统、组织的战略和计划等等常常因为业务繁忙而没有与员工特别是新员工们进行彻底的沟通,只分配员工工作任务,而没有清晰地让他们体会工作的乐趣、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咕咕看看大家,发现大家都面带一种豁然开朗后的微笑,他脸上也忍不住露出微笑。“快点往下翻”,大家要求着。嘟嘟点击鼠标,进入了下一章:《纲——第六项修炼之二》。

实现钱这个字眼,很多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人通常没有多少好感,他们甚至有“钱是人类社会万恶之源”这样的极端说法。赚钱这个词很多时候也往往让我们中国人感到罪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除“轻商”的历史传统影响之外,关键是因为没有普遍认识到“赚钱是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重大责任和贡献”这一赚钱的真义。松下幸之助先生认为:“利益是大家工作的盈余表现,这盈余应普及社会的每一角落,变成繁荣的基础。假如大多数人从事无益的工作,即所谓没有赚钱,那么,社会立即闹穷。正因为大家做事赚钱,故有税金可收,亦可作为互助的来源。所以,赚钱是整个社会繁荣不可缺乏的义务和责任。”“公司没有利润,是因为它对社会贡献太少,确保适当利润,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倘若做赚不到钱的工作,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做,也没有必要做,做了也没有意义。吃了什么也不剩的生活,连天上飞的小鸟也能过这种日子。”“钱不是平白就可以赚到的,想赚一百元,必定要有净值一百元以上的东西付给对方……赚钱这件事,不是可以说具有服务的成分吗?”“衣食足,知荣辱”,松下幸之助先生不仅认为企业应该赚钱,还认为贫穷是一种罪恶。既然在守法和道德的前提下,贫穷是一种罪恶,赚钱是一种神圣的事业,是一种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途径,而且赚的钱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赚的钱越少,对社会的贡献越小,那么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企业对员工就不得不进行各种严格的要求,员工也应努力遵守各种要求并全力支持企业赚钱。在企业界,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今年企业没有利润,行情确实太糟,我们确实太背了。”把失败归因于外,常常是我们的习惯。而且外部的原因的确常常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但我们对待所出现的问题必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态度,那就是“不谈客观谈主观,不谈别人谈自己。”即使在外界环境不好的时候,企业也不应该亏损,因为企业完全应该在之前考虑到相关的情况并做出安排。在环境有利的时候,企业不仅应该有利润,更应该赚更多的钱。事实上,企业赚到的钱其实并不全是股东所有。一部分要回报给全体员工,一部分要回报给供应商,一部分要通过研发和生产质更优价更廉的产品和服务而回报给消费者,一部分要通过税收的形式回报给政府、社会和全体人民,剩下的很小一小部分才回报给了因创办企业而投资并承担风险的人——股东。即使股东因为投资有方而获得了很多财富,譬如有了一个亿人民币的资产。仔细想一想,这一个亿的资产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这个股东消费的呢?萧伯纳在他的墓志铭上写道:“我早就知道,我无论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这句幽默的大实话,揭示的正是生命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人再富有,死后不是一分钱也带不走而所有的钱不是还得送给别人?即使在生前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里,也是“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而已。他当然可以买很多别墅买很多汽车,但他的钱不就由此又回归社会了吗?虽然对自己拥有的企业具有法律上的支配权,从法律意义上,企业也归他私有,但企业有很多职工,他们对企业和工作也都有或多或少的支配和影响,他们包括他们的家人也都从企业中获得报酬和生命的意义,而且因为这个企业本质上是因为有了社会的需求才存在的,所以,私人企业看起来好像归私人所有,其实只是为了管理的方便,形式上由法律界定了一个拥有者,本质上的确是归全体社会成员共有。我们国家现在有所谓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说法,认为除了三资企业之外,不是国有,就是民营。这实际上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哪一个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来经营呢?哪一个国有企业不同样都是民营呢?因此,所有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而所有的企业,即使那些由私人投资兴办的民营企业,他们的原材料从市场上、从其他国民的劳动中来,企业内的劳动也同样由国民提供,生产的产品又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国民,虽然为了管理的方便在形式上由法律规定说是私人企业,但实质上难道不同样可以说是国有企业吗?而国有企业又因为属于全体国民而不可说也是“民有、私有”吗?仁人志士靠自己的积蓄而不靠花费纳税人的钱投资兴办企业,企业成功后还能给政府缴税,还能扩大社会的就业机会,他们不更值得社会的尊重吗?雇佣童工、强迫劳动、不提供安全保障、对职工残酷压榨和剥削,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甚至在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被允许。但我们中国人对有钱人、投资者好像有一种自古以来的天然的痛恨,对利润好象有一种天然的鄙薄。这些对我们国家的创业环境和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把握了赚钱和利润是造福社会的途径和回报这一真义,我们对雇佣、资本、劳动等就会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如果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进一步领悟其中的道理,以此作为出发点,便能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造就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价值实现要求利润,但决不是唯利是图。它建立在认识价值、创造价值、沟通价值的基础之上。企业面对客户,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利益?员工面对企业,我的工作是否真的能为企业贡献力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即使遇到能赚钱的情况,也应该放弃。实现价值表面上是赚钱,实质上是珍惜心血和汗水。任何产品和服务,无不凝聚了各位员工辛勤劳动的结晶,其中凝聚的不仅是智慧,还有汗水和心血。实现价值,就是不要使大家的付出付之东流。一个家电企业的员工买电视机时如果不买本企业的产品而去买别的企业的产品,销售人员如果对自身企业的产品也颇有微辞,研发人员对辛辛苦苦研发的成果能否创造效益无动于衷,财务人员对代理商处的应收帐款并不十分关切……尽管可能有具体的充分的理由,但这些都是不珍惜自己和大家劳动的表现,决不能原谅。一位成功的销售人员曾经总结自己的工作是“跑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道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我想他肯定对实现价值的本质有深刻的体会。连自己和他人心血也不知道珍惜的人,如何能够实现心血的价值呢?

遵循自然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类总是在不断追寻,他们到底在追寻什么?这真的很难回答。但是每个人既然都有所追求,那么就应该遵循一定的法则。“尽人事,听天命”就是一项法则,其核心是遵循自然。老子《道德经》就有关于遵循自然的说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话很抽象,对我们来说,遵循自然就是做事情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就是客观世界的定律。它不仅仅包括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也应该包括人类社会长期自然而然形成的道德和社会的法理,当然还应该包括人性的基本规律。违背道德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不遵循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譬如沙漠化、温室效应、物种濒危、气候恶化、污染加剧、灾害增加等等,这些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很多时候追求超速增长,事实上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事倍而功半,就是因为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讲的是人们必须顺应环境变化这一自然之理,及时变革,与时俱进,否则一味因循守旧,必然导致挫折和淘汰的命运。相关的不遵循自然之道做事情而受到挫折的例子很多。相比之下,因为对人性问题缺乏把握,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当中造成纷扰的更是常见。人性到底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也许最伟大的哲学家们也会有不同的回答。根据作者的经验,最主要的有四个:第一是人有智慧,人有想法。相传上帝造完人类以及万物以后,让他们在地球上按各自的方式去生活,上帝只是用慈祥以及欣慰的目光注视着一切。忽一天,人跑来寻找上帝。“你有什么事啊!我的孩子。”看着满脸委屈的人上帝问道。“这太不公平了!”人叫喊着回答,“你看,我跑不过马、兔子他们,也没有大象、牛的力气大,不能像鸟儿在天上飞,不能像鱼儿在水中游,上树摘果子不如猴子,捕食又没有老虎的爪子和牙齿……,您说我该怎么办啊?”“你的大脑比他们都好,你可以思考啊!”上帝说道。“可他们说,我一思考,您就会发笑。思考是没有用的。再说,好多问题我也想不明白。”上帝笑了,他对人说:“我的孩子,我知道有些问题你可能想不明白,可是你的优势就是智慧的大脑啊!你的大脑有1350毫升,你足以用它去弥补各种不足。我保证,只要你凡事动脑思考,你会活得比他们都好,他们都将为你所用,你将成为万物之灵。你要是不思考,也就无法生存了。孩子,你的大脑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要好好利用啊!”“上帝”的恩惠和教导使我们人类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使钢铁能够漂洋过海,使金属能够飞翔天空,使人类能够嫦娥奔月……人类的确成为了万物之灵。第二是人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世界的确很奇怪,每个人的脸不过两个巴掌这么大,上面的东西也完全一样,眉毛下边是眼睛,中间是鼻子,鼻子下面是嘴巴。但全世界超过50亿的人口中,竟然没有任何两张脸是完全一样的!现在出现了克隆技术,据说能制造外貌一模一样的人。这几乎遭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反对。为什么如此不受欢迎?不仅是因为有悖伦理,更是因为它违反了自然的法则。因为“上帝”创造万物和人类,本身就要求他们个个不同。其实即使用克隆技术制造出外貌完全相同的人类,他们也绝对不会一模一样。因为对人来说,还有比外貌更加不同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法。譬如一个人的工作,别的人可能会认为枯燥和辛苦至极,而他自己却往往兴趣盎然又充满快乐。现实世界中,商人往往为顾客不进自家门而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感到苦闷。年轻人也往往在意自己不能受周围所有人的喜爱。大多数人也往往有一种以己度人的习惯,认为别人和他一样,也应该和他一样,因此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出现众多的纷争。纷争出现了,人们又不理解这是正常的情况,反而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别人应该和自己一样。当双方都这样想的时候,僵局便出现了。曾经有一个在人际交往中深感苦恼的人向一位智者请教:我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又让别人快乐?那位智者告诉他:把别人当作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他苦思冥想智者的话,终于过上了愉快的生活。如今的世界有太多的纷扰、争斗和伤害,想来大都因为人人只关注自我引起。而敞开心扉沟通、换位思考和相互体谅的价值之所以被组织和人们越来越看重,正是因为人们逐渐深刻认识到“人和人有很大的不同”、“人人都应该得到尊重”这一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第三是人必须和大家一起生活。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周围人的协助。我们这一代人也离不开上一代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